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找工作專業不對口如何「破局」?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2020-12-25 央廣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 李華錫 實習生 楊晴 潘曉文)工作找到了,但是專業不對口。對於2019屆畢業生來說,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或許是根據興趣找到的,或許是為了就業而臨時找的,或許是由熟人介紹的,與專業不對口的這份工作,讓不少應屆畢業生從零出發,重新學習,在摸索中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職場道路。

中南大學畢業生劉萬。受訪者供圖

不斷學習完善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畢業時拿了5個offer,但我心中只對一個比較滿意。」中南大學劉萬是2019年應屆畢業生,但他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反而對網際網路市場運營有著濃烈的興趣。他認為,網際網路行業工作氛圍比較好,行業發展前景好,機會更多,經過深思熟慮後,「運營」列入了他的職場表單。

劉萬在確定好目標後閱讀了許多與行業相關的書籍,並與前輩們進行交流,對崗位有了初步認知。他說:「入職之前要提前對崗位有所認知,要知道崗位的工作內容以及強度,並接受它,工作後儘量迅速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和價值。」

談及本專業,劉萬認為大學專業的知識對工作幫助不大,但是學習工科訓練的工科思維讓工作時思考問題和處理事情更有邏輯性,「現在的工作強度較大,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總體來說不會覺得不適應。」

從信陽師範學院畢業後,李瑤進入了四川廣元市某縣委政法委,從事和專業不對口的新媒體工作。她的本專業是播音與主持,不是新媒體,「要運營好一個公眾號,肯定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無論是排版還是內容撰寫。」

李瑤表示,雖然播音與新媒體有所差別,但自己在大學學習的攝影技巧和圖片後期處理技術仍可以派上用場,因此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也沒有太大壓力。

「剛工作,一定不能認為自己以前沒有做過就肯定做不好,可以試著多請教一下前輩,查下資料,保持謙虛的態度,少說話多做事。」李瑤總結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在她看來,即使剛工作時面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但能將興趣作為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選擇,也最適合自己。

信陽師範學院畢業生李瑤。受訪者供圖

從學生工作中獲得自信,從零出發,儘快適應

「大學的學生和工作經歷給我最直接的幫助,就是讓我有自信,相信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攀枝花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陳苗目前是一名考研機構諮詢師。她表示,大學的專業知識雖然沒能應用到工作中去,但自己擔任過學院外聯部副部長、校友工作志願者協會副會長,這些經歷有助於自己「能去幹,並且能幹成一件事」。

從最開始社團面試都感到緊張,到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再到自己去面試小幹事,陳苗經歷了很多,也學到很多。她向記者談起自己大學的收穫,「如何與人溝通交往,自己怎樣去策劃,以及在工作中相信自己,這些都對我影響比較大。」

陳苗認為,每個工作都有特性,求職時一定要明確自身的想法,自己是否願意做、對其有無興趣是檢驗工作是否適合自己的重要標準。

趙曉鵬作為桂林理工大學日語專業的畢業生,目前就職於廣東某食品公司,做營銷推廣。談及專業不對口對工作的影響,趙曉鵬認為,實踐性的事務看的更多是個人綜合能力,進入一家公司後很多東西都是歸零的,即使專業掛鈎也不一定會與公司業務完全對口,加之實踐能力的積累和公司的針對性培訓,只要肯學、努力學,專業不對口的人也可以勝任。

趙曉鵬大學期間曾擔任院學生會新聞部部長一職,在日語協會和攝影協會也有過工作經歷,他說:「大學時的工作經歷對我幫助很大,在公司進行業務針對性培訓期間,我的表現受到了HR關注,得到了較好評級,公司所給予我的東西,讓我看到了未來前景。」

豐富的學生工作經歷讓趙曉鵬思考問題更加全面,人際關係處理更完善,能靈活應變突發狀況,對不同工作和環境都能儘快適應,「現在在公司遇到某些的活動時,因為我有過大學做活動策劃的經驗,籌備時才不至於手足無措。」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高子旺。受訪者供圖

把興趣變成工作是一種快樂

葉彤從四川農業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後,來到了北京某護膚品有限公司從事新媒體工作。大學期間她對運營公眾號產生興趣,之後便開始學習如何進行註冊、排版和運營。

記者了解到,葉彤工作後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她關注各大護膚品的官微官博,不斷借鑑他人經驗。她說:「其實所有崗位都是一樣的,對於初入職場的新人,多學、多看、多聽、多做、多記是通用的。」

對於葉彤來說,四年專業知識給她最大的幫助,是在工作面試上,「比其他人更了解職場禮儀和面試技巧,使我在一些面試細節上處理地比他人更好。」她表示,由於專業知識的積累,她懂得HR在面試上更關注的部分,並為此做更充分準備。

