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子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功利的世界又要如何去改變呢?

2020-12-27 扭筆

為學,這個為字不能讀第四聲,而是要讀第二聲,或許很多人都對此嗤之以鼻,覺得我是在說廢話,別急,且讓我剖析剖析,你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我們如今處在功利世界,人心算是比較混亂的時候了,金錢至上的觀念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深入人心,結果就是,幾乎什麼都可以用錢去衡量,去購買。有一句笑話說的就是這樣,錢可以購買天下任何之物,如果還有沒有可以購買得到的,那就是你的錢不夠多,可見,金錢已經猖狂到了如此的地步。這個跟為學沒有一毛錢關係吧?或許你會這麼問,這當然是有關係的,別急。

功利世界是怎麼形成的?金錢觀是如何塑造的?當然是由人引起的,而且是數量眾多的人,所謂三人成虎,一個理念、一把思想、一種風氣的形成,單個人是無法實現的,必須需要大數量的人的思想集合在一起,然後由思想影響到行為,那麼這一種風氣就逐漸形成了。那麼人的思想以及理念從哪裡來的呢?自然是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所處的環境所影響的,教育為主,環境為輔;一個人如果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內心非常端正,良知非常透明,那麼外界環境要想汙染他是比較難的;反之,如果一個人原本就被教歪了,那麼即便是正向的環境想要糾正其行為也是難,反而整體環境容易被其汙染帶壞。

因此,單說教育吧!為(第二聲)學和為(第四聲)學,一個意思是做學問,一個是為了學習知識,追求的目的不同。做學問是追求本心,培養以及塑造本心,讓其常然浩然之氣,正向之氣;如果只是為了單純的學習知識,那就捨本逐末了,須要知道,從古至今,所累積的各行各業的知識,人就算學到死也是無法窮盡的,不說學完所有學科,單單是一個學科也是夠嗆。打個比方,我們學習上古聖賢的學問,難道就是讀完他們所著的文章就可以了嗎?這樣即便你能對他們的文章做到倒背如流也是沒有什麼用的,那些都只是外在的東西,旁枝末節的學問罷了。

因此,做教育得要擺正觀念,需從做人做學問學起,不能為了背書而背書,過度追求知識的快感而沒有用在己身,不能用於實際加以驗證,那麼只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書呆子,於家於國都沒甚用處。

《左傳》裡說:「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通過書本學習知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稍微花點時間就可以了,難就難在把這些知識用於實際中,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因為如今的學校,大部分人都是處在第一個階段---學知識,學到了知識卻沒有去實踐,那麼還不如說沒有學到,浪費時間。王陽明說,致良知,然後知行合一,說的就是要這樣,將知道的,了解到的,學到的知識加以執行,實踐,行動,融會貫通,在實際中反過來作用於學,這是做學問,為(第二聲)學。

