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學風】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慎言」是重要原則

2021-02-13 石家莊家長學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此,市家長學校精心打造的專欄「家風·學風」,旨在通過解讀經典,為家長、教師介紹經典的家風家訓、優秀的學習方法。

在「說話」或者「言」這個問題上,孔子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說」的時機和內容都很重要,我們要好好揣摩,做一個「會說話」的人,不能不知輕重,信口開河,甚至胡說八道。我們都知道「慎獨」對於個體修身的重要性,「慎言」同樣是個人修養的重要手段。

怎麼做才是明智的,才能稱得上「慎言」?我們還是回到《論語》當中,看看孔子和他的弟子是怎麼說的吧!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張25)

這句話的意思是:

陳子禽對子貢說:「您是故意那麼恭敬的吧?仲尼怎麼會比您更有才呢?」子貢說:「君子可以從一句話判斷出他人有智慧,也可以從一句話判斷出他人沒智慧,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夫子才德的無法接近,就好像是天不能順著臺階上去一樣。夫子如果有機會治理一個諸侯國或採邑,教百姓自立百姓就能自立,引導百姓前行百姓就會跟著前行,安頓百姓百姓就會歸順,動員百姓百姓就會齊心。夫子活著時光彩照人,死後大家都感到哀傷,我怎麼可能比得上他呢?」

 

在孔子晚年和孔子逝世以後,他的弟子子貢成為當時政壇上一顆閃耀的明星,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子貢要比他的老師孔子優秀很多,畢竟孔子周遊列國十幾年也沒有謀得一官半職,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子貢自己心裡清楚,老師是「天縱之將聖」,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繼承者和傳播者,自己和老師的差距太大了。子貢也一直在維護孔子的形象。在這一章中,子貢描述了孔子當政後的政教效果:四方感化,六合同風。子貢也很深刻地批評了陳子禽:一個人有沒有智慧,從他說的一句話中就能體現出來,說話要謹慎,不能信口胡說。

 

《增廣賢文》裡有句話:「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這好像是國人的一個習慣或者傳統,但在背後評論別人確實不是什麼優點。君子正大光明。子貢是在批評陳子禽,也是在提醒我們所有人,說話要慎重,評論別人更要慎之又慎,不能隨便「戴帽子」、「貼標籤」。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知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子路15)

這句話的意思是:

魯定公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盛,有這樣的話嗎?」孔子答道:「對語言不能有那麼高的期望。有人說:『做君難,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難,這不近乎於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盛嗎?」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可以亡國,有這樣的話嗎?」孔子回答說:「對語言不能有那麼高的期望。有人說過:『我做君主並沒有什麼可高興的,我所高興的只在於我所說的話沒有人敢於違抗。'如果說得對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好嗎?如果說得不對而沒有人違抗,那不就近乎於一句話可以亡國嗎?」

 

孔子對於魯定公的提問,其實是給予了肯定回答。人治社會,君主一言九鼎,也就是說,可以一言興邦,也可以一言喪邦。因為君主的話沒有人敢違背。但是不違背就會出現問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小人趁虛而入……用我們當下流行的話來講就是,「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錯誤的發展口號和發展理念,有可能就會一言喪邦;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就可以一言興邦。孔子對當時君主制的弊端有深入的認識,並力圖通過德政來約束君權,但這種約束畢竟不是強制性的,要解決「一言」的問題,還是需要民主制度的出現。所以現代社會普遍是民主與法制相結合的社會。這也告訴我們,領導做決策一定要以實事為根據,不能用腳後跟思考問題。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子路3)

這句話的意思是:

子路說:「如果衛君等待您去治理政事,您打算首先做什麼?」孔子說:「那一定是糾正名分吧!」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嗎!這個名分要怎麼糾正呢?」孔子說:「真粗野呀,子路!君子對於他所不懂的,大概採取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出話來就不順;話不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制度就興辦不起來;禮樂制度興辦不起來,刑罰就不能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惶惶不安,不知道將手腳放在哪裡。所以君子確定一個名號,一定有理由可以說出來,說出來的話一定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所說的話,從來都是認真而不馬虎的。」

 