由於工作原因,葉彤參加了上海美博會和中國化妝品大會,在參會過程中不斷了解和學習,「大學學習的知識最終不能在工作中去實踐和體會,其實我也覺得挺可惜的,也會有點遺憾,但是新的工作也會給我很多新的學習機會,能讓我抵消一些心理落差。」

有這樣想法的畢業生不止葉彤一個,畢業於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服務與營銷專業的高子旺也有類似的想法。他目前是江蘇一家戶外拓展公司的拓展培訓師,「每次活動做完之後看到學員興奮的表情,我會莫名激動。」在很多工作互相比較後,他發現了自己願意做這一行,並且願意一直做。

在高子旺看來,先認識自己的工作,再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才會去接受和接納工作。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除了向前輩們請教,他還會查閱資料,學習相關的專業課等,他提到自己的技巧便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一點一點積累,一遍一遍練習」。

「什麼是有用的東西,只是剛好需要它了。什麼是沒用的東西,只是剛好沒用到而已。」高子旺一直將老師的忠告記在心裡,並且他認為選擇職業時興趣很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是一種快樂,把工作只當做是生存工具,那就只是生存。」(應受訪者要求,以上受訪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需要專業對口嗎?
    2021屆畢業生的秋招已然正式拉開了帷幕,剛剛開學的應屆畢業生們就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要一試身手了。在每年的校園招聘中,學生們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就是找工作要找專業對口的嗎?首先,我想說句不太中聽的話,就是很多畢業生即便找了專業對口的工作,卻發現所學的專業知識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用處,一切還是得從頭學起。
  • 找工作很迷茫的4個專業,對口工作難找,畢業生紛紛轉行
    其實是否去圖書館看書,以及社交圈子是否廣泛,都不是衡量一個大學生是否合格的標準,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好壞,才是檢驗是否合格的標準。雖然說大學的學習任務不會像高中那麼重,但是如果成績不好,等到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也是沒有資本的。沒有學習到真本事,拿什麼去找到對口的好工作呢?
  • 專業不對口的工作,要不要幹
    經濟不景氣,很多單位取消了招新人的計劃,對應屆畢業生,找份工作難,找份跟專業對口的工作更難。在這種情況下,是繼續堅持還是暫走曲線  ■列那  ■記者 邢人儼  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有時候職業對路比專業對口更重要  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要不要做?
  • 7個對口就業率超高的大學專業,畢業不愁找工作!
    不論冷門熱門,都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那麼是優先考慮學校還是優先考慮專業呢?當學校和專業發生矛盾時如何抉擇?
  • 並不是所有專業都適合考研,這三種本科生,及時找工作才有好出路
    考研初試越來越臨近了,備戰考研,並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適合考研,以下這三種本科生,考研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及時找工作,才有更好的出路。市場營銷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也是高校中非常普遍的一個專業。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到底應不應該選擇考研呢?從就業的角度,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大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實力和能力,長時間待在高校,對這方面能力的提升幫助並不大。畢竟,市場營銷專業的用武之地,在於就業市場。而就業市場日新月異、瞬息萬變,這些變化,是待在高校這個「象牙塔」裡面感受不到的。及時走向職場,及時找工作,才能將你在市場營銷專業中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起來,也才能更好地磨練自己,讓自己得到更快的成長。
  • 大學畢業生 如何判斷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大學畢業生就業是激烈的競爭,一個崗位多個學生競爭是常態,競爭力大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大原因
  • 如何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三)簡歷製作
    他們是專門負責招聘、面試、篩選但最終不做決定的部門專員或經理(注意我上面的用詞)。通常情況他們是在挑選和淘汰大部分不適合的求職者,大部分HR其實是在簡歷中找你的「不適合」。比如你的簡歷排版,比如你的實習經歷…… 3.如果是你非常渴望的一份工作,你應該是做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公司信息搜集、面試環節等。這份工作可能改變你的命運,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不高,找工作很迷茫,不清楚該做什麼
    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不高,找工作很迷茫,不清楚該做什麼相信很多還沒有進入大學的學生,對於大學生活有著無限美好的憧憬,對於自己未來的大學生涯也有自己一定的規劃。但是到了真正進入大學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和想像中的有一定的出入。
  • 專業不對口的工作能去應聘嗎?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三成以上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給出的原因是「職業期待不符」「迫於就業壓力」,這也是畢業生選擇不對口工作的主因。但從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客戶等處了解到,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符的比例遠高於三成。
  • 熱門專業就業不熱 對外漢語畢業生難找對口工作
    「社會上把『對外漢語』說得很熱,老爸老媽幫我查了又查,才報這個專業。進了大學,老師常誇我們是熱門專業,將來出國教『老外』,收入高……」去年從徐州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畢業後,小印一直沒能找到對口工作,她言語中有些悔意。  同班53人,是這個專業的首屆畢業生,至今也沒一人從事對外漢語教育工作。
