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慘遭兩顆原子彈轟炸,本可以避免,因為翻譯出錯遭受大難

2020-12-14 包子君盤點

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很沒有人性,這是沒有人不知道的。他們在佔領的別國的土地上做了太多禽獸事情,讓世界尤其亞洲人民深受其害。在1945年,日本被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以後,被核武器的強大威力嚇壞了,終於宣布了投降,而日本也是侵略國家裡面最後一個投降的國家,因此人們在品評二戰中日本投降的原因中,把原子彈列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不管怎麼說,日本的戰敗宣言都讓所有的經歷戰爭的國家都十分高興,因為戰爭終於結束了,和平終於到來了,這個時候誰還會在乎日本人成了世界上唯一遭到原子彈打擊的國家, 而且還是被兩顆原子彈轟炸。

不過,也正是因為美國的原子彈的威脅,讓日本人對二戰的戰敗很是介懷,表現出來就是,他們一直到今天還在參拜二戰的戰犯,而且對於當年侵略的國家也從來不說什麼道歉,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是被打敗的,而是因為原子彈這種不可控的武器,自發的投降的,就算是戰敗也只是敗給了美國。而且,根據後來的戰爭情報解密文件,我們知道,美國給日本扔原子彈也是因為一個翻譯出錯了,才導致的,這樣的偶然因素,更是讓日本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甚至現在又有了恢復軍事作戰能力的打算,實在是不能不防備呀。

在德國投降以後,美國、中國和英國共同督促日本投降,並且發布了公告。

日本在仔細討論以後,兩天後召開了記者見面會,當時的日本方面還準備了英文譯本,本意是體現對英國和美國的重視,但是就是這份譯本讓日本遭受了原子彈的轟炸。在英文譯本裡,日本人說完全忽略公告,要繼續不懈的戰鬥。盟軍一看,就火大了,直接送上原子彈。後來,杜魯門說如果當時日本原因談,美國不會動用原子彈。事實上,看天皇的發言,日本並不拒絕和盟國談判,他們只是在希望蘇聯可以參與進來,好讓日本從中減少損失。

