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百裡挑一,對於本來就頗具傳奇色彩的東北軍統帥張作霖來說,在世人眼裡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他是強盜,有人說他是叛徒,還有人說他是叛徒,還有人說他是民族英雄。所以在兒子張學良心中,張作霖是個什麼樣的人?
回歸自由後,張學良接受過多次採訪,在歷次採訪中,他回憶了自己的家庭、回憶了自己的角色,特別是回憶了父親張作霖,不僅感人至深,而且角度獨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血肉之軀、靈動鮮活的一代梟雄。
來自貧寒的張作良,自幼喪父,為了謀生,他做過貨郎,賣過包子,還做過獸醫。此後,雖然飛黃騰達,富可敵國,但他卻不忘貧苦出身,仍然勤儉持家,熱愛百姓。張學良覺得父親太寵愛他了,很少責備他。一次因為張學良下令拆毀民宅,被張作霖嚴厲斥責。
而張作霖並沒有忘記貧苦出身這一點,也可以從他勤儉持家的習慣中看出。張學良回憶道:「我父親當教師時非常節儉。有一種吃雞蛋的方法叫做炒蛋醬,就是把雞蛋放在沙司裡炒成飯吃。「他是個老傢伙,早上吃雞蛋醬時,中午還剩一顆蛋,」
而張作霖一生的傳奇經歷,讓他在百年後的人們談起仍然津津樂道。張學良對其父張作霖晚年的評價是:「我父親這人,有才是有才,無大略。」
對張學良來說,父親的才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機敏機敏,善於接受新事物;儘管他一生只讀私塾半年,沒有受過西式系統的教育,張學霖卻能在各方面採取一系列發展措施,以增強奉系集團的實力。
另外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張作霖的雄才大略,超群。張作霖是奉系集團中年齡最小、資歷最淺的人。可是在拉過隊伍之後,他卻一直穩穩噹噹地坐在了一把手的位置。人人都對他忠心耿耿,這和張作霖能容人,會識人,用人有密切關係。
關於父親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張學良說得不多,但說得很有道理:「父親比我好。他和日本人打交道,那他就行了。那麼我就不會了,我沒有這個能力。日本人非常討厭他,因為他把所有的軟硬兼施,使他們對他一視同仁。對父親的這一點,我十分欽佩。」
在張學良的口述歷史中,他最常用來形容張作霖父親的一句話是:「別人說我聰明,我不如我父親」,「我父親比我強」,「我不如我父親好」,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父親的崇敬。與此同時,他指出,如果倒退一百年,他就像朱洪武那樣,就像皇帝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