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試題,一題一論:山東省青島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15題,原題如下。
15.下列實驗中沒有應用「澱粉遇碘變藍色」特性的是( )
A.饅頭在口腔內的變化 B.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C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 D.觀察酵母菌
解析:碘液是指含有碘化鉀的溶液,一種黃色具有輕微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遇強光分解,通常裝在深棕色瓶裡保存,可溶於水。初中生物實驗室裡的稀碘液,用從藥房購買的碘酊1份和10份蒸餾水混合稀釋即可,簡單方便。
稀碘液在初中生物教材裡的作用,一是對無色的生物材料進行染色(本身具有顏色的生物材料不需要染色),可以使細胞結構顯示得更清楚,有助於觀察者尋找細胞,尤其是凸顯細胞核,便於觀察;二是利用「澱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來驗證澱粉的有無。
探究實驗「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為了證明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需要滴加碘液來驗證有無澱粉,選項A錯誤。
實驗「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玉米種子結構包括果皮和種皮、胚乳、胚,在玉米種子切面上滴加碘液,胚乳變成藍色,說明玉米種子的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裡,其主要成分是澱粉,選項B錯誤。
實驗「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的目的是認識根尖的各部分結構,通過放大鏡觀察根毛和顯微鏡觀察根尖永久切片,進一步認識和掌握根尖的四部分區域,以及各個區域細胞的結構特點、功能、彼此之間的聯繫等,是用不到「澱粉遇碘變藍色」特性的,選項C正確。
實驗「觀察酵母菌」,酵母菌細胞幾乎是無色的,為了觀察到酵母菌裡的細胞核和澱粉粒,需要用碘液對酵母菌進行染色,不久過後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褐色的細胞核和變成藍紫色的澱粉粒,選項D錯誤。
舉一反三
1、下列關於圖中所示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實驗可以驗證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溫前分別在兩支試管中進行攪拌,可使實驗現象更明顯
C滴加碘液後,兩試管中的顏色變化是①變藍,②不變藍
D該實驗可以得出 37 ℃時唾液澱粉酶的活性較強的結論
2、科學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生命的奧秘。在下列科學研究過程中,主要研究方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
B巴洛夫研究條件反射的建立
C孟德爾發現遺傳的基本規律
D斯帕蘭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
3、以下探究實驗中,沒有應用到「澱粉遇碘變藍色」的特性的是( )
A綠葉在光下製造了有機物 B饅頭在口腔內的變化
C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D玉米粒的胚乳內儲存有營養物質
喜歡加關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圖片提供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