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燒山火、透天涼」與「陽中隱陰、陰中隱陽」的異同及操作法

2020-12-19 青年中醫李鐸

「燒山火、透天涼」與「陽中隱陰、陰中隱陽」是針刺複式補瀉手法中較為難以掌握的技術,需要多年的仔細琢磨經驗積累,以下就全面解析這些手法其中的門道,若想熟練掌握,還需勤加練習體悟。

一、燒山火

這種方法在施術時,患者常有針下溫熱的感覺,所以名為燒山火。《素問·針解篇》:「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是有關此法的最早記載。金·竇漢卿《針經指南》稱為「熱補」,明·徐鳳《金針賦》始稱「燒山火」,楊繼洲《針灸大成》又有「透火補」之名。雖其名不一,但其內容相同,都是綜合若干單式補瀉手法的補法而成。歷代各針灸醫家多從提按、進退、深淺、拇指轉針的朝向,以及是否配合呼吸,行否九陽之數和出針捫穴與否等幾個方面論述的。近代又均有發揮,所以操作方法多樣。有的提出結合震刮術,有的提出結合飛法,有的主張一針到底不分層施術,有的強調基礎針感等。現就有關文獻的論述結合臨床將其操作和作用分述如下。

操作方法,常用的有兩種:

①先確定穴位的針刺深度並分為三等分。當針刺透皮膚後,在深度的上1/3(天部),用緊按慢提法,提插九次;再將針透入中1/3(人部),依上法緊按慢提九次;最後將針透入下1/3(地部),又緊按慢提9次,然後將針一次退到上1/3(即從地部直接退到天部),再如前法操作。自淺層到深層三進三退(實際是九進三退),為此一度。可反覆操作至病人覺針下有溫熱感為止。出針時應快速按閉針孔。也可結合呼吸補瀉之補法,即在患者呼氣時進針,吸氣時退針、出針;

②用捻進或透刺法刺入穴位,先淺後深,緊按慢提,先令氣至,在感覺酸脹的基礎上,將針向下插入1 ~2分,隨後右手拇指向前,邊捻邊按,三進一退,每操作三次為一度,一般3~5度就會有熱脹感,若無,可依前法重複施術。出針時按揉其孔。如遇感應遲鈍者,可配合呼吸補瀉,令其口呼鼻,吸入針,吸出針,亦可施震刮術,用拇指爪甲向下刮針柄20~30次。

作用:因其能產生溫熱的感覺,屬於補法,故適用於虛寒證。如脾胃陽虛的消化不良,胃脘痛;虛寒性的腹痛,瀉痢;腎虛的腰痛,遺尿;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經閉,月經不調,冷痺頑麻等。

二、透天涼

此法在施術時,患者常有針下寒涼的感覺,所以名為透天涼。《素問·針解篇》:「滿而瀉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是有關這種方法的最早記載。金·竇漢卿《針經指南》稱為"涼瀉」,明·徐鳳《金針賦》始稱「透天涼」,楊繼洲《針灸大成》又有「進水瀉」之名。透天涼與燒山火恰恰相反,是綜合若干單式補瀉手法的瀉法而成。現就其操作和作用分述如下。

操作方法,常用的也有兩種:

①針刺入皮膚後,繼續深入直達下1/3(地部),用慢按緊提法,提插六次;再將針退到中1/3(人部),依上法慢按緊提六次;最後將針提至上1/3(天部)又慢按緊提六次;然後將針一次進到下1/3(即從天部直接插到地部),再如前法操作。自深層到淺層三退三進(實際是九退三進),此為一度。可反覆操作至病人覺針下有寒冷感為止。出針時大針孔,不閉其穴。也可結合呼吸補瀉之瀉法,即在患者吸氣時進針,呼氣時退針、出針。

②用捻進或速刺法刺入穴位,先深後淺,慢按緊提,先令氣至,在感覺麻脹的基礎上,將針向上提1~2分,隨後右手拇指向後,邊捻邊提,三退一進,每操作三次為一度, 一般3~ 5度後就會有涼麻感。若無,可依前法重複施術,出針時大其孔,不閉其穴。如遇感應遲鈍者,可配合呼吸補瀉,令其口吸鼻呼,吸入針,呼出針。亦可施震刮術,用拇指爪甲向上刮針柄20~30次。

