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師?銷售?一個內部稱呼為何如此重要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顧問雲

理財師,或稱之為理財顧問、財富顧問、理財經理等,是財富管理行業相對基礎但也是最為重要的崗位,這個崗位不僅需要直接向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還承擔幫助客戶打理好財富的職責和使命。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理財師的內部稱呼問題。

稱呼看起來只是一個代名詞,然而,這個代名詞的背後是崗位定位,再背後,則是公司發展戰略。

筆者的職業生涯經歷過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和財富管理公司。在一段時間裡,有些中資銀行喜歡稱呼理財師為「營銷崗」,有些外資銀行喜歡稱呼理財師為"sales",而有些財富管理公司則直接稱呼理財師為「銷售」。

在這裡,稱呼一定程度上又意味著「要求」。

多數機構的品牌宣傳都強調「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做財富管理,為客戶做「資產配置」。在這個理想的目標和願景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銷售」的稱呼,意味著從公司戰略到管理動作都需要圍繞著產品銷售,很難做到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因此,機構內部對理財師「銷售」的稱呼和定位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自身的業務邏輯和方向。

那麼,理財師喜歡被稱為「銷售」嗎?

我們曾經就此隨機採訪過來自各類金融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師,超過96%以上的理財師並不喜歡這個稱呼,有位理財師直言:「我們並不是看不起『銷售』的工作內容,而是認為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不該只有『銷售』」。

很多知名企業家早年都是從銷售幹起,銷售這個稱呼並不是貶義詞。但我們認為,理財師是一個有專業含量的工作,需要對經濟、金融市場、各類金融產品以及客戶需求匹配有全面了解,還需具有客戶立場,不適合跟「銷售」劃上完全的等號。」

不少理財師出於對自己更高的專業要求和對財富管理事業的熱愛,往往會去報名學習諸如CFP、CHFP、RFP、CFA等專業認證,經過無數個日夜勤奮苦讀拿到認證後,一度憧憬著像海外Private Banker(私人銀行家)那樣工作。但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後,發現自己依然只需要向不同人推薦同一種不論對方是否需要的產品,從考核到榮譽體系全部圍繞於此,一些商業銀行甚至將賣ETC作為理財師階段性的主要考核指標。

試想,一個持有CFP甚至CFA 的理財師,如果每天向自己的客戶推銷ETC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從現象到本質,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理財師會有「銷售」的稱呼和定位?

首先,這和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我們姑且稱之為財富管理的「上半場」。在上半場,財富管理是個新鮮事物,無論是機構、理財師還是客戶對於財富管理都缺少專業、理性和全面的認知。往往會混淆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概念,也會混淆產品銷售行為和財富管理行為。

其次,彼時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並加入WTO 後一路高速發展,在信用擴張和貨幣超發背景下,市場上階段性存在著高收益+低風險甚至無風險的固收產品,加之中國房地產行業在那段時間的暴利,這些都極大扭曲了市場的風險定價,也扭曲了市場各參與方的行為方式。在此背景下,不少機構所謂的財富管理業務實際上是由資產管理業務來領導和驅動,財富管理只是作為資產管理的銷售部門。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理財師會被稱呼和定位為「銷售」。

在財富管理的上半場,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界限是不清晰的。但事實上,兩者僅存在少量交集,本質完全不同。如果將資產管理業務比作生產藥物的製藥廠,那麼財富管理業務就是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兩者各有各的專業,製藥廠的專家負責專心研究如何生產出攻克各類疾病的藥物,而醫生則聚焦健康管理需求,根據不同人的不同情況給出量身定製的藥方。

由於過去十多年在國內市場階段性地存在一種適合所有人的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延年益壽還能包治百病的「超級神藥」,於是各大藥廠和醫院都致力於集中資源生產這種「超級神藥」,並以此來招攬生意。

此時的資產管理業務如沐春風,高收益伴隨低風險,客戶的財富管理行為也幾乎是只需要閉著眼買產品,非常簡單粗暴。在如此不健康的環境下,真正的財富管理需求很難被喚醒,市場自然也不那麼需要為當時相對「超前」的財富管理服務提供供給。

可以說,在財富管理的「上半場」,選擇走資產管理路線看起來既聰明又合理。

2018年出臺的資管新規是被行業普遍看作劃分財富管理上下半場的標誌,資管新規最重要的一點是打破了固收的剛性兌付,也就是終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在這背後是國內槓桿率快速攀升+經濟增長放緩導致的債務違約潮,監管需要建立一道防火牆將風險隔離在金融機構之外,守住國內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我們認為這是財富管理上下半場劃分的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後,客戶開始感受到「買者自擔」後固定收益不再「固定」,不得不為自己當初的盲目選擇而買單。

