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在所難免,若孩子被打時出現這些反應,父母一定要停下來

2020-08-19 琳妹育兒說

文l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動手打孩子的情況,似乎不可避免,倘若孩子在被打時有這幾種反應,父母當及時住手。父母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討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很多時候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很無奈和氣憤。老唐就是如此,老唐說,前幾天孩子因為寫作業偷懶,把以前的作業拿出來騙老唐說是自己今天剛寫完的。被老唐拆穿孩子的小把戲後,氣憤的老唐舉手,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屁股上。

這時,誰曾想,孩子順手拿起放在邊上的書本朝著老唐的胳膊砸過來了。老唐沒想到孩子如此膽大妄為,犯錯居然還敢跟父母動手。

大多數的家長都有過打孩子的經歷,有的父母是在情急之下,太氣憤而打了孩子,有的是經常性的打孩子。

而當父母打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哭泣,或者跑掉。而當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出現這些情況,就要趕緊的停止。

一、孩子挨打有這些反應,父母當及時住手

1、不反抗,咬牙忍住

不管是孩子的過錯,還是孩子的無心之舉,造成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父母動手打孩子時,孩子默默地站立原地不動,等著父母打自己,不反抗,不頂嘴,不爭辯,咬牙忍住不哭,或者不出聲的哭泣。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及時的住手。

2、反抗,與父母頂嘴

當父母動手打孩子時,孩子一邊跑,一邊找傢伙和父母對著幹,跟父母動手,還一邊打父母一邊頂嘴,努力的爭辯。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先停止,不要和孩子計較,避免孩子發生過激行為。

3、記仇,報復

有些孩子自尊心極強,不管是誰,只要是傷害到自己的自尊后,就會很記仇,還會伺機報復。一旦父母動手打這種孩子時,孩子就會當場放出狠話,「你打我,咱們走著瞧」。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及時住手,防止孩子做出叛逆的行為。

經常打孩子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孩子性格形成,影響孩子一生。這就需要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要謹慎,並及時住手。

二、這種情況下,打孩子會帶來哪些影響

1、膽小自卑,孤僻

當父母動手打孩子的時候,孩子低頭小聲哭泣,不反抗,咬牙忍住。這種情況下,父母就要及時的住手,這種孩子天生內向,膽小,但是心思細膩而有敏感,不懂得反抗,而內心卻很倔強。

李玫瑾教授說:經常被父母打罵長大的孩子,就會漸漸養成膽小自卑強烈的性格。而且,孩子原本內向的性格,還會變得更加不愛說話,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性格孤僻。

2、叛逆,不聽話

父母動手打孩子,孩子不但不哭,還動手與父母對著幹,動手打父母,還頂嘴。這種類型的孩子,更是不能打。父母如果讓要通過武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或者讓孩子屈服聽話,是不可能的。而且,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不聽話。

3、討厭父母,與父母產生距離感

愛跟父母記仇,且有報復心理的孩子,經常挨父母的打,就會打心眼裡討厭自己的父母。慢慢的就會與父母產生隔閡,時間長了形成一種討厭父母的習慣,不願與父母交流,始終與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感。等孩子長到青春期,這種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更加糟糕。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對於孩子所有教育,我們都應該採取尊重孩子身心健康自然的成長為原則。而對於犯錯的孩子進行打罵,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不是一種教育的上策之選。

走心的教育,父母不需要訓斥,不需要打罵,便可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親子相互尊重,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三、打孩子不是解決之道,有效溝通才是上策

1、讓孩子發洩,表達自己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不好,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的脾氣性格和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對於自己的脾氣無法進行有效的掌控,難免會情緒化,這就需要父母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給予孩子發洩不良情緒的空間和機會,這樣才會讓孩子心理暢快,更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而非看到孩子發脾氣,發錯就立馬制止,甚至用打罵的方式來讓孩子停下來。這樣會讓孩子的不良情緒無法安放,而內心抑鬱無法排解,不利孩子身心健康。

2、洞察孩子內心真實想法

老話常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這句話只能說大多數情況可能是對的,但不是百分之百,甚至連百分之五十的正確率都無法保證。

很多時候,父母並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自然也就不理解,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洞察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來更加全面深層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3、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之道

