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狄浦斯王》看悲劇性

2020-12-11 雲誰之思miss

悲劇是什麼?亞里斯多德給悲劇下的定義是:「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採用敘述法;借引起憐憫與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陶冶。」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

俄狄浦斯王是一個智慧、勇敢且十分執著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他多疑、暴躁、專橫武斷。這樣的人並不十分好,但也並不十分壞。這樣的一個具有人性的角色與普通人更加接近,讓讀者更有代入感。而當俄狄浦斯王發生悲劇的時候,道德因素並不能構成原因,只是由於自己行為上的過失才遭此厄運的。也就是說,俄狄浦斯王並沒有道德上的敗壞或是作惡多端才遭此厄運的,會陷入到如此境地只是因為他行為上所犯的錯誤:俄狄浦斯王暴躁且武斷、考慮事情並不周全,他在無意中得知自己「殺父娶母」的神諭之後就匆忙地逃走了,他並沒有調查清楚他的親生父母。

不過,一般來說,人們不會懷疑自己的父母是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他被僕人救出送走就為整個悲劇的發生奠定了基礎;俄狄浦斯在三岔路口和自己的親生父親發生衝突,因為脾氣暴躁易怒,比較衝動,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這也是他行為上的都過失,其實他並不想殺死自己的父親,只不過在那種情況下,他並不知道真相,衝動也無法抑制,於是,他在過失中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他的悲劇也在過失中開始了。

在《俄狄浦斯王》這部劇中,神諭在裡面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它是人的命運。故事中,不管是俄狄浦斯的親生父母還是忒拜城的先知都對神諭有著崇高的敬意和百分之百的信任。唯有俄狄浦斯他試圖逃離神諭,逃離命運的掌控。他始終相信自身的力量:在得到神諭後,他遠離養父母,在路上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結果在過失中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他猜破了斯芬克斯之謎,於是娶到了上一任國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生身母親。俄狄浦斯在拼命地試圖改變自己的命運,踐行自己的自由意志,但他的行為也在一步步地應證著神諭。

俄狄浦斯王的悲劇都是他的命運。其實俄狄浦斯王本身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在母親的肚子裡時命運就已經註定了,這樣的命運是不公的但也是無可奈何的。他的悲劇就是人的有限性的體現,在這裡,命運是強大的,它好比世界,是無限的,而人則只是這芸芸眾生之中的微小的一粒,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通過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俄狄浦斯王的悲劇就在於他無視了人的有限性與世界的無限性,他過分地誇大了主體性的作用,在它看來,命運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改變而改變的。這是不現實的,就好比月亮在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軌道上運行,有人想讓地球與月球掉個個,無論如何,地球與月球都不會改變自己的運行軌道,這樣的努力是徒勞的。命運就像一潭淤泥,俄狄浦斯王陷在其中無法脫身,越是掙扎,越陷得深。

作為一部經典,《俄狄浦斯王》帶給我們的是強烈的悲劇美。魯迅認為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這個過程中,悲劇美則更加形象直觀。悲劇總是會有讓人感到傷心的情節,從而讓我們產生對悲劇主人公的憐憫,這種憐憫是讀者感到惋惜、傷心、痛苦而由內而發的。在憐憫的同時還伴隨有一種恐懼,這種恐懼是由無力、渺小的自我與壓倒一切的、強大的、命運的力量對比而來的。

但在憐憫與恐懼之後的,是振奮,這正是那種強烈的對比帶來的。人們驚嘆於命運的強大,但是悲劇在描寫人的渺小的同時也在表現人的崇高與偉大:明知命運的強大的力量,仍然不屈服於它,歷經艱險、用盡全力地去反抗、鬥爭。在悲劇中,代表這一精神的悲劇主人公是失敗的,但是一個他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個他站起來,正是他的這種精神給予讀者以強大的精神力量。

