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排血便,30歲患者差點沒救,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是關鍵

2020-12-22 消化科醫生李婕琳

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

上周,一名30歲男性患者來到我院診治,他的病症表現很簡單,腹部偶爾出現微痛感,並不嚴重。但是,近1個月的排便時,會出現大便出血、血便(血液附著在糞便上)的情況,肛門內深處在排便時會有疼痛感,但不是特別劇烈。由於患者有痔瘡,以前也會偶爾會發生便血情況,所以此次就醫想查查是不是內痔。

不得不說,這位患者相當幸運,在進行痔瘡排查的時候,通過指診發現他肛門內,直腸前壁3釐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塊質地較硬,且形態不規則的腫塊,初步懷疑是直腸腫瘤,為了確診病情,立即建議患者做腸鏡和病理檢查。最終得到的診斷結果為:直腸腺癌,所幸發現較早,瘤體尚未浸潤、擴散,目前患者已經住院,準備接受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目前癌症患者發病年齡大大提前了,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很年輕,腫瘤就不會找到您,這個想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對於這名患者,如果我們還可以再早一點發現病變的話,就能免除手術切除,而採取我們消化內鏡也就是腸鏡下切除病變就可以了。所以早期的結腸鏡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直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

痔瘡在肛腸部位屬於最常見的病變,它的症狀就是便血、便痛,與直腸息肉、潰瘍、腫瘤等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症表現,如果只是偶爾發生,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腫瘤病變繼續發展,由早期變為中晚期。當直腸癌錯過早期,那麼再進行治療就很複雜、很困難,患者的生命將受到極大威脅。可以說,這位30歲的男性患者運氣實在太好了,及時發現早期癌變,只要經過正規治療,並且沒有其他併發症出現,治癒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那麼問題也來了,如何區分痔瘡和直腸癌呢?

仔細觀察5個症狀可區分痔瘡和直腸癌

1、便血症狀的區別

痔瘡:流血情況為滴血,通常糞便排出過程中或排出後,沾染鮮血。

直腸癌:糞便在直腸內出現融合反映,鮮血與糞便摻雜在一起,形成血便。

另外,痔瘡在每次排便困難,如乾燥、便秘時都可能發生,而早期直腸癌血量不多,可能偶爾發生,及時排便順暢也會有。如果長期發生,就證明糞便影響了腫瘤,病情處於發展期。

2、排便形態不同

痔瘡: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通常不會引起排便困難,也不會導致糞便形態變細,其引發的疼痛感多為短期、即時性的,排便後痔瘡消腫、炎症消失,即可恢復正常。

直腸癌:某些直腸癌的患者會出現排便困難,便秘情況增多,大便形態變細、伴有腹痛,排便後並不能自行緩解。這都是左半結腸、或者是直腸內長了腫瘤所致。

3、排便時的感官有差別

痔瘡:內痔、外置多引起肛周、肛門口疼痛,且疼痛感覺類似撐裂感,不會有腹痛。

早期直腸癌:可能沒有疼痛,如果產生疼痛,多為腹痛、隱痛、脹痛,便秘和腹瀉情況會交替出現。

4、以患者全身症狀來區分

痔瘡:簡單來說,痔瘡就像肛周處長了疙瘩,一般情況不會引起全身症狀,除非嚴重感染、化膿。

直腸癌:腫瘤性疾病會引起患者出現慢性病程消耗,比如發熱、身體消瘦、貧血等。

5、指診時的不同觸感

痔瘡:外痔在肛門處可以明顯看到,內痔在肛門口內很近的部位能摸到小顆粒、柔軟性質的腫包。

直腸癌:直腸腫瘤生長的部位較深,指診時要將手指伸入直腸內距離肛門幾釐米的地方,才能摸到不規則、隆起或凹陷的潰瘍,又或質地較硬的腫塊。指診後手套上會有暗紅色血跡、膿液。

醫生提示:腸道腫瘤是目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腫瘤性疾病之一,早期診治仍有治癒機率,如果病情拖延到中晚期,患者將面臨十分嚴重的後果。所以,希望大家多關注自身排便狀況,無論是確定為痔瘡,還是排便中發生便血、腹痛、排膿等情況,都要及時到醫院做明確診斷,如此才能儘早排查腫瘤,在最佳時期治療病情確保健康。

