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白晝之夜」讓城市變身藝術館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10月6日,人們在臺北街頭觀看一個冉冉升起的氣球。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新華社臺北10月6日電(記者劉歡 左為)超過43處藝術裝置、70場演出活動、500位藝術家……從6日晚6時持續整夜至7日早6時的「白晝之夜」活動,讓臺北變身為美術館、城市舞臺與街頭劇場,預計吸引逾20萬名市民參與。

「白晝之夜」是夜間城市藝術節活動,2002年創始於法國巴黎,每年10月第一個周六跨夜舉行。自2016年引進臺北後,通過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及演出安排,讓人們穿梭城市空間時自然接觸藝術,把臺北夜晚的街頭變得跟白晝一樣熱鬧。

「野孩子肢體劇場」與臺北市光能裡的民眾共同演出《光能裡的野孩子》,拉開了今年活動的序幕。「野孩子」從默劇肢體出發,嘗試不同表演空間,以表演尋找與人及社會更深的互動。

10月6日,演員在臺北街頭進行表演。 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臺北市民陳女士連續三年參加了臺北「白晝之夜」開幕式活動。「活動每年都有不同元素注入,既新鮮又好玩。」她說,「白晝之夜」讓城市變成藝術館,既讓普通民眾尤其是中老年人接觸到小眾藝術,也讓臺北這座城市更加充滿藝術氣息。

來自法國的法內麗·巴赫東和朋友一起參加了這次活動。她說,在法國「白晝之夜」非常受歡迎,但她沒有參加過,臺北反而成了她的「第一次」體驗。她表示,臺灣文化活動非常豐富,這是她來之前沒有想到的。

今年臺北「白晝之夜」活動選定臺北深具文史故事與混搭風情的中山北路作為藝術發聲場域,以「顛倒之城」的概念,將中山北路顛倒反轉成無牆美術館、城市舞臺與街頭劇場。臺北地鐵臺北車站至圓山站也將延長營運服務,首度24小時不打烊。

