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乙《俄狄浦斯王》:做得不夠 會變成災難

2020-12-11 騰訊網

[導讀]我排戲時也專門想過,因為要面對所有人,如何通過極端的平靜和冷靜,去傳遞內心的撕扯,如何用一個極致去傳遞反面的另一個極致,太困難。不到極致,就不夠鮮明;做得不夠,確實會變成一個災難。

《俄狄浦斯王》劇照

表面看,《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易被討論,前者比後者的變異要多得多:舞臺的視覺和聽覺表達手段更豐富,有影視明星參演,戲劇手法更複雜,服裝造型更出挑——這都提供了切入點。然而,幾乎每一部新作都能引起爭議的李六乙,這一次面對的是沉默。

4月中旬對於李六乙的《俄狄浦斯王》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的檔期,這樣一部嚴肅的古希臘悲劇,掉入了《如夢之夢》和《青蛇》兩部火爆大戲的夾縫中。不僅日常票房冷清,甚至連媒體場也人影寥落,因為與《青蛇》的北京首演撞了車。上演的一周內,戲劇圈內人陸陸續續來看了這部戲,卻過了很久,才出現零落的一些聲音,劇組工作人員總結觀眾反饋時的說法是,「大家仿佛都猶猶豫豫,欲言又止」。幾乎每一部新作都能引起爭議的李六乙,這一次面對的是沉默。

「可能大家都有點膩味了。」李六乙解釋道。畢竟,半年前《安提戈涅》的盛況還歷歷在目。那是李六乙「中國製造」古希臘悲劇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早在正式演出前三個月,就在中國評劇院進行了內部演出,請專家來指正。真正開演後,不僅成為戲劇圈的焦點,搞電影的、搞藝術的、搞學術研究的,紛紛發表劇評,甚至還引發了一些政法領域的討論(「安提戈涅」是西方法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重要命題)。

到了《俄狄浦斯王》,人們的審美疲勞開始在為數不多的評論中反映出來,專家們似乎不確定該如何判斷《俄狄浦斯王》的價值,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好還是更差?意見是分裂的。

此外,《安提戈涅》留下的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詞概念——比如「純粹戲劇」、「反戲劇性」——甚至在沒有經過充分討論和論證的前提下就變為普通觀眾踮腳靠近《俄狄浦斯王》的理論工具。閱讀這些評論,李六乙的感覺是他找不到對話的感覺:「讚美也好,批評也好,都沒有說到(我心目中的)那個點上。」

戲中最炫目的一次舞臺處理,是一直斜懸在演員頭頂的一塊巨型方板逐漸下降後翻轉過來,得知自己弒父娶母真相後的俄狄浦斯站在一角,腳下血汙四溢。在場的觀眾無不為這一視覺效果震撼,然而,對於李六乙本人來說,這甚至不是戲中的任何一個高潮。「我這個戲,高潮有三處,一處是先知向俄狄浦斯揭露,你就是那個罪人,一次是報信人,說穿了俄狄浦斯的身世真相,最後一次是結尾,俄狄浦斯的大段獨白。」李六乙說。

李六乙對戲中高潮的定義,來自於他對原劇本的研究。在原作中,得知真相後俄狄浦斯刺瞎雙眼、王后上吊自殺等關鍵情節,都沒有正面表現,而是採用第三方敘述出來的方式。「如今我們的戲,更偏重於具體故事。在古希臘那個時代,要的不是衝突本身,而是衝突發生後你的態度。不去表現殺人的過程,而是表現殺完人後的態度,他們認為這個比表現殺人的過程還重要。」李六乙分析道,「先知宣布,你是兇手,可是俄狄浦斯不接受,他還要一如既往地去追查、證實。最後所有的真相都已揭示,但並不是結尾,俄狄浦斯還有一大段獨白,要的是他從此對生命、人、歷史一個全新的看法。衝突最尖銳的時候,不重要,如何對待這種尖銳才重要。」

李六乙對如何闡釋和展現古希臘戲劇的戲劇性,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想法。比如,不要落入當下戲劇情節化、故事化的窠臼,不要表面化的情緒張揚和動作激烈。他所渴求的,是要從「看山是山」的層次,經過「看山不是山」,然後躍入「看山還是山」的境地。為了調動演員的狀態,在排練時,他曾經排過好幾個舞臺效果強烈的版本。「那種歇斯底裡的東西是好排的,實際上我看過了好些其他《俄狄浦斯王》的版本,大多很激烈。從讀劇本的角度,這也符合我們的印象,劇本中語言節奏是非常快的,情感起伏是跌宕的,恐懼、災難、痛苦、悲傷。這種直觀感受非常頑強,甚至在我走進排練場的時候還存在,但是我有意要反向而行,要把俄狄浦斯處理得特別冷靜,帶著理性。可以說,這部戲裡對俄狄浦斯的解釋,與既成的解釋是完全不一樣的。不是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而是我一貫的審美原則。」

