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在臺灣,囚禁地點多次被改變,原因是什麼,發生了哪些事情

2020-12-20 阿勝說歷史

國民黨退守大陸,張學良也被帶回了臺灣。其實在大陸的時候,張學良就被秘密轉移很多次,到臺灣也並不是他的本意,是被騙去的,可是按照當時的情況,張學良也無可奈何。

蔣介石用什麼手段,將張學良秘密轉移到臺灣呢!

1946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一起來到飛機場,這種情況他們很清楚,蔣介石又要給他換地方居住了。可是讓張學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飛機起飛之後,直奔臺北桃園機場而去。

到達臺灣之後,按照蔣介石的部署,張學良被安排在遠離市區的,新竹溫泉居住下來。選擇這裡,是蔣介石深思熟慮的,對外張學良處於管束狀態,可是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保證高度的監視。

1949年,第一次改變居住地,從新竹溫泉轉到臺北近郊的陽明山。

原來,1949年之後,蔣介石退後臺灣,為安定人心,抓緊臺灣建設,好儘快達成「光復大陸」的夢想,在國民黨內部,進行了巨大的調整。蔣經國被任命為「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在這個時候,管制張學良的保安處,也歸蔣經國管理。

大家都知道,蔣經國曾經在蘇聯留學,對共產黨並沒有偏見。只是回國之後,蔣介石是他的父親,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從內心而言,他對張學良十分的敬佩,從心中將其當成老師,朋友一樣看待。

經過長久的思量,蔣經國決定給張學良,換下環境改善下生活,決定給他們另選一個住處,為此他費了好大一番腦筋,張學良身份特殊,居住的地點,必須有嚴格的要求:離臺北近,環境要好,交通便利。就這樣,蔣經國選定了陽明山。

其實在他的心中,還有另一個打算。

當時蔣介石和宋美齡,已經把日後居住的官邸,定在了陽明山士林鎮。從另一個側面來說,為蔣介石和張學良以後的會晤,提供一個便利的條件,想暗中策劃,讓兩人冰釋前嫌。

張學良本來對於居住地點並不在意,可是還是在蔣經國的邀請之下,一起來陽明山,視察了一番。在商議居住地點的時候,蔣經國沒有想到,張學良竟然想住在陽明山的公募之中。

張學良認為,很多相熟的人,已經埋在這裡,思念之時,可以常來看看。以後還有更多的朋友,也會埋身於此。另外如果有人尋找他,只要說公墓,也極為方便。蔣經國也十分的固執,怎麼可以讓張學良住在公墓之中,於是在陽明山附近,親自給他挑選了一棟別墅。

雖然來到臺北居住,可是還是處於囚禁狀態,還有一個好處。很多昔日東北軍的將領,有機會前來看望他。每當老友前來看他,高山路遠之下,都顯疲憊之態,張學良知道他們也都老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心中那股情分。

1961年,從臺北來到北投。

1961年,張學良被解禁,他想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到偏遠的地區居住,就這樣臺灣允許他在北投建立一座小別墅。

「嚴加管束」的命令被解除之後,張學良心裡也釋然,在臺灣「管束」「陽明山」幾乎成為他的代名詞,這個時期只想遠離臺北,開啟另一番的生活。張學良對這次遷居,十分的滿意,在別墅之外,還有一塊空地,專門建立一個網球場,和花園。

