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消息:記者日前從內蒙古林業廳獲悉,今年內蒙古投資1000萬元,啟動第二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把400萬畝公益林納入補償範圍。至此,全區地方公益林面積將達到800多萬畝。
據了解,從2001年開始,國家在一些省區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試點工作。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分為重點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公益林是指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的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由縣或縣級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為單位向省級人民政府提出,再分批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申報。重點公益林由中央財政每畝補償5元,地方公益林由省區、市、縣財政每畝補償3元。
內蒙古於2004年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試點,第一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得到國家投資2.35億元,建設重點公益林4700萬畝。當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投入200萬元建設地方公益林,試點工作在赤峰市喀拉沁旗、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錫林郭勒盟正藍旗、通遼市扎魯特旗4個旗縣開展。
據悉,此次享受補償的森林為地方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烏蘭察布市7個盟市的49個旗縣。補償資金將主要用於聘請護林員對森林進行管護,以及防火、監測、森林病蟲害防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