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知青,人們只記得他們吃過很多苦,遭過不少罪,上山練過腿下鄉練過背,學會了忍耐,理解了後悔,酸甜苦辣釀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
可是有誰計算過,在祖國的國防、教育、科技、醫學等等各個領域,有多少人是知青的徒子徒孫!
上山下鄉的知青不僅僅是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同時也把知識帶到了全國各地。眾多的知青把自己的青春貢獻給了當地的教育事業,老三屆最為突出。
我所在的北大荒勝利農場,是知青支邊時的六師二十四團。我們三營及所屬的各個連隊的學校老師100%都是知青,以北京的老三屆為主。因為當時第一代北大荒人的子女參加工作的很少,也沒什麼文化,基本都在上學。
其它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對北大荒教育事業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我不能代誰,也不能代表什麼。只想說,老師謝謝你們!你們為北大荒的教育事業所付出的青春,至少我還記得……(104)
教育戰線上幾十年,工作中、生活裡我總會想起曾經教過我的那幾個知青老師,他們來自北京、上海、哈爾濱,雖然那時候他們也是二十幾歲,但在我們幼小的心裡他們是那麼的神聖,那麼令人敬佩。鯰魚哈學校的課堂裡、田野上、水池邊的各種各樣的事情總是歷歷在目。他們把我們帶到知識的海洋,把我們領入藝術的殿堂。教我們如何認識世界,如何勞動,如何唱歌跳舞,雖然那時候每個孩子的家裡都比較貧困,衣服上打補丁,吃的粗茶淡飯,但我們的童年有了知青老師的培育和相伴,我們感到了真正的快樂。
如今,我的雙鬢已是縷縷白髮,但還是能經常想起我的知青老師。我們的語言、我們的精神、我們的舉止就是你曾經教育的那樣。聽著我們曾經的「老師好」,知青老師你也是很幸福的吧!(32)
我曾經多次跟相識的人們說過:無論歷史怎樣評價知青上山下鄉,有一點都必須承認,這場運動帶給那代農場子女的是文化水平上的一個躍進,我們那批農場子女受益於那場運動所送去的你們。由於你們的努力和付出,農場的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得益於你們的教導,我們那批孩子才有很多在後來考上了大學。我們對你們是懷著深深的感恩之心的。那時候,你們自己其實也有無數的迷惘和苦惱,卻帶給我們那些稚嫩的心靈真正的甘露。
謝謝您,老師!
謝謝和您一樣為農場貢獻了青春和力量的知青們!(134)
每當提起知青這個稱呼,就讓我倍感親切,因為我的老師是知青……
當我和朋友一起閒聊,當說起農場人與農村人為什麼不一樣的時候,我一定會說是因為知青。知青的到來,給我們連隊帶來了知識,傳播了文化,豐富了業餘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我們的文化素質。
知青,我親愛的老師,您們不但教育了我們這一代人,還影響了我們的下一代。您的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重地道一聲:老師,感謝您!忠心的祝您們身體健康,生活愉快!(35)
正當我們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鳥那樣急需學習文化、增長知識的時候,我們非常有幸地遇到了幾位來自大城市的知青老師,他們有的來自上海,有的來自北京,有的來自哈爾濱。老師教我們學知識、學文化,還教我們唱歌、跳舞,更教導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受益匪淺。
幾十年過去,花甲之年將屆,我時常會想,毛主席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收益最深的,應該就是我們,從我們背上書包那一刻,到我們離開校門,接觸的都是城裡來的老師,如果沒有那場知青下鄉大潮,如果沒有來自大城市的老師們的陪伴教導,我們這些農場孩子的未來,會是怎樣?當然,人生沒有如果,而我每當回憶起少年歲月,最為慶幸的就是擁有知青老師。他們用自己的知識和閱歷,拓展了我們的思維,為我們這些農場孩子打開展望世界的窗口,讓我們領略到文學的馨香,音樂的美麗,以及,知識的魅力。
對老師來說,農場執教的歲月或許只是人生的一段經歷,但對我們這些農場孩子來說,卻是收益一生的寶貴財富。半個世紀以來,當時的小農場已容顏大改,唯有黑土依舊,同學情依舊,師生情依舊,山未變,水未變。想起故鄉,想起同學,想起老師們,遊子思鄉的焦灼被暖暖回憶和濃濃情誼緩緩熨平,同學情濃濃,師生情悠悠,和不變的黑土、山、水一樣,銘刻於骨,綿延不絕,直達歲月深處。回到生我養我的故鄉,唯一見不到的,就是我的老師們,因為他(她)們都分布在全國的各大城市!記憶深處的老師你們好麼?(38)
