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也沒什麼不好!

2020-12-17 高樓馬路同事和狗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馮友

自然境界

從字面上我們便就可以了解,自然境界,指的是人的

單純依靠動物的本能而活,存在的意義便就是為了滿足吃喝住行等生物的本能。並且並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就如同孩童,因為好玩所以玩耍,因為餓了所以吃飯,因為老師和父母要求,所以寫作業等,他所做的事,對於他意義很少。

功利的境

除了滿足作為動物的本能外,還有對金錢權利等物質方面的追求。存在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利己的過程,為自己而做各種事情的過程。他所做的都是為了利己,具有功利的意義。

我們發現當下這個社會,我們大多人基本上都是處於功利的境界。那這種境界我們是否需要批判呢?有些人利己利人,有些人損人利己。

利人利己為何要批判?我們需要批判的是損人利己!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要被批判的對象,我們始終把自己的利益優先在他人之上,很多時候我們在損人利己。而利人利己的行為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有道德的功利行為。

功利不好嗎?

功利境界就不好了嗎?社會太過功利是否就不對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古至今,這個社會一直受到利益的驅使,發展進步,可以說功利促使著人類的進步和發展。

但功利也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自私,自利,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損害他人利益。這是我們應該正視和批判的。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只要社會存在這種現象便就會一直存在,或多或少而已。

但與社會一同出現是道德。人區別於動物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有思維,我們會思考,我們有道德。如果說自私自利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天性,那麼道德便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必要條件。我們因功利在追求更好的自己,我們道德而追求個人的完善。

我們總是會問,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自然人會回答,我要活著。

功利的人會說,我要房子,車子,票子和妹子。

那道德的人會怎麼回答,我要實現自我,怎麼實現自我?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社會。

功利之後有道德

欲望永遠無法滿足,當我們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我們會尋求精神的滿足,我們會尋找精神上的寄託。我們會思考——想要的是什麼?

我們想要的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有人專注於本能的欲望,有人專注於感官的刺激(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錢人會有吸毒行為,他們太過空虛而追求精神上的刺激),肉體和欲望的追求是容易滿足的,但卻是不持久的。

精神的滿足才具有持續性,自我實現的滿足才是永恆,有人為完成自己的作品而廢寢忘食,有人在求知中,在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不知疲憊,有人樂於傳播和分享自己的思想。這種滿足是持續的且是讓人心情愉悅的。

功利有時有益於道德

人們都說窮人不要學習哲學。因為只有物質條件較好的人才有閒暇的時間思考。當功利的人的越多,並且實現了功利的追求,物質條件得到了滿足,那麼產生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追求道德的人便就更多了。

很多人得過且過,並不思考明天要怎麼樣,也不期待明天能改變什麼。卻因為自己物質條件的不足,憤慨社會的不公,鄙視他人的功利,嫉妒他人的成功。在我看來,他們滿嘴都是道德的境界,在行為上卻不如一個自然境界的人。

