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華:遭遇幾十次險情 見證三代機試飛全過程

2020-12-18 央廣網

「試飛英雄」李中華

央廣網8月28日消息(記者朱江 周彬 吳德超 尚曉華 卞衛星 董睿)李中華,1961年9月出生。空軍試飛專家,「英雄試飛員」。在試飛過程中,他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價值數億元的飛機和初階裝備。與試飛同行一起共同完成國產第三代戰機殲-10的試飛定型,殲-10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7年,李中華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命令:授予李中華同志「八一勳章」。

1961年,李中華出生在長白山下一個美麗的小山坳裡,這個地方叫「朝陽林場」,是一個群山環抱、四季分明天堂般的世界。少年時代李中華最喜歡的課外讀物是《航空知識》,其中有關新型飛機和著名戰例的介紹是他最喜歡的內容。或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李中華註定屬於藍天。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加速發展時期。中央軍委決定,培養我國首批具有工學和軍事學雙學士學位的飛行員,這讓李中華的人生發生了轉變。

李中華說,自己最開始的初衷是搞航空,大學時,也是學的航空發動機專業,沒想過當飛行員,也覺得飛行員離自己很遙遠。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戰鬥機試飛起步較晚,為了更好完成殲10飛機試飛準備,李中華三次被派往俄羅斯國家試飛員學院學習和培訓。他先後掌握「失速尾旋」、「眼鏡蛇機動」等高難飛行科目。

「試飛英雄」李中華

在俄羅斯學習的這段歲月,李中華被俄羅斯同行對飛行的熱愛和坦然面對生死的職業精神所感動。

李中華:「他們態度特別認真,而且又有一種犧牲精神。比如有很多試飛員,他們的父親就是試飛員,父親犧牲後,自己還在飛。在試飛的時候,來自不同國度的飛行員一起進行交流,也傳遞給我們一些對飛行的理解,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作為軍人,李中華為自己寫下這樣的座右銘:一名真正的軍人,必須把使命看得高於一切,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家、為軍隊的強大而拼搏。

作為試飛員,李中華遭遇過幾十次空中險情,他記憶最深刻的有兩次,一次是殲-8C試飛過程中出現高超音速下高空發動機雙發停車,一次是殲教-7試飛「失速尾旋」科目出現停車。

李中華:「1997年12月17日,飛殲-8C飛機,當天我要飛的科目是在高空中驗證發動機的性能,要飛到馬赫數2.2。但當天飛的過程中,在迴轉的時候,我記得很遠,離當時的機場160公裡的樣子,在山西境內,迴轉的時候坡度90度,朝著機場迴轉。轉彎的過程中,突然嘭的一聲特別響,接著飛機90度倒扣過來,座艙裡面紅燈就亮起來了,再改平坡度的時候,又聽到一聲響,等我改平了一看,兩臺發動機全停車了。」

此時飛機處於高超音速,高空發動機停車非常危險,發動機機體結構很可能被破壞。李中華迅速調整機頭,對準機場,改平繼續往下飛。

失去動力的飛機,像一個大鐵塊,迅速往下掉。從1萬5千米掉到5千米只用了1分鐘。

「這時候我要做的是讓自己保持冷靜,然後創造好一個開車條件,啟動發動機。第一次高度8000米,我摁下了發動機啟動按紐,摁完之後飛機沒有反應,然後到6000米再啟動,再啟動一次還沒有成。當時留給我的機會就是一次機會了,6000米以下了,我再啟動,只能啟動一次,也就是說如果我啟動不成功,我就沒有機會,儘管剩了2000多米的時候,我啟動起來,飛機也拉不起來的。兩次沒有成功了,我有意的讓自己耐下心來,又下降了500米,高度5500的時候,我又摁下了啟動按紐,這次發動機啟動起來了。」李中華說,從15000米,一直到最後兩千多米把飛機拉起來,是一個非常漫長、折磨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對他的心理成長起到了幫助。他說,任何時候都要讓自己穩定,才能夠從容的處理事情。

「試飛英雄」李中華

殲教-7裝備部隊後,使用過程中「失速尾旋」事故頻發,嚴重威脅飛行安全,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李中華和戰友李存寶肩負起飛「失速尾旋」的任務。