如今我也是年過半百的人了,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了。但每每回憶起我的幾位知青老師,都會讓我激動,也心懷感激。是他們使我熱愛教師工作,是他們使我選擇了語文這一專業,更是他們讓我在教育這片熱土中孜孜不倦的耕耘。我愛我的知青老師!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114)
少年時代的我,遇上李老師這樣多才多藝的北京知青是我的福分,他們文化程度及綜合素質很高,並把城市的先進文化和理念帶到了北大荒,而直接受益的是我們這些小學生。他們的文化程度都高於我們當地的教師,且多才多藝,後來各級領導十分重視從優秀的知青當中選拔教師,這對推動提高農場後來的教育、衛生、文藝、體育等事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50)
自從我走進學校大門的第一天起,陪伴我成長的是來自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的知青老師們。是這些知青老師給我開啟了一扇通往外界的門窗,讓我看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是你們給我們帶來了文明的種子,啟迪著我們的心智和追求,引領我們走上了新的生活。那時,你們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暗暗立志,長大後,也要象你們一樣,做一名讓人愛戴、受人尊敬的老師。
如今,每當我們同學相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會談起你們,我們很慶幸,在那個年代,我們能遇上你們,因為你們當年辛勤的付出,才換來我們如今不錯的生活。是你們用青春的熱情給荒涼的北大荒注入了生機,給我們荒蕪的腦海中播下希望的種子那段歲月,不光留給你們的是美好的回憶,更是讓我們記下的一份真情。歲月會流逝,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的是這段師生情。(53)
是知青老師的培養,知青大哥大姐的影響、薰陶,使我的文藝天賦得到了鍛鍊和提高,以至於後來雖然只有十五、六歲竟敢於執導學校的《長徵組歌》的舞蹈和幾百人的大型團體操——「火炬操」(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大宣傳隊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獲得了成功。(54)
我從70年上小學到80年上大學離開查哈陽,接受了最完整的知青老師的教育和培養。我們二營的學校幾乎全部都是知識青年老師,每一個老師我都記得。小時記住的是他們的名字,他們的特點,說話走路的樣子。現在長大了,對他們更多了一份深沉的理解和感激。越來越理解自己是多麼幸運。我沒生在上海,卻受到來自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畢業生的教育。她們對我們的教育和影響是全方位的,令我受益終生的。我從心裡感謝她們。謝謝她們在那個整個民族經歷厄運的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有歌聲、琴聲、讀書聲的童年,和那寶貴的偏遠地方最缺乏的教育,以及那更珍貴的純真質樸的愛心!
我上大學時別人非說我是城市的。不只我一個人有這種經歷。不是說農村不好,只想說開了眼界的我們眼神裡的確少了些迷茫,多了些嚮往,也許還有自信。這種影響是知青們由內而外的知識、素養與氣質帶來的。這是後來才理解到的。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這種氣質了。
一代知青,帶給我們太多的幸運。我更深知,那是個時代的悲劇,那是整個民族大災難中的一部分。多少悲歡離合苦痛辛酸發生在那個時代。那幾個悲慘的故事我不願想起。後來知青的故事我就全然不知。只知道也可以想像全國範圍知青經歷了多少的坎坷和磨難。(42)
已經很少去回顧自己是怎麼樣踏上這條幸運之舟的了,有時還依稀記得是上海知青拉著我年幼的手,領我走進書聲朗朗的課堂,是他們用真誠和汗水為我點燃起生活的光芒!我今天寫給我的啟蒙老師,寫給領我走出大山的知青們,我要對他們說:您們象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我們,您們永遠是我心中的太陽!是我最尊敬的人!
