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晚年吐露三大後悔事:錯睡一人,丟掉一島、誤下一命令

2021-02-07 碣石旅遊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未核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


張學良36歲時被蔣介石囚禁,這一囚禁長達半個多世紀,直到90歲高齡才獲得釋放。釋放後,他接受記者採訪,吐露了一些話,這些話不但讓人心碎,還道出了其中的後悔事。

他說他21歲之前,一直沉迷於吃喝嫖賭抽的糜爛生活之中,36歲之後又被蔣囚禁50多年,其實屬於他自己的生活就是15年,可以說他的一生很短暫。

然而張學良口中短暫的15年,卻3次改變了中國近代歷史,他說他一生有3大後悔事:錯睡一人,丟掉一島,誤下一命令。

一、錯睡一人:表嫂

張學良好色是出了名的,據統計,和他親近的女性就有11人。張學良說,自己之所以喜歡女性,受三個人影響:表嫂的啟蒙、父親張作霖管教、妻子于鳳至縱容。而對張學良好色影響最大的人,就是他的表嫂。

張學良是民國東北第一帥男,不僅有錢還有權,很多女子為了錢和權主動去追求他。而他的表嫂不是為了這些。那一年,表嫂30歲,張學良16歲,在一個雨夜,他們有了第一次。這件事成為張學良後悔的事,即「錯睡一個人」。

二、丟掉一島:黑瞎子島

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繼承父位。1929年發生了中東路事件,東北軍和蘇聯遠東軍發生武力衝突,東北軍想武力收回蘇聯掌握的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但張學良指揮失誤,東北軍陣亡2000人,蘇聯遠東軍僅死亡143人。張學良和蘇聯求和,蘇聯強佔了黑瞎子島。在張學良手裡丟掉黑瞎子島,這成為了他晚年後悔事之一。

三、誤下一命令:不抵抗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劃了柳條湖事變,趁機向東北進攻,當時張學良由於對形勢判斷失誤,直接下了不許抵抗的命令,讓士兵將所有武器都鎖緊了倉庫中,不與日本人發動衝突,結果導致日本關東軍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東三省,東北軍的武器裝備和瀋陽的軍工廠都拱手於人,這件事情也把張學良推向了風口浪尖。

如果當時張學良選擇抵抗,那麼我國的抗日戰爭格局都會發生改變,抗日時間不會那麼久,而且日軍也很難長驅直入,給我國同胞造成如此深重的苦難,不過當局者迷,張學良當時根本沒有想到這件事情的後果會如此嚴重,他雖然內心有愧,但是也無法改變結局,所以後來為了將功補過,他和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為我國抗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複雜多面的,我們不可能但從某一方面就對其做出評判,張學良晚年恢復自由後定居美國,他雖然後悔錯過了于鳳至,但是並沒有和她合葬,而是繼續和趙四小姐生活,去世後也安葬在一起,很多人因此都替于鳳至感到不值,但是也許張學良只是不想再辜負另一個女人了吧。