法國作家教育家盧梭說,所有的學科在本質上都應當,從啟迪孩子的心智開始

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可以用某種公式,或者某種原理就可以計算出結果的。而是一種需要父母付出真心,細心,耐心和愛的過程,更是一種與孩子之間很好的互動過程。我們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時,不是打罵孩子發洩自己的不滿,而是幫助孩子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和孩子各抒己見,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找出雙贏的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更利於親子關係的融洽,還會讓孩子學會遇事不急躁,不發脾氣,找出解決方法。這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良好有效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的家長都無法避免動手打孩子,或輕或重,或多或少。而在打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父母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並及時住手。打孩子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當父母拿出足夠的耐心和理解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互動話題討論:你動手打過孩子嗎?你會在什麼情況下動手打孩子呢?

相關焦點

  • 孩子挨打時,若出現這些反應,父母可一定要停下來,不然後果嚴重
    導讀:孩子挨打時,若出現這些反應,父母可一定要停下來,不然後果嚴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挨打時,若出現這些反應,父母可一定要停下來,不然後果嚴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果你打罵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反應,請家長停手別打了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這些都是傳統教育觀的體現,所以這也養成了很多家長習慣打孩子,認為孩子有問題,打兩頓就好了,如果沒好那就是打的少了,再打兩頓就好了。,可以在孩子不太聽話時打他教育他,但是要拿捏好度,不要過度,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
  • 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
    導讀: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動手打孩子在所難免,但父母要記住「4不要」,不然孩子會怨恨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打時如果出現這3種反應,家長千萬要注意
    你敢說你沒打過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打孩子是家長習以為常的舉動,雖說家長的本意並非如此,但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也只好無奈出此下策。但家長打孩子的這種舉動究竟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你有想過嗎?一旦孩子出現以下3種反應,家長就千萬要注意了!
  • 你打過自己孩子嗎?當你打孩子時,如果孩子有這幾種反應要警惕!
    很多父母的想法是,「我也不想打孩子啊,但孩子就是不聽話,非要打一頓才老實」,我們暫不從父母的角度分析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只從被打孩子的反應來聊一聊,打孩子可能會帶來哪些傷害。如果孩子被父母打時,出現了下面這3種反應,有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父母就要警惕了!
  • 如果打孩子的時候,他突然有這兩種異常的反應,父母要趕緊停手
    文|西紅柿媽媽 「打是親,罵是愛」,有時候孩子調皮起來,怎麼說都不聽勸,父母往往氣不打一處來,孩子難免要吃上一頓「棍子燒肉」。父母這麼說,本意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順從自己的要求。
  • 孩子打疫苗致腦癱,為了孩子安全,這些疫苗知識每位父母要記牢
    孩子出生後,父母有很多必須帶孩子去做的事情,比如打疫苗。4個月大的孩子接種了B肝疫苗第二劑和脊髓灰質炎疫苗第一劑。打完以後當天晚上,孩子就出現發低燒、抽搐、昏迷的症狀,經醫院診斷是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腦癱。且醫生表示,完全治好不可能。
  • 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幾種反應很危險,父母再生氣都要停手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打孩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教導孩子的作用,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打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被打皮了,慢慢的他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因此,小編在這裡建議家長們在打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適度而且要注意自己的下手力度,千萬不要因為下手過重而導致孩子身體受到傷害,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在孩子被打之後,如果出現了以下幾種行為,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注意了!
  • 孩子犯錯很嚴重需要打,但有5個位置千萬別打,父母要牢記