然而,在舞臺實踐時,如何避免腦中的設想和實際傳遞給觀眾的效果之間出現偏差?對每一個導演而言,這都需要高明的取捨。在這一次的《俄狄浦斯王》中,或許就出現了一些偏差,讓飾演男主角俄狄浦斯的姚櫓成了眾矢之的——大家普遍認為他的表演過於隨意,欠缺氣場。李六乙自己反省道:「觀眾感受有問題,一半怪演員,一半怪我。我排戲時也專門想過,因為要面對所有人,如何通過極端的平靜和冷靜,去傳遞內心的撕扯,如何用一個極致去傳遞反面的另一個極致,太困難。不到極致,就不夠鮮明;做得不夠,確實會變成一個災難。」

「其實《俄狄浦斯王》中的希臘元素比《安提戈涅》少得多,基本上沒有。不僅沒有,甚至裡面還有一些『出戲』的地方,比如先知的爆炸頭髮型。而《安提戈涅》的服裝設計,一看就是古希臘的,還有那種純白色,也能和希臘關聯。然而,《俄狄浦斯王》中所有的服裝造型和色彩運用,和希臘幾乎沒有什麼關係,視覺上的希臘元素只有兩處特別小的細節,一個是歌隊手裡拿著的纏羊毛的樹枝,一個是女歌隊的服裝在抹胸處的一點點設計。聲音上面,只有在結尾的吟唱中用到了一點點古希臘考古遺蹟中殘存樂譜的旋律,不是專業學者,根本聽不出來。但是,《俄狄浦斯王》整體上卻有更靠近古希臘的印象。」李六乙對這一效果很滿意。

能營造出這種印象,一大部分功勞要歸功於《俄狄浦斯王》中更加複雜化的歌隊,分為男隊和女隊,男隊戴上了面具,女隊出現了真正的吟唱。當然,無論是面具造型還是吟唱唱腔,都和古希臘文化扯不上什麼關係。男隊的舞臺動作方面,李六乙還有向京劇男旦的身段靠攏的用意。「《安提戈涅》中的歌隊,還在力圖保持古希臘悲劇中莊嚴、神聖的儀式狀態,而《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我有意要展現一種人性變異的氣息。包括先知用女性來演,其實劇本中是個男角。」

「在希臘人自己演的版本中,歌隊的主要作用基本只是集體朗誦,沒有唱的。」李六乙說,看過戲的希臘大使和文化參贊官員,對《俄狄浦斯王》讚不絕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外交辭令,但是我不在場的場合,他們也是讚揚有加,他們喜歡《俄狄浦斯王》甚過《安提戈涅》。」

然而,李六乙最在意的評論來自希臘人表達出的對這一版《俄狄浦斯王》的新鮮感。「這是我的一種自信。原劇本一字不改,裡面有兩個想法,一個是面對中國觀眾,大家不知道希臘戲劇是什麼樣的,我給你看原汁原味的。另一個是面對西方觀眾、希臘觀眾,他們對這個故事的情節和結構都很熟悉,也看過很多版本,其中顛來倒去改得很多。而我這個版本,劇本一點沒改,仍然能讓他們覺得完全不一樣。」