對於張學良來說,被囚禁之後,一共轉換居住地點,在大陸的3次,都是蔣介石安排的,來到臺灣前兩次,也是蔣經國一手操辦的,只有這一次,是自己精心選擇的。

相關焦點

  • 張學良僅因4字,被囚禁了52年,晚年在美國的日子卻能夠揮金如土
    通過這件事情張學良也明白了抗日的重要性,但國共兩黨始終無法統一戰線,國家內部混亂不堪如何能夠成功抗日,為此在1935年,張學良出席了國民黨組織的重大會議。明確告知了國民黨的高層,他本來覺得國民黨是一個很好的政府能夠帶領中國走向勝利的政府,可當他來到南京,他才發現國民黨內部的現狀,"爭權奪利"。
  • 張學良被囚禁,常凱申如何對待這異父異母的親兄弟?為何不殺他?
    聽到少帥張學良,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他是東北王張作霖的兒子,第二個反應就是由他和楊將軍發動的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XX事變「,為此張學良付出了囚禁半生的巨大代價。但很少有人能夠知道,常凱申囚禁張學良每年的花銷是多少。
  • 張學良被囚禁半個世紀,蔣介石花了多少錢?一年一個團的費用
    但在張作霖被炸死一星期後,一個名為「東北易幟」的行動發生了,同年,張學良向國民政府發出《絕不妨礙統一電》,表明了自己願意歸屬的意志,讓中國從形式上走向了統一 。也因為張學良積極配合的舉動,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陸海空軍副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
  • 張學良100歲壽宴上來一年輕人,亮出身份後,他卻冷漠對待
    西安事變是眾所周知的一次歷史事件,其中主要人物是楊虎城、張學良和蔣介石。本來他們三人是很好的上下級關係,也可以說是朋友關係,但是因為這一次事件相互之間產生了仇恨。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了54年之久,好在有宋美齡的幫主活動的101歲,而楊虎城卻沒有那麼幸運了。
  • 什麼讓你放棄了堅守,張學良年逾九十選擇離開臺灣
    張學良1991年和趙四小姐離開臺灣,定居夏威夷,並且宣布永遠不回臺灣。臺灣是張學良待了半個多世紀的地方,這裡承載了他對自由的渴望,承載了與趙四小姐共同承擔風雨擔當,承載著他對歷史的思量。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所住的上井溫泉特務的無禮,張學良也能忍受。國民黨剛到臺灣,並不為臺灣人民所接受,發生了「二·二八事件」。
  • 張學良被囚禁54年,僅與老蔣會見3次,蔣一句話,令張羞愧難當
    如果沒有張學良發起西安事變,統一戰線的形成還需要一段時間,而對於戰爭來講時間是極其寶貴的。不過也就從這件事情開始,張蔣二人的關係變得既緊張又微妙起來。 在張學良被扣押的第二天,蔣介石與張學良見了一面,在1937年的時候兩個人還一起吃過飯,席間兩個人並沒有很尷尬,還說起了各自的生活趣事,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
  • 1958年,張學良和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蔣說了一句話讓張刻骨銘心
    張學良和蔣介石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58年! 1958年5月17日,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突然來到臺灣高雄西子灣囚禁張學良的住所,兩人談了一些家常,然後一起共進午餐。
  • 得知張學良去世,宋美齡讓人送去了花圈,上面的6個字令人深思
    自從張學良以及楊虎城在聯合發動西安事變,決定囚禁蔣介石、逼迫國民黨共同聯合抗日之後,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就註定是回不到從前那般的得了。 即便是曾經與蔣介石稱兄道弟的張學良,也始終逃不過被囚禁的命運。曾經的蔣介石想要除掉張學良一了百了,但是囚禁張學良之初,蔣介石礙於他仍然是奉軍的首領,也忌憚於二十多萬的東北軍,所以便沒有對其下手。在後來東北軍「自相殘殺」之後,宋美齡也曾威脅蔣介石,若是他不顧情誼殺害了張學良,她自然也會將蔣介石的所有「把柄」給抖出來。
  • 張學良病逝,104歲的宋美齡送去花圈,上面6字揭露兩人真實關係
    張學良作為蔣介石的屬下,自然也不會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但是,他曾說過,如果當時可以的話,一定會和宋美齡在一起的,說這話的時候言語間透露著失望。張學良與楊虎城為了能夠挽救國家,力挽狂瀾。於是對蔣介石進行兵諫,希望能夠改變他的想法,西安事變由此而來,張學良、楊虎城也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愛國將領。在後來的殺蔣放蔣的問題上,張學良主張放蔣,這一舉動與宋美齡是分不開的。宋美齡是蔣介石的妻子,自然希望他能夠平安無事,所以找到張學良希望他能夠放了蔣介石。這就是張學良為什麼主張放了蔣介石的主要原因。
  • 揭秘| 「少帥」張學良與于鳳至離婚真相
    基於上述原因,當1964年于鳳至在美國聽說張學良有《懺悔錄》發表的時候,她的第一感覺就是:張學良的《西安事變懺悔錄》是假的,甚至是蔣介石及特務們以張的名義偽造的。當然,于鳳至根本就不會知道,世事變幻莫測。