相關焦點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痔瘡可發於任何年齡,青少年發病率低,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5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為60%-70%。婦女因妊娠、分娩,發病率高於男性,但女性的就診率低於男性。通常來說,從事久站、久坐、少活動的工作的人發病率較高,如的士、汽車司機,教師、理髮師等。 平時喜歡憋便的人,會更容易發生痔瘡。
  • 明明是直腸癌,卻以為是痔瘡,這兩者該如何區分?醫生專業解答
    痔瘡是一種良性病症,痔瘡患者經常在大便的時候出現肛門出血,而直腸癌的早期特徵也是大便帶血,兩者很相似,所以經常會把兩種病混淆,通常是直腸癌患者在出現症狀時,會誤以為是痔瘡,不加重視,導致病情加重,在發現的時候病情比較重,治療變得比較困難。那麼怎麼能將兩者很好地區分開來?
  • 大便拉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醫生:要學會正確區分才行
    其實大便拉出血,不一定就是患有直腸癌,也有可能是出現了痔瘡,不過直腸癌在早期的時候,有很多症狀跟痔瘡還是比較相似的,大家也要學會正確的區分方法,避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期。痔瘡與直腸癌都有大便拉出血的症狀,大家如何才能區分開來?這3點是關鍵1.
  • 包頭55歲阿姨便血以為是痔瘡,沒想到竟是直腸癌……
    楊女士的主治醫生、腹部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文博提醒大家,出現便血要注意,切不可輕視誤以為是痔瘡,小心直腸癌!直腸癌是什麼?據張文博介紹,直腸癌屬於一種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超過 40 歲與男性群體中十分常見,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直腸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直接影響。
  •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2個關鍵辨別點,一看就懂
    核心提示:在國內有句老話「十人九痔」,說明了痔瘡在我國發病的普遍性,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曾做過一項覆蓋31省、市、自治區的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研,結果顯示18歲以上的國民,痔瘡的患病率為49.14%。 46歲的陶女士,2個月前發現自己便血,於是在老家醫院做了門診痔瘡手術。
  • 大便帶血,導致痔瘡和直腸癌難以區分?醫生教你三點,輕鬆辨別
    在日常生活中,直腸癌和痔瘡是2種截然不同的疾病。這2種疾病有著一定的相似度,由於直腸癌的有些症狀和痔瘡是比較相似的。所以,很多時候,有些直腸癌早期患者,會把直腸癌當成是痔瘡,不僅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會給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病情症狀也會有所加重。
  • 便血就是痔瘡,也可能是直腸癌,醫生告訴你,怎麼區分兩者
    上廁所時出現便血,也不僅僅只有痔瘡才會出現,有的人身體裡面有癌症的存在,像直腸癌,也會出現便血的症狀。便血不僅僅只有痔瘡,還有可能是直腸癌來襲,醫生下面給大家進行詳細的解答,教大家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首先介紹一下痔瘡的性質以及發生痔瘡時的表現。
  • 錯把腸癌當成痔瘡,才38歲!便血是痔、是癌如何區分?
    接診後仔細聆聽患者的描述,便血的顏色有暗紅色,與糞便、粘液混在一起,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感,肛內疼痛不適。 在我的診療經驗裡,類似的病例有很多,大便帶血,總是自以為是痔瘡,於是自己買藥治療,往往還會有些效果,短時間內不出學了,腹痛等也會改善。 所以,超過90%的直腸癌患者,首次出現便血,都會想當然的當成痔瘡,尤其是年輕人。
  • 大便有血還便秘,不是痔瘡犯了,可能是直腸癌!這項檢查一定要做
    很多人一看到大便帶血就認為是患有痔瘡了,或者痔瘡犯了,從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然而大便帶血並不是痔瘡獨有的表現,直腸癌的表現之一就有大便帶血。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呢?直腸癌排出的血便帶有黏液,而內痔是便後滴血。
  • 錯把直腸癌當痔瘡,要了多少人的命!這些症狀千萬不要忽視
    第一次出現便血,是在兩年前,當地診所說是痔瘡,就給我開了支痔瘡膏,用了一段時間確實好轉了。但沒想到,2年後,我居然會來到腫瘤科。 這是一個典型的把腸癌當痔瘡的案例。近年來,癌症病例增多,誤診例數也隨之增加,其中最難區分的就是直腸癌和痔瘡。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痔瘡?得了痔瘡多半會有這幾種症狀和表現