  • 吐槽丨特不適合女生的6大專業,畢業找不到工作?
    我有一個女同學學的是機械專業,畢業以後去找工作,公司裡缺人,但看見女生大部分是不會收的。這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海上專業,培養的學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機電設備和動力裝置的機電全能工程師。畢業之後如果想找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就是到輪船上工作。
  • 「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
    無論是即將填報志願的高三考生,亦或是正在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都在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未來的「錢景」如何?即便沒有疫情,今年874萬的畢業生規模,也將成為「史上之最」。除去考研、專升本、讀博、留學等群體,大部分畢業生將湧入社會,開啟「就業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各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如何?專業對工作的影響有多大?高考後的志願怎麼填?
  • 大學畢業生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找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那麼,大學畢業生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找呢?當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以下方面可以給大學畢業生一些借鑑。【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的掌握程度】每一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在畢業時,可以自己認真總結一下自己對所學專業的掌握程度如何:如果掌握得好,在找工作時可以順利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如果掌握得不太好,可以選擇找與專業相關但要求不很高的工作。
  • 視點:看看哪些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最好找工作
    哪些專業的學生最好找工作?記者採訪了11個不同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發現通信工程、電子商務、園林、機械專業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好找。  農學:找到工作就行  被採訪人:黃同學學校:南京農業大學月薪期望值:1500  求職感受:感覺我們這個專業就業面太窄,很少有單位招,當初我就是被調劑到這個專業的。我只投了一份簡歷到紅太陽種子公司,估計希望不大。我打算再找幾家沒有專業限制的公司投投簡歷,要求不高,找到工作就行。
  • 大學「對口率」最高的7個專業,很少有畢業生轉行,就業針對性強
    當然名校光環確實可以給學生增加很多就業籌碼,但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王牌專業,也有一些實力較弱的冷門專業。除非是報考了一個不排斥的王牌專業,否則報考冷門專業的意義不大,更何況不同專業適合的學生也不一樣。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能夠重視填報志願,畢業就業針對性會更強,也不容易出現畢業就轉行的情況,今天要分享的這幾個大學對口率最高的幾個專業就很不錯,如果覺得適合自己的話可以多了解參考看看,但如果不適合的話也不要勉強報考:1、語言類專業——這個專業屬於比較極端的專業,學得好就好就業,學不好只能轉行。
  • 找工作可以找不對口的工作麼?有多少人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無關?
    昨天有個粉絲給我留言說自己是學漢語國際教育,既不屬於文學專業,也不屬於教育專業,畢業後不想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可以麼?說白了,漢語國際教育就是教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職業。如果忽略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假設畢業後達到的學歷是本科。那麼中國2017年800萬大學生之中有多少本科?本科學生中有多少是從事專業對口的行業。而本科學歷中即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又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又有多少?逆向反推,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都是相關專業的麼?我想每個大學生都有同學、校友、學長等,你不妨問一下。大學生有很大比例從事的行業與專業相衝突。
  • 2017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 三成以上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
    高考志願填報在即,選擇何種專業才能為將來就業未雨綢繆?日前,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以下稱報告)顯示,三成以上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職業期待不符」「迫於就業壓力」是畢業生選擇不對口工作的主因。
  • 非師範、專業不對口,還能考上教師編制嗎?
    然而在當地教師招聘考試中,她經歷了重重阻力,首先是20:1的殘酷競爭,其次是專業不對口,她本科專業是圖書館學專業,想當小學在編語文老師,非師範、不對口,最終被師範生趕超,直接被刷,夢想破滅。那麼,專業不對口真的考編無望了嗎?且聽小編來分析一下。
  • 開學大四,面臨著找工作,如何準備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開學以後,將有一大批同學正式成為準畢業生,過不了幾個月大家將面臨著校園招聘,找工作,隨著每年畢業生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大!如何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勝出,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前期充分地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在校大學生未來規劃:畢業找工作、考研、自主創業?該如何抉擇?
    據了解,2020年的畢業生多達874萬,比去年多了近40萬,如果加上往年未就業、海外學子,總數很大程度上會超過千萬人之多。競爭如此激烈,在校大學生的出路何在?未來的方向怎麼走?考研、找工作、創業之間該如何抉擇?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