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尼爾?這個正值青春的高中生又是如何走向死亡的?

2020-09-06 小影丫頭

漆黑的深夜裡,尼爾光著腳悄悄走到父親房間,輕輕拉開抽屜,拿出被白布包裹著的東西。父親被一聲響動吵醒,到尼爾的房間找他,卻沒見到尼爾。推開書房的門,打開燈,父親看到尼爾和手槍一起躺在地上。這是美國電影《死亡詩社》裡的一個場景,電影主要講一個不拘一格的基廷老師帶領學生追尋生命的意義,鼓勵他們找到自我的故事。

電影裡在尼爾未自殺之前,他父親嫌棄基廷老師把兒子帶偏了;尼爾死後,學校認為是基廷老師的鼓動害死了尼爾。真的是因為基廷老師別具一格的教育方式殺死了尼爾嗎?肯定不是,殺死尼爾的是和父母無效的溝通,是失敗的家庭教育,是不足的自我調節能力。正是這些,讓尼爾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淵。

無效的溝通

電影裡的尼爾一共和父親有過三次溝通,第一次是父親到尼爾宿舍,告訴尼爾,他認為尼爾的課外活動太多,幫他取消了學校年撰編輯工作。尼克想辯解,父親把他拉到外面說,不準忤逆自己。第二次是尼爾偷偷參加了喜愛的話劇表演,父親知道了讓他不準參加,覺得演戲對讀書沒有幫助。完全不在意演戲對尼爾有多重要。尼爾聽了基廷老師的話,嘗試和父親溝通。雖然沒有得到認可,至少能演完那場重要的話劇。第三次是演完話劇回到家,父親要尼爾轉校,尼爾鼓起勇氣決定告訴父親,演戲對自己多重要,然而在父親的壓力下,他放棄了表達。

三次對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尼爾一直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每一次的溝通其實都是無果的,只是父親一個人專斷獨裁的下命令。在現實家庭中,這也是很常見的問題。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共識,互相不理解,都專注於自己的想法。孩子覺得即使我跟爸媽說了,他們也理解不了我,懶得說。父母又覺得,小孩子懂什麼,都是為了他好,長大了就懂了。

只是,都不說的話,怎麼能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呢?不知道在想什麼,又怎麼能把問題解決?像尼爾這樣,得不到理解,又不敢把真實想法說出來,只能把所有苦悶壓在心裡默默承受,遲早出事。我們和父母之間有代溝可以理解,那怎麼把這條溝變小一些呢?

作為子女,和父母發生衝突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大膽的說出,讓他們能夠了解你心裡的想法。雖然不一定理解,但是至少他們知道了你在想些什麼。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慢慢理解。溝通是一個需要耐心的過程!

父母需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聽聽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認為對你好的,你就得無條件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也不例外。即使他們還只是個孩子,也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除了做一個傾聽者,溝通也很重要。多用商量的語氣,下命令換誰都受不了。了解孩子的真實需要,再把你覺得的需要做一個孩子能接受的方案,這樣比直接幫他們決定更能讓人接受。

失敗的家庭教育

尼爾的父親實際上一直在給尼爾施加壓力。第一次談話中他讓尼爾好好學習,不要讓他們失望。父親也講述自己把他送到這個學校讀書是多麼的不容易。尼爾一直都扮演著乖兒子的角色,父親這些話讓他感到自己的責任更深了,也更加不敢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

再就是父親把考哈佛,成為醫生認為是尼爾必須也必需的事情。忽視了尼爾真正的需求。這些讓他倍感煎熬,加劇了他走向死亡的想法。

電影《陽光普照》裡有差不多的劇情,哥哥阿豪第一次高考失利,得到這樣的「安慰」:你不能停下來;你不能慢下腳步;爸媽把全部的愛給了你;弟弟不成器,只能靠你了;你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最終背負太多的阿豪也走向了死亡。

因為愛你,所以你要變成我們期待的樣子,才對得起我們。正如弗洛姆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裡寫的那樣:有一種愛,是有條件的愛——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當然我們也知道父母不容易,《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父親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父母也在不斷的挫折中學習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