初入「下半場」的客戶是茫然的,甚至是無助的,很多客戶在自己的產品資金到期後手足無措,不知下一步該幹什麼,開始轉而自己學習財富管理。下圖中是百度搜索指數「理財學習」,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資管新規出臺後,有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

此外,客戶也在尋求滿足財富管理諮詢的需求,下圖是關於「理財諮詢」的搜索,除了今年初新冠疫情的空窗期,過去2年多也呈現了非常明顯的上升趨勢。

可以說,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已經開始發生很明顯的變化,且這個趨勢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正在加速。在需求轉變的背景下,如果供給側的思維依然保持「上半場」的路徑依賴,思維和行為方式依然停留在過去的賣貨邏輯,就會切實地感知「獲客難」和「轉化難」。

因為客戶的需求正在從「上半場」轉移到「下半場」,越來越關注基於自身需求的綜合財富管理解決方案。趨勢上,「下半場」的客戶越來越多,「上半場」的客戶越來越少。只有與時俱進地跟著客戶的需求走,才是順勢而為,亦可大顯身手。

財富管理行業正在進行著一場供給側改革,這一切由客戶需求的變化作為主要推動力。

一些財富管理機構開始試點基於買方立場的業務轉型,在機構內部創新試點雙軌考核制,不以產品銷售額作為唯一考核標準,而是引導團隊為客戶提供基於客戶需求的綜合解決方案。他們的理念是,同樣是賺佣金(中間收入),為什麼不通過一個和客戶需求匹配度更高的方案來賺這筆錢呢?如此,佣金不一定少,客戶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證。

一些面向高淨值人群提供財富管理綜合諮詢解決方案的買方家辦也收穫了不錯的發展,他們的盈利模式不是賣產品賺上遊的銷售佣金,而是向客戶收取諮詢費用,受益於當前階段性財富管理服務供需失衡,他們的業務獲得快速發展,很多新客戶的來源都是老客戶口碑推薦,很自然地實現了裂變增長。

筆者的一位銀行前同事幾年前創立了一家「不賣產品的獨立理財輔導機構」,主要面向中產和小白人群提供投資者教育內容、理財軍師和教練式諮詢服務,在業內頗有名氣。雖然現在也配套賣起了產品,但還是堅持以理財諮詢方案作為業務主線,產品銷售作為實現這些方案的工具。伴隨著財富管理行業步入下半場後客戶對於理財諮詢方案需求的陡增,他們的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

此外,還有一些從投資者教育作為切入點的機構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我們曾經採訪過其中一位創業者,他坦言,學員中除了中產人群之外,也不乏一些高淨值人士。這些高淨值人士身邊往往都有各家機構的理財師長期跟進聯繫,他們為何還要自學財富管理呢?

在他看來,主要是因為在財富管理的上半場,機構把理財師的素質模型過度地往「銷售」角色引導,導致不少理財師的能力稟賦偏離財富管理業務本質,無法真正為客戶解決財富管理問題。他的一位學員親口說:「圍繞我的『銷售』很多,很多人都只是想賣他自己的產品,而不是關注我的財富管理到底應該怎麼做。我不再需要多一個『銷售』,我需要真正的『理財師』。在找不到中意的理財師之前,我寧願花時間自學如何打理財富。」這是一種無奈,但也折射了財富管理行業在初入下半場時的供需失衡。

當然,也有一些身在金融機構的理財師開始在機構內部踐行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綜合財富管理解決方案,雖然有些時候會面臨和機構內部銷售某類產品的任務相衝突,但綜合業績依然取得了非常明顯的躍升,這是客戶信任度和滿意度的增加帶來的客均投資額上升以及MGM(客戶轉介紹)增加。

筆者曾經和前摩根史坦利亞太區CEO Blair先生就財富管理的話題展開交流,Blair先生說,以他40多年的財富管理行業經驗來看,理財師一定要學會 "handle normal product"(駕馭普通產品),他認為在產品的層面其實沒有那麼多「爆品」(神藥),top performance(頂級表現)的產品比例極低且往往是事後才能證明。而客戶的需求則各有不同,同一個產品未必適合所有客戶。

真正的財富管理是根據每個客戶的生命周期和實際需求,用那些看起來normal(普通)的產品來為其量身定製最為適合的財富管理方案,如此,normal也就不再normal,而是「The Best」(最優方案)。

