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的教育必然導致教育的功利——功利教育必然導致許某馨之流

2020-09-03 萬重山老師

網紅教授鄭強有一條經典語錄:「教育的本質不是謀生,而是喚起學生興趣,鼓舞精神。靠教育來謀生和發達也是可以的,確被我們過度重視了。」


細細思考起來,我們發現今天教育的確承載了太多的東西。然而,大家都忽略了教育的本質,那就是喚起學生的興趣,鼓舞學生的精神。

事實上,很多孩子從6、7歲第一天上小學開始,教育沒有喚起學生的興趣,反而給了學生痛苦,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學校裡,老師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希望孩子們哪怕是多背一點也好,以期成就老師的「名師」之志向,最終實現高收入。


在家裡,孩紙們完成各種家庭作業後,家長總是要求孩子們多學一點、多背一點,多學一會,還要求他們上各種只有家長感興趣的所謂「興趣班」。

家長和老師還異口同聲地說,只要現在努力,等考上大學就可以輕鬆了。

今天,各地、各校教育產業化如火如荼,教育不光是老師和家長的教育,還是投資學校的老闆們的教育,教育成了老闆們賺取暴利的手段!看看四川綿陽東城國際學校,為了所謂的「教學質量」,哪怕是讓13、14歲的學生跟禽獸為伍,也在所不惜啊!

今天,教育已經不再純粹,教育成了功利的代名詞,家長們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老師們想成就名師志向和獲取高收入,老闆們想獲得暴利,地方政府想通過教育產業化獲取政績。

看看上海華二初中發布的信息,就差沒有明碼標價——家長要多少資產才有資格成為我們學生的家長了。一所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口口聲聲死要錢,可想而知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啊!這樣的教育完全失去了教育的本質。