他們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為人父母的焦慮。現在家長的焦慮主要有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時間,從眼前的焦慮到未來的焦慮;第二個維度是技能,從學數理化到培養領導力的焦慮;第三個維度是教育制度,從公立學校到私立學校到國際學校的焦慮。

只是家長們焦慮的時候,忽略了孩子們真正的需求。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德西等人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人們的基本心理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自主的需要,即自由選擇行為、選擇想法和感受的需要。第二個是能力的需要。第三個是聯結的需要,即被愛、被理解、被傾聽和被尊重的需要。

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需要,如果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總是被他人強迫,心理就會忍受極大的痛苦。父親一手為尼爾安排為了,讓尼爾按自己的想法走,他並不知道尼爾內心忍受著多大的痛苦。尼爾的做法不被理解,也不被傾聽,內心抑鬱,促使他邁向自殺的道路。

不足的自我調節

尼爾在基廷老師的啟示下,試圖對父親的行為抗爭,最終還是被現實權威牢牢掌控。他的抗爭,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本身的反抗。反抗的是長久以來,他被權威引導和塑造的乖兒子的形象。只是這種矛盾讓尼爾陷入了痛苦,一方面想反抗,一方面又掙扎著不能反抗。

尼爾的煩惱變成了抑鬱,抑鬱縈繞著他,帶他去了另一個世界。如果尼爾的自我調節能力更強,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他很想告訴父親的自己的想法,然而話還是沒說出口。如果他堅持說了,自己內心是不是會更舒坦?即使演戲得不到父親的理解,是不是可以慢慢打動父親?我們都不是尼爾,可以理解,卻沒辦法感同身受。也許死對他是一種解脫,活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活著總有辦法啊!

現實中的人們每天也是活在煩惱中,面對各種壓力,家庭、工作、金錢等等壓得人喘不過氣。怎麼進行自我調節呢?

首先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世界上解決的辦法總比問題多。話很簡單,在真正的現實面前做到卻不容易。再就是保持鍛鍊,鍛鍊能有效的緩解大腦的緊張。其次,學會傾訴,不管是找朋友說,還是在紙上書寫,把不好的情感宣洩出來,才不會積壓在心裡。還有就是適當的休息,哪怕再忙,也抽出時間做一些讓自己能放鬆的事情。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什麼工作值得你用命去換。

結語

電影中,尼爾脫光衣服,拿著剛演完的道具樹枝帽,再一次戴在了頭上。閉上眼睛享受著這美好的感覺。然後他把帽子放在窗臺,走向了父親的房間。這一幕讓人潸然淚下。尼爾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在無效的溝通、失敗的家庭教育、不足的自我調節中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希望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些什麼,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出彩!