所以,財富管理的下半場,是方案驅動和資產配置的下半場,這樣的下半場需要專業的「理財師」,而不是「銷售」。

稱呼雖小,但體現的是機構選擇站在上半場還是下半場的區別,是留戀過去還是擁抱未來的區別。

上半場已過,下半場已來。新時代的財富管理行業大有可為。

而這一切,可以從一個簡單的稱呼開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顧問雲立場。

相關焦點

  • 金融理財師資格認證市場起波瀾
    FPSB在全球任何國家都沒有通過行政力量來推動,在中國也是如此,完全由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自行推動,是市場行為。」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國務院文件取消的是該項職業資格的許可和認定,是一種行政審批行為的變更,目的在於簡政放權,將一些職業資格的認定交給社會和市場,而不是認證本身被取消了。
  • 理財師證出多門 標準混亂難監管
    這項參賽資格條件折射出當前五花八門的理財師資格證書認定體系。理財師作為一個朝陽職業,日益受到關注。然而,作為一個新興的職業,理財師的資格評定和證書頒發皆處於魚龍混雜的階段,在市場上並沒有完善的監管,從發證的機構,到考核的體系、培訓的方式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 不走捷徑 也遇花期 理財師周博的努力人生
    如今,「範兒」這個詞有了更多的含義,明星有星範兒之說,企業高管有老闆範兒之說,理財師也有理財範兒……記者的採訪對象以河南省金融圈中的理財師為主,本期受訪人物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理財範兒」不是像做銷售那樣咄咄逼人,也可以是從容優雅、謙遜坦然。她認真努力,不走捷徑,也一樣把握住了自己的花期,她就是興業銀行理財經理周博。
  • 揭秘中國理財師生存現狀!年薪超百萬隻佔5%,「家裡蹲」理財師正在...
    近期,《2018理財師洞察報告》的發布,為我們揭開了理財師這一特殊金融從業群體的真實現狀。主要棲息地:財富管理機構+私募基金理財師主要聚集在以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為主的經濟發達地區。作為中國富豪分布最多的區域,理財師的集中紮營也在意料之中。
  • 24位金融理財師脫穎而出
    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江北支行 國際金融理財師CFP理財格言:投資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中國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北部新區支行 金融理財師AFP理財格言:投資者成功與否,與是否真正了解這項投資的程度成正比。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 金融理財師AFP理財格言:人生就是一場理財!
  • 追繳、退傭、坐牢、提成暴跌80%,理財師的生存焦慮
    當時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貨幣寬鬆的階段,我們不談一些當年的新三板原始股騙局,也不談不正規的P2P,即便是在信託機構當個理財師,每筆固收產品佣金也有1%-3%。一位現在任職某信託公司高管的朋友和廠長說:「當年只要稍微努努力,是個豬都能飛起來,我就是從電話銷售開始做的,每天300的電話量,一周總有那麼幾個準客戶。」
  • 「第一財經·RFP最佳理財培訓師」評選開啟 分享理財師的關注熱點
    本次評選將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呈現,從6月14日到6月30日19:30~21:30(端午假期除外),每天都有2位專業老師帶來自己的知識經驗分享,主題包括保險線上銷售新模式、保險金信託、法商促成交、客戶經營、年金險銷售、有效增員等各方面理財師最關注的時下熱點內容。添加客服即可獲得免費直播觀看入口。
  • 中國金融理財師總數過10萬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趙娟 隨著一批批獨立的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的下發,中國的第三方理財市場2007年牛市後蟄伏數年又迎來新的曙光。5月19日,在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中國)舉辦的財富論壇上,美國金融理財行業領軍人物蒂姆·柯祺斯(Tim Kochis)介紹了美國獨立第三方理財市場的發展經驗。
  • 交行零售客戶經理金融理財師持證上崗率達100%
    截至目前,交通銀行陽泉分行零售客戶經理全部取得金融理財師AFP資格。陽泉分行零售客戶經理、支行行長AFP持證率均為100%。客戶經理、支行行長基金從業持證率均為100%。  分行高度重視零售隊伍人才儲備與培養,將零售客戶經理持證上崗工作作為零售條線提升零售隊伍素質,促進合規銷售、強化內控管理質量的一項重要抓手,並作為重點督辦事項每月全行內控例會逢會必講,有力推進此項工作,並給予充分的培訓資源支持。
  • 荒原:銷售文案中稱呼的奧秘
    親愛的未來文案大師:我是荒原,一個80後的草根創業者,擅長銷售文案寫作。請記住我的名字,因為在你還未成為一個寫寫文字就能大幅提高產品的銷量前,我願意一直陪伴著你。經常看一些銷售文案,發現很多文案的開頭稱呼都是「親愛的朋友」這樣的開頭,我看後覺得這個稱呼和自己不相關,內心沒有任何感覺,有時候就關閉網頁不看了。