相關焦點

  • 如何在這個功利的世界裡保持快樂?
    如何在這個功利的世界裡保持快樂?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小的問題,說它大是因為它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說它小是因為它其實也就是一個人內心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是樂觀者?樂觀者可以有多大的力量?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以及他的經典語錄,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都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超級樂觀精神,這種樂觀之力是可以改變世界改變歷史的力量。
  • 不要去恨功利男,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很功利
    也許你會認為功利男太冷血,但這個時代競爭太大,這個世界就是功利的,需要每個人都保持危機感,跟上前進的步調,否則只會成為優先被淘汰出局的一顆敗棋。後來,我想明白了,總有一些人不是平白無故地熱切接近你,你身上如果沒有他們可取的利益點,人家憑什麼要對你好。就像這個男生,當初給我打電話總愛說:「我這人最喜歡給成功人士打電話了」,當初我怎麼就聽不明白這其中的深意呢?你不成功,誰給你打電話,打電話也是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人家付出也希望獲得更大的利益的。OK,我就這樣想通了,想明白了。
  • 咪蒙: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這個圈子看起來很浮躁很現實,可是規則極其透明,什麼都不看,就看你的作品。不管你是導演、演員還是編劇,憑作品說話。你拍的是電視,憑收視率說話。你拍的是電影,憑票房說話。你要是不屑於商業,那好,用獎項說話。一想到規則這麼透明,我就非常安心。很多人會說,那還有各種潛規則的存在呢。其實呢,潛規則也是規則的一部分。你可以選擇要不要潛規則,你自己承擔後果。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你夠段位了嗎?
    咪蒙的代表作《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寫給不斷努力變得優秀的人。我不斷往上爬,不是為了被世界看見,而是想看見真箇世界啊。這句話相信很多人看過,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喜歡上了。其實不是每一個都要功成名就,只要你活得開心就好。俞敏洪在《奇葩大會》上表示:他不強求孩子有多大成就,只要他品德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心就足夠了。你不一定要像牛頓、愛因斯坦那樣,被永遠記住。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能獲得鮮花和掌聲,那也必定背受著比一樣的艱苦。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讀後感
    所以如果你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自己並不是什麼慈善家,不要想著在開始的時候先投入,一定要在開始的時候就想著自己應該如何掙錢。你如果在開始的時候連自己的團隊都養活不起的話,那麼你有什麼資格說夢想。如果你在開始的時候都發不起工資的話,那麼你又有什麼好的前景呢?
  • 書呆子,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
    然而當他們走進社會,走進人群,望著五花八門的世界,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他們迷茫了,他們糾結了,怎麼書上沒說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噢,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盡信書不如無書」!她自己要忙著做飯,沒工夫去張羅趕雞,就對丈夫說:「我做飯,你去幫我把雞都趕進窩去。」丈夫答應了。他放下書本跑到外面,去將自家的雞趕回家。書呆子看到自家那幾隻雞,連忙上去一陣使勁猛趕,結果那幾隻雞嚇得驚慌失措,亂飛亂竄;書呆子只好停下來朝雞揚起手慢慢示意,於是那雞又停在那裡東瞧西望。
  • 讀書筆記:《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足以說明咪蒙是率真的勇敢的堅強的女子!能夠直視中國全民信仰「權、利」,坦然接受現實生活,不斷努力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本書輕鬆、愉快、自嘲、勵志,直言快語、怪誕搞笑,卻又富含哲理。
  • 篇篇10萬+的咪蒙說,這個世界是功利的,可事實當真如此嘛?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由咪蒙所著,每一個觀點都很正能量,雖然有些文字粗俗,但是收穫頗豐。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努力面對工作,再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並保持自己的熱情,這本書裡面都有詳細的註解。她是一個典型的商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把微信公眾號上面的10萬+文章在書中再次展示,這種「一女二嫁」的行為著實撈金。而這本書最為神奇之處在於:無論是這個社會的受害者還是施暴者,這本書都會讓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本書是在寫給自己,譴責也好,鼓勵也好,啟迪也好,總能發現一點自己的影子。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能改變一切的,只有自己