教我的老師都是知青中的僥僥者,象當時的濮存晰都無緣當我的老師,可見我的知青老師是多麼的又紅又專。那時的條件十分艱苦,我們的練習本都是樺樹皮做的,課本是老師用蠟紙刻的。過年時,老師回上海帶來一本油墨印的課本,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這麼好看的書上面還有圖畫,讓我們高興的睡不著覺。
80年代,我們連隊考出了20多個大學生,張敬明的大兒考的西安交大,三兒考的清華;還有我大哥的同學王春生,雖然個子小,母親去世了,但他很爭氣,現在美國讀的博士。所有這一切,其實都來自當年知青老師對我們的啟蒙教育,來自他們的真誠和無私的奉獻。
說良心話知青這一代人真的很苦,十七八歲就離開了父母,離開了城市,來到冰天雪地的農場,接受煉獄般的改造,從心理和生理上飽受折磨。現在的年輕人是想像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後來,返城後,知青還面臨著婚姻,住房,求職等多方面的壓力,真正能過好的其實並不多。正象魯迅說的那樣: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
歲月無情抹去了記憶的痕跡,但不能抹去當年知青留在黑土地上的功績和精神!他們用青春和激情書寫了那個時代的光輝歲月,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和寶貴的財富!(138)
那時的知青教師,在我心裡是天上落下來的天使,她們充滿智慧,又大多柔情,進步自不必說,吃苦也成了我一生的榜樣。
年輕的魯寧老師,記憶中的那個甜美文靜、精心教誨我們這些小男生小女生的大女孩,回想起來,她是我人生的基石。(76)
晚宴上不斷地向兩位恩師敬酒,儘管她們都不勝酒力或以水代酒。形式只是表達方式。或許老師們教過很多學生,不會記得學生們的表現,也或許她們根本不知曉她們自己當年的音容笑貌會讓學生們記得多少,但在我心裡,知青老師讓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們敬業,她們愛學生象愛自己的孩子,她們是我不會忘卻,也不敢忘卻的恩人!
知青老師,讓無數北大荒孩子感激的群體!願這份感恩能帶給老師們更多的驕傲!也祝您們在體會這份快樂中健康長壽!(77)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不僅僅是被改造,他們也改造了世界。我們十七團十二連就有很多傑出的人物是八團知識青年教育出來的學生。諸如著名學者、原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現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國務院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考委新聞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網絡協會監事長的郭慶光老師就是八團的知青老師教育出來的學生。……八團的團直中學成為省重點學校,出息了很多人才,你們功不可沒。我向你們致敬!謝謝你們!八團的所有知青老師!(77)
可以說,我身上一些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等好品質,除了父母的教誨,學校的學習,也有從小從知青身上耳濡目染學到的。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像師傅一樣感染和教育著我,使我勇敢地面對生活,健康成長。
在寶泉嶺高級中學許許多多的老師中,幾位為數不多的知青老師,為寶泉嶺高級中學的建設、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從他們身上,青年教師學到了很多,他們那種潛心做學問、真情育桃李的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甘於奉獻的敬業精神,時時刻刻為我做出榜樣。他們的優秀品質深深打動和感染者青年教師。
其中,高級教師、北京知青、原副校長魯志宏,就是寶泉嶺高級中學語文教師中的優秀代表之一,他不但把語文這門文化課講得有聲有色,學生特別愛聽,高考命題也壓得特別準。人送雅號——「老學究」。
他從教30多年,為全國各大專院校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優秀畢業生,可謂是弟子遍南北,「桃李滿天下」。特別是2000年12月,作為老知青、老支邊、老墾荒「三老」的優秀代表在佳木斯江天賓館受到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親切接見。(92)
學校的老師除我和校長外,都是下鄉知青,他們多才多藝,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周老師寫了一手好字,我時常模仿她的字來練,和她們在一起的那段是我這一生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光,她們教會了我很多知識和技能。但只有三年,他們就陸續返城了,在周老師準備行裝那幾天,我都不敢去她的宿舍,怕見到她就會掉眼淚,捨不得她走。記得送她走的那天,我和我的同事們看她登上火車,揮手告別的一瞬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得流下來了,我知道周老師真的回家了,我們今生還能再見面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辦什麼事都好像沒了主意,我感覺心裡空蕩蕩的,時常在看周老師的來信和寫回信時淚流滿面。直至今天,我都沒忘記我的老師、和她為我做的一切。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自己忘不掉的一部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剛參加工作時與知青老師們在一起度過的那段快樂時光。