    打孩子也是為了教育孩子,家長要打孩子時要意識到打孩子的前提是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打孩子時要避開重要部位。孩子身上千萬別打的5個位置:1臀部。在孩子犯大錯時,確實需要打,不過對於打孩子的方式家長一定要注意,避免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不過與打孩子相對比,家長還是應該採取更為科學的、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環境薰陶。
  • 教育孩子要打屁股,小孩不打不成器。你打孩子的時候他會跟著學
    我不打我的孩子,我不相信打孩子是為了要管教他們,我從來不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意味著要被打屁股。我作為兒科醫生同時也是父母,不建議把打孩子當作管教孩子的一種方法。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兒童專家都同意我的觀點。但是,我對父母的建議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避免對孩子身體上的懲罰。具體原因是什麼,讓我們探究一下。
  • 若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後果更嚴重,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可是這條微博卻在網友這裡炸開了鍋,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認為「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也有人贊同男孩爸爸的說法,認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大人不要插手」。當孩子被打後,父母首先應該冷靜下來。以關心、支持的態度告訴孩子,自己很擔心他的狀況,希望能和他談一談到底發生了什麼,而無論如何,自己都會站在他這一邊。並告訴他遇到霸凌時的正確做法:①勇敢地直視對方的眼睛,並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老師知道了會批評你的」。
  • 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反應,暗示家長該住手了,再打下去麻煩大
    >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反應有些孩子確實應該打,但是一味的打,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危害。孩子挨打時出現以下反應,暗示家長該住手了。① 充滿憤怒,和家長對著打如果孩子在挨打時,充滿憤怒,就和家長對著打。
  • 孩子被同學打了,父母是否要教孩子打回去?
    ,如果衝突是在學校發生的話,當警告無效果後,就要馬上告訴老師,如果是在校外,就要第一時間向周圍與之相關的成人尋求幫助,例如自己父母或對方父母等,但當無人可求助時,就應該告訴孩子開始還擊了,且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不叫打人,而是正當的自我保護,而且如果在校內,當老師說教批評對方後無效果時,也應該告訴孩子用還擊來徹底保護自己。
  • 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父母一定要看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 張文宏醫生:「孩子一類疫苗必須打,二類疫苗提倡打」!父母必看
    聽完這些話我們看了看同學手上的服裝和首飾,單單這些東西的價值合起來也值不少錢了,要用來給孩子打疫苗不知道可以打多少個項目了。再說,孩子的身體健康無法用金錢衡量,且自費疫苗和免費疫苗的作用性功能性不一樣,不能說打了一類疫苗,二類疫苗就不重要,這是非常荒謬的言論。
  • 父母打孩子之後,孩子如果有這2種反應,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
    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可能都覺得打孩子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可能也不能保證一次都沒有打過孩子。很多父母的想法是,我也不想打孩子啊,但是孩子怎麼都說不聽,我也是沒辦法啊。父母打孩子之後,孩子如果有這2種反應,可能是心理出了問題
  •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實驗揭示:家長「打孩子」停不下來的心理機制
    根本停不下來的打孩子行為,打了又後悔這篇文章原是寫在因此我覺得「國際不打小孩日」的名稱是有問題,會一定程度上誤導家長。打孩子絕對不是教育孩子所必須的手段,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家長打孩子,還從古至今打了幾千年呢,甚至還一度成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優良傳統!家長為什麼會打孩子,這背後大多是因為家長被打孩子的短暫教育結果的假象所蒙蔽。
  • 孩子有這3種表現,父母一定要打,如果不打,將來老後孩子打你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觀念國內父母植入得很深,導致了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但。。。如果孩子有這3種表現,一定要打,不打就代表你沒威信,孩子就會不服你的管教,長大就更麻煩了。小編支持媽媽的做法,如果媽媽看到孫子打老人後,不加以制止,以後這小孩會更變本加厲,將來老後,說不定連父母都打。所以,建議父母孝敬老人時,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你對老人的重視和尊重。潛移默化的給孩子傳遞孝心,孩子以後也就不敢隨意在老人面前撒野了。
  • 孩子該打還要打!這四個身體部位,父母打孩子時千萬不要碰!
    如果孩子再皮,無法無天,最好輕輕打幾下屁股嚇唬嚇唬得了,打耳光是非常危險且不可取的事情。二、太陽穴太陽穴的重要不僅父母都知道,甚至連剛剛懂事的孩子也知道。沒有一個父母會主動打孩子的太陽穴,但是往往有些父母在氣頭上會隨便打孩子,這樣非常容易誤手傷到孩子的太陽穴。
  • 孩子感冒可以打疫苗嗎?打疫苗有什麼副作用?
    「醫生,聽說打了疫苗後,會發燒、精神不佳,食慾也會下降,真的是這樣嗎?」新手父母帶著小寶寶來體檢,順帶問幫孩子身體檢查的我。「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這些副作用嗎?」父母繼續問著。「因為每一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反應力不一定,所以並不是每一個孩子打疫苗後都會有這些反應。」我告訴皺著眉頭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