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等六城「所屬國家」被國際組織標註為「中國」 中方回應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臺灣高雄等六城「所屬國家」被國際組織標註為「中國」 中方回應)

9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臺灣媒體報導,在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上,臺灣高雄等六個城市「所屬國家」均標註為「中國」(China)。高雄市政府對此表示反對,並稱已通過相關渠道要求「正名」。有記者據此提問中方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臺灣地區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必須遵循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地區的城市當然應該列在中國的項下。

本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董鑫 責任編輯:李天奕_NN7528

相關焦點

  • 臺灣6城市所屬國家被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標為「中國」,高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消息稱,在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上,臺灣高雄等6個城市所屬國家均標註為「中國」(China),高雄市政府聲稱被「矮化」,要求「正名」。據臺灣「中時新聞網」等臺媒報導,在「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官方網站上,介紹高雄城市的網頁,可以明顯看出高雄所屬國家被標註為「中國」(China)。
  • 臺灣6城市所屬國家被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標為「中國」,高雄帶頭喊「矮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消息稱,在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上,臺灣高雄等6個城市所屬國家均標註為「中國」(China),高雄市政府聲稱被
  • 6城被標屬「中國」,高雄帶頭:我們被「矮」了
    臺媒消息稱,在國際組織「市長聯盟」官網上,臺灣高雄等6個城市所屬國家均標註為「中國」(China),高雄市政府聲稱被「矮化」,要求「正名」。
  • 世界氣象組織標註中國臺灣省 臺綠媒又喊「打壓」
    【環球網綜合報導】繼多家外航以及國際酒店相繼更改「涉臺標註」後,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也加入這一行列。日前,展出的年曆照片徵稿入圍作品中,一張臺灣「中央氣象局」員工拍攝的作品被更改標註,列為出自「中國臺灣省」。
  • WHO標註臺灣為「臺北及周圍地區」列中國省份,臺媒氣急敗壞
    【環球網報導】臺灣「中央社」6日發文聲稱世界衛生組織(WHO)「荒謬行徑再一樁」,如此氣急敗壞的原因則是,WHO發布的第16期疫情報告將臺灣標註為「Taipei and environs(臺北及周圍地區)」,列在中國省份區域及城市的表格裡,並同步在附註欄載明,中國確診病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
  • 標註臺灣為中國領土:澳航急改正 政客忙作妖
    澳航表態標註臺灣為中國領土符合澳一個中國政策。,將公司官方網站上臺灣地區標註為「中國領土」。還是澳航國際集團CEO艾莉森韋伯斯特說得好,他很硬氣地回應幾位高官的指責,表示應由政府而不是航空公司定義什麼是國家、什麼是地區。「澳大利亞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在這一點上澳航所做的與澳政府並無區別。其他許多航空公司也是這樣做的。」艾莉森韋伯斯特的硬氣回應很有道理、切中要害。幾位國家的重量級高官,對問題的看法卻不及一位公司的高管,實在讓人唏噓、感嘆!
  • 英國官方回應「承認臺灣為國家」聯署:臺灣為中國一省
    左等右等,英國政府終於回應了! 日前,英國公民李·查普曼(Lee Chapman)在英國政府請願網站發起「承認臺灣為一個國家」的聯署活動。由於聯署人數超過1萬,按照規定,英國政府必須作出回應。 昨天(4日),英國外交部發話了:臺灣為中國的一個省,臺灣問題需通過對話來解決。
  • 臺灣又被標註為「中國臺灣省」臺當局要求更改被拒絕
    近日,有臺媒發現,全球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 GWO),在學員資料登錄頁面,將臺灣標註為「中國臺灣省」。臺外事部門向GWO「抗議」並要求「更正」,對方則回應稱,這是採用國際標準組織(ISO)所列的國家代碼稱呼臺灣地區,就是「中國臺灣省」。
  • 日航只在中文網稱臺灣是中國一省,專家:中方不可能接受
    但實際上,這個改動只出現在中文版網頁上,英文、日文等其他版本的頁面上臺灣仍然被列在國家一欄。該報導還稱,日本航企這種「折中的做法」可以為其他航企提供參考,「在安撫中國政府和避免受罰的同時,也不會過度妥協」。中國政府和民眾會接受這種「小伎倆」嗎?答案顯然是「不」。
  • 美艦抵達高雄日,就是我軍「武統」之時 為中國外交官的自白點讚
    美艦抵達高雄日,就是我軍「武統」之時 為中國外交官的自白點讚    據中評社8日報導,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當天晚間參加駐美使館面向華盛頓僑學界的中共十九大精神宣講會。    李克新透露,他曾告訴美國國會,如果美國派軍艦去臺灣,就會啟動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要感謝他們提出這項要求,因為中國從制定《反分裂國家法》以來,從來不曾實行過這項法律;當美國派遣軍艦前往臺灣,《反分裂國家法》就將啟動,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
