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攻堅「石墨烯」

2021-01-09 瀟湘晨報

709課題組成員。

電子顯微鏡下的石墨烯。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黑金』,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輕、最薄的材料,是名副其實的新材料之王……」5月17日,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石墨烯與新能源材料)課題組實驗室裡,組長陳成猛向記者介紹著。透過電子顯微鏡,記者看到,石墨烯形貌類似於絲綢和紗,異常柔軟輕薄,薄到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大概是頭髮絲的二十萬分之一。

早在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兩位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透明膠帶去粘貼石墨晶體,而後將膠帶進行多次粘合、撕開,最終催生出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石墨烯。兩位科學家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至此,石墨烯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迎來了井噴。

這種材料到底有什麼價值,讓科學家們花如此大的心力投入到對它的研究中?

「石墨烯幾乎完全透明,但卻異常堅硬,它擁有極好的導熱性和極低的電阻率。這些特性如果能被最大限度地運用,將在科學技術領域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陳成猛向記者介紹說,若將石墨烯應用於觸控螢幕,人們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便可摺疊起來;若加入到塑料裡面,塑料便會更強韌,還可以讓原本不導電、不導熱的塑料變得導電、導熱;若加在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裡面,就能大幅提升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延長它的循環壽命……

然而,「文章一大片,材料看不見」。面對這樣一種珍貴的新型材料,科學家們首先要解決的難題便是,怎樣將它做出來。「我們不可能拿膠帶粘啊,粘兩天就只能粘出一小片來,這種方法是無法批量化製備的。」在陳成猛心裡,在諸多高新技術領域,如果關鍵材料不能實現國產化,我們很難從一個科技大國真正成為一個科技強國。

為此,709課題組進行了大量工藝實驗,大家從實驗室最基礎的一個個實驗中一點點地測試、驗證、積累……功不唐捐,玉汝於成。終於,一個噸級規模的石墨烯中試生產線誕生了。這條生產線能夠批量化、低成本,可控、穩定地出產石墨烯。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的石墨烯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技術進步很快,形成了很多很有影響力和顯示度的應用示範工程。作為全國石墨烯首批研究者之一,709課題組經過十年堅守,親歷了石墨烯從實驗室到產業化、從樣品到產品、從製備到應用的蛻變,讓中國成為全球石墨烯領域的領先者。諾沃肖洛夫評價說,石墨烯正在慢慢進入高科技應用領域,而中國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強勢。

將實驗室技術真正推向產業、推向社會,給人們更好的應用體驗,使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是709課題組所有成員的心願。陳成猛說:「短短幾年間,石墨烯的價格下降了幾百倍,這就是中試的價值。作為一種新型材料,石墨烯從誕生到現在,從年齡上說還是個『孩子』。而這個『孩子』一旦長成,將帶來顛覆性的技術進步,完全改變人類生活……」

在709課題組的辦公室裡,有一株翠綠挺拔的鶴望蘭。它葉大姿美、四季常青,有兩米多高。這是2008年組員們送給王茂章先生的教師節禮物。王茂章先生是陳成猛的恩師,是我國碳材料和碳素領域的權威。在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獲得諾獎前三年,王老先生就敏銳地感覺到石墨烯這種新材料未來的廣闊發展前景,同時把這個課題安排給陳成猛,從此,709課題組率先在國內開展起石墨烯研究。

「王老師學識淵博,為人謙和,有老一輩科學家嚴謹、樸實的工作態度。在碳材料研究領域,他傾注了畢生心血。」陳成猛說。

如今,老先生已經過世,但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著新一代年輕人。就像這株生機勃勃、不斷開枝散葉的鶴望蘭,幾年來,709課題組從最初的2位成員增加到現在的11位科研骨幹,其中博士5人、碩士6人,還有22位工程技術人員。課題組掌握了噸級石墨烯、十噸級電容炭中試關鍵技術,攻破了我國先進碳材料領域「卡脖子」的難題。

「新材料的研發通常都面臨著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需要有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堅守和積累。」陳成猛說,「我相信以石墨烯為代表的碳材料,會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寫下濃重的一筆,而這一筆還有待無數科技工作者們用奮力拼搏的汗水和矢志不渝的決心去抒寫。未來,一切可期!」(閻軼潔 )