    痔瘡在醫學上來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但是在醫學方面關於痔瘡的病因,目前還沒有得到明確的證實。有人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的常見性,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得了痔瘡?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排血 在大便的時候,如果出現排血的現象一定要警惕,痔瘡無論是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最早期的常見狀況就是排血。排血時並沒有痛苦,排便之後就會有鮮血。但是有些時候便血則是因為過於用力,使得糞便擦破了肛道的黏膜,導致擴張血管破裂出血。
  • 有一種粗心很致命:錯把直腸癌當痔瘡!3個區別千萬不要忽視
    核心提示:小常,一直患有痔瘡,今年6月,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便血,也就沒太當回事(便血是痔瘡主要症狀之一)。隨後,單位安排的一次體檢,顯示糞常規異常,後被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了一段時間,也沒好轉跡象,複診時又成了「混合痔」。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疼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這時他.....
  • 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回答好這3個問題,一眼就能辨
    由於直腸癌的患者在很多方面,其疾病的症狀與痔瘡非常的相似,因此有許多人都害怕自己在患有直腸癌的時候卻毫不知情,早期直腸癌的患者直接被誤當成痔瘡來治療,不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且還讓自己有了更大的隱患。那麼究竟要如何辨別痔瘡和早期直腸癌?
  • 30歲男老師查出直腸癌:我還這麼年輕,也沒家族史!原因竟然是這樣!
    「平時喜歡吃夜宵,一周7天,夜宵吃6天,尤其愛吃油炸食物、燒烤和紅燒肉,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工作壓力大……」5月29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2號樓4樓結直腸腫瘤外科病房,年僅30歲的小胡(化名)在深深反思自己患直腸癌的原因。他想給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廣大年輕人提個醒。
  • 有種致命的粗心叫作「把直腸癌當作痔瘡」,五個區別要弄清楚
    作為消化內科醫生,經常碰到很多患者,明明是直腸癌,卻被誤診為痔瘡,要知道直腸癌和痔瘡,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直腸癌是惡性疾病,痔瘡則屬於良性疾病,一旦直腸癌被誤診為痔瘡,
  • 別把直腸癌當成痔瘡,直腸癌有3大早期症狀,出現後要及時做腸鏡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在排洩大便的過程中會出現便血的症狀,這種症狀的發生有可能是直腸癌也有可能是痔瘡,很多人分不清是哪一種疾病引起的便血的症狀。因為直腸癌和痔瘡都是屬於消化系統疾病,而且他們的症狀非常相似,所以很難被區別開來。
  • 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直腸癌與痔瘡 直腸癌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痔瘡一般不會改變大便習慣和形狀的改變,而直腸癌還可造成大便形狀和排便習慣的改變, 因為直腸癌可能會導致直腸壁僵硬、受壓,造成大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裡急後重、排便後不久又出現便意,但卻無糞便排出或僅排出少量糞便。
  • 才38歲!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發現即中晚期!醫生重要提醒
    為了進一步確認問題所在,醫生安排了腸鏡檢查,結果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醫生提醒:千萬不要把便血輕易當成痔瘡!實際上,萬一直腸癌與痔瘡同時存在呢?出現持續性便血、腹瀉、腹痛,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排便不盡感、尤其是消瘦和貧血,一定要引起重視,立即腸鏡檢查。
  • 痔瘡和直腸癌的區別就看這2點,別再混淆了(附帶預防措施)
    很多年輕人總以為癌症是老了以後的事情,殊不知,在我國,直腸癌發病率現在已經是處於居高不下的狀況。相信有不少的直腸癌患者,初次出現便血時都會將其當成是痔瘡,其實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大家要注意區分,不要再混淆了。
  • 連續便血數月以為痔瘡發作 23歲男子患直腸癌晚期
    最近幾個月,23歲的小黃(化名)每次排便都帶血,卻沒當回事,以為只是痔瘡發作。沒想到,到醫院一查,他患的是直腸癌晚期。「這樣的病人不是個例。」昨日,福州市第二醫院普通外科陳劍明副主任醫師說,直腸癌是一種沉默的腫瘤,幾乎所有該病患者的早期症狀都十分輕微,因此它很容易被忽視。 男子長期便血 沒想到是癌最近幾個月,小黃每次排便幾乎都排出血便與黑便。年輕的他,以為是痔瘡發作,所以沒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