  • 美國家科學院官網將臺灣籍院士由"中國臺灣"改回"臺灣"
    據臺灣「中央社」5月4日報導,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與「臺駐WTO處代表」、「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於2日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科學院官方網站將兩人「國籍」列為「中國臺灣」,陳建仁表示無法接受、要求更正;至美東時間3日中午,美國家科學院官網顯示已去掉「中國」、改為「臺灣」。
  • 國際刑警組織撤銷「世維會」頭目通緝令 中方回應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路透社24日消息,國際刑警組織近日撤銷了對「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頭目、恐怖分子多力坤·艾沙的「紅色通緝令」。此舉引來中方不滿,外交部稱就此將與國際刑警組織進一步溝通。 據悉,24日,來自總部位於倫敦的非政府組織「公正審判(Fair Trials)」的消息說,國際刑警組織已經確認刪除一條針對多力坤·艾沙的「紅色通緝令」。
  • 國際氣候組織將臺灣「六都」列入中國,民進黨當局急跳腳
    國際氣候組織希望透過全球城市回報減碳與調適行動,成立「全球市長聯盟」,官網將包括臺北在內的城市會員參與名稱都列入中國。臺當局對外事務主管部門對此表示「嚴正抗議」,並揚言要求組織更正。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今天還就此事致電高雄市長陳其邁,表達對陳其邁處理此事的支持與配合。
  • 美媒:20家航空公司已改臺灣標註,美航空公司快撐不住了
    【文 觀察者網/張晨靜】今年4月底,中國民航局已致函36家外國航空公司,其中包括多家美國的航空公司,要求它們遵守「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國際共識,不得在網站上將臺灣列為「國家」。 美聯社報導截圖 4月25日,中國民航局致函36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他們在公司網站及促銷資料上不得將臺灣標註為「國家」。
  • 美國多家航企最後一刻改涉臺標註 英文網站及APP仍漏網
    據海外網消息,截至目前,44家航空公司已全部對官網涉臺名稱作出修改,絕大多數航空公司對作為國際社會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尊重和遵循,在目的地列表中標註「中國臺灣」。美國三大航「留一手」儘管美國航空公司已在中英文網站的城市搜索欄中刪除了「臺灣」字樣,僅保留城市名。但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在美國航空的英文手機APP上輸入臺北和高雄,仍會顯示為「臺灣臺北」、「臺灣高雄」。
  • 美國多家航企最後一刻修改涉臺標註,英文網站及APP仍漏網
    據海外網消息,截至目前,44家航空公司已全部對官網涉臺名稱作出修改,絕大多數航空公司對作為國際社會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表示尊重和遵循,在目的地列表中標註「中國臺灣」。美國三大航「留一手」儘管美國航空公司已在中英文網站的城市搜索欄中刪除了「臺灣」字樣,僅保留城市名。但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在美國航空的英文手機APP上輸入臺北和高雄,仍會顯示為「臺灣臺北」、「臺灣高雄」。
  • 萬豪旗下酒店更改涉臺標註 改稱呼為「中國臺灣」
    原標題:萬豪旗下酒店跟進更改涉臺標註臺網友刷Wifi發現「中國臺灣」和五星紅旗[環球網綜合報導]繼日前44家國際航空公司更改涉臺標註後,酒店業也出現類似事件。有臺灣網友9日爆料,新北市林口區的亞昕福朋喜來登酒店將臺灣稱呼由「中華民國」改為「中國臺灣」,更將旗幟由「青天白日旗」改成了五星紅旗。
  • 一帶一路國際影視橋在臺灣高雄正式啟動
    當日,出席嘉賓有一帶一路國際城市影視聯盟臺灣.高雄聯盟主席潘靜雅,一帶一路國際城市影視聯盟武夷山聯盟主席蔡和榮,韓國前總統金大中秘書尹鶴相,深圳臺商協會副總會長吳盛吉等人士,一帶一路國際城市影視聯盟臺灣高雄聯盟夥伴等及社團領袖
  • 日本辭典把臺灣標為中國一省引臺方抗議 中方:難道不是嗎?
    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美國即將要發布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有關報導。我還沒有看到這份報告,因此無法就有關報導和猜測作出正式評論。  作為原則,鑑於美國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同為兩個大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事實,我們希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能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
  • 外媒:美國航企將於最後一刻 改用城市名標註臺灣
    圖為美國航空資料圖。(路透社)海外網7月24日電 中國民航局要求44家外國航空公司就錯誤標註中國臺灣和港澳地區的信息進行整改,7月25日是最後期限。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在與美國政府協商過後,美國三家主要航空公司將在25日的最後時刻在官網修改對臺稱謂,用「城市名稱」標註臺灣地區目的地,以逃避中方「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