作者簡介: 看電影和讀書不可辜負,歡迎關注,一起看更多好書好電影,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信條中尼爾的身份是什麼 這4個隱藏劇情不要錯過
    歌劇院中,是尼爾利用逆時間子彈救下男主;自由港,男主要殺掉未來的自己時,尼爾勸說男主先問問他身份,使得未來的男主逃跑;塔林港,尼爾帶領特工解救下被劫持的男主和凱特;薩特引爆銀色汽車後,尼爾救出快被凍死的男主;薩特死亡使得引爆啟動,尼爾將男主拖出引爆點;薩特命令殺掉男主時,尼爾為男主擋下子彈。而尼爾為何要救男主?具體來講,尼爾通過救男主完成了自我救贖。
  • 《死亡詩社》:學會獨立思考
    如果夢想有重量那麼你覺得這個重量大概是多少?要我說這份夢想是用生命都無法去衡量的,這是每個人心中最寶貴,最嚮往,和最值得拼搏的存在。《死亡詩社》這部影片裡,這些年輕的生命教會了我們如何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又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中拼搏和掙扎。
  • 《死亡詩社》:自殺的孩子,你的死能喚醒誰?
    自殺已經成為中國十五至三十四歲人群第一位重要的死亡原因。而5歲-24歲年齡段自殺的人數和比例,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為什麼?《死亡詩社》,這部上個世紀的美國經典電影(豆瓣評分9.1,至今仍舊排名TOP100,曾獲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時美國教育存在的重大問題,而時隔近三十年後,它反映出的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國式教育的現狀。
  • 《尼爾:機械紀元》悲慘結局COS 9S慘遭2B殺害!_遊俠網 Ali213.net
    早前,小編為大家帶來過不少《尼爾:機械紀元(NieR: Automata)》COS作品。在遊戲中有許多不同的劇情走向,除了撒花的圓滿大結局,也有不少主角悲慘死亡的悽涼結局。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這套COS,就是2B又一次殺死9S的結局(誒,我為什麼會說又?)。
  • 《死亡詩社》:思想上的浪漫主義與生活中的現實主義之間的衝突
    所以當我看到《死亡詩社》影片主要情節介紹及大體觀賞體驗這部電影大致內容講的是一位中學詩歌老師鼓勵他的學生追求內心自由的青春勵志故事。光看介紹就覺得這是一部情節沒有多大起伏的電影。影片《死亡詩社》中採用不同的鏡頭語言的變換運用來表現人物和敘說故事。在電影開頭部分多次運用大場景拍攝手段,將影片的氛圍襯託了出來向觀眾交代了故事背景,如開場時校長在教堂內的開學致辭,一下子將整個故事背景交代清楚,接著是一個較小的課堂環境,在大家上基丁先生的英文課之前。
  • 《尼爾:機械紀元》製作人橫尾太郎:其他遊戲想用2B給錢就行 遊戲中...
    《尼爾:機械紀元》的製作人橫尾太郎最近接受了GameInformer的採訪,在被問及對2B成為《靈魂能力6》DLC角色有何看法時,他表示很樂意為了錢同意任何事,即使《糖果粉碎傳奇》想用2B的話,他們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 尼爾:機械紀元細節解析,幾份文檔與「意義」的思考
    三周目,隨著亞當和夏娃的死亡,寄葉計劃向著完結進行。都可以看出,2B和9S註定是一對,只是2B最終的使命都是殺死知道得太多的9S。儘管9S總是一次次地失憶,然而求知慾強盛的他總會走向知道得太多這個結局。在9S的自白中,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一次次的被2B殺死。
  • 尼爾初代作:龍背上的騎兵,我感受到了編劇深深的惡意
    想必電腦遊戲熱愛者就算沒有玩過,也一定聽過它的大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尼爾-機械紀元》。巴魯特為了救妹妹,把她的身體放入了再生之卵,誰知道爬出來一堆和妹妹長得一樣的惡魔,把未婚夫,哥哥連同世界一起葬送了。
  • 《死亡詩社》| 打破「平靜的絕望」,找尋詩意的生活