我是初中畢業回學校代課的,那時學校的老師大都是來自上海、杭州、天津等地的知識青年,他們知識淵博;多才多藝。他們的新思想、新觀念,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也可以說幾代人。
日月輪迴,帶走了我們的青春,留下了說不盡的收穫。這一生淡忘了很多事,但和知青老師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卻留在我記憶的長河裡,成為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109)
幾年前,我和一位學者談到過我的老師,他說我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也可能吧!因為老師用他的知識和做人影響了我一生,是他讓我懂得學習和做人同樣重要,我在參加工作的幾十年裡,一直用他的教導去做人做事。今後,我也會永遠這樣做下去。
18、王晶晶(查哈陽農場新立):
我從小學到高中,所有的老師幾乎都是知青。也正因為有知青的到來,讓我們這些農墾子弟知道農場以外還有不一樣的世界。也是因為知青的影響,讓我們的世界觀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改變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命運。當年知青對農場的付出,我們這些農墾人的後代都已銘記在心,並向你們致敬。(103)
張大計老師,很美很美的一個老師。小的時候總是這樣想: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人啊,白白的皮膚、神採飛揚的眼睛,說話的聲音總是脆脆甜甜的。我們很喜歡聽她上課,看她笑。可惜不久,她就考上華東師範大學不教我們了,記得當時我傷心極了。
她上大學期間還經常寫信給我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山裡孩子,鼓勵我好好學習,還給我寄來了當時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從此我被帶進了奇妙的詩詞的世界。
還記得張老師一次又一次地給我寄頭繩兒。老師您還記得嗎?就是那種黑色的、有金邊的頭繩兒,當時我覺得自己神氣極了——那可是在大城市上海寄來的啊!我天天扎著,向小夥伴炫耀不止,為此也從不剪短髮,以至於黑色的頭繩兒一根一根都被曬成了灰紅色還不捨得丟掉。翻翻我原來的照片,高三時,那種頭繩兒還驕傲地飛揚在我的辮梢上。
正是有這樣一批優秀的知青老師,讓我們這些大山裡的孩子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做起了五彩的夢,從而有了不一樣的人生。(113)
教育的魅力不僅讓孩子家長選擇暫時留下,也讓一部分知青選擇永遠留下。1978年,知青返城大風潮開始了。幾十萬知青「呼啦」一下子重新回到了他們曾經的故鄉。而魯志宏和傅長源最終還是做出了繼續留下、繼續當老師的決定。
一屆屆學生畢業了,老師們越來越老了,但師生的感情卻越釀越深。魯志宏記得,前幾年在哈爾濱開過一次北京知青周年座談會,一個86屆的學生特地從天津趕來,當他見到老師時,40多歲的成年人抱住魯志宏大哭一場。「這些樸實的孩子,考上大學是他們當時唯一能走出去的選擇,高中給他們了一個實現理想的機會」,魯志宏的內心又何嘗不是波濤洶湧?
1989年,(知青)邱廣學獲得了一個機會,可以返城回到哈爾濱。職位都已經安排好了,但農場的劉書記希望他留下來,原因只有一個:趙光農場――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農場的父老鄉親需要老師。於是他又留了下來。
對於魯志宏、傅長源、邱廣學來說,留下是個人的選擇,但他們卻無法預知,這種選擇對後輩有著什麼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會有多麼深遠。
潘麗,寶泉嶺高中的一名歷史老師,不僅是魯志宏、傅長源的學生,還是知青的後代。1995年,潘麗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首都師範大學。4年之後,潘麗本可以留在北京,卻做出了和前輩一樣的選擇――回到北大荒,做一名老師。
有人將潘麗的回歸視為一種偉大,但她卻說記得自己念高中時,老師對自己的點滴付出,她希望把這種東西傳遞給今天北大荒的孩子們。
在北大荒這片黑土地上,一些人來了,留下了精神,一些人繼續留了下來,讓精神在下一代中又得到了新的傳承。幾代人一起「做教育這件事」。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當年還是小毛孩子的我們都已經成了爺爺奶奶。細細想來,我們特別感謝那些知青老師,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當年的知青上山下鄉,是當年的知青老師,改變了我們的人生軌跡。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就是從他們那裡獲得的文化知識與做人的真諦。
