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童裝行業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成人服裝市場趨於飽和的背景下,童裝市場正成為服裝行業的一個新興增長點。
在消費升級和二孩政策放開的利好推動下,我國童裝消費將保持較高增速,其市場規模有望於2017年突破1500億元。全國童裝市場中的商品有40%來自台州,台州的童裝又將走出一條什麼樣的路?
隨著家庭收入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城市居民逐步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童裝市場的消費需求已開始由過去的滿足基本生活的實用型轉向追求美觀的時尚型,消費者對童裝需求趨向潮流化、品牌化。
最近幾年,隨著親子節目的螢屏效應顯現,兒童的著裝越來越有範,新一代父母多為80末90初,對孩子的裝扮更是追求時尚、潮流、品質。
隨著各大品牌齊聚商場,所有人都變得更理性和成熟,這也促使台州童裝市場的競爭升級,而「韓版」童裝則成為台州童裝企業發展的新渠道。
台州「韓版」童裝並不是「拿來主義」
需要品牌設計
現在的潮爸潮媽都知道Nike的「毛毛蟲鞋子」、Zara的女童連褲襪、優衣庫的純棉牛仔褲等,這些單品已經被消費者買成了「爆款」。所以,童裝已經不是過去簡單的穿著,而是一項時尚的產品。
眾所周知,年輕的媽媽是童裝的主力消費者。對於給自己的孩子穿什麼衣服,她們的想法各不一樣。
記者在採訪很多媽媽如何選擇童裝時,她們表示更傾向於剪裁時尚、色彩漂亮、沒有卡通圖案的款式,而「韓版」童裝恰恰得到了她們的青睞,這其中不乏最近幾年網際網路資訊、明星子女的示範效應。除了以上理由,業內人士認為,國際品牌的流行也對媽媽們的選擇產生了一些影響。這些品牌公司在產品、營銷和渠道上都非常優秀,尤其是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一線城市,他們可能引導了一定時期的童裝流行趨勢。
溫嶺市鴻源祥製衣廠廠長陳妙富告訴記者,別小看童裝,同樣價位的童裝與成人裝相比,童裝的客戶層次要更高,當然,給童裝企業帶來的利潤也更高。
而對於「韓版」童裝,他表示,台州童裝企業生產的「韓版」童裝並不是完全的「拿來主義」,「如果完全照搬照套韓國風,那麼就失去了本土企業生產的意義,一些童裝企業生產的韓系風、歐美風的童裝,只是在款式設計上加入了一點點國外的風格,但還是中國風為主。」陳妙富表示,台州童裝企業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除了款式設計要跟上時代潮流之外,打造本土的品牌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把品牌做強,才能達到讓台州乃至全國的消費者認可的最終目的。
「韓版」更加受寵,童裝突破短板才能贏先機
記者走訪台州一些童裝店發現,童裝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差別很大。在台州市椒江區的銀河商城內,大大小小的童裝店布滿二樓,與其他一些大型綜合商城相比,這裡的童裝風格與價格相差較大,各類風格的童裝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而記者詢問多家店主哪類童裝更受歡迎,大多數店主表示,時尚一點的、帶點「韓國」風的童裝更加暢銷。
在問及媽媽們選擇童裝最關心的因素時,衣服用料的舒適度與安全被排到了首位,其次才是好看和價格。不少媽媽表示,童裝必須是純棉、麻、真絲等天然面料,不能過度染色和處理,其次拉鏈和扣子等細節處理也很重要,不能傷著孩子。
溫嶺市愛柔小迪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正紅表示,外行人都以為童裝不過是成人裝的縮小版,只要用料好些,再加點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元素就行了,其實沒有這麼簡單。
「比如兒童的身材比例跟大人是不一樣,對腰部、頸部和袖口都有獨特的設計要求,對鈕扣和拉鏈的設計也要首先考慮安全因素,不能夾著小朋友,兒童活動較多,童裝不僅要舒適還要結實耐磨,另外,對小童裝,設計時不能盲目追求款式獨特,要注意穿脫方便。」林正紅說。
好的童裝品牌都會在設計時考慮兒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不斷滿足家長對童裝越來越高的要求。時常暴露的童裝安全問題給行業帶來不小的影響,舒適性和安全性成為了制約童裝發展的短板。想要取得發展,就必須在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下功夫。
林正紅告訴記者,表面上童裝市場看似簡單、門檻低,但實際做起來要求高,因為這裡面牽扯到整個童裝的品質要求、技術能力、童裝檢測標準等綜合競爭力。
台州童裝「自主創牌」要補上設計的短板
——對話台州市服裝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黃美青
記者問:台州「韓版」童裝的定義是不是完全仿造韓國的童裝?
黃美青:台州的韓版童裝並非簡單地抄襲或仿造。多數童裝企業會參考韓版流行服裝的款式、元素、搭配等,然後結合自身的市場需求進行新的設計和打版。
記者問:台州「韓版」童裝與其他地方相比,優勢或者劣勢在哪裡?
黃美青:台州童裝甚至是台州的男女裝,在「創牌」過程中都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擾。總體來說,台州的服裝企業在自主設計方面比較薄弱,設計人才比較短缺,童裝行業也是如此。
其實對於一些自主設計薄弱的代加工童裝企業來說,他們的款式可能是以仿照打版為主。市場流行什麼,需要什麼,訂單下了什麼,他們就生產什麼。這樣的企業並不太需要特設設計部門,專業的打版師幾乎就已經滿足了對款式的需求。
而對於一些比較成熟的台州童裝品牌來說,他們往往有自己的設計,款式可能也更加靈活與大膽。在台州,童裝企業可能不同於其他服裝企業,將韓版、歐版等風格區分得這麼清楚,一個品牌往往具有多種風格。
記者問:面對去年6月份中國首個童裝強制性標準的實施,台州的童裝生產企業需要注意什麼?
黃美青:童裝生產新標準的出臺,讓很多企業將質量把關放在了第一位。從原材料到加工製作,企業都有了更高的安全標準。許多技術不合格的「作坊」企業和技術落後的企業,如果適應不了轉型升級的新環境,可能會面臨淘汰和洗牌。
記者問:面對行業內部的競爭,台州本土的企業需要做哪一方面的改變?
黃美青:面對行業的競爭,台州本土的企業需要加強品牌創新意識。台州企業需要明確品牌定位,提升內涵,塑造自己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將「台州品牌」內嵌到行業中去。
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有新變化、新需求,企業應當重視資源整合,積極探索跨界合作方式,爭取更大的話語權。網際網路時代不僅僅要爭奪更大的銷售市場,更需要優化消費體驗,實現更加快捷的個性化服務。比如通過線下的數據採集,顧客直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款式面料選定、細節搭配、顏色搭配……得到一款定製產品。這種工廠個性定製模式,也是台州一些前沿企業正在探索的新方向。
同時,技術人才引進和「自主創牌」,一直是台州企業的短板。應當重視產品創新和文化創意,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主動引導消費升級,而非單純迎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