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飲福」:上墳祭奠後吃掉供品

2021-01-21 鳳凰江蘇

宋代封禪祭祀

十月初一那天,我回老家上墳,在祖墳前面擺上一溜供品,放了一掛鞭炮,燒了一堆黃紙,磕了幾個頭,站起來,把供品裝入後備廂,驅車而去。

本來擺供是為了讓祖宗享用,我應該把供品埋到墳地裡,不應該帶回去,可是現在規矩就是這樣,不光我,所有上墳的人臨走都會把供品帶回去,以便下回重複利用,只把那些不能重複利用的東西留下來,例如花圈。古人上墳倒不把供品帶走,但是他們會在墳地裡把供品吃掉,深埋地下的祖宗照樣嘗不到一星半點兒。

孔子的高足曾子當年被人質問過:「夫既遣而包其餘,猶既食而裹其餘歟?君子既食,則裹其餘乎?」意思是你帶著供品來祭奠祖宗,怎麼祭奠完了自己大吃起來?吃不完怎麼還打包?你這不是故意跟祖宗過不去嗎?曾子回答說:「吾子不見大饗乎?夫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父母而賓客之,所以為哀也。」哥們兒沒見過國君宴請外賓嗎?宴席結束了,國君必定把沒有吃完的大菜送到外賓的下榻之處,讓他們繼續享用,我把供品打包帶走,就等於把自己當成了外賓,把祖宗當成了國君,這是在表明陰陽相隔比兩國的距離還要遙遠,並以此寄託自己的哀思啊!

曾子的解釋牽強到了極點,說明他是個笨蛋,如果讓他的老師孔子來解釋,一定靠譜得多。孔子可以這樣說:人死萬事空,死人根本不會吃供品,擺供只是為了表達思念,而把供品吃掉和打包則是為了避免浪費。

我覺得宋朝人的做法非常科學。宋朝人每逢清明節和十月初一祭奠祖宗,擺的供品非常豐富,有酒有肉有果盤,祭奠完了就當場大吃大喝,他們稱之為「飲福」,意思是吃了供品和喝了供酒能給活人帶來福氣。

宋朝以前祭奠祖宗,慣用「三牲之首」,即豬頭、羊頭和牛頭,這三樣都是生的,祭奠以後帶回家,如果天氣太熱,祭奠儀式又太長,中途容易臭掉。宋朝人做了改進,一邊祭祀,一邊「煙燔牲首」:把豬頭、羊頭和牛頭統統烤熟,儀式結束,直接切開,分給大家飲福。