相關焦點

  • 李六乙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
    李六乙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劇作:索福克勒斯譯者:羅念生導演、舞美設計:李六乙主要演員:姚櫓、江珊、于洋、盧芳、李士龍、苗馳「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第二部面世作品「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於
  • 《俄狄浦斯王》的寂寞
    》劇照  表面看,《俄狄浦斯王》比《安提戈涅》更易被討論,前者比後者的變異要多得多:舞臺的視覺和聽覺表達手段更豐富,有影視明星參演,戲劇手法更複雜,服裝造型更出挑——這都提供了切入點。「那種歇斯底裡的東西是好排的,實際上我看過了好些其他《俄狄浦斯王》的版本,大多很激烈。從讀劇本的角度,這也符合我們的印象,劇本中語言節奏是非常快的,情感起伏是跌宕的,恐懼、災難、痛苦、悲傷。這種直觀感受非常頑強,甚至在我走進排練場的時候還存在,但是我有意要反向而行,要把俄狄浦斯處理得特別冷靜,帶著理性。可以說,這部戲裡對俄狄浦斯的解釋,與既成的解釋是完全不一樣的。
  • 《俄狄浦斯王》男主角成遺憾 臺詞前後沒變化
    《俄狄浦斯王》男主角成遺憾 臺詞前後沒變化     《俄狄浦斯王》中的歌隊運用,較之李六乙的上一部戲《安提戈涅》更為豐富。高尚 攝
  • 話劇《俄狄浦斯王》首演 江珊版母后震驚全場
    江珊和姚魯  繼話劇《安提戈涅》之後,「李六乙・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第二部作品《俄狄浦斯王》於4月11日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序幕  伊奧卡斯特 演技大考驗  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是李六乙導演「中國製造」戲劇計劃的第二部作品,該劇講述俄狄浦斯王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現了人跟命運的衝突,被亞里斯多德推為戲劇藝術中的典範。當晚江珊以一身華麗紫色拖地長裙驚豔登場,將高貴,典雅凝聚於一身,頗具女王風範。
  • (改)《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
    《俄狄浦斯王》-考研筆記3學生李清文《俄狄浦斯王》是雅典三大悲劇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相關的考題有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及簡答題「俄狄浦斯王情結」、「SHIFUQUMU(審核問題,只好寫拼音)」、「《俄狄浦斯王》的命運觀」。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以及華中師範大學都曾出過考題。先來看看名字解釋《俄狄浦斯王》。版本一:《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劇本取材自古老的傳說。
  • 中傳MFA考研 | 古希臘悲劇典範《俄狄浦斯王》
    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戀母情結研究就是從這來的喲!)《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為何它如此厲害呢?代表作品有《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2.作品簡介《俄狄浦斯王》戲劇,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關於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義的希臘悲劇衝突——人跟命運的衝突作者發出了對神的正義性的懷疑,控訴命運的不公和殘酷,讚揚主人公在跟命運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和英雄行為。
  • 《雷雨》與《俄狄浦斯王》:命運無法逆轉,悲劇無法避免
    俄狄浦斯王是一個英雄,一個勇敢與命運展開驚心動魄的鬥爭卻最終失敗的英雄。在命運面前積極應對,果斷採取措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敢而智慧,為忒拜城人解除災難,被擁立為國王。當災虐來臨時,積極尋找解決的方法,明白了陰差陽錯中自己完成了自己命運的實踐後,他選擇承擔,刺瞎雙目自我放逐。
  • 歌劇《俄狄浦斯王》國內首演 郭淑珍等名家捧場
    易立明:做歌劇是精神消費的一部分(圖)  日前,由易立明執導、湯沐海任指揮,天津歌劇院打造的斯特拉文斯基歌劇《俄狄浦斯王》易立明認為:「殺父娶母故事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講,比如百老匯音樂劇女導演朱麗·泰莫拍的那版《俄狄浦斯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因為它講得太好了,我們講不過人家,那就換一個角度。」談及如今的重新詮釋,易立明表示:「為做名著而做名著是沒有意義的,那只能顯擺你有點兒學問而已。名著裡真正蘊含的思想不能落地,否則就永遠只是博物館裡的展品。
  • 好書推薦:《俄狄浦斯王》之命運的桎梏
    《俄狄浦斯王》,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劇本,取材於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作者索福克勒斯借這一故事情節,一方面表達了人與命運的衝突這一觀點。另一方面,通過俄狄浦斯不僅沒有向命運屈服反而勇敢抗爭這一故事情節表達了對英雄的讚美及藉此表現對人的自由精神的贊同。
  • 從《俄狄浦斯王》看悲劇性