    約翰老師一躍而起,站上講桌,他也讓孩子們站在講桌上,並告訴他們,站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試著去窺探自己的內心。,也逼得尼爾痛苦到開槍自殺。學生時代的我們總是被教化如何考過好成績,如何考個好大學,卻從未有人教我們如何去追尋自己的內心,享受青春生活的美好。每一個學生時代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影片中的尼爾和陶德?回想學生時代的自己,那時生活的全部仿佛只是父母和老師口中的&34;。
  • 《尼爾:機械紀元》公開「義體系統」 玩家死亡後可回收裝備插件...
    當玩家在遊戲中死亡後,在那個場所裡會留下義體。義體上有各種各樣的數據插件晶片(plug-in chip),通過「回收」義體,就能取回這些。在回收義體之前,再次死亡的話,之前的義體將會消失。同時,如果長時間不去回收的話,再次進入那個場所,義體也會消失。  另外,如果沒有回收義體,而是將其進行「修理」的話,那個義體會在一定時間內和玩家一起共同作戰。在線上模式的話,也能發現其他玩家死亡後留下的義體,對其進行修理後,其他玩家的義體也會在一定時間內和你一起共同戰鬥。
  • 橫尾太郎說,《尼爾:自動人形》幾乎是用獨立遊戲的預算做的
    媒體:首先想從這個企劃的開頭問起:齊藤先生曾透露過,最一開始SQUARE ENIX本來是想要將《尼爾》續作搬至手機平臺,但最後大家都看到,最終和白金工作室合作,齊心協力推出了這款《自動人形》並大獲好評。可以請您描述一下這其中發生的故事嗎?
  • 《死亡詩社 》——致愛、勇氣、和自由
    基廷老師的詩作寫作課,關於如何寫詩一幕討論,令人印象深刻YAWP!狂叫!「 I sound my barbaric yawp over the rooftops of the world.」,如何叫喊」詩歌是人類的真,是本源,是愛與生命的真諦。
  • 《死亡詩社》豆瓣9.1:真正的教育,是激勵青年「自我覺醒」
    將觀眾拉回那個在學校的教條之下,青春無處安放的年代。面對「分數至上,熱情居後」的教學宗旨,孩子們只能在高亢的口號夾縫間求得心靈的存活。然而,《死亡詩社》叩問心靈,生命本該如此嗎?在《死亡詩社》這部影片中,威爾頓貴族學校男孩子們的青春群像,讓我們感到熱血沸騰,青春的夢想和希冀依舊讓人感慨萬分。
  • 《死亡詩社》:多數人生存在平靜的絕望中
    青春易殤,激情早逝。 ——Walt·Whitman 託德·安德森是個敏感內向而富含詩性氣質的青年,他內向得不敢在公眾面前說話、朗讀,以至於尼爾需要特免他讀詩才將他拉進死亡詩社。
  • 《死亡詩社》:勇敢的心孤獨前行,沉默的人從不妥協
    不久,尼爾在學校圖書館裡意外發現了一本刊登著基廷簡歷的威爾頓年鑑。原來基廷曾是橄欖球隊的隊長,參加過一個名叫「死亡詩社」的組織。何謂「死亡詩社」,基廷給同學們講述了詩社的秘密。在尼爾同學的倡導下,「死亡詩社」得以重建,查理、納克斯、米克、卡麥隆等同學熱烈響應,怯懦的託德也加入進來。從此,「死亡詩社」的成員們在當年基廷聚會的地方和著優美的詩句,扭動起節奏強烈的非洲原始舞蹈,釋放著青春生命的激情。
  • 尼爾機械紀元a2和2b有什麼關係 a2和2b區別在哪
    近日十分火熱的《尼爾:機械紀元》迎來了許多玩家對於2B小姐姐的痴迷。而在遊戲當中還有一位A2姐姐。A2是誰?尼爾機械紀元a2和2b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尼爾機械紀元a2和2b的關係 :A2是誰?
  • 《死亡詩社》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聚在一起
    尼爾是他的學生之一,他發現了基丁曾經的死亡詩社,於是號召起一群夥伴,重新建立死亡詩社。一群年輕的生命在夜晚偷偷潛出宿舍,溜到山洞裡。他們念詩,講故事,吃餅乾,抽香菸,他們的生命力是那樣蓬勃。然而,怎麼會有沒有死亡的DEAD POET SOCIETY,尼爾就是那個死去的人。
  • 尼爾:機械紀元三周目E結局怎麼完成
    導 讀 尼爾機械紀元E結局很多玩家已經完成,那麼尼爾機械紀元E結局劇情是什麼?
  • 尼爾機械紀元新手建議一覽 尼爾機械紀元新手入門技巧匯總
    導 讀 《尼爾:機械紀元》已經發售一段時間了,各位有通關了嗎?
  • 豆瓣9.1:自殺的孩子,你的死能喚醒誰?家長孩子一定要看
    在這個呼喚夢想、相信夢想的時代,為什麼如此多孩子在他們的花樣年華,選擇了呼喚死亡、相信死亡?,而時隔近三十年後,它反映出的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國式教育的現狀。,如何叫喊.....是誰害死了尼爾來觀看《仲夏夜之夢》的,還有尼爾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