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問世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的影響及衝擊,疊加中美貿易情緒未能達成共識,短時間內壓制著外資對內地資產的估值,香港金融市場整體交易情緒不高,而且交易風格趨於保守。
在此背景之下,港股回購頻率及規模逐步提升。2020年港股實現回購的企業達174家,總回購金額為161.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4%。
除此之外,2020年港股回購市場,整體呈現出經營規模較大的企業在估值不理想的趨勢下,更加鍾愛回購。
2020年港股回購:回購金額同比增長15.4%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港股實現回購的企業有174家,總回購金額為161.9億港元,同比增長15.4%。174家回購企業2020年中期財報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43.8%,2020年全年平均換手率為48%。
按照行業劃分,174家回購企業中,來自可選消費行業的企業最多,有39家,約佔22%,其次是房地產行業,有28家,約佔16%,緊隨其後的是信息技術行業,有27家,約佔16%。
從行業劃分來看,回購企業佔比較多的行業,恰恰反映出該區間內資本的關注度及喜好。就以房地產行業而言,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房地產行業帶來極大的衝擊,疊加三大紅線的出臺,房地產板塊關注度持續走低,交易情緒普遍不高。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港股房地產板塊投資回報率為-19.41%,較恒生指數-3.40%的投資回報率,兩者差距甚大。
與房地產低迷投資情緒不同的是,今年回購市場中,來自醫療設備領域的企業寥寥無幾,與往年相比冷情不少。從投資回報角度來看,醫療器械是2020年港股市場投資熱度較高的板塊之一。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港股醫療設備板塊漲幅為90.2%。
某種層面上講,在市況不佳的背景下,資本關注度及投資熱度較底的企業發起回購的欲望,會被持續放大。
從投資回報來看,174家回購企業中,有86家企業2020年全年股價漲跌幅跑輸恆指的-3.4%,約佔49%。其中,跌幅最大的是鼎石資本,全年漲跌幅為-83.7%。174家回購企業中,有88家企業全年漲跌幅優於恆指。其中,漲勢最佳的是天能動力,全年漲跌幅為229%。
恆大斬獲「2020年回購王」,神華收官之際殺進前十
按照回購金額計,TOP10分別為中國恆大(03333-HK)、中國旺旺(00151-HK)、復星國際(00656-HK)、新世界發展(00017-HK)、合生創展集團(00754-HK),小米(01810-HK),IGG(00799-HK),兗州煤業(01171-HK),中國神華(01088-HK),融信中國(03301-HK)。
前十大回購企業累計回購金額為104.7億港元,約佔總回購金額的64.7%,較去年同期提升了9.8個百分點。按照回購金額排名前二十名計,前二十大回購企業的累計回購金額為121.2億港元,約佔總回購金額的74.8%,較去年同期的提升了7.8個百分帶點。在前二十大企業中,營收規模超百億的企業有12家,佔60%,較往年有不少的提升。
從回購金額排名來看,「2020年回購王」稱號被恆大摘得。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恆大共有46筆回購,累計回購金額約為46.57億港元,約佔總回購金額的28.7%。此外,46.57億港元回購金額刷新了港股年度回購市場單只股票回購金額近3年來的新高。
雖中國恆大摘得港股年度「回購王」稱號,但回購給自身股價帶來提振效果甚微。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中國恆大股價漲跌幅為-23.62%,跑輸恆指指數和所處房地產板塊。
除了恆大以外,前十大回購企業中,還有新世界發展,合生創展集團和融信中國三家房企,回購之後給公司帶來提振效果普遍不佳。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新世界發展,合生創展集團和融信中國股價漲跌幅分別為-10.94%,166.9%及-45.42%。
某種意義上講,從回購之後股價反映來看,縱使有回購利好的刺激,二級市場投資者對於房地產未來發展前景持謹慎及保守的態度。
除了房地產股發起大舉回購外,2020年港股回購市場不乏亮點。
作為2019年港股「回購王」小米,2020年全年只有兩筆回購,但兩筆回購單筆金額較大。據wind數據顯示,小米分別於2020年4月14日及15日進行回購,回購金額分別為2.499億港元及2.495億港元,成為2020年港股回購市場為數不多單日回購金額超2億的企業。
在這兩筆回購發生不後,小米股價猶如被施了魔法一樣,一路高歌猛進,年內持續創出歷史新高。截至2020年1月02日至12月31日止,小米股價累計漲幅為207.9%,市值突破8,000億港元大關。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股價的大幅上升並非靠的回購的利好刺激,而是疫情之中斬獲佳績驅動所致。2020年前三季度,小米營收同比增長17.43%,至1,754.03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0.23%,至115.18億元。此外,資本市場對於小米智慧型手機業務市場份額提升至全球前三,以及ASP提升、手機產品向高端演進的認知持續看好,亦是推上股價的另一大因素。
在2020年港股收官之際,港股回購市場卻殺出了個程咬金,回購金額直接躋身前十。這家企業便是中國神華。
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神華共有六筆回購,累計回購3.03億港元,可排進2020年港股回購市場的第九名。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其他回購企業,中國神華發起回購的時間點已經接近2020年的尾聲,可謂乘著港股回購末班車而來。此外,中國神華今年整體業績及二級市場表現均有不俗的表現。至於為何選擇在港股收官之際進行回購,中國神華在此前回購公告中指「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呼應投資者訴求,相信H股回購令公司得以靈活處理回購股份一事,對公司及其股東有利,且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最佳利益。」
據2020年9月25日中國神華發布公告顯示,中國神華擬回購不超過已發行H股總數的10%,即不超過3.398億股H股。2020年僅回購2,110股,較計劃的3.398億股,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展望後市,中國神華的回購或將在2021年得以延續。按照14.3港元/股計算,中國神華若在2021年將剩3.187億股全部進行回購,將耗資45億港元。按照過往港股年度回購前三甲的回購金額統計,45億港元回購金額是有希望助推中國神華衝擊2021年港股回購前三甲的。
尾語:
回購作為一種資本收縮的方式,實行回購運作的企業除了考慮基礎的資本結構及股利政策外,還會考慮後續經營環境的變化。特別是股市低迷或回購企業所處行業經營環境發生較大改變的形勢之下,企業往往為避免股價出現較大波動,都會採用回購提振股價或穩定股價。展望2021年,港股回購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及表現,惟須視乎當時的市況而定。
作者|沈大班
編輯|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