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性排便疼痛伴便血,不是痔瘡也不是肛裂,而是癌症晚期

2020-12-19 普外科曾醫生

上廁所的時候疼痛,一直以為是痔瘡,想到是癌症,來看病的時候,已經是癌症晚期,非常慘痛的教訓。

最近在門診看了一位年輕的患者,才30歲,他大概半年前出現排便的時候疼痛,還伴有一些鮮血,自己認為是痔瘡,沒有引起重視。

大概兩個月之前,肛門周圍可以摸到一個肉疙瘩,他還以為是痔瘡脫出來了,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就沒有及時就醫。

最近疼痛越來越厲害,肛門周圍的肉疙瘩破潰出血了,實在是受不了,才來醫院看病。

我給他做了檢查,他脫下褲子的時候,一股惡臭味襲來,肛門周圍一個菜花狀的腫物,已經破潰,部分壞死,所以,聞起來有「腐肉」的味道,儘管我戴著口罩,這樣刺鼻的氣味,我還是能聞得見。

雖然我見過很多腫瘤患者,但是這麼嚴重的,我還是見得少,整個診室瀰漫著非常刺鼻的臭味,我差點吐了出來。

這種情況一看就是很不好的情況,我強忍著刺鼻的味道,給他取了活檢,把CT和核磁檢查都給他開了。

今天我看到了患者的檢查結果,病理證實了我的猜測,肛管鱗癌,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肺部轉移。

現在這樣的情況,做手術的意義不大了,因為切不乾淨,而且做手術要去掉肛門,要做造口手術,我建議他去做放化療,鱗癌對於放療是比較敏感的,希望可以讓腫瘤縮小,延緩腫瘤進展。

通過這個例子,曾醫生想要告訴各位,如果出現排便的時候疼痛,伴有便血的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去醫院就診。因為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癌症,除了癌症,還有兩種情況:

(1)痔瘡

痔瘡是直腸末端的血管淤血,形成靜脈曲張團塊。一般是無痛性的便血,但是也可能出現疼痛的表現,例如局部形成血栓;內痔掉出肛門,引起嵌頓,無法回納的時候;痔瘡合併感染等情況,也可能出現疼痛。這些疼痛,不排便的時候也會疼,排便的時候會加重。

如果是痔瘡引起的疼痛急性發作,大部分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例如坐浴,外用痔瘡膏藥等手段,如果是非常嚴重的情況,需要急診手術治療,血栓性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科急診。

(2)肛裂

肛裂常常是因為大便幹硬,用力大便的時候,乾燥的大便使肛門的皮膚破裂,所以,大便的時候,會非常明顯的疼痛,經過一小段時間後,疼痛緩解,然後又會持續劇烈的疼痛,這是因為肛門周圍的肌肉痙攣收縮,造成持久強烈的疼痛。

大部分肛裂可以選擇保守治療,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軟化大便,保持大便通暢,坐浴可以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快速緩解疼痛,還可以外用硝酸甘油軟膏,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肛裂反覆發作,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應該選擇手術治療。