這一章出現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名不正則言不順。糾正名分,這在當時的衛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衛靈公晚年,南子淫亂,蒯聵反對,被衛靈公驅逐。靈公死後,君位傳給蒯聵之子輒。按說應該蒯聵繼位,但兒子不讓位,夫子相爭,國家弄得一團糟,讓很多人看了笑話。

名不是名稱,而是名分。循名責實就有了與名稱相應的職責、權限、義務等。「正名說」雖然是從衛國的政局出發,是針對具體事件來說的,但也具有普遍意義。正名是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前提,倫理秩序和社會秩序都一樣。名分不正,其他責權利都亂,社會自然也就亂了。

 

孔子在這裡強調了一個概念:名正言順。自古即今,無論作什麼都講究名正言順,師出有名。如果名不正,理由不正當,就處在了失禮或者非正義的一方,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言順」的一個重要前提的是名正,也就是說,必須站在真理的一方,或者正義的一方,說出來話才會有力量,才會讓人信服。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堯曰3)

這句話的意思是:

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這是整部論語的最後一章,也從三個方面總結了如何做君子:

一個君子,要知命:天命和命限。天命就是道德,要求我們把踐行道德作為使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客觀對人發展一定會有約束或限制,在這個時候我們能認知天命,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知道命限我們就清楚,無論富貴窮達,都要順應自然,順應天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是一個方面,但人生積極有為,要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人生理想。

 

一個君子,要知禮: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孔子的學問就是仁和禮。仁是人之為人的根本,也是人與人相處之道;禮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範,是人與人相處的外在表現。沒有仁,禮沒有根據,沒有禮,仁就無所體現。

一個君子,要知言:知道言論的是非得失,知道一句話背後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人的思想觀念都表達為語言,所以知言就能知人,能知人就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就能達到成功的人生。

 

「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名不正則言不順」,從這幾句話我們能看出來,言語的力量太大了,所以一定要慎言,更要「知言」,知言才能知人,才能成事。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相關焦點