相關焦點

  • 臺北「白晝之夜」開幕 70場藝文活動通宵上演
    臺北「白晝之夜」開幕 70場藝文活動通宵上演 2018-10-06「白晝之夜」開幕,70場藝文活動將通宵上演,43處藝術裝置裝點街頭。
  • 臺北「白晝之夜」開幕 70場文藝活動通宵上演
    10月6日傍晚,臺北大型夜間藝術節「白晝之夜」開幕,吸引眾多民眾走出家門,感受「不夜」之城。  【解說】來自法國、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隊,將在活動沿街的圓山圓形廣場舞臺、臺北市立美術館大廳、撫順公園等場館、商家或街頭,獻上精彩演出。在一場名為《大人的運動會》的演出中,街道兩側的上千名觀眾一齊打開手機射燈,隨手揮舞,瞬間將夜晚的道路裝點得如同白晝一般。
  • 「2020臺北白晝之夜」,打造12小時限定戶外美術館
    每年秋天最期待的限時1個晚上的藝術盛事「白晝之夜」今年即將邁入第5年,最近也悄悄在自家粉專釋出新訊息,包括大家最想知道的時間、地點以及活動主題與作品亮點。2020白晝之夜主視覺 白晝之夜今年的臺北白晝之夜同樣結合許多當代藝術裝置、以及不同團隊共創的表演活動、也會與多種的文化事件相關聯,屆時將會展出18件裝置作品、9種周邊活動、多達50組的表演團隊,把臺北市打造成12小時限定的「公民美術館」,讓每個有興趣的民眾都能化身為一晚限定的城市藝術家。
  • 絢爛的2020臺北白晝之夜——視覺裝置、表演、活動、公民美術館
    如果你還不知道白晝之夜創始於法國巴黎的「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在臺北市則以流動街區之間的藝術作品與表演而聞名,除了欣賞超過癮的當代藝術、也是認識這座城市的好機會!2020 臺北白晝之夜 10/3 於南港通電!
  • 疫情之下,巴黎白晝之夜如期舉行
    巴黎市政府宣布本屆白晝之夜活動按期舉行,同時呼籲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參加塞納河左右兩條主線的慶祝活動,而且已經準備好採取更嚴格的預防疫情措施。10月2日巴黎慶祝一年一度的白晝之夜,又被稱為巴黎不眠夜,這是藝術愛好者絕對不想錯過的盛大活動!
  • Molly化身藝術大亨 與泡泡瑪特一同開啟藝術館奇妙夜
    如今,POP MART泡泡瑪特就將這些大師送到粉絲們的身邊,小畫家Molly變身藝術大亨,邀請粉絲們共度藝術館奇妙夜!此次Molly藝術大亨系列將於11月11日在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首發,並於11月19日在POP MART泡泡瑪特全國門店,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葩趣APP商城,泡泡抽盒機,部分機器人商店,海外市場等平臺正式發售。
  • 「藝術館之夜」玩跨年,請「大聲一點」!
  • 臺北當代藝術館:讓藝術家進入社區與大眾創作
    嘉賓: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主持:藝術中國,許柏成藝術中國:首先,歡迎臺北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兩位嘉賓來到本次沙龍現場。那麼請兩位先簡單介紹一下臺北當代藝術館開展的藝術活動有哪些,臺北當代藝術館的辦館理念是什麼。石瑞仁:臺北當代藝術館這棟建築物建於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1996年,臺北市政府舊址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臺北當代藝術館」專用。
  • 格調藝術館:讓公共藝術空間激活城市
    無數光點,被整座建築串聯成曲折的光之海。  是一幢建築,也像一座雕塑。  格調藝術館從誕生之初,便攜帶著這樣的願景:作為一座城市的公共藝術空間,成為一處標誌性景觀的同時,為公眾提供免費的、無門檻的、觸手可及的文化藝術資源,讓藝術變得可參與、可體驗、可交互,為人們搭建交流聚會的場所和平臺,助力催生更多樣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  作為格調藝術館主體建築的圓廳,是一間24小時書房。
  • 臺北當代藝術館呈獻陶亞倫最新 VR 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展開...
    圖片由藝術家及臺北當代藝術館提供。藝術家認為,拜當今科技之賜,虛擬身體是肉體與機器程式共同創造的嶄新知覺系統,將以一種隱晦的、無法捉摸的、「幽靈」般的面貌出現。「不在場」的幽靈將對「在場」的一切,進行全面部署與控制。
  • 2020「白晝之夜」21件科幻夢境感裝置藝術、50組表演團體要妳嗨翻一整晚!
    點擊關注國際美陳俱樂部平臺商業,美陳資訊,美陳培訓,裝置,展覽,新媒體互動等公共商業空間知識糧倉庫交流/合作 請加WX:18121118653舉辦邁入第五年的第五屆「Nuit Blanche Taipei白晝之夜
  • 明星薈萃臺北「微風之夜」
    5月6日,臺灣名模吳亞馨出席「微風之夜」。當晚,臺北市微風廣場舉辦「微風之夜」購物活動,眾多港臺藝人及名模出席助陣。   新華社發    5月6日,臺灣「名媛」孫芸芸出席「微風之夜」。當晚,臺北市微風廣場舉辦「微風之夜」購物活動,眾多港臺藝人及名模出席助陣。   新華社發
  • 白晝之夜——《推拿》影評
    這些都是時代的一個影子,都烙印著故事之見於導演鏡頭下的別致一面。而到了《推拿》中,好像所有的刺激點、興奮點、時代的脈搏都被規避了。電影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推拿》。小說真實地講述了社會邊緣人——盲人推拿師的工作生活點滴,以一個常人無法體會的視角,書寫了一段比常人還低微的命運。在導演與編劇的共同改編之下,110多分鐘的電影沒有失掉原著分毫思想。
  • 意法半導體與臺北當代藝術館跨界合作展示室內導航技術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和便攜設備MEMS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與臺北當代藝術館合作,結合著名電影導演胡金銓作品展,現場展示了室內導航技術的最新應用,為參觀者帶來更豐富的用戶體驗。
  • 讓城市成為一夜美術館、鄉鎮瘋潮繞境幕後推手就是她
    讓城市成為一夜美術館、鄉鎮瘋潮繞境幕後推手就是她「白晝之夜」讓臺北成為一夜限定的美術館,「大溪大禧」結合設計與寺廟,創造出向傳統祭典致敬的新繞境文化。這都反映出臺灣新生代策展人,正努力透過過策展來推動改變。
  • 「潮騷」鄭路個展亮相臺北當代藝術館
    展覽時間:2015 / 10 / 30(五)-2015 / 1 / 3(日)展覽場地: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長安西路39號)臺北當代藝術館於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1月3日展出開幕現場鄭路此次於臺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展名【潮騷】借自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這本1954 年出版的小說,描述一位青年漁夫與船主獨生女的愛情故 事,隱喻青年必須通過層層考驗與障礙,經歷人生的風風雨雨,在嚐盡辛酸之後
  • 臺北小調|聚落新生:違章藝術下的寶藏巖
    以「微型群落」自稱的諸多藝術團體,試圖以發酵的方式激活這個拐角上山的聚落,選擇沉澱下來,凝聚社區之力,而非單純借景創作。城市並不缺乏熱烈的改造者,缺的是慷慨相助的親密姿態。沿山而建的寶藏巖。藝術駐村與城市的關係若即若離,無論「邊際之島」還是「化外之地」,都讓寶藏巖的身份尷尬迷茫。因違章建築而來的「當代遺產」,除了奇觀式的取景,在建築空間上並無過多可談之處。
  • 2016《住區》城市變遷+建築文化考察之臺北
    草山、仰德大道:陽明山原名草山,在臺北的正北方,是風光秀麗之勝地;而仰德大道則是上山的一條主要道路,沿著仰德大道一路而上可一覽山城景色,是不同於城市中的空間感。溫泉路:當你要稍稍遠離臺北城,可以選擇去北投,它可以讓你片刻逃離熙熙攘攘的城市,來到煙霧氤氳的溫泉小鄉;早年的北投,是凱達格蘭族(臺灣少數民族)居住之處,不時可見冒著煙、噴著熱泉的地方,之後發展成泡湯聖地,整個小鄉具有一種老式、慵懶、安逸的緩慢風情,常見日本遊客來此,因他們覺得像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