排便的時候疼痛,伴有便血的症狀,常見於這些痔瘡、肛裂和腫瘤,患者有時候不好區分,最好去普外科或者肛腸科就診,讓醫生幫你診斷,然後現在不同的治療手段

相關焦點

  • 39歲,便血,硬把腸癌拖成晚期,悔不當初
    39歲,便血,硬把腸癌拖成晚期,悔不當初 2020-08-20 0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排便疼痛又出血 別把肛裂當痔瘡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副主任 蘇丹 部分患者排便疼痛、出血,肛門有腫物,以為是痔瘡而自行使用栓劑、軟膏等藥物治療,其實病症是慢性肛裂。據統計,肛裂在肛腸疾病中的發病率僅次於痔瘡,約佔20%,且以年輕人為主,更青睞女性,我國女性發病率約是男性的1.8倍。肛裂聽起來十分嚴重,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西醫結合肛腸外科副主任蘇丹表示,急性的肛裂在解除排便困難、肛管感染等威脅後,絕大多數可以自愈;慢性肛裂經手術治療和生活習慣調理後,也能康復。
  • 包頭55歲阿姨便血以為是痔瘡,沒想到竟是直腸癌……
    張文博 副主任醫師包頭市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痔瘡的症狀 確診了直腸癌現實中有很多直腸癌患者,一開始都以為自己只是痔瘡,直到癌症中晚期才後悔莫及。● 便血。便血是所有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因此不管任何時候的直腸出血,即使知道患有痔瘡或憩室,都要警惕癌腫的可能。● 黑便。由於各段腫瘤的出血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較長,便血的顏色會變暗,以至排出絳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 排便不暢。
  • 新手媽媽產後便血 並非痔瘡而是大腸癌
    紅網時刻1月24日訊(通訊員 秦淮)32歲的小葉是一位新媽媽。前段時間小葉結束了產假回到公司開始上班,工作較為忙碌,很多時候都不能按時吃飯,多數都是扒幾口盒飯就應付過去了。幾個月後,小葉突然發現自己大便好像總是有些帶血,她以為自己可能是產後落下了痔瘡的毛病,再加上剛上班壓力大,就沒有太在意。   想著家裡婆婆也有痔瘡,平時犯病的時候都是自己用點藥就好了,小葉便也去藥店買了些藥,但便血的情況老是反反覆覆不見好,而且還逐漸出現了排便困難、裡急後重的情況。
  • 便血就是痔瘡?應及時排查這6類疾病
    長期以來,人們受「十人九痔」說法的影響,大多數人一看到便血,就認為是痔瘡,往往並不是很在意。這樣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有時候錯過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療的時機,延誤了病情。在醫院裡,醫生和病人可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早點來看就好了」。
  • 連續便血數月以為痔瘡發作 23歲男子患直腸癌晚期
    最近幾個月,23歲的小黃(化名)每次排便都帶血,卻沒當回事,以為只是痔瘡發作。沒想到,到醫院一查,他患的是直腸癌晚期。「這樣的病人不是個例。」 男子長期便血 沒想到是癌最近幾個月,小黃每次排便幾乎都排出血便與黑便。年輕的他,以為是痔瘡發作,所以沒當回事。由於常常乏力、頭暈,前不久他在福州市第二醫院做了一次血常規檢查。他的血色素只有6克左右,與正常男性相比相當於流光全身血量的一半。
  • 痔瘡還是癌?便血腸道警告信號
    王先生兩周前發現大便有鮮血,以為這只是普通的上火熱氣導致肛裂出血。但到醫院一諮詢才知道,會出現便血的不僅僅是上火。該院肛腸外科專家為王先生做了肛門檢查後告訴他,引起他便血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上火,初步懷疑是痔瘡。更可能是一種大腸癌的先兆。經過腸鏡檢查,王先生最後被確診為內痔病。
  • 大便疼痛不是痔瘡是肛裂 1周未愈應就醫
    原標題:大便疼痛不是痔瘡是肛裂 1周未愈應就醫  專家提醒,大便疼痛、大便後滴血超過1周要就醫   65歲的伍姨在大便前後感到肛門持續疼痛,鮮血在便後滴出。她曾多次在小門診就醫,一直被診斷為痔瘡,但按痔瘡治療卻無效。
  • 排便後疼痛、出血未必是痔瘡,可能是肛裂,肛裂要如何治療和預防
    很多人經常會遇到便秘、便後疼痛、出血的症狀,大家往往覺得是痔瘡。然而,此類患者往往得的不是痔瘡而是肛裂。肛裂的發病率佔肛腸類疾病的第二位,僅次於痔瘡,好發年齡為20到40歲的青壯年,我國統計男性多於女性。那麼肛裂都有哪些表現?應該怎麼治療?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肛裂呢?
  • 大便疼痛不是痔瘡是肛裂 滴血超過1周要就醫
    專家提醒,大便疼痛、大便後滴血超過1周要就醫本報訊 (記者莫冠婷 通訊員吳燕玲、何曉喆)65歲的伍姨在大便前後感到肛門持續疼痛,鮮血在便後滴出。她曾多次在小門診就醫,一直被診斷為痔瘡,但按痔瘡治療卻無效。由於長期排便疼痛,伍姨對解大便有恐懼感,長期忍便不排,最終引發便秘。
