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當時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此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29日,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表示了日方的態度,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官方通訊社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將鈴木貫太郎的講話內容翻譯成英文時卻變成了另一種口吻。
「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此次三國聯合公告無異於是在重複開羅會議聲明,意義不大,既然已經別無他選,那麼我們將為了戰爭的勝利而繼續獎次戰鬥。」
想必誰看了這段話都要氣不打一處來,好言相勸讓你投降,你還不識趣,那只能採取非常手段了。1945年8月6日、9日,由美軍最新研製成功B-29轟炸機攜帶原子彈,對日本廣島、長崎進行轟炸。與此同時,蘇聯也宣布對日作戰,日本眼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無指望,只得被迫投降。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9點14分17秒,一架裝載著原子彈的B-29(44-86292)上的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投彈裝置被啟動了。60秒鐘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回憶此事曾表示,如果當初日本沒有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也許美軍不會投降原子彈。一時間日本國內一片譁然,有人曾翻看首相鈴木當日的日文發言稿,對比日本官方通訊社發出的英文譯文,發現兩者在一些關鍵字眼上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鈴木並未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而是說「不回應」,可翻譯成英文就變成了「完全忽略」,等消息傳到美國,路透社等一些美國主流通訊社更是將鈴木的話說成「拒絕」。而當時杜魯門以及一些美軍高層也是在讀閱了路透社發出的版本從而做出的判斷。當然,鈴木在回應《波茨坦公告》時含糊的採用了「黙殺」一詞,在日文中可以理解為「拒絕」,而這個詞在英文中也沒有實際與之相對應的單詞。
就這樣,在政客、譯者的相互誤解中,日本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嘗試過原子彈滋味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