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試題,一題一論:山東省濰坊市2019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第23題解析,原題如下。
23.回顧你所做過的生物學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體現了生物能通過反射回應刺激
B.「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時,37℃是消化酶的適宜溫度
C.「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要把刮取物置於生理鹽水中
D.「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需進行重複實驗,數據取平均值
解析:「探究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雖然草履蟲只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但是它對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能夠及時地作出反應,這種反應叫做應激性。應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對外界的刺激(如光、溫度、聲音、食物等)所發生的反應,包括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動物具有趨光性、趨化性等;高等動物和人的反射等。
反射是高等動物或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作出的有規律的反應。草履蟲屬於單細胞生物,體內沒有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只能屬於應激性,而不能是反射。所以選項A錯誤。
「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此實驗要在37℃的溫水中進行,一是因為人體內的溫度大約是37℃;二是因為在此溫度下唾液澱粉酶的活性最強,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酶的活性(或者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選項B正確。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為什麼要滴加0.9%的生理鹽水呢?這是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不停地與外部環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但是在人體內,絕大多數細胞不能直接與外部環境相接觸。這些細胞被液體包圍,並與之進行物質交換。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稱為內環境。雖然機體外部所處的環境經常發生變化,但內環境基本不變,這給細胞提供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物理、化學環境,如最合適的溫度、pH、一定的離子濃度等。失去了這些條件,生命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認為:「內環境的穩定是生命能獨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條件。」
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要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就是讓細胞處於與人體基本相同的內環境中,從而保持其形態的穩定。選項C正確。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因為水蚤心率很快,通常在200次/分以上。這麼快的心率加大了人工計數的難度,因此,在實驗中採用10s為一個計量單位是比較可行的,並且應重複計數,數據取平均值,以確保的數據的可靠。選項D正確。
水蚤的心臟很小,呈白色,位於背部中央偏上部,如圖所示。當然,如果你能確定水蚤複眼和觸角的位置,更有利於尋找心臟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