作用:因其能產生寒涼的感覺,屬於瀉法,故適用於實熱證。如陽明腑熱,風火牙痛,實熱腹痛,瀉痢,熱痺,癰腫等。

三、陽中隱陰

這種方法是根據《內經》:「陽為補』「陰為瀉」的理論而設。此法始見於明·徐鳳《金針賦》:「陽中之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其後楊繼洲進一步發揮,明確指出了操作方法和適應證。《針灸大成》記載:「凡用針之時,先運入5分,乃行九陽之數,如覺微熱,便運1寸之內,卻行六陰之數,以得氣,此乃陽中隱陰,可治先寒後熱之證,先補後瀉也」。

操作方法:將針刺深度分為二部分, 若以針1寸深為例,即先進5分達欲刺深度的1/2時,用提插補瀉法中的補法,緊按慢提,行九陽數(即九次);再將針深入至1寸達欲刺深度的下1/2時,用提插補瀉法中的瀉法,慢按緊提,行六陰數(即六次),退至皮下,此為一度。如此反覆施術至適度而止。

作用:因其先行補法,後行瀉法,系攻補兼施之先補後瀉法,故適用於先寒後熱,虛中夾實之證。

四、陰中隱陽

此法也是根據《內經》:「陽為補」,「陰為瀉」的理論而設。始見於明·徐風《金針賦》:「陰中之陽,先熱後寒,深而淺,以九六之法,則先瀉後補也。」其後楊繼洲進一步發揮,在《針灸大成》中記載:「凡用針之時,先運1寸,乃行六陰之數,如覺微涼,即退至5分之中,卻行九陽之數,以得氣,此乃陰中,可治先熱後寒之證,先瀉後補也。」指出了操作方法和適應證。

操作方法:這種方法與前法相反,即先進針1寸達欲刺深度的下1/2時,用提插法中的瀉法,慢按緊操,行六陰數(六次);再將針退至5分達欲刺深度的1/2時,用提插法中的補法,緊按慢提,行九陽數(九次),退至皮下,此為一度。如此反覆施術至適度而止。

作用:因其先行瀉法,後行補法,系攻補兼施之先瀉後補法,故適用於先熱後寒,實中夾虛之證。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相關焦點