    去年9月,在咪蒙新書籤售會買到的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然後,排隊等著她籤名,發現書裡內容跟她公號文內容差不多,就遲遲未仔細閱讀。她寫自己寫稿子的經歷:在辦公室寫稿,在機場上寫稿,和朋友出去旅遊寫稿,等咖啡十分鐘不到寫稿,生病了打吊針也要寫稿。她把自己變成了寫稿的機器。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 這個世界很功利,但是它承認你的努力
    這個世界很功利,但是它承認你的努力。堅持還是放棄,選擇現在苦,還是將來苦,全在於你自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碰壁了才想起努力。3。生活就像減法,每一頁撕去,都不可以重來,所以珍惜每一天,明天你會感謝今天拼命的自己,心若在,夢就在,做一個有夢想的人,努力奔跑迎接屬於自己的輝煌。4。
  • 功利也沒什麼不好!
    功利的境除了滿足作為動物的本能外,還有對金錢權利等物質方面的追求。存在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利己的過程,為自己而做各種事情的過程。他所做的都是為了利己,具有功利的意義。我們發現當下這個社會,我們大多人基本上都是處於功利的境界。那這種境界我們是否需要批判呢?
  • 這個世界越功利,它就越承認你的努力
    時隔兩年,我今天重新翻開了咪蒙的《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咪蒙的故事我又看了一遍,她說,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你想要一個小小的機會,都沒有;當你足夠牛叉的時候,你的面前有一萬個機會,你擋都擋不住。剛開始在公號上發文,閱讀量和點讚量都少得可憐,接不到廣告,以至於不得不線下接單來維持生計,但也一直不間斷在持續更新,甚至為了有好的寫作素材,不得不去別的城市旅行,拍攝大量的照片和視頻,在寫文章上更是十分用心,從閱讀體驗到每個字詞和標點,都十分講究。
  • 性格內向又懦弱的人要如何去改變?
    雖然大家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如何才能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長期堅持下去,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定會收到效果的。在改變內向懦弱的性格之前,我們要認識到內向懦弱的根源是什麼呢?根據我的學習和體會,我認為,內向懦弱的背後是我們對自我的不信任,也就是不夠自信。
  • 不是我們活得太過功利,而是這個社會太過現實
    有時候我們也會捫心自問一下,也會感慨是否是自己活得太過功利了。可是,現如今的社會就是如此的現實,我們也都是逼不得已而為之。也有太多的清新脫俗的人訴說著,是人們自己活得太過功利。不要去責怪這個社會,是自己把自己活得像個凡夫俗子一般。可在現實中,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不去現實呢?當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強大的時候,又真的會有誰去在乎你、去關心你的想法呢?
  • 曾仕強「人要勢利才會去想如何出人頭地,不勢利的人不太有出息」
    曾仕強說「人要勢利才會去想如何出人頭地,不勢利的人通常不太有出息」,這句話正確嗎?你有什麼看法?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文:謝汶青咪蒙寫過一篇文章《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裡面有句話是:功利的背後,它承認的是你的努力。
  • 有人說樊登是書呆子,做什麼都要有理有據,樊登這樣做對嗎?
    有人說樊登是書呆子,因為他無論做什麼,都要求要有理論做依據。樊登:「我在我們公司有個要求,就是你要提這個建議的理論支撐是什麼,你要講出來告訴我,最好是哪本書上來的。後來很多人就說我你不是書呆子嗎,書上講的都對嗎?
  • 專訪/黃小寶:在薄情功利的世界,做孩子的心靈守護者
    寶:所謂境隨心轉,一念地獄一念菩提,人們都喜歡在巔峰的感覺,懼怕墜落谷底,然而寶藏都在谷底,只有站在困難的谷底,保持平常心和感恩之心,才能看清世界和人性的真面目,從而提升智慧,雖然疫情讓我在經濟上損失很大,但是我對這個世界,對於人性,我了解的更加深刻,從而在為人處世上,包括教學有很大的改變,我更謙卑,更謹慎,更知天命。所以比起以前,此刻的我是最有實力的(笑)。
  • 清華大學錢穎一:在最「功利」學院做最不「功利」的改革
    「你還能找出比我們學院更『功利』的領域嗎?但恰恰是在這個最『功利』的學院,我們在推行最不『功利』的教育。」
  • 想去"看世界",沒有那麼無趣和功利
    牟海榮老師向該校同學拋出一個問題:世界那麼大,你憑什麼去看看?顯然,這句話是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引出來的。2015年4月,河南省實驗中學心理教師顧少強向學校遞交了一封辭職信,然後這個「金句」就流傳開來,被稱為「最有情懷的辭職信」。
  • 怎麼用英文說「書呆子」?(反正這些表達裡都沒有book)
    念書的時候班上很愛讀書的同學,總是被大家叫「書呆子」,但是英文是怎麼稱呼這種同學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