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一個與農業生產相關並具有重大意義的春祭節日。在我國千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中,清明節兼具了許多不同地域的自然與人文內涵,雖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但在清明時節掃墓上墳祭奠先輩的風俗自古以來都不曾改變。
不過對於清明節的春祭禮俗,其中還是有著一些不曉得講究的。對於這些講究,農村的長輩們會反覆地叮囑年輕人,不要去觸犯。今天,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清明上墳時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祭品提前備好,不可食用
清明節在祭祀之前,要先準備供品,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須要提前備好。像我們老家會準備三牲,這裡頭大有講究,要新鮮的整隻雞、整條魚、一塊豬肉。另外還要準備三碗「淨飯」,三個酒杯,只要是祭品,一定要保證乾淨。上墳前,一定要確保祭品沒有食用,尤其是要注意好自家的孩子,稍不注意可能因為不懂事貪吃了。
二、切勿穿衣鮮豔、嬉戲打鬧
上墳祭祀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代表對逝世的人的尊重和懷念。在上墳祭祀時,切勿穿顏色鮮豔的衣服,最忌紅色,一般以黑色或深色的服裝為好。整個祭祀過程中,為了表示對祖宗和先輩的敬意,全程最好保持安靜,更嚴禁嬉笑打鬧的場景出現。
三、培土、割草有講究
往墳頭添新土,要在上墳的左邊或右邊挖土,千萬不能到正面或後面挖土。而且得捲曲起衣服來背土,不可有其他工具,每人只添土三下,添完後不可馬上去拍打衣服上的土壤。割除墓旁的雜草時不可去割墓上面的雜草,如果雜草實在太多,往往是由家族的最長輩的人去。
四、燒紙畫圈要注意
擺上祭品,燃上香燭以後,在燒紙錢之前,要在地上畫一個圈,將紙品劃在圈內,留下一個口對著祖先的墳墓(也有的地方留口對著西南方向),方便先人進去取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畫圈的時候,不要把人划進去。還要在圈外扔幾張散紙錢,給那些沒有後人的孤魂野鬼享用。
以上就是一些清明時上墳要注意的問題了。當然,不同的地區風俗習慣肯定是有差異的,但是都是表達了對於先人的尊重與思念,你還知道哪些上墳要注意的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文/小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