如果教育失去了公平,變得功利,可能培養的就是許某馨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同樣用一句鄭強教授的話來說「將來中國即使發達了,但你看看那些開著豪華車的富翁們從車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沒有教育,中國再富裕也不會強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林談教育|正確區分合理的教育成績與教育功利
    所以,現代教育必然存在著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性,意味著對目標的選擇性,這也就必然會對選擇的教育目標帶有期望。因此,對選擇的教育擁有目標的期望,這不是教育功利,而是選擇的必然。我們說回到音樂及鋼琴學習的教育命題。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音樂?
  • 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而如果你讀到他對當時教育流弊的痛斥,大聲疾呼:「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抱以上這三種見解而從事於教育的人,我也遇過幾個。他們有熱心與毅力,的確將教育看做一件正正經經的事去辦,的確將教育看做一種目的。他們的功績,的確也不錯。我們鄰省的教育者,有許多是這種人。但我總覺他們太重功利了,教育被壓在沉重的功利下面,不免有了偏枯的顏色。
  • 破除功利化 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當前教育功利化的傾向給教育發展帶來深刻的負面影響,擾亂教育節奏,忽視教育規律,異化教育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直面教育功利化的現實,通過完善體制機制找到破解之道,其中,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是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的重要目標任務。與此同時,面向未來以新思維新技術推動教育評價的變革,則影響著立德樹人的導向和質量。
  • 悅讀| 朱自清: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而如果你讀到他對當時教育流弊的痛斥,大聲疾呼:「「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抱以上這三種見解而從事於教育的人,我也遇過幾個。他們有熱心與毅力,的確將教育看做一件正正經經的事去辦,的確將教育看做一種目的。他們的功績,的確也不錯。我們鄰省的教育者,有許多是這種人。但我總覺他們太重功利了,教育被壓在沉重的功利下面,不免有了偏枯的顏色。
  • 在教育功利化下滋生的畸形教育現象
    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說過:「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著名學者易中天也一針見血指出,如果把學校當工廠,班級當車間,學生當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齒輪和螺絲釘,那麼這就是功利的教育,是失去人之根本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對民族發展乃至國家發展極不負責任的教育。
  • 教育功利思想濃厚,愛國教育不足,國內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對於國內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教育的功利心理越發嚴重國家通過發展教育事業,主要目的是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量的人才,以高質量的人才推動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而且近些年來國家的發展也確實印證的教育事業背後的推動力。
  • 取消幼兒足球考級,是對功利教育的糾偏
    在家長、孩子和培訓機構之間的三角關係中,家長越焦慮就越功利,而培訓機構不斷加深這種教育焦慮感,以謀取利益,最後受傷害的是孩子。不管是踢足球還是其他體育運動,本質上是提升身體素質,從中磨鍊性格,培養氣質,只要孩子喜歡並且堅持就夠了。可現在一有考級制度,大家就都「玩命」了,不顧後果甚至不擇手段地去做,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育。
  • 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
    教育不能被部分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教育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或許是近幾年,南京一中在他的領導下,在應試教育的船上,素質教育的事做得有點多,導致應試教育「翻船」。南京一中道歉,就是正確向錯誤道歉,就是教育被短視、功利的家長綁架。其實,以天下之大,像南京一中這樣的「培養學生既能應對高考,更要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志趣和人格魅力」「搭上應試教育的船,做一點素質教育的事」的重點中學已經很少了。當然只是聲稱這樣做的學校還是很多的。如果南京一中真的因此次家長抗議風波,而轉型為「衡水模式」,那麼一所難能可貴的優秀中學就此消亡了。
  • 被翻譯成20種語言的教育書:《功利教育批判》
    《功利教育批判》(Not for profit)這本書的第一版出版5年之後,人文教育的狀況如何?我首先要說的是:人文教育顯然在全球都陷入了麻煩。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我的觀點似乎與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有關。不算太久以前,曾為人文教育作出有力辯護的保守派政治家們對人文教育看法出現了分歧,主要是人文學科是否應在婦女研究和種族研究中發揮部分作用。今天,越來越多的刺耳聲音都在要求大幅減少人文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有效論證。我認為《功利教育批判》這本書仍然是及時的,因為它提醒人們:若聽任這些狀況無限制地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面臨哪些重大的危險。
  • 深圳:老師,請拋棄功利    ——尋找一種有意義的教育
    當學校教育只剩下語數外所謂的主科有權力布置課外作業教育,請你不要那麼功利,不要那麼狹隘,不要那麼違背規律。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孩子的學習,不是各個科目的割裂,不是有尊卑,不是分等級,語數外重要,體音美也同等重要,人的素質是全面和綜合的,人的學習是跨學科的,是多種學科的綜合!人不是做題的機器,也無法讓學校統一固定安排每個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生活娛樂時間,如果是那樣統一和死板,那麼,我們所踐行的就是目中無人的教育,就是機械教條的教育!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把握本質,教育學習忌功利
    孩子聽了之後非常蔑視地瞅著他們說:「你們經常教育我做人要講誠信!說話要算數!吐個唾沫砸個坑!原來你們說這些就是說給我聽聽!」  如果這件事是你的父母講給你的,而你們兩家又彼此熟悉,請你聯繫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給對方家庭寫一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被翻譯成20種語言的人文教育書:《功利教育批判》
    作者序:放任人文學科萎縮,我們將付出沉重代價《功利教育批判》(Not for profit)這本書的第一版出版5年之後,人文教育的狀況如何?我首先要說的是:人文教育顯然在全球都陷入了麻煩。不算太久以前,曾為人文教育作出有力辯護的保守派政治家們對人文教育看法出現了分歧,主要是人文學科是否應在婦女研究和種族研究中發揮部分作用。今天,越來越多的刺耳聲音都在要求大幅減少人文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有效論證。我認為《功利教育批判》這本書仍然是及時的,因為它提醒人們:若聽任這些狀況無限制地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面臨哪些重大的危險。
  • 芬蘭教育其實最功利
    一張芬蘭課表引發了我們的課堂風暴,也讓我的內心反覆翻湧著某種內疚感——如果知道世界上有如此功利得直達目標的教育芬蘭教育無所不用其極簡直太功利了  研究發現:運動過程中,大腦中會產生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控制壞情緒、衝動以及攻擊行為。
  • 東湖評論:治理「功利足球」是教育本真的回歸
    在家長、孩子和培訓機構之間的三角關係中,家長越焦慮就越功利,而培訓機構不斷加深這種教育焦慮感,以謀取利益,最後受傷害的其實是孩子。不管是踢足球還是其他體育運動,本質上是提升身體素質,從中磨鍊性格,培養氣質,只要孩子喜歡並且堅持就夠了。可現在一有考級制度,大家就都「玩命」了,不顧後果、甚至不擇手段地去做,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育。
  • 集體主義: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的辯證統一
    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既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倫理類型,也是倫理的兩個層次。亞當·斯密認為功利倫理以利己為鵠的,其正義原則在實踐中只是消極的防預性規範,因而是低層次的「德性」;奉獻倫理以利他為己任,其仁愛原則要求人們為他人的幸福而放棄自己的利益,因而是高層次的「德性」;馮友蘭則把「功利」和「奉獻」視為人類所能達到的兩種「境界」。一種觀點認為,功利倫理與奉獻倫理是絕然對立的,說功利就扯不上奉獻,談奉獻就不能有功利。
  • 人文教育才是現代社會穩定運轉的基石丨不信請看《功利教育批判》
    《功利教育批判》是一本批判極端功利教育,提倡人文教育的著作。本書介紹了功利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的發展脈絡,解釋了為什麼任由功利教育極端化,會對人文教育,進而對西方現代民主制度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影響。因此作者主張,以優質的人文教育,來克服功利教育極端化的各種弊端,為現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保障。西方的功利教育思想,形成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
  • 取消職稱評審與績效工資制度,就能讓教育擺脫功利?我無比懷疑
    更不敢說是學術討論,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只是就自己對當前教育中的一些現象說說自己的思考,上升不到學術的高度。偶然看到教育學者熊丙奇先生5月4日寫的一篇文章《讓教育擺脫功利,必須取消職稱評審和績效工資制度》。而我認同熊老師指出的現象,卻不認同他的觀點。
  • 人民日報:讀書的「功利」是讀厚人生
    有人說,這是一種讀書的「功利」思想,但這種「功利」思想激勵著無數的學子懸梁刺股,也成就了國家無數的人才。   與之相對,近年來又泛濫起來另一種「功利」的說法,那就是讀書無用論。在一些人看來,今天的書中早已不再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有的農村父母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就算了,讀大學有什麼用?掙的錢還不如打工的。
  • 清華大學錢穎一:在最「功利」學院做最不「功利」的改革
    「你還能找出比我們學院更『功利』的領域嗎?但恰恰是在這個最『功利』的學院,我們在推行最不『功利』的教育。」
  • [原創]教育時評:青少年科普教育不能太功利
    [原 創]教育時評:青少年科普教育不能太功利 發表時間:2020-09-01 11:11:00    來源:未成年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