  • 臺灣《聯合報》提醒蔡英文:一言喪邦,一言興邦
    該報提醒蔡英文,「一言喪邦,一言興邦。」19日,臺灣另一位女政客、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放了一段10分鐘影片,闡述有關「5·20」的感想,回顧國民黨執政優劣。
  •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父母的嘴,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
    《論語》有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語言的力量何其強大,一句話可以影響一個國家興與亡。
  • 會寧八裡苟川魏氏:四代百年恭教育 誠信慎言傳家風
    魏駿逸老師90歲照片 魏駿琪,魏炳榮老先生第五子,少而秀慧,睿智開明。承父兄教育家風,治家致學,克勤克儉、以身作則,即當校長又兼代課教師。魏駿琪老師上承父兄榜樣;下教子弟規矩;中得同事擁愛,治家致學,一絲不苟。老師堅信:「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他管教自家子弟,近乎苛刻。尤其在傳承家風,教育自家子弟上,近乎於苛刻。要求子女:讀書,必先明理;為學,必尚德仁。
  • 湖南郴電國際召開2019年家風學風建設座談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通訊員李澤芸、記者黃金全報導 /方典圓李暉李偉8月13日下午,湖南郴電國際2019年家風學風建設座談會在郴州舉行。郴電國際各分子公司2019年考取碩士研究生和一本本科以上職工子弟及其家長等60餘人參加會議。
  •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好
    閩西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因「家風、學風、教風」都好【核心提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與老師的教育, 好的家庭、好的學校與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出好的學生;同樣的道理, 不好的家庭、不好的學校與不好的老師,基本上能夠教育不出好的學生
  • 講家風故事 聚戰「疫」力量 | 蔡元培:半塊蘭花豆腐乾
    蔡元培:半塊蘭花豆腐乾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記憶中,慎言是母親在教育中常常提及的。
  • 習近平: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圖為: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一、家風一破,汙穢盡來「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家風好,則族風好、民風好、國風好。社會精英層、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家風對社會風氣有著重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引導和示範作用。
  • 「傾聽」是教養,「慎言」則是修養
    所以,我越來越發現,原來「傾聽」是教養,而「慎言」則是修養。我有的時候也會碰見一些讓自己不太開心的人,所以和這樣的人聊天的時候,總是會有意無意說出許多傷人的話,當時也覺得沒有什麼,有些話自己說出來了,會讓自己覺得非常舒服,可是我卻忽略了他人對於我的這些話的承受能力。讓自己的口不擇言為自己帶來許多煩惱,所以,讓自己「慎言」不僅僅是修養,更是一種藝術。
  • 弘揚好家風 傳遞正能量—渭南中學「好家風·我行動」優秀徵文活動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引導學生在良好家風的薰陶感染中養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落實並內化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近日,渭南中學開展了以「好家風·我行動」為主題的徵文活動。此次徵文大賽歷時半個月,得到了學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基礎年級的積極參與,收到了二百餘份來稿。
  • 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清風正氣——臺三小鰲峰分校開展家風家訓主題教育活動
    為大力弘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以好家風好家訓正校風學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好環境,進一步推動家庭教育工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引導學生在良好的家風家訓中養成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道德風尚,臺三小鰲峰分校於2020年暑期開展「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清風正氣」主題教育活動。
  • 老祖宗八條慎言名句,句句精闢,流芳百世
    若想獲得他人的信任,就必須管住惹是生非的嘴,因此慎言的意義極為重要。如果能夠做到慎言那麼你會獲得更加廣泛的信息,這對提高智慧,把握機會是極為有利的。一、前輩如瓶戒,無言勝有言。賞析:這句話語出宋·文天祥《和言字韻》。前輩有「守口如瓶」的告誡,教人慎言。現在自己既已被俘,對待敵人,與其說話,不如什麼也不說。二、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 李清堂:以廉潔家風涵養清正黨風政風
    「齊家」首次被列入黨的規章中,給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領導幹部家風受到空前關注。早在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就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重視領導幹部家風建設,把它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定期檢查有關情況。 齊家,簡單地說就是使家族成員能夠齊心協力、和睦相處。
  • 記者感受南昌校園「三風」氛圍:活動培育良好學風校風
    「校風淳則教風正、學風濃,南昌十中重視文化創新,大力培植敬業、奉獻、關愛、進取的校園文化,傳遞正能量,提高教育質量。」陳輝說,在全市「三風」榜樣人物推薦活動和最美「三風」校園推薦活動開展後,南昌十中召開宣傳工作布置會,並成立工作小組,通過微信、電子屏、宣傳欄、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使「三風」榜樣人物推薦活動和最美「三風」校園推薦活動成為師生自我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成為引領學校開展「三風」活動的重要抓手。
  • 孩子沒有規矩,不聽話,父母須知《家風》很重要
    今天我們來談談家風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風貌,也是一個家庭的生根之本,更是一個家族的處世原則。可見家風是如此的重要,對於一個家族的興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看看現如今的孩子鋪張浪費,整天好吃懶做,不能擺正姿態。一個人良好的家風才能促進一個人的成長。
  • 智者慎言,愚者亂說
    人只有一張嘴,因此,說話也時常只表達一個觀點,正由於這樣,必須慎言。有這麼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個大戶人家,由於人口多,每天要用掉很多水,家裡沒有井,就僱了一個人特意從河裡往家裡挑水。後來,為了減少勞動力,這家的老太爺決心在自家的院子裡挖一口井。
  • 古人十條慎言名句,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
    如果想要不傷害對方,贏得好的人緣,就需做好「慎言」。慎言並不是不口不言,而是在恰當的時候說話,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鑑賞古代十條慎言名句,字字珠璣,讀懂受益一生。1.隱惡揚善,謹行慎言。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有優點,也有缺點。我們要善於包容其缺點,或者說不好的一面;要發揚其優點,或者說良好的一面。對於自己的言論、行動都要謹嚴慎重。
  • 學風建設,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意義
    【好校風從哪兒來】學習意義感缺失在大學生中蔓延,我們需要思考——學風建設,重要的是找到學習的意義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每次本科生課程第一講,清華大學教研院副教授羅燕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選這門課,你們是來刷分的
  •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慎言處世,方為君子
    生活不等於物質:諸葛亮開篇便闡明了做人的重要方向,他說一個人有道德修養,用平靜的內心進行身心的修煉,以節約勤儉培養自己品格的高尚。這是在強調我們要如何修身才能讓自己成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修身與涉世:當今社會想要做諸葛亮那樣的隱士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會面臨涉世的問題,涉足現代社會,如果想要靜以修身就要做到慎言,古人對慎言的定義為守口、少說、莫傳為最高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