  • 針灸 | 燒山火與透天涼操作手法真傳
    學生時代,很多同學都曾經勤學苦練過燒山火、透天涼,但是成功者寥寥,真的那麼難嗎?還是方法沒有掌握?當醫生若干年後,再次重溫經典,學習先賢的經驗,拜明師,訪益友,終於掌握熱補涼瀉的也大有人在。可見,並不是手法太難,而是大學中教習燒山火、透天涼的老師都沒有掌握,如何教會學生?
  • 針灸絕學「燒山火」「透天涼」的18種操作方法(上)
    可見,並不是手法太難,而是大學中教習燒山火、透天涼的老師都沒有掌握,如何教會學生?下面搜集了17家燒山火透天涼的操作方法,如果還學不會,那就請看最後面的關鍵一招了。該術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參考《金針賦》「燒山火」手法而定,但語言過於簡練,對具體操作中的細節問題沒有詳細闡述,實際操作過程中仍使人存在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燒山火」手法的術式操作過程是必要的。2.透天涼
  • 針灸絕學「燒山火」「透天涼」的18種操作方法
    一、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概述1.燒山火燒山火手法屬於常用複式補瀉手法之一,是熱補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問·針解》篇中記載:「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在《靈樞·終始》篇中也記載:「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可見當時已有虛實補瀉和針刺取熱的概念。
  • 針灸絕學「燒山火」 「透天涼」的18種操作方法
    一、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概述1.燒山火燒山火手法屬於常用複式補瀉手法之一,是熱補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問·針解》篇中記載:「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在《靈樞·終始》篇中也記載:「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可見當時已有虛實補瀉和針刺取熱的概念。
  • 針灸絕學「燒山火」「透天涼」的16種操作方法
    一、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概述1.燒山火燒山火手法屬於常用複式補瀉手法之一,是熱補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問·針解》篇中記載:「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在《靈樞·終始》篇中也記載:「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可見當時已有虛實補瀉和針刺取熱的概念。
  • 「燒山火」 「 透天涼 」 ,針灸絕學的詳細操作方法(附視頻)
    《金針賦》的燒山火、透天涼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痺,先淺後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 針灸最神奇的法寶: 「燒山火、透天涼」技術!
    後世醫家包括近代、現代醫家,在此基礎上各有發揮,操作方法雖不一致,但均遵循《金針賦》中的操作原則。各家對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研究認識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同流派、不同學術思想為「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研究「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方面,要師古不泥古,更不要神秘化。
  • 燒山火VS透天涼的針功夫
    要了解「燒山火」和「透天涼」這兩個手法,就是要熟悉複式補瀉手法。但是由於它的操作手法比較複雜,運用起來有一些個人方面的差異。
  • 一探針灸最神奇的法寶「燒山火、透天涼」
    首見於泉石心的《金針賦》中,並詳細敘述了它的操作方法和主治範圍。後世醫家包括近代、現代醫家,在此基礎上各有發揮,操作方法雖不一致,但均遵循《金針賦》中的操作原則。各家對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研究認識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同流派、不同學術思想為「燒山火、透天涼」手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研究「燒山火、透天涼」手法方面,要師古不泥古,更不要神秘化。
  • 針灸名家張縉談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手法的名稱最早見於明代徐鳳的《針灸大全》所載《金針賦》中:「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痺,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皆細細搓之。祛病準繩。」該術式操作手法主要是參考《金針賦》「燒山火」手法而定,但語言過於簡練,對具體操作中的細節問題沒有詳細闡述,實際操作過程中仍使人存在諸多疑惑,所以深入研究「燒山火」手法的術式操作過程是必要的。張縉教授在針刺補瀉手法的研究中指出,補瀉應針對總的機體機能狀態而選擇,虛者宜補、實者宜瀉,但這都需要通過調氣解決。
  • 做出燒山火、透天涼真的很難嗎?
    現就張縉教授複式補瀉之」燒山火「、「透天涼」手法作簡要介紹。1燒山火        燒山火手法屬於常用複式補瀉手法之一,是熱補法的代表性手法。最早在《素問·針解》篇中記載:「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
  • 趣說地名中的「陰」和「陽」
    翻看中國地理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國有很多城市都叫「某陽」,比如湖南的衡陽、邵陽、嶽陽、益陽,河南的洛陽、信陽、南陽、濮陽、安陽等。粗略算下來,全國的城市、市轄區、縣城中,地名帶「陽」的一共大概有132個。當然,還有很多地名是帶「陰」的,比較有名的有華陰、江陰、淮陰、湘陰等。
  • 中醫說的「陰」、「陽」、「五行」是什麼意思?
    陰陽的含義   陰陽源於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古人認為萬物都有陰陽兩個對立面,以陰陽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例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凡是寒冷的,下降的,內在的,晦暗的,沉靜的,均歸陰;凡是炎熱的,上升的,外在的,明亮的,活動的,均歸為陽。 陰陽屬性對立統一,還能相互轉換。正如《內經》中所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 《易經系傳別講》下傳04章 陽卦多陰 陰卦多陽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陰和陽 奇與偶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這一章,要大家特別注意認識卦,「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兩句話要記得。道理很簡單,譬如乾坤兩卦,陰極就陽生,陽極就陰生。所以陽以陰為用,陰以陽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不過各位要注意,算八字用神很難拿得穩,所以算命很難五行金木水火土,用神是什麼?很難拿捏。
  • 地名來歷:為什麼地名中帶「陽」字的很多,而帶「陰」字的非常少
    含「陽」字的地級市分布圖截止2020年5月,中國(不含港澳臺)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共有23個含「陽」的地級市;2348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08個含「陽」的地名。而含「陰」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為零,含「陰」的縣級行政區僅有9個,呈現地名中的陽盛陰衰現象。【地名中的陽盛陰衰】
  • 感悟周易之繫辭,淺談如何運用於文化生活中
    莫不合乎《繫辭》所說「聖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古人一直致力於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從本源(即太極)中明悟規則,應用於人道生活之中,何其偉哉!何其雄哉!《繫辭》又云:「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觀眼文化之道,深有所感!
  • 風水中陰陽宅坐山立向的基本方法
    風水命理劉老師/書「巒頭無理氣不靈,理氣無巒頭不驗」,這是風水學中「巒頭」與「理氣」的辯證法,是一個千古永恆的哲學真理。山村山水性較強,這是山村陰陽宅風水的特點。所以,山村陰陽宅的坐山立向要在首重巒頭的基礎上,做到巒頭與理氣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