「在1998年5月18日這一天,我倆上面飛的時候,按照計劃,我們倆要飛左螺旋,所以當時按照程序進到左螺旋之後,飛機剛剛轉了半圈,結果飛機突然間嘭的一聲響,然後飛機滾過來以後,向右邊急劇的轉起來了,所以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它嘭的一聲響,就把發動機給憋停了,然後我們兩個是倒飛螺旋裡面,倒懸在座艙裡面,座艙裡面塵土飛揚的。這種時候,倒螺旋轉的方向和人的感覺是反的,判斷是反的,在當時我們兩個要做的事情,首先要把這個飛機從螺旋裡面改出來,而不是啟動發動機,當時我們高度是從11000開始進入了,所以說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是特別多。」李中華說。

由於殲教-7是單發飛機,發動機停車後,飛機供氣、供壓等生命保障系統也都受到直接影響。座艙裡面瞬間就被霜全部結住了,什麼都看不見。李中華一邊在前艙操縱飛機,一邊用手套在玻璃上擦出一個小孔來,加上後艙李存寶的配合,他們就靠著這個小孔看著航線,齊心協力把飛機給落下來的。

性命攸關的時刻,彼此信任、默契配合,是對「戰友」最好的詮釋。近一年時間,李中華和李存寶配合完成了100多架次試飛,1999年成功解決「失速尾旋」這個被世界航空界稱為「死亡螺旋」的難題,也解決了當時制約空軍航空兵部隊戰鬥力提升的重難點問題。

二十多年試飛生涯,李中華承擔空軍多種新型戰鬥機極限科目試飛任務,創造了殲-10最大飛行錶速度、最大過載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時盤旋角度速度和最小飛行速度6項國內記錄,2007年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並榮獲「一級英模勳章」。

李中華說:「我作為一名試飛員,在我所從事的試飛過程中,曾經飛過三十種飛機,安全飛行了3150小時。我有幸參與並見證了我們國家劃時代的三代機試飛的全過程,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要記住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即便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多選擇的時代,我依然相信成功需要堅守。」

