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AI全科醫生助手在合肥「上崗實習」
去年,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醫助理」人工智慧機器人以456分的成績(超過合格線96分),通過了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引發行業熱議。日前,這款明星產品正式開始在合肥廬陽區「實習」,輔助基層全科醫生進行診療工作。
據雷鋒網了解,通過認知智能相關技術,「智醫助理」學習了相關醫學專業教材、臨床指南和經典病例等,掌握了大量醫學知識,從而能夠為醫生提供鑑別診斷。
對於慢病及其他重點人群,「智醫助理」會根據家庭醫生制定的隨訪方案,自動對患者和社區居民進行隨訪,輔助醫生對居民進行病情跟蹤和健康管理,並完善居民健康檔案等醫療大數據。
據合肥廬陽區雙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胡靜雲介紹,醫生為前來看病的社區居民做診斷時,人工智慧醫生助手「智醫助理」根據醫生和患者的對話,迅速生成電子病歷並給出病情診斷。醫生在看到「智醫助理」的診斷後進行確認。
「騰訊覓影」落地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
雷鋒網消息 3月5日,騰訊公司、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聯合啟動了智慧醫療診斷項目,雙方將深入探索與發展「網際網路+智慧醫療」合作,攜手利用「騰訊覓影」展開AI+醫療的研究和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就醫體驗。
「騰訊覓影」是騰訊公司首款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產品,目前已與全國各地的眾多三甲醫院建立聯合實驗室,並與全國上百家醫院達成合作意向。據悉,「騰訊覓影」完成一例患者的篩查耗時不到4秒,且診斷準確率高達90%。它能夠十分敏銳地捕捉到任何一個細節,自動識別並定位可疑病灶,對可疑的片子進行標註,提醒醫生覆審,輔助醫生做出更精確、更全面的診斷。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麥一峰院長表示,人工智慧會給醫療就診模式帶來一些改變,未來智慧醫療的新模式必定會普及惠民。基於寧大附院優勢學科,「騰訊覓影」將用於食管癌、胃癌、肺結節、肺癌輔助篩查,並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展開研究,未來還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和探索不同疾病的輔助篩查。
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學籍註冊引入「人臉識別」技術
雷鋒網消息 幾天前,春季學期開學,華東政法大學在研究生的學籍註冊環節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前來報到的華政研究生只需持身份證在長寧校區40號樓的自助服務終端即可完成學籍註冊,整個過程僅需15秒。
報到當天,華政共有3085名研究生完成電子註冊,電子註冊率達76.74%。華政研究生教育院表示,今後將根據研究生的使用體驗,對自助服務終端的自助註冊進行進一步優化與完善,並計劃增加自助服務終端數量,以達到「智能服務,便捷服務,全時服務」的目的。
YouTube 利用 AI 工具來替代綠幕特效
拍攝好萊塢大片時使用綠幕,後期摳圖換背景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項工作十分耗費人力物力。為了降低影視的拍攝成本,提高效率,Google開發了一款可以在手機端實時摳背景的AI工具。目前這款工具還是beta版本,且只能在YouTube移動端使用。
Google最近推出了一項試用計劃,部分YouTube 創作者可以提前體驗一番這款工具的神奇之處。有了它,創作者無需在綠幕工作室中拍攝即可輕鬆更換背景,就像使用Instagram中的濾鏡一樣簡單。目前,這款工具中的特效已經比較豐富了,不過使用效果不盡完美,比如人物周圍經常會出現一道亮邊,還有不少改進空間。
松下將推出人臉識別伺服器軟體
松下公司日前宣布將於2018年7月在海外先行發布採用深度學習技術的人臉識別伺服器軟體,該軟體將於2018年8月在日本本土面市。
這一高精度人臉識別軟體採用具備全球最高人臉識別性能的核心引擎,可識別傳統技術難以識別的人臉,包括面部向左或向右偏轉多達45度、向上或向下30度以及部分被太陽鏡遮擋的人臉。
此外,這一新軟體採用「智能自動(iA)模式,該模式可自動調節攝像頭設置,拍攝最適合人臉識別的最優圖像。若將該軟體與松下i-PRO EXTREME系列網絡攝像頭結合使用,在網絡攝像頭中安裝與該軟體捆綁的「最佳鏡頭許可密鑰」,可僅向伺服器發送「最佳鏡頭」(Best Shots),用於人臉識別。松下核心設備與人臉識別軟體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軟體核心引擎的性能,實現高精度識別。公司計劃於今年年底新增一項功能,以識別被口罩部分遮擋的人臉,這是傳統人臉識別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且,將該軟體與搭載iA功能的攝像頭結合使用時,可在攝像頭上進行圖像分析,而非在伺服器上,因此僅向伺服器發送最佳圖像。從而減少了伺服器和網絡負載,有效降低系統總成本。以在系統中連接10個或更多個網絡攝像頭為例,與未使用「最佳鏡頭」功能的傳統系統相比,該系統成本可降低約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