    說到悲劇,就不得不提到《俄狄浦斯王》了。《俄狄浦斯王》是古典悲劇的經典之作,堪稱悲劇典範,亞里斯多德曾稱它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俄狄浦斯王是一個智慧、勇敢且十分執著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他多疑、暴躁、專橫武斷。這樣的人並不十分好,但也並不十分壞。這樣的一個具有人性的角色與普通人更加接近,讓讀者更有代入感。
  • 為什麼說《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
    1《俄狄浦斯王》是古代希臘悲劇中的上品,曾被亞里斯多德譽為「十全十美的悲劇」,作者索福克勒斯也因此劇而獲得了「悲劇中的荷馬」這一稱謂。這部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戲劇作品,影響了此後上千年的悲劇創作,而關於其結構和主題的討論,一直沒有結束,《俄狄浦斯王》的當代意義也多次引發文學批評家、哲學家、戲劇家的思考。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尤為著名,亞里斯多德稱讚《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 神的喻示,也是人心理的顯現:「弒父娶母」的劇情演如何變成「俄狄浦斯情結」 了解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節,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故事是「弒父娶母」,那與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有何關係?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索福克勒斯的風格是悲憤、迷茫、莊嚴,而古希臘的悲劇中的精神其實都是昂揚向上的,因為悲劇是英雄的的悲劇,英雄的精神總是昂揚向上的,《俄狄浦斯王》尤為著名,亞里斯多德稱讚《俄狄浦斯王》是十全十美的悲劇。其最令我們熟知的,大概是它開啟了西方心理學中的一個經典命題——「俄狄浦斯情結」。
  • 《俄狄浦斯王》的「打開方式」
    弗洛伊德要拿俄狄浦斯說事兒,是因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而這故事正可佐證他的理論,這也是一種「就近取譬」吧。由此我們不難揣想《俄狄浦斯王》的大概內容—沒錯,如果要「提綱挈領」,「一言以蔽之」,那麼這齣戲說的正是俄狄浦斯犯下「殺父娶母」的不赦之罪而受到懲罰的故事,雖然自始至終,他渾然不覺。
  • 古希臘廢墟上的北大版《俄狄浦斯王》,精彩!
    早前,因收到來自麥西尼第三屆國際青年古典戲劇節的邀請,中央戲劇學院羅錦鱗教授及其兩位博士生楊蕊和李唫,通過北大戲劇社,甄選角色並讓學生們排練了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於公元前427年的裡程碑式悲劇《俄狄浦斯王》。業餘戲劇團體、自己解決旅費的北大學生、戲劇誕生的故鄉、古希臘劇場……一切都顯得十分高大上。
  • 從藝術心理學分析,古希臘《俄狄浦斯王》為何能成為「悲劇鼻祖」
    《俄狄浦斯王》作品可以成為「希臘悲劇鼻祖」並且流傳至今,必然有經久不衰的原因。下面我將從藝術心理學的角色心理學和受眾心理需求兩個方面分析這部作品的優秀之處。但中國小說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繁多,為何《阿Q正傳》卻和《俄狄浦斯王》一樣稱為眾多中的極品呢?這是因為在《阿Q正傳》中,魯迅刻畫的阿Q體現了中華民族集體深層的心理,使得讀者對阿Q覺得異常熟悉,甚至有人可以覺得這就是自己。《俄狄浦斯王》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俄狄浦斯因為無意中犯下的「弒父娶母」的罪行使得他的城邦受到瘟疫、饑荒等天災。
  •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上演《俄狄浦斯王》話劇 通識教育成果顯著
    「如果有人斷定這些事是天神給我造成的,不也說得正對嗎?你們這些可敬的神聖的神啊,別讓我,別讓我看見那一天!在我沒有看到這些罪惡的汙點沾到我身上之產有,請讓我離開塵世……」近日,一場《俄狄浦斯王》話劇在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術報告廳精彩上演。
  • 戲劇:古希臘悲劇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編輯搜圖《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臘作家索福克勒斯創作的,著名的殺父娶母的故事,在弗洛伊德心理學研究將這種行為戀母情結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從《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臘悲劇中歌隊的敘事功能歌隊在古希臘戲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悲劇的原始組成部分之一,在古希臘戲劇作品中佔有很大比重。
  • 學術隨筆 | 劉淳:《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表達
    主題為「圖像中的敘事:會講故事的古希臘瓶畫」。今天,我們推薦的是劉淳博士的文章《<俄狄浦斯王>中命運的表達》。圖為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解開斯芬克斯之謎的俄狄浦斯》,現藏於The Walters Art Museum.
  • 兩位「俄狄浦斯王」在當代
    歌劇《俄狄浦斯王》劇照 《俄狄浦斯城》接著《俄狄浦斯王》,三天內兩部戲接連演出,因此有人形容為過了一個「俄狄浦斯周末」。然而,比較起來,這兩部戲實質上卻有不少相似之處:都對原文本做了符合自身表達需要的大幅剪削,都在劇情上清晰附著了至少一個堅硬的現實議題,都有一個明顯的風格特徵:理性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