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消化科 李婕琳副主任醫師
上周,一名30歲男性患者來到我院診治,他的病症表現很簡單,腹部偶爾出現微痛感,並不嚴重。但是,近1個月的排便時,會出現大便出血、血便(血液附著在糞便上)的情況,肛門內深處在排便時會有疼痛感,但不是特別劇烈。由於患者有痔瘡,以前也會偶爾會發生便血情況,所以此次就醫想查查是不是內痔。
不得不說,這位患者相當幸運,在進行痔瘡排查的時候,通過指診發現他肛門內,直腸前壁3釐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塊質地較硬,且形態不規則的腫塊,初步懷疑是直腸腫瘤,為了確診病情,立即建議患者做腸鏡和病理檢查。最終得到的診斷結果為:直腸腺癌,所幸發現較早,瘤體尚未浸潤、擴散,目前患者已經住院,準備接受手術切除和藥物治療。目前癌症患者發病年齡大大提前了,所以不要以為自己很年輕,腫瘤就不會找到您,這個想法真的是大錯特錯了。對於這名患者,如果我們還可以再早一點發現病變的話,就能免除手術切除,而採取我們消化內鏡也就是腸鏡下切除病變就可以了。所以早期的結腸鏡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直腸癌、痔瘡,傻傻分不清
痔瘡在肛腸部位屬於最常見的病變,它的症狀就是便血、便痛,與直腸息肉、潰瘍、腫瘤等疾病存在相似的病症表現,如果只是偶爾發生,很容易被忽略,導致腫瘤病變繼續發展,由早期變為中晚期。當直腸癌錯過早期,那麼再進行治療就很複雜、很困難,患者的生命將受到極大威脅。可以說,這位30歲的男性患者運氣實在太好了,及時發現早期癌變,只要經過正規治療,並且沒有其他併發症出現,治癒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那麼問題也來了,如何區分痔瘡和直腸癌呢?
仔細觀察5個症狀可區分痔瘡和直腸癌
1、便血症狀的區別
痔瘡:流血情況為滴血,通常糞便排出過程中或排出後,沾染鮮血。
直腸癌:糞便在直腸內出現融合反映,鮮血與糞便摻雜在一起,形成血便。
另外,痔瘡在每次排便困難,如乾燥、便秘時都可能發生,而早期直腸癌血量不多,可能偶爾發生,及時排便順暢也會有。如果長期發生,就證明糞便影響了腫瘤,病情處於發展期。
2、排便形態不同
痔瘡: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通常不會引起排便困難,也不會導致糞便形態變細,其引發的疼痛感多為短期、即時性的,排便後痔瘡消腫、炎症消失,即可恢復正常。
直腸癌:某些直腸癌的患者會出現排便困難,便秘情況增多,大便形態變細、伴有腹痛,排便後並不能自行緩解。這都是左半結腸、或者是直腸內長了腫瘤所致。
3、排便時的感官有差別
痔瘡:內痔、外置多引起肛周、肛門口疼痛,且疼痛感覺類似撐裂感,不會有腹痛。
早期直腸癌:可能沒有疼痛,如果產生疼痛,多為腹痛、隱痛、脹痛,便秘和腹瀉情況會交替出現。
4、以患者全身症狀來區分
痔瘡:簡單來說,痔瘡就像肛周處長了疙瘩,一般情況不會引起全身症狀,除非嚴重感染、化膿。
直腸癌:腫瘤性疾病會引起患者出現慢性病程消耗,比如發熱、身體消瘦、貧血等。
5、指診時的不同觸感
痔瘡:外痔在肛門處可以明顯看到,內痔在肛門口內很近的部位能摸到小顆粒、柔軟性質的腫包。
直腸癌:直腸腫瘤生長的部位較深,指診時要將手指伸入直腸內距離肛門幾釐米的地方,才能摸到不規則、隆起或凹陷的潰瘍,又或質地較硬的腫塊。指診後手套上會有暗紅色血跡、膿液。
醫生提示:腸道腫瘤是目前我國發病率較高的腫瘤性疾病之一,早期診治仍有治癒機率,如果病情拖延到中晚期,患者將面臨十分嚴重的後果。所以,希望大家多關注自身排便狀況,無論是確定為痔瘡,還是排便中發生便血、腹痛、排膿等情況,都要及時到醫院做明確診斷,如此才能儘早排查腫瘤,在最佳時期治療病情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