遙想當年,宋朝人十月初一上墳,墳前擺著供桌,供桌旁邊放著碳烤爐,爐火熊熊,烤著「三牲之首」,烤得墳地裡陣陣香氣,那場面一定十分誘人。 

相關焦點

  • 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上墳有哪些禁忌?
    導讀: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不少人都會手拿鮮花、錢紙、蠟燭、食物等。那麼有人困惑了,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呢?關於,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清明節上墳用什麼供品?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掃墓上墳時祭祀先祖準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
  • 清明節將至,上墳祭酒飲酒不可不知的幾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再過幾天,清明節就要到來了。想必現在已經有人開始上墳祭祀祖先了。但是請記住清明節前一周或者兩周去上墳都是可以的,切忌清明節前一天上墳。「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又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上墳祭奠父母供品轉眼消失 的哥提線索持刀歹徒落網
    水母網1月18日訊昨天上午11時許,市民袁先生和家人來到西陵園墓地祭奠已故父母,眾人將香蕉、蘋果、橘子等供品擺放在墓前,併到附近規定的場所燒紙,十分鐘左右後返回,發現墓前的供品全都不翼而飛。工作人員介紹,墓地的管理非常嚴格,閒雜人不允許進來,失竊的原因正在調查。
  • [鄭州大民生]清明上墳 供品被偷
    [鄭州大民生]清明上墳 供品被偷 清明上墳,供品被偷。
  •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還有一個星期就到了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到祖先的墳上去祭掃,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那麼,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會準備那些祭祀用品呢?
  •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掃墓的講究與禁忌
    冬至上墳祭祖的由來是什麼  據《周禮春官·神仕》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來,從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動。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靈和祖宗,大家一起進酒餚,還要向師長和老人祝福,習俗與大年初一相同。
  • 祭祀和上墳之間有何區別?
    很多人認為祭祀先祖就是到墳前祭拜燒紙,以祈求逝去的親人能夠在另一個世界安心快樂並保佑家人健康。追根到底祭祀和上墳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想要弄清這二者究竟是不是一回事,我們就要先從祭祀和上墳的詞語解釋來看。上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掃墓,一種祭祀死者的活動。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皖北民俗上喜墳,供奉一桌菜餚果蔬,還有大小上墳之分
    特別是在結婚之前,男方一定要隆重地上喜墳,帶上滿滿一桌供品,到墳地內邀請自己的祖宗亡人喝喜酒、用喜錢。上墳的寓意不言自明,就是告慰自己的先人:「我二狗子今天要成家立業了,以後要給你們生重孫子,請列祖列宗回家喝喜酒,保護我們一生平安。」
  • 墓地成炫富表演場 清明每年「扔」掉千萬元供品
    即使工作人們一再提醒市民,祭奠結束後要把供品帶走,但多數人還是擺上供品就離開了。  工作人員說,清明節,本是以掃墓為主,為逝者清掃墓地的塵土,獻上水果和鮮花,表達對親人的哀思。可這種炫富之風,使原本清靜的墓地,成了露天野餐會。上午人多,飛禽不敢靠近,下午人少了,成群的飛禽就落在墓地裡覓食,攆都攆不走,給墓地的管理工作帶來麻煩。
  • 農村清明節上墳,有哪些禁忌和要求?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馬上就要來臨了,清明節俗稱鬼節,是人們祭奠已故親人的日子,因此國家還規定這個時間段給人們放假。在我的老家,上墳的時候一般都會上午去,下午去的人很少,因為上午是陽氣比較旺盛的時段,到了下午,陽氣逐漸減弱,因此最好不要在陽氣弱的時間段去上墳,你們老家那邊有什麼要求嗎?
  • 農曆十月初一,單位放假讓員工回家上墳,你們那裡有這種習俗嗎?
    我們單位是個民營企業,每年的十月初一都是放半天假,讓職工回家上墳掃墓。今天是周六,但是我們慣例不休周六隻休周日,早上接辦公室通知說下午放假。年輕的同事說,今天是寒食節。我笑:寒食節是清明前好不好?這是農曆十月了。
  • 清明節,我在網上祭奠父母和嶽父母
    童年給爺爺上墳我的童年,是在石家莊市井陘礦區度過的。每到清明節,母親就用五種顏色的彩紙,當地俗稱五色紙,用剪刀剪成約10釐米高的上衣,褲子,坎肩等樣式,剩餘的彩紙都疊成一沓。母親說:這是衣服,零錢和布頭。衣服供換洗,零錢供零花,布頭供縫補,天堂裡不能少了這些。上午,我跟著父母來到山坡上,給爺爺的墳頭燒紙祭奠。
  • 在農村,清明上墳這三個禁忌你知道嗎?上墳的時候千萬要注意
    還有不到十天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大家都會去上墳,這也是對逝去的人的一種思念與寄託,在農村,上墳也是有講究的,有些事上墳的時候也千萬要注意,這三件事在上墳的時候也是要特別的注意,不然會被人看做是對逝者的不敬。
  • 萊蕪有個節叫「七月十五」 請、送家堂或上墳以表「孝義」
    明天就是中元節,中元節在萊蕪被很多人稱之為「鬼節」,傳統的叫法為「七月十五」,這一天請家堂、送家堂就如同過年一樣,也有一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會選男丁去祖林上墳,以祭先人。  請家堂  這一天一大早,家中的女眷會打掃庭院,將家中各個角落打掃乾淨。男主人會擺設供桌,牆上掛家堂軸,供桌下放一臉盆,用來盛裝祭奠的茶酒和燒紙。
  • 清明節掃墓上墳禁忌多 有一類人千萬不能去你知道為什麼嗎?
    清明節掃墓上墳禁忌多 有一類人千萬不能去你知道為什麼嗎?時間:2018-04-05 10: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掃墓上墳禁忌多 有一類人千萬不能去你知道為什麼嗎?
  • 俗語:閨女上墳,娘家無人,是何意?好在如今這種思想已蕩然無存
    古人對孝的定義更全面,孝是為人之本,是人們生存的條件,如果一個人不講孝道,那麼不論他多麼優秀有能力,走在哪裡都會被世人唾棄,認為他是一個不值得交往與信任的人。父母生前年邁之時,孩子對父母要關愛有加,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父母去世以後,孩子更要在父母墳前守孝,家中立上牌位時時祭奠,以示孝心和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 在農村,清明節去上墳時都有哪些說法和禁忌?
    在農村,清明節去上墳時都有哪些說法和禁忌?今天是4月1日了,離著清明節越來越近了。這不在農村已經有人陸陸續續前去祖先的墳上去上墳添土了,有些年輕人不解,不是都是在清明節當日祭掃嘛,為何有一些人都提前去呢?
  • 清明節上墳用什麼貢品 在臨沂上墳有些東西不能擺
    清明節假期就要來臨,很多網友都是要回鄉上墳的,在我們臨沂上墳也是一件大事,不僅要燒紙叩拜,還有貢品,很多網友不知道貢品該怎麼選擇,小編來給大家講講。   上墳拜祭祖先,必然少不了供品,雖說供品的選擇沒那麼多的講究,且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所帶的供品也會有所不同,就好像有些地方會帶青團,而有些地方會帶飯糰,這個需要依據自家習俗來決定。
  • 在農村,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這些問題,你都知道嗎?
    在我國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中,清明節兼具了許多不同地域的自然與人文內涵,雖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但在清明時節掃墓上墳祭奠先輩的風俗自古以來都不曾改變。不過對於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還是有著一些不曉得講究的。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長輩們會反覆地叮囑年輕人,不要去觸犯。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