但是這和英文譯本說的完全不一樣,在人們仔細看過日文文稿後,才發現原來是翻譯出錯了。日文中說的是不回應,而英文譯本直接翻譯成了完全忽略,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就是因為日本翻譯者的一個小錯誤,導致遭受了大難。但是,我們還是得說就算是被誤炸,日本人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相關焦點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
    說起二戰時期,日本慘遭美國原子彈轟炸的事件,相信很多人的心中是五味雜全,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專家通過查看當年的一些資料後得知,其實那場原子彈爆炸襲擊本是可以避免的。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美中英籤署了《波茨坦公告》。但日方後期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並沒有將日方的態度很好的傳達給美方,引起了美方的不滿。
  • 日本遭2顆原子彈襲擊,本可以避免,因翻譯錯賠上十幾萬人的生命
    在二戰末期,日本人拒不投降,並且制定了一億玉碎的作戰計劃,也給同盟軍結束這場反法西斯戰爭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而當時,美國為了減少同盟軍的傷亡,便做出了向日本境內投放原子彈的決定。在這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下,也使日本出現了數10萬人的傷亡,而這也是日本民眾的不幸。
  • 日本吃兩顆原子彈竟因首相文件翻譯出錯
    日本吃兩顆原子彈竟因首相文件翻譯出錯 這是日本避免徹底毀滅的最後機會。  7月27日,日本內閣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內閣有主戰和主降派,會議沒有結論。由於蘇聯沒有籤署《波茨坦公告》,日本要求蘇聯斡旋,想與盟軍進行和談,正在等待蘇聯的答覆和盟國正式的最後通牒。  7月28日下午,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以中文翻譯而言,鈴木在會上的講話有多個版本。
  • 美國投放原子彈有隱情?因一個翻譯錯誤,致使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
    美國當年在二戰中是後期才參與了戰爭,而在和日本的火拼下,為了早日結束世界第二次大戰,直接對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從而使得戰爭加速結束,而對此很多人都認為沒有原子彈,這場戰爭或許還要持續更長的時間,原子彈是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真正原因,不過根據相關分析指出,美國在當年投放原子彈的行為另有隱情?
  • 美國投放原子彈有隱情?因一個翻譯錯誤,致使日本吃了兩顆原子彈!
    這和其中的翻譯錯誤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怎樣的翻譯錯誤讓日本吃了2顆原子彈呢?1945年7月,那個時候的日本已經顯現出了敗象,中美英也看出了日本只是在苟延殘喘,因此果斷的籤署了一份公告,督促日本的投降。不過二戰時期的日本向來以偏執著稱,所以哪怕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勝利的可能性,他們也不願意乾脆的選擇投降。
  • 本可以不用被轟炸,卻因日本翻譯官的失誤,讓日本死去幾十萬人
    關於美國對日投放兩顆原子彈,到現在在國際上依然存在很大爭議,有人認為美國使用的手段太過極端,而有人卻認為這是二戰結束的必要手段。但事實卻是,原本日本可以避免美國的這次核武器轟炸,但因為日本翻譯官在文件上翻譯錯誤,因此才導致廣島長崎傷亡達到幾十萬人。
  • 害死數萬日本人的不是原子彈,「天才」翻譯官口誤,才是真實原因
    據中國網報導稱,1945年,美中英三國發布公告,希望能督促日本投降,但是日本卻放棄了這次機會,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遭遇了隨後的原子彈轟炸。兩顆原子彈轟炸後,他們為此付出了數十萬民眾的性命,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政府迫不及待的選擇了投降,以免損失更加慘重。
  • 翻譯上的錯誤讓日本吃了美國兩顆原子彈?
    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記者招待會。當時,日本官方通訊社——同盟通訊社發表了鈴木聲明的英文譯本。筆者的翻譯是:「我認為聯合公告只是重複開羅會議聲明。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看不到重大意義,而且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完全將它忽略,並且為了成功地結束戰爭而堅定地戰鬥。」從這段譯文中,可以看出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明確地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決心要與盟軍決一死戰。
  • 聽說日本連挨兩顆原子彈的原因:是翻譯語氣上的誤解導致的
    聽說日本連挨兩顆原子彈的原因:是翻譯語氣上的誤解導致的眾所周知,由德國和日本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善良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刻的災難,至今依舊有好多人不願意提及那段令人痛苦悲傷地記憶。因為人們的本性善良,所以人們選擇以史為鑑,和平共處。
  • 解密日本遭美國原子彈轟炸內幕,竟是因為一個詞語翻譯錯誤
    在進行語言翻譯時,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看起來似乎好懂,翻譯時卻辭不達意。要翻譯的好,準確表述出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稍一疏忽,就會出現誤譯,鬧出笑話還是小事,嚴重者會把國家帶入深淵。這個法國人平日裡老愛用法語概念來翻譯英語。於是,把英語的「我快要淹死,有誰來救我?」這句話變成了「我非要淹入水中,誰都不要救我。」結果,站在岸上的人只好袖手旁觀,這個法國人很快就被淹死了。語言的誤譯,有時還會導致極其嚴重的惡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戰勝了納粹德國,結束了歐洲地區的戰事,軸心國只剩下日本還在負隅頑抗。為了早日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 昱見|為了一個翻譯錯誤,日本白挨兩顆原子彈
    原標題:昱見|為了一個翻譯錯誤,日本白挨兩顆原子彈8月6日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日。反對美國投原子彈的人說:當時美軍贏得太平洋戰爭勝利已成定局,「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造成20餘萬無辜百姓死亡的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其實是一場不必要的災難。
  • 一次翻譯失誤,讓日本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的味道!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當時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此前,美國、英國和中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 扔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會繼續扔嗎?
    與日本人挨原子彈這事兒可以說是喜大普奔,日本人還舔著臉到處訴苦,到處標榜自己是原子彈的受害者。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想一想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為,想想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兩顆核彈算得了什麼?原子彈扔的好,扔的妙,扔的鬼子哇哇叫!唯一遺憾的是日本人沒有向他們標榜的那麼硬氣,才兩顆原子彈就投降了!
  •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隨後美國軍隊就準備對日本本土發起進攻,沒落行動計劃由此產生,意圖全面對日作戰,與此同時,日本號召「一億國民總玉碎」以應對可能會登陸日本本土的美軍,美軍沒落行動受阻,最後美國採用了今天的人們廣為熟知的辦法,兩顆原子彈在日本掀起了巨大的蘑菇雲,日本戰敗的命運就已經被書寫好了。在1945年,二戰已經走到了終結的邊緣,各處受挫的日本就連本土都受到了來自美軍的打擊。
  • 歷史上最倒黴的人,兩次被原子彈轟炸,家人稱其很自豪
    美國人向日本人投的兩顆原子彈分別是1945年8月6號和8月9號投下的。在這兩天裡,將近二十來萬的日本人被無情的原子彈吞噬了他們的生命。世間任何人,只要經歷一次原子彈的襲擊就可以說得上是在地獄與人間的邊緣行走了一趟。
  • 日本本可避免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而今人們仍住在核輻射城市
    自人類出現,戰爭就從沒停過,從最原始的冷兵器,到大規模的熱武器,再到現在的核戰爭時代,犧牲的道具只有更加暴力、威力更加強大,雖然原子彈發明已有幾十年,但是史上原子彈應用於戰爭的只有唯一一次的二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
  • 原子彈轟炸後不能住人,為何廣島和長崎住著許多人?
    1945年,日軍戰敗的結局不可避免,但是還在做困獸之鬥,為了減輕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造成的傷亡,美國總統杜魯門籤署了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命令,於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兩顆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相繼爆炸,造成數十萬人的傷亡,日本也成為了唯一一個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
  • 長崎原本可以避免第二顆原子彈打擊,卻作死失去了三次機會,天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遭遇了原子彈轟炸。這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唯一遭受核打擊的國家。遭受轟炸的城市是長崎和廣島,其中,廣島是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所以更為被人銘記。不過,今天要講的是第二個城市——長崎。原本,這顆原子彈可以避免的。
  • 美國投向日本的第三顆原子彈失蹤之謎
    格羅夫斯在其工作安排中寫道:「在洛斯阿拉莫斯『胖子』(美國內爆式原子彈的代號)所用的鈽最後處置完畢後,就用 c—54 型專機運到提尼安,另外兩個『胖子』所需要的一些其他重要零件,則由兩架 b—29 型飛機運送。」由此可以肯定,美國在對小倉和長崎的轟炸之前,運到提尼安空軍基地的是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是如何投下的呢?
  • 日本沒有拒不投降?一個詞翻譯錯了!致使日本挨了2顆原子彈
    二戰後期,日本首相曾經發表過一篇聲明,結果因為一個詞語的翻譯錯誤,導致各國誤會日本拒絕投降,這也致使他們經受了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二戰期間的日本非常瘋狂,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使用了最狠的招數,直接向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導致的後果是日本大量人員傷亡,各國第1次直觀的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日本更是因此選擇投降。除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去世之外,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畢竟當年的日軍是出了名的頑固,如果不給他們一個大的教訓,擊垮他們的心理,日本很難選擇投降。事實上,這也是當時眾多國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