兩年後,父親又調到了東風二連。搬家時,與知青老師道別,我哭成了淚人,什麼話也說不出來。兩年來知青老師的呵護與照顧,我已將他們視為了親人。母親告訴我,要永遠記住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後幾次作文課,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寫上「我的老師」。但每每落筆時,老師們那種勝似親人的別樣真情,卻又讓我無以言表和久久不能釋懷。不難想像,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童年將是怎樣的蒼白和無知。
我們要感恩知青老師。在那個讀書無用、批判「讀書做官論」的年代,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和精心培育,讓我們這些跟隨父輩走進北大荒的孩子,把空白的腦子填滿;我們要感恩知青老師,在那個動蕩飄忽、輾轉遷徙的歲月裡,是老師們給了我們母愛般的溫暖和關懷,讓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真愛無邊;我們要感恩知青老師,你們用自己的青春,點燃了祖國邊陲荒原的激情,給那裡帶來了生機、活力、熱情、時尚、進步、發展,更有情誼和精神。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聲聲真誠的祝福,一遍遍發自內心的呼喚:知青老師,你們好嗎?在遙遠的庫爾濱河畔,你的學生用心靈之紙折成最美的千紙鶴,送給我們最親愛的知青老師們。願你們永遠幸福、安康。
也許你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一個1967年出生的人與黑龍江建設兵團、與知青聯在一起,可我要告訴你,那塊黑土地是我童年生活的樂園,生活在那裡的知青讓我的童年多出來許多瑰麗的色彩,以至於到現在我也認為簡單快樂的生活理念是我從他們那裡淘過來的。
作為北大荒人,我真誠地感謝叔叔阿姨,我們是你們青春歲月的見證,我們又是你們奉獻黑土地最大的受益者。你們讓北大荒成為夢開始的地方,你們引領著北大荒的後續者前行。
我會永遠記住給予我夢想的知青叔叔阿姨們。
我感恩父母,感謝時代造就了我的人格,更要感謝影響我一生的知識青年哥哥姐姐們。他們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農村,他們是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有著特殊貢獻的勞動者。雖然歷史的車輪已經走過將半個世紀,但是,沉澱在歲月裡的故事,濃縮成越來越厚重的知青文化,提醒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我時時想念他們!今天,我把這份想念化作文字,獻給我的知青哥姐們。
顧老師是第一個走進我的生活的知青。在那艱苦而又多災多難的年代,顧老師給予我的精神食糧是我一生都受用不盡的。
顧老師,平凡而又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記的人,她同許許多多的知青哥哥姐姐一起,在艱苦的歲月裡,共同譜寫了一曲曲改造北大荒建設北大荒的讚歌,他們用自己良好的素質影響著北大荒人,她們把青春獻給了黑土地,用汗水澆灌了北大荒的沃土……
這些從城裡來的哥姐們,在我們的黑土地上努力地磨練著意志,他們勇敢地接受黑土地的考驗。他們用柔嫩的雙肩擔起了黑土地的重擔,他們用細嫩的雙手耕耘著黑土地。他們白嫩的皮膚被東北凜冽的風吹得粗糙了,他們的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但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驕傲。
如果說農村的廣闊天地鍛鍊了知識青年,那麼也正是知識青年改造了農村的天地,他們用青春為黑土地譜寫了一曲曲華美的樂章。(41)
回到了農場,我們所接觸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知識青年,知識青年真的讓我們大開了眼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同時,他們也為農場的開發、建設立下了可歌可泣的功勳,將美好的青春獻給了遼闊、肥沃的北大荒(有的知青為農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往事真的是歷歷在目,農場與百萬知青的情緣也真的是無法割斷!(43)
衷心地祝福那些今天仍生活在困境中的知青朋友,包括我的老師,我想對你們說,哥們挺住,明天也許會好的。(56)
作為北大荒的後代,我已走出黑土地,成為新上海人。如今,也到了不惑之年。然而兒時的往事卻時常縈繞心頭,尤其是和二中老師朝夕相處的日子,更是久久不能忘懷。三十多年來,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常常跟身邊的人談起我的小學啟蒙老師。我慶幸自己生長在那個年代,遇到一批非常優秀、難得的知青老師,是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無私地奉獻給了黑土地,也是他們領我走出了黑土地……
幾十年來,我一直難忘師生情。感謝二中老師的培養教育,感謝所有十二團的知青叔叔、阿姨們的無私奉獻!讓我為你們祈禱和祝福!好人一生平安!!謝謝!!!
