明清時期的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中的精華,由於清承明制,一般都以「明清」概稱,就如「隋唐"、「宋元」一樣。但就明清兩代家具來講,還是兩種藝術風格不同的家具。
清代家具繼承了明代家具採用優質硬木的傳統,同時它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影響,並形成了絢麗、豪華與繁縟的富貴氣,取代了明式家具的簡明、清雅、古樸的書卷氣,顯得「俗」氣,使得它的藝術價值不如明代家具。
清代家具的發展與形成,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清初期,統治者為了有效地控制全國,使國家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在許多方面都繼承了明代傳統,家具製造也不例外,基本保持了明式的工藝風格。自雍正至嘉慶年間是清代家具發展的鼎盛時期,該時期是清代歷史上國力興盛時期,家具生產在明式家具的基礎上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尤其是乾隆時期,使家具生產步入了高峰,其風格反映了當時強盛的國勢與向上的民風,世稱「乾隆工」 ,為後世留下了相當眾多的珍品,被視為典型的清式風格。自鴉片戰爭後,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西方的家具文化不斷湧入,使傳統的家具風格受到了猛烈的衝擊,從而使強盛的清代家具走向衰退期。
造成清代家具的歷史條件有以下諸因素。
其一,滿足朝廷的需要。清代統治者前期,在政治上是個「暴發戶" ,在精神上追求榮華富貴,所以在大興皇家園林的同時,對家具的追求欲望表現得非常強烈。在家具的造型上竭力顯示其威嚴、豪華、改簡就繁,努力造成一種驃悍雄壯的氣勢。
其二,清代疆土遼闊,海禁開放,材源豐富。在當時,不僅珍貴木材接連不斷運進中國,而且各種裝飾材料也非常豐富。
其三,外來文化的影響。康熙年間,西方科技文化再次登陸,於是西方的繪畫、建築、裝飾、器物大量湧進,並迅速與中國文化參雜糅和起來。
其四,乾隆年間,西方的玻璃開始流行,皇宮官宅的室內光線明顯變亮,家具的色澤要求變深了,所以紫檀木成為首選木材,後又以紅木來替代。
其五,產生家具流派。明代時,高檔家具幾乎是「蘇式」一統天下,到了清代,由於西方文化的滲浸,以精雕細琢、鑲金嵌石的廣式家具,迅速崛起,這種豪華厚重的家具得到清統治者的歡心,並因此而成為清代家具的主體。另外,京式、晉式、甬式、魯式家具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並贏得了一席之地。
清代家具的藝術成就雖不如明式家具,但在中國古典家具的大家族中,清式家具仍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乾隆至嘉慶年間的家具,仍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其中以紫檀家具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