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進水的化學性質中的內容,通過本節的探究,學生掌握了鐵與水蒸氣的反應,同時了解了反應的裝置設計。
根據教材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特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習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實驗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鐵與水蒸氣反應過程,培養知識遷移的能力並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通過以上對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原理、鐵與水蒸氣反應的裝置設計。
【教學難點】
鐵與水蒸氣反應的裝置設計。
二、說學情
而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於把握和處理教材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來說一下學情:
在鐵與水蒸氣反應的科學探究中,實驗本身難度較大,現要求進行幾種實驗,難度更大。教科書中有關設計的內容不多,課程標準有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要求,應引導學生完成好這一實驗。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講授法、提問法、教師演示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和實驗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導入:生活中的事例說明:鐵塊、鐵片不能與冷水或熱水反應。
提出提高溫度能否進行反應等問題展開討論,逐漸引入鐵粉與水蒸氣反應的主題。
本環節通過生活導入的方式,既可以將生活中的知識與書本聯繫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探究新知
教師展示水蒸氣的產生、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反應產物的檢驗三個部分組成的裝置設計,並進行演示實驗。
在此基礎上介紹教科書上的實驗裝置(一支大試管),討論該裝置各部分的做喲紅和裝置的優點,然後再此裝置進行演示:
試管底部塞有潮溼的棉花,在溼棉花右邊放有鐵粉,蒸發皿中放肥皂水。加熱時用酒精燈先後加熱鐵粉與溼棉花兩處,反應產生的氣體導入到肥皂水中吹成氫氣泡,再用燃著的火柴點燃,可發出爆鳴聲。
這一實驗時間很短,演示之後需要總結實驗注意事項。
(1)鐵粉不需要與石棉絨混合。
(2)酒精燈先放在溼棉花位置加熱,待有水蒸氣生成,再移至鐵粉位置加熱,可防止倒吸。
(3)加熱一會兒後再將導管插入肥皂水中,肥皂水不宜太稀。
(4)實驗結束時,應先從肥皂水中撤出導管,在停止酒精燈加熱。
強調完畢後請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並指導操作。
實驗完畢後學生描述實驗現象:鐵粉紅熱,產物中有黑色固體生成,點燃肥皂泡有爆鳴聲。
學生推測反應產物並寫反應方程式,教師指導。
(三)鞏固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點
(四)作業設計
複習。
請同學們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鈉與水反應和鐵與水反應的條件有何異同
五、說板書設計
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1.裝置設計
2.產物分析
3.反應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