相關焦點

  • 致敬|八一勳章獲得者、英雄試飛員李中華
    十八年試飛生涯中,李中華駕駛的都是各種最新型的飛機,執行的大多是飛機的極限飛行任務,到達的是別人從未經歷過的飛行禁區,因而,每一次試飛,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每一次試飛都有不可預知的風險。試飛殲—10過程中,他駕駛飛機完成風險性極高、國外曾多次在此科目發生飛機空中解體慘劇的「低空大錶速」試飛,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飛出了殲—10飛機最大飛行錶速、最大動升限、最大過載值、最大迎角、最大瞬時盤旋角速度和最小飛行速度6項國內紀錄,為殲—10飛機最終定型做出了重大貢獻。
  • 【第71個中國空軍成立紀念日】八一勳章獲得者——英雄試飛員李中華
    他掌握了國產三角翼戰機失速尾旋試飛技術,填補了我國試飛領域的空白;飛出了高難度特技動作「眼鏡蛇機動」,成為我國駕駛重型戰鬥機完成該動作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先後榮立軍隊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7次,榮獲空軍功勳飛行員金質榮譽獎章;榮立航空工業部門一等功4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次、特等獎1次。
  • 天地之間寫真情——李中華潘冬蘭公開的情書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  編者按:空軍試飛英雄李中華和妻子潘冬蘭相識、相戀19年來,留存下來上千封通信。如果把李中華比作潘冬蘭生活的天空,那麼,潘冬蘭就是李中華堅實的大地。鷹飛得再高、再遠,也要棲歇在溫柔的大地。應廣大讀者和網<廣告>     友的要求,我們說服李中華、潘冬蘭夫婦,摘編了他們的幾封情書。
  • 國產大飛機C919第三次試飛,試飛時間計劃持續三個半小時
    國產大飛機C919第三次試飛,試飛時間計劃持續三個半小時 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2017-11-03 09:59 來源
  • 踢館:四代機的出勤率不如三代機,所以未來還要維持三代機機群規模?
    美國四面都是海,或者是戰五渣的拉美國家,國土防空壓力很低,所以被國防部壓著買了一批F-15用來執行對抗性最低、敵人也最弱的國土防空任務以外,好久沒買過三代機了吧?俄國人不是繼續不繼續的問題,他有隱身飛機嗎?
  • 國內頂尖高校曝光國產六代機進度:8款設計完成,4款已低空試飛
    還是接著說六代機相關的消息,上篇文章,講了美媒如獲至寶的六代機設計圖是一個多麼不靠譜的東西後,咱們再講講國內六代機的設計進度,並且對六代機的各大性能指標做一個預測。其他的氣動布局與殲20類似,屬於在現有五代機的基礎上的簡單修改,可以預見的是,該機型大幅度強化了隱身性能,但是發動機處依然裸露在外,缺乏有效的隱身處理。
  • 中國六代機何時亮相?航空工業給出了時間表,可能更先進!
    日前,美國空軍採購後勤助理部長羅波透露,美軍已經秘密進行了第六代戰鬥機的設計、建造和試飛。美方確認,第六代戰鬥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研製,使用了最為先進的數據虛擬設計技術。從美軍此前發布的文件推測,該機在2016年開始研製,具備寬頻隱形、大航程和超音速飛行等能力,又被稱為「穿透性制空戰鬥機」。
  • 足壇名宿李中華追憶趙達裕:奇才難再現
    足壇名宿李中華追憶趙達裕:奇才難再現 2015-03-19 15:47:05談起趙達裕的突然去世,滬上足壇名宿李中華不住地感嘆,「像他這樣有特點的球員,別說廣東,在整個中國足壇恐怕都很難再出現。」  昨天下午,李中華正和幾個朋友在一起商量東華元老足球俱樂部的新年發展規劃,「聽到趙達裕離世的消息,我們大家都很吃驚,心情也非常沉痛。在我們看來,他年紀還小著呢。」
  • 大興機場試飛,北京機場系統將與倫敦媲美
    本報記者 塗 蕾 倪 浩 ●任 重13日上午,4架民航客機先後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標誌著機場開始真機驗證,飛行程序試飛正式拉開了序幕,工作重心由基礎建設轉向了準備投運通航。有評論認為,大興國際機場通航後,將形成「一市兩機場」的良性發展格局,在提升首都航班質量的同時,推動京津冀地區發展。
  • 陸航地震救援記:幾乎每一架飛機都遭遇過險情
    壯觀的機群在機場上空盤旋一圈,形成隊列,然後消失在京南的天際。  飛越磅礴的秦嶺山脈和太行山山脈,9個多小時中機群兩次短暫起降進行補給。第二次起飛前,部隊接到命令,他們最後的著陸點將是成都郊區的一處軍用機場。  「越往災區飛,天氣情況越惡劣。」飛了20多年的蔡有固也很少遇到這種大機群長途飛行的情況。  在進入四川前機群遭遇了巨大的雲團,雲層綿延幾公裡。
  • 美六代機已經首飛,原型機生產只用一年時間,我國差距還有多大?
    文\唏兮美國空軍羅珀博士在此前宣稱美國空軍已經開始了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計劃,並且該計劃的原型機已經進行了首次試飛。眾所周知,目前各國研製出的最先進的戰機應該是五代機,美國所謂的下一代空中優勢自然就是六代機。
  • 媒體見證團探秘體彩開獎全流程 全透明過程獲認可
    -12-24 08:56:43 來源: 這裡看新聞 舉報   12月23日,「相約體彩·見證全透明開獎
  • 漲知識|大興機場第二次驗證試飛,東航完成低能見度起飛驗證
    東航大興機場第二次驗證試飛圓滿成功。8月26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迎來第二階段驗證試飛。整個東航驗證試飛工作共涉及大興機場的三條跑道,主要試飛的科目包括:01L跑道HUD 75米起飛、CATIIIB 降落及復飛、11L跑道HUD 150米起飛,以及19R跑道的RNP APCH程序等。
  •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上馬就四代技術
    中國第一代重型直升機將具備第四代直升機的技術特徵,即第三代渦軸發動機;裝有高性能直升機專用翼型、優化槳尖和先進的複合材料旋翼槳葉、無軸承槳轂;機體結構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電傳作業系統;採用高度綜合的航空電子系統。乘員座椅處的振動水平接近0.05g、噪聲水平接近80dB。
  • 印度軍工:國產五代機RCS小於0.01平方米,隱身能力超F-22
    印度軍工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稱AMCA將會在2025年實現首飛,並會在2029年完成試飛。在很多人看來,印度軍工因為技術實力不夠,推進五代機項目將會重蹈「光輝」戰鬥機的鬧劇,不但難以研製出合格的五代機,還有可能再花上30年時間。近日,DRDO通過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證明實力,宣布國產五代機的隱身性能達到了世界第一,超過了F-22。
  • 華興社許利民:SpaceX星艦SN8原型機試飛著陸時爆炸
    華興社許利民消息,華興社許利民報導,2020年12月9日,SpaceX公司的星艦SN8原型機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停止了初次高空試飛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0日音訊,SpaceX公司的星艦航天系統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