朱光潛說過:「悲劇的主角只是生命狂瀾中一點一滴,他犧牲了性命也不過一點一滴的水歸原到無涯的大海。在個體生命的無常中顯出永恒生命的不朽,這是悲劇的最大使命,也就是悲劇使人快意的原因之一。」悲劇在使人憐憫、恐懼之後,又給人以思考,使人成熟,這才是悲劇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俄狄浦斯王》的寂寞
    》劇照  表面看,《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易被討論,前者比後者的變異要多得多:舞臺的視覺和聽覺表達手段更豐富,有影視明星參演,戲劇手法更複雜,服裝造型更出挑——這都提供了切入點。到了《俄狄浦斯王》,人們的審美疲勞開始在為數不多的評論中反映出來,專家們似乎不確定該如何判斷《俄狄浦斯王》的價值,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好還是更差?意見是分裂的。此外,《安提戈涅》留下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詞概念——比如「純粹戲劇」、「反戲劇性」——甚至在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和論證的前提下就變為普通觀眾踮腳靠近《俄狄浦斯王》的理論工具。
  • 話劇《俄狄浦斯王》首演 江珊版母后震驚全場
    江珊和姚魯  繼話劇《安提戈涅》之後,「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第二部作品《俄狄浦斯王》於4月11日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序幕  伊奧卡斯特 演技大考驗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是李六乙導演「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的第二部作品,該劇講述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現了人跟命運的衝突,被亞里斯多德推為戲劇藝術中的典範。當晚江珊以一身華麗紫色拖地長裙驚豔登場,將高貴,典雅凝聚於一身,頗具女王風範。
  • 李六乙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
    李六乙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劇作:索福克勒斯譯者:羅念生導演、舞美設計:李六乙主要演員:姚櫓、江珊、于洋、盧芳、李士龍、苗馳「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第二部面世作品「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於
  • (改)《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
    《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學生李清文《俄狄浦斯王》是雅典三大悲劇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相關的考題有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及簡答題「俄狄浦斯王情結」、「SHIFUQUMU(審核問題,只好寫拼音)」、「《俄狄浦斯王》的命運觀」。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師範大學都曾出過考題。先來看看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版本一:《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劇本取材自古老的傳說。
  • 李六乙《俄狄浦斯王》:做得不夠 會變成災難
    《俄狄浦斯王》劇照 表面看,《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易被討論,前者比後者的變異要多得多:舞臺的視覺和聽覺表達手段更豐富,有影視明星參演,戲劇手法更複雜到了《俄狄浦斯王》,人們的審美疲勞開始在為數不多的評論中反映出來,專家們似乎不確定該如何判斷《俄狄浦斯王》的價值,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好還是更差?意見是分裂的。此外,《安提戈涅》留下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詞概念——比如「純粹戲劇」、「反戲劇性」——甚至在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和論證的前提下就變為普通觀眾踮腳靠近《俄狄浦斯王》的理論工具。
  • 中傳MFA考研 | 古希臘悲劇典範《俄狄浦斯王》
    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戀母情結研究就是從這來的喲!)《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為何它如此厲害呢?代表作品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2.作品簡介《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人跟命運的衝突作者發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讚揚主人公在跟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
  • 《俄狄浦斯王》男主角成遺憾 臺詞前後沒變化
    《俄狄浦斯王》男主角成遺憾 臺詞前後沒變化     《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運用,較之李六乙的上一部戲《安提戈涅》更為豐富。高尚 攝
  • 學術隨筆 | 劉淳:《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表達
    本文將通過分析索福克裡斯對這二者的刻畫,探索《俄狄浦斯王》的藝術特點和詩人可能進行的創新。 我首先討論《俄狄浦斯王》中表達命運的途徑。在阿提卡悲劇中,凡人常常提起命運,但他們對命運僅有有限而模糊的了解,只有神明才真正知曉命運。關於命運的信息和神明的意旨,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傳遞給凡人。直接的手段包括神靈顯現(epiphany),即神靈具形的出現在舞臺上。
