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以前有這樣一句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看上去讓人有點不明就裡,五個人三個姓為什麼就不能走路呢?
為啥36個人就不能過度呢?其實這句話體現的是古人對人心的理解。
這句俗語前後兩句的意思細看一下也很明顯,所謂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是說人心難齊,因為若是五人三姓的話,其中必有一個人和他人的姓氏不同,另外還有一個到兩個人和另外兩個人的姓氏不同,姓氏不同在這裡代表沒有親屬關係。
而姓氏相同的往往屬於一家,即便不屬於一家,一個姓氏也會縮小他們的距離感,所以一個姓的人比較容易團結一心,那麼單個姓的人可能就會被疏遠,並且他自己也常常會在心理上覺得和他們疏遠了,這樣的五個人在一起同行,難免就會各懷心事。
那麼如果他們身上有錢財或者有和他們利益相關的事物,相互間就有可能會動歪腦筋,這時候同姓的人就可能會合謀去算計單姓的人,相對而言,這是相比其他形式的群體更可能會出現的事情,所以古人居此而總結認為五人三姓莫走路。
那麼「三十六人莫過渡」說的又是什麼呢?
這句話應該是說36個人不要同船過河,至於為什麼這麼說,主要還是因為以前過河的船都比較小,如果上去36個人的話,船舷就會吃水很低,這樣船就會變得很危險。
在過河的時候,如果遇到一點緊急情況,船上的這些人慌作一團的話,可能會往船的一邊或者一頭擠到一塊,造成船的重心偏移從而發生傾覆,船在水中傾覆的危險不言而喻,很可能把一船人都淹死在河裡。
那麼為什麼非要說36個人呢?為什麼不說30個或者40個呢?
這可能和古代木船的載重量有關係,36個人可能就超載了,也或許36個能代表人比較多,也並非一定是要36個人,大概是告誡人多的時候就要注意。
不過36人這個數字也可能是根據曾經發生的事情或者傳說而來的,因為也有三十六人共一舟,遇到龍王一起收,三十六人同船渡,小心有災進魚腹的說法,可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讓人覺得36個人坐船同渡是不吉利的。
其實這兩句話說的也是一種概率性的事件,就是相對於其他人數或者情況,五人三姓以及36人更容易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所以古人才講出了這些話,這說明了古人對人心的體察細緻入微,並且傾向於對概率性較高的事件進行提前預防,所謂未雨綢繆總要強過亡羊補牢。
所以古人告誡人們有些情況是需要提前注意的,但這些話說的事情也都不是必然的,不必深信。
我們不難看出古人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經驗。
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在官場生涯中過得如魚得水,最後能夠安享晚年,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
同時也完整地掌握了為官之道,不僅深得皇上喜歡,還深受百姓愛戴,這樣的官是在是太少了。
其實,曾國藩能有如此的成就,這其中的功勞,離不開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這是一本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的傳世佳作,聽說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讀過的名人可不少。
曾國藩,他曾經把這本智囊全集,「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可以說是夜夜品讀,從中獲取智慧,從而成了一代名臣。
大清兩代皇帝康熙、乾隆將它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愛,只準內部傳閱;不止前人將它捧讀,現代人更是將他奉為經典。
我們熟知的萬達總裁王健林,也將這本智囊列為書單,給萬達高層,看中的就是這本書中蘊含的職場智慧!
這是一本什麼「奇書」,竟然有這麼大的魅力?這本書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智囊全集》最開始只是很普通的一本冊子,流傳至今,也出版過很多版本,但是由於古人都是文言文,並且沒有斷句,很多版本人們讀起來非常費勁!再加上有些版本沒有白話文翻譯,更沒有注釋,人們讀起來枯燥乏味。
因此建議大家看一看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將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錄進去,還要馮夢龍對每個故事的評價,每一篇故事下面都有白話文翻譯,簡單易讀。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而是讓你哈哈大笑還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我常常沉浸於裡面有趣的,神奇的官場故事,還有民間故事中,有時候哈哈大笑,有時候驚嘆餘生,合上書籍,細細回味,原來這等智謀和智慧對於我自己是如此有用。
從書中學到的智慧,會伴隨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