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莞第二屆金牌理財師評選大賽啟動,大賽報名條件中規定:凡持有CHFP國家理財規劃師一、二、三級資格認證、AFP金融理財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RFP註冊財務策劃師資格證其中之一,或者持有專業金融培訓機構理財類課程結業證書,同時從事相關理財服務工作一年以上者均可參加。
這項參賽資格條件折射出當前五花八門的理財師資格證書認定體系。
理財師作為一個朝陽職業,日益受到關注。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理財師的資格評定和證書頒發皆處於魚龍混雜的階段,在市場上並沒有完善的監管,從發證的機構,到考核的體系、培訓的方式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現狀
資質認定五花八門
「我都不知道哪個體系的證書比較權威,或者說考哪個證比較合適。」在東莞某銀行工作的黃女士想通過考取理財師自我增值,卻陷入了苦惱,她發現培訓機構中可考取的證書五花八門,發證的機構也不統一,國內和國外的認證標準也不一樣。
某保險公司的銷售員李先生也一頭霧水,患上了「選擇困難症」:「聽說國家對考取理財師的人群有一定的補貼,沒想到理財師的體系這麼多,是否考取哪個體系都會有補貼?該去哪裡領取相關的補貼?」
近年來,理財師考證熱逐漸升溫,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都有考證需求,各類理財師證書考試體系也讓人眼花繚亂。目前東莞較為認可的體系是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三級認證體系以及金融理財師—國際金融理財師的兩級認證制度(AFP-CFP,考取AFP之後才能進一步考取CFP)。
在網站搜索關鍵詞「理財規劃師培訓、東莞」,得到的證書培訓機構信息不下十條。在混雜的認證市場中,不同機構均想搶佔一份蛋糕。
東莞市理財規劃師協會也開設了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考試培訓班,與深圳的金融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運用他們的師資和教學體系,通過將生源輸送到該培訓機構,收取費用的1/6到1/5作為佣金。該協會會長馬志平說,國家理財規劃師的二、三級考試培訓有望於7月下旬在東莞開班。
除了以上兩個主流認證體系,駐點東莞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也開設了國際註冊財務顧問師(CFC)的培訓課程。這個課程由美國國際金融公司認證,在香港等地區有較高的認可度。
除了不同的機構提供差異化的資質證書培訓外,同一個機構內部也提供了多種證書培訓和考試。以參與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考試教材編寫的東方華爾東莞點為例,就開設了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等共5類證書的考試培訓。「學員經常問我,要考哪個證書合適?」東方華爾總經理助理蘭正玲說。
在培訓費用上,不同培訓機構收取的費用少則幾千元,多則超過兩萬元。以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三個級別的考試為例,三級、二級的費用約為5000元—8000元,一級的費用在2萬元上下。
探因
金融機構團購培訓課程
由於國家在各階段的政策支持差異,加上不同時期由國外流傳進來的認證體系,導致了當前的多套理財師資質認定體系均受認可的局面。
中國建設銀行東莞市分行財富顧問萬輝斌考取的是註冊財務策劃師RFP。他說,早幾年前這個證書體系從美國、香港流傳過來,於是他就考了這個證書。後來,金融理財師-國際金融理財師的兩級認證制度(AFP—CFP)逐漸在銀行內部興起,一直到目前都是比較多銀行青睞的認證體系。
馬志平也提到,目前銀行普遍承認的是金融理財師這個兩級認證制度。原來,在這個兩級認證制度推行之時,國家還沒有開展國家理財規劃師(CHFP)的資格認證,人民銀行金融教育委員會引入國外的AFP體系認證,並通過人民銀行由上往下推廣到各家銀行。
馬志平說,約在2003年以後,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始推出國家的資格認證(CHFP),但金融系統普遍青睞的金融理財師兩級認證制度(AFP-CFP)也沒有停止。「現在國家推CHFP,我認為是對AFP體系有某種程度的否定。」馬志平說。
馬志平覺得,選擇培訓體系要跟著國家的指揮棒走。他發現,《關於2013年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裡規定,副高級職稱(包括高級技師)每月有800元的補貼,而國家理財師(CHFP)一級證書持有者就屬於高級技師。
對此,華揚金融教育機構的劉歡說,遼寧等地已經取消理財師的相關補貼政策,而東莞的補貼政策也說不準是否會取消。
不同發證機構爭相搶佔理財師培訓市場的大蛋糕,「供」方多;而銀行等金融機構內部認可的證書類型也不同,「需」方也雜,這是認證體系魚龍混雜的另一原因。
銀行、保險、證券從業人員上崗都需要具備相應的證書,私人銀行的理財顧問更需要人手持有理財師資格證書。但以銀行為例,東莞各家銀行工作人員優先考慮的認證體系都不盡相同。
東莞某本地銀行的工作人員說,該行員工大多數選擇考取國家理財師(CHFP)證書,也會根據崗位需求考取其他證書。而某國有銀行東莞分行的理財顧問說,「從沒有聽過CHFP的證書,我們是考AFP-CFP證書,如果通過考試,可以報銷九成報名費。」
東方華爾培訓機構總經理助理蘭正玲說,「許多證書的知識內容是相通的,只是發證機構不一樣,一般考取具體哪個證是由公司總部決定的。」她說,銀行是由所屬的總行決定的,比如東莞銀行、東莞農商行均傾向於認可國家理財師(CHFP)的體系。
像東方華爾、華揚這樣的大型培訓機構主要與東莞本地銀行、大型保險、證券公司等籤訂協議,金融機構「團購」該機構的證書培訓課程,而該機構則提供「團購價」。
困局
理財師不夠獨立
理財師行業近幾年來逐漸成為市場的「香饃饃」。建行萬輝斌說,中國高端客戶數量多,因而理財師的缺口也較大。由於職業要求更高,薪酬較為吸引人。
記者向各大培訓機構和金融從業人員了解到,金融從業者考取理財師資格證書的原因一是為了自我增值,學習金融理財知識。也有金融從業者說,考取一個理財師證書雖然不能馬上提升薪酬和福利,但是能夠為擴大晉升空間、獲得賞識打下基礎。也有一些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涉及了海外業務,就會選擇考取在海外認可度較高的理財師證書,如國際註冊財務顧問師(CFC)等。目前,較高級的理財師認證資格考試的通過率都比較低。
然而,業內普遍認為,銀行理財師、保險理財師等都是以銷售自家產品為主,離提供中立的理財分析仍有一定的距離。「真正獨立的理財師是像臺灣、香港的理財師那樣,不賣產品,只收諮詢費,像醫生看病一樣。」馬志平說。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涉及的面較寬,但是也難逃銷售代理產品之嫌。
蘭正玲說,在學員當中也有第三方理財公司的人員,但是比例比較少。她說,「理財師需要綜合的金融和理財知識,現今,他們主要是代理一些公司的金融產品,真正發展起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華揚金融教育機構劉歡說,理財師興起的時間不長,目前還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發證機構較為混亂,體制尚不成熟,缺乏監管機制,理財師的培訓現在主要以自我約束、自律為主。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劉朝霞 葉永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