那個時期的故鄉還十分落後,知識的傳播很貧瘠,是在知青們來了以後,這裡的教育才有了巨大的變化。這些偉大的拓荒者,給這片黑色的土地帶來了生機,給這裡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希望;甚至可以說是他們,使得一部分北大荒人有了美好的前程。
往事俱已矣。那些為了北大荒學子的成長,而不懈耕耘過的恩師們還好嗎?將近四十年的時間,有的是人事變遷,有的是歲月流逝,但那份思念卻一直沒有絲毫改變。否則,也不會有那些細節的記憶。諸多的祝願,表達起來都顯得蒼白,永恆的思念,永遠留在心中。過去的,是情感的沉澱,留下的,是永恆的記憶。但願三十年的祝願和祈禱,能為我的那些上文提到的和未提到的可愛可敬的老師們帶來祝福。只想輕輕地問一句:近四十年了,你們還好嗎?
幸運有時也會幫助無準備之人的。小學一年級時,一個叫田喬的北京知青叔叔沒事時逗我:「你現在是小學生嘍,要好好學習哦,如果你數學語文都考100分,我就帶你去北京玩。」北京的香橡皮和玻璃紙實在太有誘惑力了,以至於那次考試結束時我攥著試卷就是捨不得交給老師,生怕有半點錯誤。結果,語文真的考了99.5分。當我拿著試卷沒完沒了地痛哭流涕時,田叔叔這才想起他曾經給過我的「承諾」。我認真而又脆弱的幼小心靈打動了他,於是,大家一致同意將我的語文成績四捨五入為100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踏上了去北京的徵途。
北京對於我,無疑是個精彩的萬花筒。寬闊的街道、整齊的樓房、神聖的天安門、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古雅的頤和園、熱鬧中的中山公園、各大劇院的演出演唱……6歲多的我心裡暗暗在想,我長大一定要來北京。
小學和中學時代,我的老師裡一半以上都是各地的知青。我的成長經歷中,無論是平時的生活還是在校學習,他們的種種影響無處不在。我上小學一年級時的胡玉芝老師是個北京知青,溫柔善良,耐心細緻,像媽媽一樣呵護我們。她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奠定了我說普通話的基礎。大學時考普通話口語時,老師都驚詫我這個來自東北的女生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能考出這麼好的成績。
感謝改革開放讓我有了考大學的機會。第一次考上的院校因為不是在北京我放棄了去上學的機會,在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年代,很多人都不理解,只有我自己知道6歲時的夢想在我心中植下的根有多麼深。
每次看到青春活潑的他們,已是兒子老媽的我再也喊不出知青叔叔和知青阿姨了。於是,很自然的就改叫老師了。是的,無論他們是否都教過我,我都想叫他們老師。是他們的到來,帶來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打開了我和許多農場後代人生中的另一扇門,讓我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讓我們的夢想飛出窗外,飛向遠方。感謝你們,我的知青老師,曾經的知青叔叔和阿姨們!(39)
你寫兵團、寫知青是好事,對這段歷史後人不應該忘記。說起知青,我有發言權,我就是知青教出來的學生。我有一年去上海掛職,費了好大勁才打通了老師的電話。他當年教出來的小學生多了,我在電話裡自我介紹了半天他還是對不上號。我只好說出幾段舊事提醒他,這回老師想起來了,哈哈,你就是那個最淘的小子!晚上我去接他吃飯時,看見他正在樓門口和鄰居白話,很自豪地說,當年的學生現在是農場領導了,今晚要請他吃飯。我湊上去說那就請鄰居一起吃飯吧。他問:這行嗎?我說:怎麼不行!(《生命中的兵團》,P593)
小於說:「知青老師很嚴厲,我們要是不好好聽課,那時真踢呀!」
小欒說:「我們在學校挨了老師的揍,回家還不敢說,說了還得再挨一頓揍。家長對知青老師特別信任,有的人還和知青老師有約定:『這孩子要是不聽話,你就削他。』現在的孩子哪行啊?打一下,罵一句,他能傳到網上去,老師輕則做檢查,中的就丟飯碗了。」(同上,P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