  • CFP國際金融理財師,一文全知道
    躋身未來國際金融理財師,將以專業的財富管理能力和精湛的理財策略幫助客戶實現財富夢想。「理財規劃顧問的工作性質具有如下優點:待遇相對優厚、獨立自主性高,以及市場需求大。引自「CFP的身價」了解CFP國際金融理財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恪守「以客戶利益為行為導向」的重要理念,由總部位於美國的非盈利組織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
  • 劉琨:一個喜歡火鍋足球和久石讓的理財師 對話理財師專訪
    劉琨:沒有什麼落差其實,因為以前我也是銷售,現在也是。只不過我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了,以前是面對學生,現在是面對客戶。第一財富網:在十三年中,天天看不一樣的世界劉琨:之前遇到過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她的兒子和兒媳婦在一次車禍中雙雙喪生,但她還有一個五歲的孫子要帶,我們的代理人將一份三十萬的理賠款交到她手裡的時候,這位奶奶當時是給我們的這位代理人下跪了。這種事情每分每秒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保險行業裡。
  • RFP中國:初心不移,韶華不負,專注於為理財師提供專業服務
    當年,理財師培訓及認證尚處於緩慢發展期,以CFP認證理財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s)為主。然而,一群美國理財師認為,CFP的課程體系太過理論,學習時間也太長(240小時)。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全新的、更實用的理財師培訓與認證體系——於是RFP應運而生,內容更實務,且與時俱進。
  • 國內三大理財師證書介紹:AFP-CFP、CHFP、CICFP
    國內三大理財師證書介紹:AFP-CFP、CHFP、CICFP職業前景、學習費用與培訓自2002年開始,各大金融機構開始向國人銷售花樣繁雜的理財產品,通過各種渠道向國民傳播理財理念、觀點。如果沒被理財師耳提面命、苦口婆心地教育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別人會懷疑你是否在中國這片土地生活過。
  • 正態分布為何如此重要
    本文將闡述正態分布的概率,並解釋它的應用為何如此的廣泛,尤其是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領域,它幾乎無處不在。我將會從基礎概念出發,解釋有關正態分布的一切,並揭示它為何如此重要。正態分布非常簡單,這就是它是如此的常用的原因。因此,理解正態分布非常有必要。什麼是概率分布?首先介紹一下相關概念。考慮一個預測模型,該模型可以是我們的數據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件。
  • 正態分布為何如此重要?
    本文將闡述正態分布的概率,並解釋它的應用為何如此的廣泛,尤其是在數據科學和機器學習領域,它幾乎無處不在。我將會從基礎概念出發,解釋有關正態分布的一切,並揭示它為何如此重要。正態分布非常簡單,這就是它是如此的常用的原因。因此,理解正態分布非常有必要。02 什麼是概率分布?首先介紹一下相關概念。考慮一個預測模型,該模型可以是我們的數據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組件。如果我們想精確預測一個變量的值,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該變量的潛在特性。
  • 金融理財師認證取消是誤解,AFP/CFP證書有效
    11月24日,國務院發布「50號文件」,公布今年第二批取消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包括金融理財師、國際金融理財師等「含金量」較高的職業都赫然在列。這讓不少理財師嚇了一跳:這個職業會不會「猝死」呢?
  • 普益財富黃建翔:FAP是理財師陪伴客戶的終生職業
    近日,普益財富和普益標準聯合發布「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理財師新標準(Family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Planner,簡稱FAP)」,這為正處於財富管理行業轉型中焦慮的理財師們提供了職業的新方向。
  • CRFP註冊理財師上海財經大學與RFP中國認證專業證書
    理財師如何讓自己更加專業?持續學習是必經之路。  從公司內部的培訓,到理財規劃方案、法商知識,營銷技能,每位優秀的理財師都在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競爭力。  專業資格證書,是專業和實力的象徵,更是必不可少。
  • AFP金融理財師 你了解嗎?
    金融理財師AFP考試培訓:理財教育網是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FPSBChina)授權的網絡服務平臺,負責CFP系列(包括AFP金融理財師、CFP國際金融理財師、EFP金融理財管理師、CPB認證私人銀行家)資格認證培訓及繼續教育全流程學習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