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教學新時空·專題教研」專題研討直播活動於10月29日在徐州舉行,研討主題為「基於科學方法論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基於科學方法論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同時也是徐州市教研室王澍老師與江師大教師教育學院劉翠老師合作主持的江蘇省教學研究第十三期重點資助課題《基於科學方法論的化學教材培訓課程設計與開發》的重要研究內容。江蘇省教研室趙華老師在研討活動中對課例和點評給予高度的評價和鼓勵,並指出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古往今來從未停止,此次專題教研活動在新課標實施和新教材使用之際,為「素養為本」的中學化學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和思考。現將直播活動的部分課例分享給各位化學同仁,以期持續開展相關主題研討。
徐州高級中學劉燕老師說課《愛上有思想的化學》(開學第一課)
上會思考的化學課 做有思想的化學人
——學習評價開學第一課《愛上有思想的化學》
本節課的選題、設計和教學過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個性化等特徵,具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開放性,內容涉及生活、生產、科技、環保、能源、發展等方面,為學生通過化學的視角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視窗。二、統攝性,作為高中化學開學第一課,有對高中學科內容的起點、目標和路徑的總體要求,也有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關注,劉老師很好地詮釋了學科育人的功能。三、指導性,教師通過教學實例,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方法進行化學的學習、實踐、解釋和評價,讓學生初步認識科學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四、獨特性,開學第一課,為教師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舞臺,充分展示了劉老師個性化的教學主張和教學風格。
本節課達成了以下目標:一、知己知彼。知己:讓學生了解老師,學科功底紮實、性格耐心隨和、思維清晰創新……,讓學生喜歡老師,愛上化學。知彼: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實驗和互動,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了解了學情。二、家國情懷。通過開學第一課讓學生感知到化學與生產生活、個人前途密切相關,化學與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密切相關。發揮化學學科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三、學科素養。劉老師以培養化學學科素養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體現了學科知識為基礎,學科能力是關鍵,學科思想是靈魂的關係,深刻把握學科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科學方法實現的,例如採用了分類、實驗、假說、模型等方法來探究、解決化學問題,讓學生在科學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浸潤學科思想,通過自我感悟形成學科思想,真正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逐步強化學生探求反應機理和化學現象背後本源的學習態度和能力,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的自信心、自覺性和良好的判斷力。 本節課以科學方法指導化學學習為重點,為我們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提醒我們化學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思考,要為思考教學、教思考方法、教關於思考、運用思考的教學,上會思考的化學課,做有思想的化學人。(以上內容根據省教學新時空直播研討活動中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張興濤老師的評課發言內容整理,有刪節;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