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叫維羅妮卡,是來自西班牙的一位小學生物老師。她穿著「3D人體器官服」給學生上課的照片被傳到外網,讓她一夜爆紅,還火到了中國,眾網友紛紛為她點讚!
由於這種上課方式非常新穎直觀,完整還原了人體器官的解剖結構,直接點燃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很多學生站起來為她鼓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因為教學道具過於逼真不敢直視。
維羅妮卡老師對自己一夜爆紅感覺非常意外,她的丈夫卻非常贊成妻子的教學方式。
這組照片還火到了中國,網友一邊讚嘆「中國製造」的強大(「3D人體器官」服為中國生產),一邊為她的創意和敬業精神所折服。
甚至有網友調侃,「如果當年我的生物老師也這樣教,我都可以考上清北了!」
然而維羅妮卡老師卻表示小學生物課很難教,「因為小孩子的注意不夠集中,所以才想到用這種方式增加課堂上的生動性」。
▲上圖為維羅妮卡老師。
說到孩子認識身體,一直是家長的一個難題。
北師大版的「小學生理健康課本」推出一段時間後就曾帶來一些爭議,有些家長認為教材尺度大,令人難以接受。
然而,小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探索是正常生理現象。胎兒時期寶寶就在母胎裡吮吸手指,出生後孩子就會撓耳朵、吃腳丫、摳肚臍,甚至還會抓「雀雀」等隱私部位。
教育學者蒙臺利梭說:0~3歲是孩子心理胚胎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藉由雙手來探索世界。到3歲之後,孩子的心智逐漸發育並接受大人的介入。孩子通過對身體的探索,繼而認識和感知外部世界,這是小孩子從生理到心理的自然發展過程。
因此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身體,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因為小孩子好奇心重,他們對身體的發現和探索,有時候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比如孩子常吃手,可能會影響孩子出牙不齊整,還容易吃進去很多細菌。孩子摳鼻孔,可能引起鼻炎或鼻腔出血;孩子抓「雀雀」,還可能引起生殖器發炎。
1.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做遊戲。
「這是鼻子」,「這是耳朵」、「這是眼睛」,家長一邊說,一邊引導孩子用手指出來。
這是家長引導孩子認識身體的好方式。
2.孩子通過照鏡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一開始孩子並不知道鏡子裡面就是自己,表現得非常興奮,拍打鏡子,嘴裡還呀呀說話。孩子照過幾次之後,才逐漸明白。
北大心理學教授這樣建議,孩子睡熟了在他鼻子上點胭脂,等孩子醒了再照鏡子。如果孩子用手摸鼻子說明認識這是他自己,這是孩子心智發育聰明的一種表現。
3.陪孩子閱讀科普讀本。
比如說美國知名兒科醫生、華盛頓大學醫學教授霍華德·本內特博士就寫了一本兒童科普圖書——《給孩子的身體書》。
這本童書最大的看點是非常專業。由頭髮、皮膚到身體內部,由內而外地引導孩子如何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身體。
比如他先講皮膚接觸,「我們握個手吧?」,幫助孩子了解皮膚構造的同時,又告訴孩子如何避免細菌和病毒感染,這對現在孩子有非常現實的教育意義。
再比如「張口你的嘴巴和喉嚨」。
食物如何由食管進入胃部和腸道,這些食物又如何被消化和吸收,從而引導孩子認識吃手和亂吃東西都是不好的習慣。
第二個大看點是:這本童書以「圖畫+故事」的形式呈現。書中有1000幅圖片,畫面輕鬆活潑,故事風趣好玩,引人入勝,不用擔心孩子看不懂。
「大腦是大BOSS,大腦是如何工作的?它控制我們身體做出每一個正確的動作」。
「頭髮為什麼每天都會掉?」
「什麼是骨骼和肌肉?」
「紅色液體(血液紅細胞)有什麼秘密?」
「青春期將可能面臨哪些美好、糟糕,或者尷尬的事情?」
「感謝淋巴結,淋巴系統和地鐵系統類似,每個淋巴結就是地鐵站,淋巴液就是列車,淋巴裡面的物質就像乘客」。
「什麼是細胞,免疫細胞如何參與防禦?這個世界並不是那麼安全,如何保護和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
適合年齡:5~15歲的孩子閱讀。
精彩看點:從皮膚到頭髮,再到身體內部器官,身體是一部神奇的機器,各個系統在有規律的運轉。正確引導孩子對身體的認識,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價格實惠:這本書原價125,現在優惠價只要56元(偷偷告訴你,領券後購買還能再便宜哦!)早點下單,早點包郵到家。
點擊下方橫條「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