相關焦點

  • 張學良一生最遺憾的三件事:殺錯人,下錯一個命令,弄丟了一個島
    張學良獲得人身自由的時候,已經是90歲的高齡,在回憶自己一生的得失成敗的時候就說過,此生有三大憾事不能釋懷,那就是:錯殺了總參謀長楊宇霆,最後弄丟了黑瞎子島和東北三省,落了個被蔣父子軟禁54年的結局。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囚禁。一直到89歲時,他才重新獲得了自由。90多歲的他曾坦言,自己一生有三大遺憾,一是錯殺了楊宇霆,二是把東北拱手讓給了日本人,三是丟了黑瞎子島。楊宇霆本是張作霖的得力助手之一,擔任奉軍的總參謀長。但他和郭松齡的矛盾卻十分尖銳,兩人水火不容,而郭松齡恰好是張學良的恩師。
  • 張學良吃喝嫖賭無一不沾,卻活了一百多歲,晚年道出長壽秘訣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逼著抗日,這可讓他丟盡了面子,後來先是除掉了楊虎城後來又把張學良軟禁了起來,並被帶到臺灣。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是日常生活還算不錯,據說軟禁期間還能辦舞會酒會,日常的開銷都是蔣介石報銷的,這錢蔣介石也是很頭疼啊,感覺像是把東北大公子接回了家一樣,軟禁期間還有紅顏知己趙四小姐陪著他。
  • 張作霖最怕的女人,卻為張學良選擇了隱忍,晚年悽苦多虧此人幫助
    性子剛烈的她,讓張作霖對她都有幾分忍讓和忌憚,但是最終卻在這件事上選擇了退讓和隱忍,最終讓自己過上了悽慘人生。強勢的張作霖,在張首芳面前居然也要忍讓幾分張作霖有6個女兒,張首芳是他和原配夫人所生的。其實也不應該怪張首芳性格不好,畢竟母親去世了,自己要帶著弟弟在姨太的眼皮底下生活,她如果不硬氣起來,很難為自己和張學良在奉天府爭到尊嚴。張學良從小就得到了張首芳的照顧,自然也很依賴姐姐。有一次,張學良犯錯了,張作霖要打他,被張首芳看到,就衝過去對張作霖大喊,你敢打小六子(張學良),我就砸碎你的頭。張作霖被張首芳嚇得一愣。
  • 張學良一生跌宕起伏,卻活了一百多歲,晚年道出了真正原因
    張學良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卻活了超過一百歲,晚年的時候告訴世人長壽的原因。看著遺留下來的史料和照片,即使現在,他仍然是長相俊俏的美男。長了一副好皮囊再加上父親是軍閥。而張學良也算是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堪稱是歷史上花花公子的傑出代表,他在吃喝玩樂上近女色還有煙,可以說樣樣精通。
  • 晚年張學良向日本媒體坦言:當年不抵抗是因為自己判斷失誤
    晚上11點,奉天城日本大合旅館內,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沒有一絲睡意。他在房間裡焦急地來回走動,只為等待一個消息。04張學良在北平事發當晚,奉天省多處告急萬分危機!那麼是誰給榮臻下達「不抵抗」的命令?發生這麼大的事,東北軍的最高指揮張學良在幹嘛?讓我們試著把焦點從北大營轉移到北平的中和戲院,這裡一場精彩的好戲正在上演。
  • 還珠格格:晴兒一生三大錯,錯幫一人,錯信一人,錯愛一人!
    《還珠格格》中的晴兒是一個知書達理,聰明伶俐的格格,她父母雙亡,從小就在老佛爺身邊長大。老佛爺帶著晴兒回宮後,知道了小燕子和紫薇進宮並成為了格格的事情,一直非常介意。晴兒錯信了知畫。當晴兒和老佛爺一起去海寧陳閣老家後,她見到知書達理,琴棋書畫痒痒靜的知畫後,是很有好感的。
  • 晚年張學良住大別墅,揮金如土,錢從哪裡來?真相令人氣憤!
    張學良是大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從小就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富裕的生活讓張學良從小就養成了揮霍無度的習慣,只要是張學良喜歡的,他就會想盡辦法得到手,除此之外,張學良還風流成性,他的一生與很多女子都有染,即使在張學良被軟禁期間,他的身邊還有趙四小姐這樣的美女相陪,直到張學良90歲時,他才得以被釋放
  •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圖:1975年的全家福(部分家人)。
  • 張學良、胡蝶、馬君武之間的是是非非
    為此,筆者查閱了當年的上海《時事新報》、《申報》、《生活周刊》等報刊,以第一手資料,對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做一比較完整準確的勾畫。三人文墨官司的由來在少帥張學良整整100年的漫長人生中,其感情生活起伏變化很大,青少年時代作為軍閥的公子哥兒,在感情上是浪漫不羈的。張學良晚年曾坦誠對人說:「我年輕時什麼都來,最喜歡女人和賭博。」
  •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為什麼一直沒有回大陸呢?
    張學良晚年重獲自由後,為什麼一直沒有回大陸呢?1991年3月10日,張學良獲準赴美探親,曾公開表示有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意向。中央知道後,便派人去邀請張學良回大陸,派去的人是張學良的老部下呂正操。1991年5月29日,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人在分別了幾十年之後又見面了。他們之間進行了長達1小時之久的單獨談話。呂正操轉交了鄧穎超的親筆信,張學良看到鄧穎超的親筆信,感慨萬端。使用放大鏡,將發花的眼睛貼近信紙反覆看了兩遍。然後,他對呂正操動情地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敢動張學良?「少帥」晚年說出驚天秘密