  • 戲劇: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編輯搜圖《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著名的殺父娶母的故事,在弗洛伊德心理學研究將這種行為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從《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臘悲劇中歌隊的敘事功能歌隊在古希臘戲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悲劇的原始組成部分之一,在古希臘戲劇作品中佔有很大比重。
  • 為什麼說《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
    1《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臘悲劇中的上品,曾被亞里斯多德譽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作者索福克勒斯也因此劇而獲得了「悲劇中的荷馬」這一稱謂。這部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戲劇作品,影響了此後上千年的悲劇創作,而關於其結構和主題的討論,一直沒有結束,《俄狄浦斯王》的當代意義也多次引發文學批評家、哲學家、戲劇家的思考。
  • 《雷雨》與《俄狄浦斯王》:命運無法逆轉,悲劇無法避免
    引言《雷雨》和《俄狄浦斯王》都是中外著名的悲劇,影響深遠。讀這兩部戲劇,我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認為這是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悲劇,命運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命運是否可以戰勝,我覺得結局不樂觀。1.悲劇英雄俄狄浦斯王無力對抗命運,越抗爭離的越近《俄狄浦斯王》傳承幾千年,經典無法超越,講述了人類的戀母情結的來源,和英雄抗爭命運卻最終失敗的悲劇。
  • 奧爾罕·帕慕克出了一本新小說,故事有點類似於《俄狄浦斯王》
    來自:亞馬遜《衛報》稱,這本書的序言開頭引用了三句話,分別來自於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中對俄狄浦斯的描述、索福克勒斯戲劇《俄狄浦斯王》和波斯詩人菲爾多西的《列王記》。《列王記》是一個與《俄狄浦斯王》相反版本的故事——父親錯殺了兒子。回頭看,這基本暗示了新書的悲劇性和寓言性。
  • 古希臘廢墟上的北大版《俄狄浦斯王》,精彩!
    早前,因收到來自麥西尼第三屆國際青年古典戲劇節的邀請,中央戲劇學院羅錦鱗教授及其兩位博士生楊蕊和李唫,通過北大戲劇社,甄選角色並讓學生們排練了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於公元前427年的裡程碑式悲劇《俄狄浦斯王》。業餘戲劇團體、自己解決旅費的北大學生、戲劇誕生的故鄉、古希臘劇場……一切都顯得十分高大上。
  • 《俄狄浦斯王》最慘的神劇,看完這部作品,才知什麼叫真正的絕望
    我看過《活著》這本小說,書中福貴的命運已經極度悲慘,做任何事情都會受挫,身邊的人一個個離開他,最後剩他一個人孤獨離世,如此絕望的劇情令我沒勇氣再看第二遍。可當我讀過另一部作品,才領略到什麼叫真正的絕望。
  • 《俄狄浦斯王》《雷雨》:東西方悲劇命運色彩下,人性內涵的相同
    魯迅先生對悲劇有一句精闢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悲劇揭露了人類的生活醜態,也改變人們很多樂觀的想法,從而使人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的經典之作,被亞里斯多德盛讚為「十全十美」的悲劇。
  • 好書推薦:《俄狄浦斯王》之命運的桎梏
    《俄狄浦斯王》,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作者索福克勒斯借這一故事情節,一方面表達了人與命運的衝突這一觀點。另一方面,通過俄狄浦斯不僅沒有向命運屈服反而勇敢抗爭這一故事情節表達了對英雄的讚美及藉此表現對人的自由精神的贊同。
  • 歌劇《俄狄浦斯王》國內首演 郭淑珍等名家捧場
    易立明:做歌劇是精神消費的一部分(圖)  日前,由易立明執導、湯沐海任指揮,天津歌劇院打造的斯特拉文斯基歌劇《俄狄浦斯王》易立明認為:「殺父娶母故事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講,比如百老匯音樂劇女導演朱麗·泰莫拍的那版《俄狄浦斯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因為它講得太好了,我們講不過人家,那就換一個角度。」談及如今的重新詮釋,易立明表示:「為做名著而做名著是沒有意義的,那只能顯擺你有點兒學問而已。名著裡真正蘊含的思想不能落地,否則就永遠只是博物館裡的展品。
  • 《俄狄浦斯王》的「打開方式」
    弗洛伊德要拿俄狄浦斯說事兒,是因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而這故事正可佐證他的理論,這也是一種「就近取譬」吧。由此我們不難揣想《俄狄浦斯王》的大概內容—沒錯,如果要「提綱挈領」,「一言以蔽之」,那麼這齣戲說的正是俄狄浦斯犯下「殺父娶母」的不赦之罪而受到懲罰的故事,雖然自始至終,他渾然不覺。
  • 從藝術心理學分析,古希臘《俄狄浦斯王》為何能成為「悲劇鼻祖」
    《俄狄浦斯王》作品可以成為「希臘悲劇鼻祖」並且流傳至今,必然有經久不衰的原因。下面我將從藝術心理學的角色心理學和受眾心理需求兩個方面分析這部作品的優秀之處。但中國小說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繁多,為何《阿Q正傳》卻和《俄狄浦斯王》一樣稱為眾多中的極品呢?這是因為在《阿Q正傳》中,魯迅刻畫的阿Q體現了中華民族集體深層的心理,使得讀者對阿Q覺得異常熟悉,甚至有人可以覺得這就是自己。《俄狄浦斯王》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俄狄浦斯因為無意中犯下的「弒父娶母」的罪行使得他的城邦受到瘟疫、饑荒等天災。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俄狄浦斯王》是希臘索福克勒斯所作,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他的創作標誌著古希臘悲劇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傳說他一共寫了120多部作品,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7部完整的,其中《俄狄浦斯王》可以說是開啟了西方心理學的經典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