  • 便血就是直腸癌嗎?
    近日,一位70歲的阿叔到中山三院院胃腸外科就診,他此前便血多年,一直以為是痔瘡,醫生檢查後發現竟是直腸癌,而且已到晚期,令人痛惜;另一位20來歲的小哥,因為痔瘡出血來就診,一進門就憂心地問:「醫生,我是不是得了直腸癌?」便血是指血從肛門排出,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和大便相混或者不相混。
  • 痔瘡還是肛裂,醫生教你辨別
    前段時間,小九給大家科普了「痔瘡」,今天,小九計劃來給大家科普下痔瘡的鄰居——「肛裂」。因為,小九發現,有些寶寶,痔瘡、肛裂,傻傻分不清楚。「小九九,完了,我得痔瘡了,我蹲廁所,肛門鑽心地疼,還有血……」上周,閨蜜哭著跑來找小九訴苦,擔心病情嚴重,當天就在網上預約了專家門診。第二天,小九收到了閨蜜確診的消息:小九,我得的不是痔瘡,是肛裂!
  • 痔瘡和直腸癌,不容易分辨,二者到底有何區別,看完你就知道了
    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平均壽命增長、飲食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等因素影響,腸癌也進入了高發期,它在我國癌症排行榜上排名為前五位,每年新被確診的「大腸癌」患者達到了近30萬人,這其中以直腸癌的病發率最高!很多直腸癌患者在出現便血、大便異常等症狀時,首先考慮的並不是癌變,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肛周病「痔瘡」。隨著症狀不斷嚴重、出現疼痛感之後,患者才就醫進行檢查,然而此時的直腸癌,早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預後效果也大大大折扣!
  • 35歲男子把便血當痔瘡 醫生診斷出癌症晚期
    不久前,35歲的小李,因為便血到醫院就診,沒想到檢查後,醫生給出的診斷是直腸癌,而且到了晚期。獲悉診斷結果後,小李猶如晴天霹靂,怎麼都不肯相信這是事實。但真實情況是:小李便血已有一年,平時也沒當回事,自己和周圍的人也都認為是痔瘡,年輕人不會有什麼大病,所以一直也沒到醫院檢查,近期便血量變大才到醫院就醫。
  • 經常排血便,30歲患者差點沒救,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是關鍵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上周,一名30歲男性患者來到我院診治,他的病症表現很簡單,腹部偶爾出現微痛感,並不嚴重。但是,近1個月的排便時,會出現大便出血、血便(血液附著在糞便上)的情況,肛門內深處在排便時會有疼痛感,但不是特別劇烈。由於患者有痔瘡,以前也會偶爾會發生便血情況,所以此次就醫想查查是不是內痔。
  • 某男星被中醫目診患肛裂?女性竟比男性更易肛裂
    什麼是肛裂 女性比男性更易肛裂肛裂,即齒狀線以下肛管移行皮膚全層破裂,形成縱行梭形的慢性潰瘍,反覆難愈。據2000年我國流行病學分析,肛裂發病率在肛門直腸疾病中僅次於痔瘡,佔該類疾病的5.02%。據報導,發病率女性為25.1%,男性為7.8%,肛裂多為單發,男女均多發於後位,也有觀察女性略多發於前位。
  • 為什麼會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便血 1 痔瘡非常多見 很多人並不把它當回事 所以出現便血也不引起重視 認為這是小小的痔瘡造成的
  • 便血是健康「警報」:5種腸道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
    「小九,我最近大便經常會出血,有點害怕,聽說腸癌早期就是便血......」「別太擔心,便血的原因其實很多呢。」便血是肛腸疾病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很多人出現便血就會猜測是直腸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許多肛腸疾病都會引發便血的情況,所以便血並不意味著一定是直腸癌,比如痔瘡。
  • 不是只有痔瘡才會出現血便,還可能是更嚴重的疾病!該如何分辨?
    一說到大便帶血,大家普遍就會想到是痔瘡的出,因為這實在是痔瘡的一種典型的症狀,而且自己沒有,身邊也總會有一兩個有痔瘡的人,所以這種疾病還是比較的普遍的,這種症狀也是很常見的,而且身邊的男性往往要比女性更加容易患有痔瘡,特別是那些久坐不願意運動的男性。
  • 重慶醫博肛腸小知識 肛裂與痔瘡的區別
    據歐美統計女性比男性多得此病,按我國臨床觀察,男性比女性多見。肛裂常發於肛門後、前正中,以肛門後部居多,兩側的較少。那麼,肛裂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排便劇痛、便後出血警惕暗藏肛裂專家介紹,肛裂分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陳舊性肛裂)兩種,前者可自我緩解,後者則需要專業治療。肛門由括約肌負責收緊和放鬆,控制糞便如願排出,不漏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