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注?伸出手指點這裡---
什麼是紅細胞
紅細胞也稱紅血球,在常規化驗英文常縮寫成RBC,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具有免疫功能。它們能通過葡萄糖合成能量、運輸氧氣、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運輸二氧化碳時呈暗紫色,運輸氧氣時呈鮮紅色。這也就是我們抽血時經常說的靜脈血是暗紅色,動脈血是鮮紅色的道理啦。
什麼是血紅蛋白
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紅細胞通過血紅蛋白運送氧氣,紅細胞的90%由血紅蛋白組成。血紅蛋白是一種紅細胞相關的化合物肌紅蛋白,在肌肉細胞中存儲氧氣。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減少到一定程度時,稱為貧血。紅細胞大量被破壞可引起溶血性黃疸。
兩者參考值
血常規中紅細胞參考值:
男性:4.0~5.5 × 10^12/L
女性:3.5~5.0 × 10^12/L
新生兒:6.0~7.0 × 10^12/L
血紅蛋白參考值:
男性:130~175g/L
女 性:115-150g/L
新生兒:170~200g/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是成熟紅細胞的主要成分,當紅細胞數量發生改變時,必然會導致血紅蛋白濃度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血常規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基本相同
1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
(1)生理性增多:多由於機體缺氧而使紅細胞代償性增多,如新生兒、高原生活、劇烈的體力勞動時、成年男性比女性高,可能是由於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較高,而睪酮與促進紅細胞造血作用有關。
(2)病理性增多:相對性增多:由於大量失水、血漿量減少而使血液濃縮所致。見於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排汗過多和水攝入量嚴重不足的患者。絕對性增多:見於嚴重的慢性心肺疾病,由於長期組織缺氧,誘發紅細胞代償性增生,形成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系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統增殖性疾病,紅細胞可達(7-10)× 1012
2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減少
(1)生理性減少:6個月-2歲的嬰幼兒由於生長發育迅速所致造血原料相對不足及血容量的增加所致。妊娠中、晚期,為適應胎盤循環的需要,血容量明顯增加而使血液稀釋。老年人造血功能逐漸減退。
(2)病理性減少: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障、白血病、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鐵性貧血、缺乏VitB12或葉酸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紅細胞破壞增加:各種溶血性貧血紅細胞丟失過多:急、慢性失血。
正常紅細胞形態
正常紅細胞形態
血塗片中正常的成熟紅細胞呈淡紅色圓盤狀,直徑通常是6μm~8μm,邊緣較厚,而中間較薄,就好像是一個甜甜圈一樣,只是當中沒有一個洞而已。這種形狀可以最大限度的從周圍攝取氧氣。同時它還具有柔韌性,這使得它可以通過毛細血管,並釋放氧分子。
異常紅細胞形態
異常紅細胞形態
人的正常紅細胞的直徑為6-8微米,在此以上的為大紅細胞(macrocyte),以下的為小紅細胞(microcyte),大紅細胞多見於巨幼細胞性貧血(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急性溶血性貧血(與不完全紅細胞增有關);在15微米以上的為巨紅細胞(megalocyte),最常見於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
小紅細胞常見於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性貧血;
紅細胞大小不均(anisocytosis)是指在同一張血片上紅細胞之間直徑相差一倍以上,常見於嚴重的增生性貧血
紅細胞還有形態異常,例如:
1球形紅細胞:常見於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血塗片中,此類細胞高達25%以上
2橢圓形紅細胞。因紅細胞膜缺陷所致,此種紅細胞置於高滲、低滲溶液內,其橢圓形保持不變,但幼紅細胞及網織紅細胞均不成橢圓形,正常血塗片中此類細胞約佔1%,嚴重貧血患者可增多,巨幼細胞性貧血時可高達15%,超過25%對於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有診斷價值
3靶形紅細胞。紅細胞中心區和邊緣染色深,其間為不染色的蒼白環,形如射擊之靶。常見於各種低色素性貧血,多見於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如地中海貧血,靶形紅細胞常佔20%以上
4鐮形紅細胞:形如鐮刀,主要見於鐮形紅細胞性貧血。
5口形紅細胞:正常人血塗片,偶見此類細胞(小於4%),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症患者常達10%以上。
6棘形紅細胞:主要見於遺傳性β脂蛋白缺乏症,也見於脾切除術後、酒精中毒性肝病,尿毒症等。
7裂片細胞:為紅細胞破壞後的碎片,大小不一。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如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時,此類細胞增多。
8紅細胞形態不齊:最常見於具有細胞性貧血,
免責說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薄磊、王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