【來源:太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自主創新讓中國「黑金...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 自主創新讓中國「黑金」領跑全球   青春微記錄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709課題組 一直致力於炭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領域,堅持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技術攻關協同發展。
  • 大同大學炭材料研究所推廣石墨烯技術助力脫貧攻堅
    黃河新聞網大同訊(記者 胡雁)眼下正值春季植樹季節,在大同大學炭材料研究所實驗大棚內,一株株利用石墨烯增效複合肥技術培育的幼樹苗碼放齊整,它們將被種植到黃河流域,開展鹽鹼地治理工作。這是大同大學炭材料研究所研發和推廣石墨烯技術的項目之一。
  • 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獲得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山西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梁成虎)8月18日,山西晚報從省科協了解到,在剛剛公布的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 2016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李綱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2016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李綱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2016-09-09 09:45:38|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中科院化學所於貴課題組《Small Method》期刊:綜述-石墨烯基能源...
    本文要點:   中科院化學所於貴研究院課題組在《Small Method》期刊:綜述密切關注通過這兩種方法製備的石墨烯基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可充電電池和用於析氫的電催化中的差異。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趙延川課題組招聘研究助理
    ▎學術經緯/報導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趙延川課題組,因工作需要招聘研究助理2名。 具體要求 1.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出新概念微型超級電容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吳忠帥團隊和傅強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器件組裝新方法,將平面圖案化微電極包裹在化學交聯的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基水凝膠電解質中,成功構建出一種無基底、無固定形狀的新概念微型超級電容器。
  • 中北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學院赴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進行合作交流
    為推進「雙一流」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強新型碳材料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近日,中北大學能源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劉漢濤、副院長胡勝亮、能源材料系主任王慧奇、常青、劉斌一行赴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開展產學研合作交流。
  • 山西煤化所與韓國忠南國立大學綠色能源技術研究生院
    6月7日至8日,韓國忠南國立大學綠色能源技術研究生院院長Moon-Hee HAN和Young-Woo RHEE教授訪問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此次來訪,雙方籤署了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希望今後加強研究人員互訪,研究生交換,並以此帶動雙方在研究領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 中科院物理所薛其坤:「薄膜生長動力」有望衝刺諾貝爾獎
    雖然這是個研究所,它看起來卻像是一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教研基地。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除了科研人員和技術支撐人員外,很多實驗室或課題組的人員都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因為國科大採用「兩段式」的培養模式,所以在校的學生都會經歷在集中教學園區完成為期一年的課程教學,然後進入研究所跟隨導師在科研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並完成學位的過程。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所黨委在「三重一大」中發揮作用機制研究》課題研討會在...
    )重點課題《研究所黨委在「三重一大」中發揮作用機制研究》研討會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召開。中科院北京分院、力學研究所、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戰略諮詢研究院,以及物理所的相關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會上,物理所黨辦做了課題匯報,介紹課題研究背景、意義和目標,闡述課題在「三重一大」制度文件方面的三次研究情況,並分析29家京區研究所反饋的調研問卷結果。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黨辦介紹結題報告(研討稿)各部分內容。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如雲層中水分子在灰塵礦物質表面的聚集造成的降水/降雪、生物礦物質的形成等物理/化學過程等,都與基於結構物態相變的物理機制有關。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煙臺市政府與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籤約
    《大眾日報》2019年12月19日11版本報煙臺訊 12月16日上午,煙臺市政府與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籤署共建煙臺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協議。根據雙方協議,煙臺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將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優勢學科為基礎,重點開展高端裝備潤滑防護材料與技術、海洋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相關產品開發,打造創新示範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煙臺市先進材料和綠色化工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掃描或長按圖中二維碼,識別後直達防疫專區頁面)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在氮摻雜碳類CO2
  • 聚·資訊 高分子系研究所及課題組簡介
    2007年,「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通過評審,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是浙江大學「化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計劃」建設的重點。高分子科學研究所      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90年,其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浙江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化學教研室。
  • 韓國科學技術高級研究所Sung Oh Cho課題組--紫外/藍光發射高質量石墨烯量子點及其生物相容性
    螢光石墨烯量子點(GQDs)在生物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劉忠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綜述:石墨烯製備決定...
    最近,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應邀在國際著名刊物石墨烯產業只有努力紮根於材料製備,解決高品質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問題,才有美好的應用未來。近十年來,北京大學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及應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 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氮摻雜石墨烯大單晶製備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骨架被雜原子摻雜後,載流子濃度增加,並且骨架摻雜的形式有助於降低散射,維持石墨烯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導電性顯著增加;又因為骨架摻雜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因此,骨架摻雜的石墨烯在催化、能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穩定且可控的骨架摻雜仍是目前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難點,摻雜後的石墨烯穩定性較差,遷移率較低,通常在10 cm2/Vs量級。
  • 鄭州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
    8月11日,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建「分子催化與合成研究所」揭牌儀式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副所長李昂研究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關紹康出席儀式,雙方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儀式由關紹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