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英雄」李中華
央廣網8月28日消息(記者朱江 周彬 吳德超 尚曉華 卞衛星 董睿)李中華,1961年9月出生。空軍試飛專家,「英雄試飛員」。在試飛過程中,他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價值數億元的飛機和初階裝備。與試飛同行一起共同完成國產第三代戰機殲-10的試飛定型,殲-10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7年,李中華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命令:授予李中華同志「八一勳章」。
1961年,李中華出生在長白山下一個美麗的小山坳裡,這個地方叫「朝陽林場」,是一個群山環抱、四季分明天堂般的世界。少年時代李中華最喜歡的課外讀物是《航空知識》,其中有關新型飛機和著名戰例的介紹是他最喜歡的內容。或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李中華註定屬於藍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加速發展時期。中央軍委決定,培養我國首批具有工學和軍事學雙學士學位的飛行員,這讓李中華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李中華說,自己最開始的初衷是搞航空,大學時,也是學的航空發動機專業,沒想過當飛行員,也覺得飛行員離自己很遙遠。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戰鬥機試飛起步較晚,為了更好完成殲10飛機試飛準備,李中華三次被派往俄羅斯國家試飛員學院學習和培訓。他先後掌握「失速尾旋」、「眼鏡蛇機動」等高難飛行科目。
「試飛英雄」李中華
在俄羅斯學習的這段歲月,李中華被俄羅斯同行對飛行的熱愛和坦然面對生死的職業精神所感動。
李中華:「他們態度特別認真,而且又有一種犧牲精神。比如有很多試飛員,他們的父親就是試飛員,父親犧牲後,自己還在飛。在試飛的時候,來自不同國度的飛行員一起進行交流,也傳遞給我們一些對飛行的理解,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為軍人,李中華為自己寫下這樣的座右銘:一名真正的軍人,必須把使命看得高於一切,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為軍隊的強大而拼搏。
作為試飛員,李中華遭遇過幾十次空中險情,他記憶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殲-8C試飛過程中出現高超音速下高空發動機雙發停車,一次是殲教-7試飛「失速尾旋」科目出現停車。
李中華:「1997年12月17日,飛殲-8C飛機,當天我要飛的科目是在高空中驗證發動機的性能,要飛到馬赫數2.2。但當天飛的過程中,在迴轉的時候,我記得很遠,離當時的機場160公裡的樣子,在山西境內,迴轉的時候坡度90度,朝著機場迴轉。轉彎的過程中,突然嘭的一聲特別響,接著飛機90度倒扣過來,座艙裡面紅燈就亮起來了,再改平坡度的時候,又聽到一聲響,等我改平了一看,兩臺發動機全停車了。」
此時飛機處於高超音速,高空發動機停車非常危險,發動機機體結構很可能被破壞。李中華迅速調整機頭,對準機場,改平繼續往下飛。
失去動力的飛機,像一個大鐵塊,迅速往下掉。從1萬5千米掉到5千米只用了1分鐘。
「這時候我要做的是讓自己保持冷靜,然後創造好一個開車條件,啟動發動機。第一次高度8000米,我摁下了發動機啟動按紐,摁完之後飛機沒有反應,然後到6000米再啟動,再啟動一次還沒有成。當時留給我的機會就是一次機會了,6000米以下了,我再啟動,只能啟動一次,也就是說如果我啟動不成功,我就沒有機會,儘管剩了2000多米的時候,我啟動起來,飛機也拉不起來的。兩次沒有成功了,我有意的讓自己耐下心來,又下降了500米,高度5500的時候,我又摁下了啟動按紐,這次發動機啟動起來了。」李中華說,從15000米,一直到最後兩千多米把飛機拉起來,是一個非常漫長、折磨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對他的心理成長起到了幫助。他說,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穩定,才能夠從容的處理事情。
「試飛英雄」李中華
殲教-7裝備部隊後,使用過程中「失速尾旋」事故頻發,嚴重威脅飛行安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中華和戰友李存寶肩負起飛「失速尾旋」的任務。
「在1998年5月18日這一天,我倆上面飛的時候,按照計劃,我們倆要飛左螺旋,所以當時按照程序進到左螺旋之後,飛機剛剛轉了半圈,結果飛機突然間嘭的一聲響,然後飛機滾過來以後,向右邊急劇的轉起來了,所以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它嘭的一聲響,就把發動機給憋停了,然後我們兩個是倒飛螺旋裡面,倒懸在座艙裡面,座艙裡面塵土飛揚的。這種時候,倒螺旋轉的方向和人的感覺是反的,判斷是反的,在當時我們兩個要做的事情,首先要把這個飛機從螺旋裡面改出來,而不是啟動發動機,當時我們高度是從11000開始進入了,所以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多。」李中華說。
由於殲教-7是單發飛機,發動機停車後,飛機供氣、供壓等生命保障系統也都受到直接影響。座艙裡面瞬間就被霜全部結住了,什麼都看不見。李中華一邊在前艙操縱飛機,一邊用手套在玻璃上擦出一個小孔來,加上後艙李存寶的配合,他們就靠著這個小孔看著航線,齊心協力把飛機給落下來的。
性命攸關的時刻,彼此信任、默契配合,是對「戰友」最好的詮釋。近一年時間,李中華和李存寶配合完成了100多架次試飛,1999年成功解決「失速尾旋」這個被世界航空界稱為「死亡螺旋」的難題,也解決了當時制約空軍航空兵部隊戰鬥力提升的重難點問題。
二十多年試飛生涯,李中華承擔空軍多種新型戰鬥機極限科目試飛任務,創造了殲-10最大飛行錶速度、最大過載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時盤旋角度速度和最小飛行速度6項國內記錄,2007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並榮獲「一級英模勳章」。
李中華說:「我作為一名試飛員,在我所從事的試飛過程中,曾經飛過三十種飛機,安全飛行了3150小時。我有幸參與並見證了我們國家劃時代的三代機試飛的全過程,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要記住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即便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多選擇的時代,我依然相信成功需要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