相關焦點

  • 你錯看了世界的「功利」二字
    一說到「功利」二字,可能在人們的腦中是貪婪、爭權奪勢、追求權貴、為了金錢、富貴、可以不擇手段,得到一切。是,人們總是用不好的思想、壞的情緒去包裝「功利」,惡化「功利」在你心中的含義。以至致於我們一直覺得功利是不好的名詞,是壞的象徵。中招的人非常多。
  • 功利的社會最單純
    功利主義的思維,是追求結果效益最大化的思維,功利的社會,是只用效益和產出來衡量事物的社會,效益和產出都轉化為一個代名詞——錢。這樣功利的社會最單純,什麼東西都是可以用錢衡量的。對於錢這個東西,我們都不要自視清高,在這樣一個功利的社會下,連感情都可以用錢買,誰又能抑制對錢的欲望呢?
  • 愛不可功利,卻也最讓人功利!
    很多人認為,愛情是使人變得功利的利器。因為要去愛一個人,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愛當今社會,兜裡沒有幾個錢,還真不敢輕言「愛」這個字。一是沒有底氣,二是窮讓「愛」變得奢侈。所以人們不得不功利,不得不從最實際的想法出發,去獲得愛情的保障和安全感。 所以在《戀愛先生》中,王巖在靳東指點之下,和心愛的女生結婚了。
  • 歷史,如何承受功利的重擊?
    功利面前,歷史是脆弱的。為了城市建設和土地開發,很多歷史遺存被「保護性」拆遷、商業化運作,凝固的歷史在推土機下變身一堆瓦礫而不知所終。 最近又出現三個與歷史有關的輿論焦點:西安興教寺因「絲綢之路聯合申遺」而面臨強拆;濟南「萬人坑」遺址將用於商業住宅開發;香港演員成龍向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捐贈4棟明清古建築。
  • 「功利色彩」!
    導語:為了培養孩子上興趣班,請家長們少幾分「功利色彩」我很同情,現在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在困在課堂上和補習班裡。生活很很死板,沒什麼生氣。我經常看到七歲八歲的孩子,一點小孩子的天真快樂都沒有。其實這也難怪孩子,平時要上課。周末要上補習班。一點玩的時間都沒有。哪有什麼童真童趣可言。
  • 從「功利角度」談做老師的好處與壞處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一個教英語的班主任讓一個數學或者語文或者物理倒數第一的班級變成第一第二,還是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或者語文或者物理老師讓一個最差的班變成最好的班,高三班主任的工作到底是做了什麼,對於上級任務執行者大多是學生,作為班主任更多是監督者,記得我的班主任每次考試,總結起來大概是這樣的,考的好表揚學生,表揚老師教的好,考的差,講什麼最近班風不好,都不努力學習,懈怠了,既然考的差,那就下課不許休息
  • 我喜歡功利的自己
    或許也正是心底的這份功利才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行。我兩歲就成了留守兒童了。你能想像一個剛會呀呀囈語的孩子,挨個房間找爸爸媽媽的場景嗎?奶奶說後來我就不找了,乖乖吃飯乖乖上床睡覺。是的,人生的第一課就是接受。後來女孩慢慢長大了。你一定認為她刻苦努力成績優異。再或者認為她不服管教逃課叛逆。
  • 清華大學錢穎一:在最「功利」學院做最不「功利」的改革
    「你還能找出比我們學院更『功利』的領域嗎?但恰恰是在這個最『功利』的學院,我們在推行最不『功利』的教育。」
  • 人民日報:讀書的「功利」是讀厚人生
    有人說,這是一種讀書的「功利」思想,但這種「功利」思想激勵著無數的學子懸梁刺股,也成就了國家無數的人才。   與之相對,近年來又泛濫起來另一種「功利」的說法,那就是讀書無用論。在一些人看來,今天的書中早已不再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有的農村父母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就算了,讀大學有什麼用?掙的錢還不如打工的。
  • 功利足球 result football
    當巴西人黯然離去,森巴舞蹈華麗難現時,全世界都在抨擊本屆世界盃功利足球當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荷蘭隊,連一貫華麗的橙色軍團都放下了架子,「唯利是圖」,讓人感嘆世界盃的觀賞性漸行漸遠。好在藝術足球的代表終於還是突破了功利的重圍。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你夠段位了嗎?
    咪蒙的代表作《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寫給不斷努力變得優秀的人。我不斷往上爬,不是為了被世界看見,而是想看見真箇世界啊。這句話相信很多人看過,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喜歡上了。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個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這句話讓我很燃,更加激勵每個默默努力的人。即使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公平,但是它再不公平,也會眷顧堅持努力的人。有人覺得功利的社會,都是靠金錢和關係。
  • 咪蒙: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學弟很憤慨:這個社會太他媽的功利了。以前這幫人,想借他的筆記,想抄他的卷子,一個個跟孫子似的。如今在他面前全成了大爺。以前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的屌絲眼鏡男,倒成了搶手貨。還有比這些人的功利嘴臉更噁心的嗎?一年前,我會非常同意他的說法。
  • 功利的教育必然導致教育的功利——功利教育必然導致許某馨之流
    今天,教育已經不再純粹,教育成了功利的代名詞如果教育失去了公平,變得功利
  • 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但我總覺他們太重功利了,教育被壓在沉重的功利下面,不免有了偏枯的顏色。太注重「學業」「忽視了「做人」,便成了跛的教育我總覺得「為學」與「做人」,應當並重,如人的兩足應當一樣長一般。現在一般號稱賢明的教育者,卻因為求功利的緣故,太重視學業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於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不能行遠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遠一樣。
  •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生而為人,切勿「功利」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在現今這個成功學當道的年代,社會上充滿著功利的氣息。最可笑的是,功利似乎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眼中的「聖經」,而遠離塵世喧囂的人則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假清高」。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存功利的的心態,每個人都心存成為百萬富翁的夢想,可成為百萬富翁的人屈指可數。在這樣一個多樣化的社會上,在這樣一個希望的國度裡,僥倖不能使人長久。當人們虛榮的內心越來越不滿足於現狀的時候,不妨沉下心來,靜靜的做好自己。
  • 孩子不出息,也沒什麼不好
    孩子不出息,也沒什麼不好。
  • 人啊,現實一點沒什麼不好
    可是,人啊,現實一點沒什麼不好。每一個人都是需要穿衣吃飯的,每個人都是逃不掉這個社會大背景的,倘若不現實,那不可能每天依靠著精神,依靠著夢想,依靠著嘴巴上的口號而活過吧。所以生而為人,現實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好,每個人都得生活,每個人都得生存下去,只有保證了自己的生存,就延續了生命,才能夠得以談理想,談精神,談境界。如果沒有了這些,那麼其他的一切,又還有什麼意義呢?
  • 集體主義: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的辯證統一
    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既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倫理類型,也是倫理的兩個層次。亞當·斯密認為功利倫理以利己為鵠的,其正義原則在實踐中只是消極的防預性規範,因而是低層次的「德性」;奉獻倫理以利他為己任,其仁愛原則要求人們為他人的幸福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因而是高層次的「德性」;馮友蘭則把「功利」和「奉獻」視為人類所能達到的兩種「境界」。一種觀點認為,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是絕然對立的,說功利就扯不上奉獻,談奉獻就不能有功利。
  • 在邊沁的定義中,功利與快樂、幸福是等同的
    功利主義講的功利,是快樂和幸福的代名詞,也是利益的代名詞,在邊沁的定義中,功利與快樂、幸福是等同的,因為它們的增長給人所帶來的效果實質上相同,因而行為的苦樂標準,實質上就變成了功利原則:「功利原理是指這樣的原理(原則):它按照看來勢必增大或減小利益有關者之幸福的傾向,亦即促進或妨礙此種幸福的傾向
  • 悅讀| 朱自清: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教育被壓在沉重的功利下面不免有了偏枯的顏色教育的價值是在培養健全的人格,這已成了老生常談了。但要認真培養起來,那卻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