  • 張學良晚年說,趙四小姐對我最好,但不是我最愛,我的最愛在紐約
    趙四小姐病逝的那一天,已經100歲的張學良仍用年輕時的暱稱呼喚著老伴:「咪咪,我來看你了"此時插著氧氣管的趙四小姐,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張學良緊緊地握著妻子的手不放,一握就是兩個多小時。趙四小姐去世後,張學良經常戴著趙四小姐親手為他織的那頂老年人的毛線帽,但再也沒有去過兩個人經常去的教堂和海灘。按說,趙四小姐是張學良的最愛吧?但據張學良本人的說法並非如此。
  • 張學良去臺灣後到死都沒再回大陸,只因此人對他說了兩句狠話?
    說起張學良,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他身上的兩個標籤:「九一八不抵抗」和「西安事變」。其中,受到無數人指責的就是他在東北實行不抵抗政策,結果讓無數同胞慘死日軍之手。 (這是讓無數人至今對張學良不能釋懷的最重要的原因!)
  • 張學良被囚時,劉乙光將他監視得一絲不漏,為何後面張沒放心上?
    張學良在去往南京的路上被扣押軟禁,這一軟禁就是張學良大半人生。負責看守張學良的是由軍統頭子戴笠親自安排的特務劉乙光,蔣介石對劉乙光交代的任務是劫持張學良時,最後時刻有槍決張的權力。
  • 張學良晚年吐露三大後悔事:錯睡一人,丟掉一島、誤下一命令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張學良36歲時被蔣介石囚禁,這一囚禁長達半個多世紀,直到90歲高齡才獲得釋放。釋放後,他接受記者採訪,吐露了一些話,這些話不但讓人心碎,還道出了其中的後悔事。
  • 張學良
    1930年9月10日,張學良在北陵主持召開東北最高會議。在會上張學良詳細闡述了他決定出兵華北武裝調停內戰的原因。上海救國聯合會說「黑省馬軍,孤軍抗日,效忠疆場,張學良未能撥援」 [6]  。市民聯合會致電國民政府,指責「張學良坐視日寇侵略東北,辱國喪地,放棄職守」 [4]  。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亦電請政府「嚴懲張學良,克日出兵」 [7]  。南京政府在認識到日軍必將佔領東三省的野心和國聯的軟弱後,逐漸改變政策。
  • 張學良參加蔣介石葬禮,心情五味雜陳,思考3天後留下短短16字
    眾所周知,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和張學良關係破裂,蔣介石將張學良軟禁。張學良的在宋美齡的保護下,雖無生命危險,但長達半個多世紀失去了自由。期間張學良曾多次請求蔣介石把他放出來,但蔣介石一直不同意。對於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很多人都想不通,張學良曾是蔣介石的老師,又是他的軍師。但是張學良卻把蔣介石抓了起來,蔣介石獲得自由後,又把張學良囚禁了起來,兩人的一生愛恨交織。1975年4月5日,87歲的蔣介石在臺北的士林官邸病逝。蔣經國操辦了蔣介石的葬禮。葬禮的排場很大,蔣介石的遺體停放地點在國父紀念館,很多知名人士到場。
  • 張學良說: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少帥把蔣介石置於何地?
    但當時先是變,如果沒有發動成功,那麼張學良的結局依舊不會有什麼改變,而且對於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的推動作用是大是小,我們也不了了之。有人說: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並沒有輸給蔣介石,而是完完全全的輸給了宋美齡。
  • 張學良手下的「混血」將軍,曾拒絕加入英國籍,最後成為了香港大富翁
    雖然最後張學良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但是他自己也被蔣介石父子 二人囚禁了半個多世紀。 張學良被囚禁之後,他手下的東北軍的很多將領也都另謀出路,有的跟著共產党進行革命,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呂正操了。
  • 蔣介石死後,張學良出席了葬禮,送的輓聯上寫了哪些字?
    張學良是一代風雲人物,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毀大譽,近代史上堪為獨一無二。張學良在1928年他27歲的時候從父親張作霖手上接過大權,成為了東北赫赫有名的「少帥」,隨後十年他更是少年得意,在軍政界指點江山、呼風喚雨,地位一度僅次於一國元首的蔣介石;然而年僅36歲春秋正富時,他又因「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抗日而驟然墜落,失去了輝煌的一切,被蔣介石父子長期囚禁,「坐井觀天」50餘年。
  •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送蔣介石一金表,蔣回贈一36年的書!這是啥意思
    抗戰勝利後,一直被囚禁的張學良送給蔣介石一塊金表作為禮物,隨後蔣介石卻回贈張學良一本1936年的書,然後雙方都沉默不言,這一刻,一塊金表和一本書足以說明了一切!到底一塊金表和一本書是什麼意思?為何當收到禮物的這兩人卻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