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翻譯失誤,讓日本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味道!

2020-12-14 歷史名人傳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當時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此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29日,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表示了日方的態度,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本官方通訊社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將鈴木貫太郎的講話內容翻譯成英文時卻變成了另一種口吻。

「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此次三國聯合公告無異於是在重複開羅會議聲明,意義不大,既然已經別無他選,那麼我們將為了戰爭的勝利而繼續獎次戰鬥。」

想必誰看了這段話都要氣不打一處來,好言相勸讓你投降,你還不識趣,那只能採取非常手段了。1945年8月6日、9日,由美軍最新研製成功B-29轟炸機攜帶原子彈,對日本廣島、長崎進行轟炸。與此同時,蘇聯也宣布對日作戰,日本眼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無指望,只得被迫投降。

1945年8月6日早晨8時整,3架B-29美機又從高空進入廣島上空。這時很多廣島市民並未進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機。在此以前,B-29已連續數天飛臨日本領空進行訓練,但這一次的3架飛機中,有一架已經裝上了一顆5噸重的原子彈。此時正奉命來轟炸廣島。9點14分17秒,一架裝載著原子彈的B-29(44-86292)上的視準儀對準了廣島一座橋的正中時,自動投彈裝置被啟動了。60秒鐘後,原子彈從打開的艙門落入空中。這時飛機作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下來;一瞬間,飛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這樣做是為了儘量遠離爆炸地點。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具體地點為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回憶此事曾表示,如果當初日本沒有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也許美軍不會投降原子彈。一時間日本國內一片譁然,有人曾翻看首相鈴木當日的日文發言稿,對比日本官方通訊社發出的英文譯文,發現兩者在一些關鍵字眼上的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鈴木並未直接拒絕《波茨坦公告》,而是說「不回應」,可翻譯成英文就變成了「完全忽略」,等消息傳到美國,路透社等一些美國主流通訊社更是將鈴木的話說成「拒絕」。而當時杜魯門以及一些美軍高層也是在讀閱了路透社發出的版本從而做出的判斷。當然,鈴木在回應《波茨坦公告》時含糊的採用了「黙殺」一詞,在日文中可以理解為「拒絕」,而這個詞在英文中也沒有實際與之相對應的單詞。

就這樣,在政客、譯者的相互誤解中,日本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嘗試過原子彈滋味的國家。