    張學良獲得自由後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這句話,對形容宋美齡與張學良之間的關係,再合適不過了。西安事變,是一出撲朔迷離、雲山霧罩的隔夜戲。當張學良第一次和宋美齡見面時,宋美齡當時未婚,在上海也是知名閨秀,才貌雙馨的美女。兩人當時都只有二十多歲。少帥一見面,立刻為宋美齡出眾的氣質傾倒,稱她為「美若天仙」,宋美齡也為張學良的風度傾倒,稱他為「萊茵河畔的騎士」,此後兩人頻頻約會,宋美齡帶著這位關外年輕的「胡帥」出入於上海的社交界,而從少年起就在青年基督教會接受過洋派薰陶的張學良也禮儀得體,風度翩翩,跳舞、遊泳、高爾夫球,無不老道精通。
  • 張學良晚年說,趙四小姐對我最好,但不是我最愛,我的最愛在紐約
    趙四小姐病逝的那一天,已經100歲的張學良仍用年輕時的暱稱呼喚著老伴:「咪咪,我來看你了"此時插著氧氣管的趙四小姐,已經到了最後的時刻,張學良緊緊地握著妻子的手不放,一握就是兩個多小時。趙四小姐去世後,張學良經常戴著趙四小姐親手為他織的那頂老年人的毛線帽,但再也沒有去過兩個人經常去的教堂和海灘。按說,趙四小姐是張學良的最愛吧?但據張學良本人的說法並非如此。
  • 讓蔣介石到死,都沒敢動張學良!
    讓蔣介石到死,都沒敢動張學良!可憐的委員長!她說了什麼?或許從一開始就是錯愛,卻依舊愛的那麼深。 圖:上海期間,外國記者採訪張學良,宋美齡是他的翻譯1925年,酒會初次邂逅後,張學良和宋美齡,就似乎有點一見鍾情的意思!
  • 張學良僅因4字,被囚禁了52年,晚年在美國的日子卻能夠揮金如土
    這下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梁子算是結下了。但張學良也不在怕的一直到1936年,都還在不停地提醒蔣介石:國共應該統一,而不該內戰。最終在張學良與楊虎城的勸解下,蔣介石因為壓力最終答應了張學良的提議,國共雙方決定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而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在臺灣的一棟別墅中。
  • 北投張學良故居行
    前一天遊臺北故宮,在孫中山所書「天下為公」處遇一女士,她從深圳到臺北,暫住朋友家,我們相互分享著這幾天的旅行心得,得知我要去張學良的故居,她連忙請教,才知我竟將復興路的舊居和禪園混為一談。照片攝於1960年初,當時本還有特務組長劉乙光一同入鏡,而今所示,再次印證有些事總會被「歷史」習慣性的遺忘。劉跟了張20多年,看管過張、也救過他命,恩仇同舟。餐廳旁邊,全臺灣唯一的張學良紀念亭記錄著他在此的點點滴滴,平實客觀地呈現再不是那亦正亦反間的兩極對立,似乎也在昭示著一個60年來從來未有過的海峽新局。
  • 張學良晚年接受採訪,用六個字評價張作霖,字裡行間流露出崇敬
    所以在兒子張學良心中,張作霖是個什麼樣的人?回歸自由後,張學良接受過多次採訪,在歷次採訪中,他回憶了自己的家庭、回憶了自己的角色,特別是回憶了父親張作霖,不僅感人至深,而且角度獨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血肉之軀、靈動鮮活的一代梟雄。來自貧寒的張作良,自幼喪父,為了謀生,他做過貨郎,賣過包子,還做過獸醫。
  • 張學良親自下令處決楊宇霆,但為何在楊宇霆死後還要給楊家道歉?
    楊宇霆死後出殯的那天,張學良派人給楊家送來了一副輓聯:「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張學良自比為諸葛和周公,將楊宇霆視為馬謖和管叔,可見楊宇霆被殺,張學良心裡也是不舒服的,但又透露出了一種不得不殺的無奈。
  • 晚年最不能做的三件事
    但是勞動不可太勞累,操心不可太費心,不能做的三件事:第一,沉迷於賭博,老年人也要娛樂,適當打一些小牌開心開心,也未嘗不可,但是牌不能打得太大,打牌是有輸有贏得,不能抱著去贏錢的心態打牌,而是抱著一種樂趣打牌。有的老年人,不顧死活,小得不打,偏要打大的,一場下來輸個千兒800,當場不心疼,事後後悔不已,就算自己不心疼,家裡人也埋怨。
  • 張學良:我寫完西安事變懺悔錄後,感覺在某種程度上被欺騙了
    幽禁中的張學良和趙四小姐 對於懺悔錄,張學良其實並不太願意提及,也為寫懺悔錄而感到後悔,因為他感覺到,在某種程度上自己恐怕是被欺騙了。
  • 張學良別有用心,請林徽因當私人老師,她說著最軟的話做最硬的事
    除了本就爛漫美麗的面容之外,她的氣質、風骨、學識與一如人間四月天一般的生命力,才是最為吸引人的。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父親林覺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等官職,自然家庭條件是十分優渥的。林徽因在父親的關愛下長大,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還能說一嘴相當流利的英語。在1920年時,林徽因開始跟著父親林覺民前往歐洲各國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