相關焦點

  • 昱見|為了一個翻譯錯誤,日本白挨兩顆原子彈
    原標題:昱見|為了一個翻譯錯誤,日本白挨兩顆原子彈8月6日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反對美國投原子彈的人說:當時美軍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已成定局,「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造成20餘萬無辜百姓死亡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其實是一場不必要的災難。
  • 聽說日本連挨兩顆原子彈的原因:是翻譯語氣上的誤解導致的
    聽說日本連挨兩顆原子彈的原因:是翻譯語氣上的誤解導致的眾所周知,由德國和日本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善良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刻的災難,至今依舊有好多人不願意提及那段令人痛苦悲傷地記憶。因為人們的本性善良,所以人們選擇以史為鑑,和平共處。
  • 解密日本遭美國原子彈轟炸內幕,竟是因為一個詞語翻譯錯誤
    在進行語言翻譯時,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看起來似乎好懂,翻譯時卻辭不達意。要翻譯的好,準確表述出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稍一疏忽,就會出現誤譯,鬧出笑話還是小事,嚴重者會把國家帶入深淵。這個法國人平日裡老愛用法語概念來翻譯英語。於是,把英語的「我快要淹死,有誰來救我?」這句話變成了「我非要淹入水中,誰都不要救我。」結果,站在岸上的人只好袖手旁觀,這個法國人很快就被淹死了。語言的誤譯,有時還會導致極其嚴重的惡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戰勝了納粹德國,結束了歐洲地區的戰事,軸心國只剩下日本還在負隅頑抗。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 美國投放原子彈有隱情?因一個翻譯錯誤,致使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
    美國當年在二戰中是後期才參與了戰爭,而在和日本的火拼下,為了早日結束世界第二次大戰,直接對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從而使得戰爭加速結束,而對此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原子彈,這場戰爭或許還要持續更長的時間,原子彈是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真正原因,不過根據相關分析指出,美國在當年投放原子彈的行為另有隱情?
  • 美國投放原子彈有隱情?因一個翻譯錯誤,致使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
    美國當年在二戰中是後期才參與了戰爭,而在和日本的火拼下,為了早日結束世界第二次大戰,直接對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從而使得戰爭加速結束,而對此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原子彈,這場戰爭或許還要持續更長的時間,原子彈是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真正原因,不過根據相關分析指出,美國在當年投放原子彈的行為另有隱情?
  • 翻譯上的錯誤讓日本吃了美國兩顆原子彈?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筆者的翻譯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從這段譯文中,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
  • 日本沒有拒不投降?一個詞翻譯錯了!致使日本挨了2顆原子彈
    二戰後期,日本首相曾經發表過一篇聲明,結果因為一個詞語的翻譯錯誤,導致各國誤會日本拒絕投降,這也致使他們經受了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二戰期間的日本非常瘋狂,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使用了最狠的招數,直接向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導致的後果是日本大量人員傷亡,各國第1次直觀的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日本更是因此選擇投降。除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去世之外,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畢竟當年的日軍是出了名的頑固,如果不給他們一個大的教訓,擊垮他們的心理,日本很難選擇投降。事實上,這也是當時眾多國家的想法。
  • 扔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會繼續扔嗎?
    與日本人挨原子彈這事兒可以說是喜大普奔,日本人還舔著臉到處訴苦,到處標榜自己是原子彈的受害者。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想一想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為,想想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兩顆核彈算得了什麼?原子彈扔的好,扔的妙,扔的鬼子哇哇叫!唯一遺憾的是日本人沒有向他們標榜的那麼硬氣,才兩顆原子彈就投降了!
  • 日本吃兩顆原子彈竟因首相文件翻譯出錯
    日本吃兩顆原子彈竟因首相文件翻譯出錯 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  可以看到日本首相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之後,美國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令10萬人喪生。8月9日,美軍再以原子彈轟擊長崎市。
  • 日本慘遭兩顆原子彈轟炸,本可以避免,因為翻譯出錯遭受大難
    在1945年,日本被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以後,被核武器的強大威力嚇壞了,終於宣布了投降,而日本也是侵略國家裡面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因此人們在品評二戰中日本投降的原因中,把原子彈列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管怎麼說,日本的戰敗宣言都讓所有的經歷戰爭的國家都十分高興,因為戰爭終於結束了,和平終於到來了,這個時候誰還會在乎日本人成了世界上唯一遭到原子彈打擊的國家, 而且還是被兩顆原子彈轟炸。
  • 日本在吃了兩顆原子彈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籤署《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
  • 日本遭2顆原子彈襲擊,本可以避免,因翻譯錯賠上十幾萬人的生命
    在二戰末期,日本人拒不投降,並且制定了一億玉碎的作戰計劃,也給同盟軍結束這場反法西斯戰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而當時,美國為了減少同盟軍的傷亡,便做出了向日本境內投放原子彈的決定。在這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下,也使日本出現了數10萬人的傷亡,而這也是日本民眾的不幸。
  • 史上最「坑」翻譯官,只因一次失誤,差點讓日本整個滅國
    在這場戰爭中充滿罪惡的國家就是日本,在該國士兵的手下,躺著無數其他國家子民的亡魂,並且在二戰中該國更是非常善用化學武器 ,有些人在化武的攻擊下雖然沒有死亡,但是至今仍拖著殘疾的身軀苟活於世,這是日本在這次戰爭中最深的罪孽。最後這場戰爭終於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之後宣告了結束,日本答應無條件投降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該國的廣島和長崎發射了兩顆原子彈。
  • 兩顆原子彈日本依然不投降會怎樣?美國:蘇聯出兵前必須向我投降
    二戰的最後一場戰爭,就是因為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而提早結束的,美國不扔原子彈會怎麼樣?在很多人看來,美國是想要減少進攻日本本土的傷亡,而採用原子彈這一個戰略武器,加快戰爭的結束進程,可以說是通過武力完成了第二次大戰的真正結束和勝利。
  • 美軍的兩顆原子彈殺死多少日本人,真相令人毛骨悚然
    1945年,美國為了讓日本儘早的投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丟下了兩顆原子彈,雖然還是比較初級的原子彈,但是爆炸產生的威力使得方圓數公裡所有的建築物全部被摧毀,所有在爆炸中心的人都瞬間的氣化了,令人感到可怕。
  • 日本投降前,只因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導致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的投降宣告結束的,二戰中第1個投降的國家是義大利,第2個是德國,而第3個是日本。根據環球網報導,日本在投降之前,只因為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就導致了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抗日勝利是因為日本被投了原子彈?沒有美國,也許早就結束了
    很多人認為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美國的加入,讓日本籤訂戰敗協議的原因,也是因為那兩顆投放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這種說法其實非常的荒謬,首先,在1945年夏初時日本的敗局就已經無可避免,此時的美國無論有任何動作,對於日本在中國的失敗都沒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 本可以不用被轟炸,卻因日本翻譯官的失誤,讓日本死去幾十萬人
    關於美國對日投放兩顆原子彈,到現在在國際上依然存在很大爭議,有人認為美國使用的手段太過極端,而有人卻認為這是二戰結束的必要手段。但事實卻是,原本日本可以避免美國的這次核武器轟炸,但因為日本翻譯官在文件上翻譯錯誤,因此才導致廣島長崎傷亡達到幾十萬人。
  • 《波茨坦公告》回復翻譯錯誤讓日本吃了原子彈?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筆者的翻譯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
    說起二戰時期,日本慘遭美國原子彈轟炸的事件,相信很多人的心中是五味雜全,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專家通過查看當年的一些資料後得知,其實那場原子彈爆炸襲擊本是可以避免的。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美中英籤署了《波茨坦公告》。但日方後期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並沒有將日方的態度很好的傳達給美方,引起了美方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