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談教育|正確區分合理的教育成績與教育功利

2020-12-17 穀米音樂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你可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或者學生現在取得的成績究竟是基於他自身實際水平的「合理」教育成績,還是在許多教育功利心態引導後得到的「虛假」「拔高」的成績。「合理的」教育成績客觀真實地反映出孩子目前的真實水平,在這樣的真實水平上老師和家長今後需要對哪些方面加強教育,哪些方面加強啟發,這才是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最好的教育。但目前很多時候,我們被許多「功利心」蒙蔽了眼睛。穀米文化創始人音樂教育專家林海標老師在文中以藝術教育為例,深刻剖析了合理教育成績與教育功利的區別,希望對各位讀者有所啟發。

◆ ◆ ◆

記得三年前,有一位學生家長直白地「拷問」我,「我是做投資的,假如把教育視為一種投資,那麼如何評估我讓孩子學鋼琴的『投資回報率』?如果回報率很低,那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琴?我要讓孩子從學琴中得到什麼?」

不知各位看官如何看待這位學生家長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對於千千萬萬的琴童家長來說究竟是合理的教育態度,還是偏於功利的教育觀念?

再譬如,近年來一說到孩子的學琴問題,大多數家長不再會直接表明學琴只是為了考級,考級不再是學琴的唯一目標,但多數家長還會選擇讓孩子去參加考級,並且還是會十分在乎考級的成績。與此同時,另一些家長則表現出完全否定考級的態度,不讓孩子參加考級。

實際上,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各類文化課學習那更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與問題。畢竟在多數人眼中,鋼琴僅僅是一項業餘愛好,並不是孩子成長教育的主體性內容。

在此我們僅僅以鋼琴學習為例,希望能夠幫助各位正確區分合理的教育成績與教育功利。

首先關於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家長心中的疑慮,我認為是十分合理的,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教育功利。任何教育選擇本身就包含了教育的期望值,有期望就意味著有目的,有目的就會有對實現目的過程的考量,這是一種自然法則。

所謂現代教育,本質就是按目標化進行有效組織的教育,是相對於非現代時期不同目標,不同組織的教育而言。

所謂現代教育,就是以教育的普及化、內容的細分化條件下的選擇性教育,是相對於非現代時期的單一階層的,單一化內容的世襲性教育而言。

所以,現代教育必然存在著對教育內容的選擇性,意味著對目標的選擇性,這也就必然會對選擇的教育目標帶有期望。因此,對選擇的教育擁有目標的期望,這不是教育功利,而是選擇的必然。

我們說回到音樂及鋼琴學習的教育命題。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音樂?

學習音樂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哪些不可取代的教育價值?

為什麼要讓孩子選擇鋼琴的學習?

又如何讓孩子的音樂學習符合選擇的教育期望?

不能說這些問題體現著教育功利心態,這些問題恰恰是現代教育必須思考、必須回答的命題。而當今社會之所以普遍存在各類教育亂象,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由,就是沒能完整、完善地回答這些問題,繼而導致了教育思想的混亂,標準不統一,教育、教學方法毫無章法。正是因為這些前提性問題沒能得到很好的答案,繼而引發了廣泛的教育功利心態。

什麼是教育功利?

對此,我們需要對「功利」進行界定。我對「功利」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回報訴求

譬如,我只想回報,但不願意做相應的付出。而這裡「相應的」就是指客觀上必須的付出。所以,「只想回報而不付出」的訴求是不合理的,這就是一種功利表現。

又譬如,我付出了,但我想獲得最大的回報。這個「最大」是否符合本身的規律,是否符合本身的相應條件?如果符合,那麼這個「最大」的回報訴求即是合理的,就不能說是一種功利。所以,功利其實是一種相對概念,是基於訴求的合理性,而這個合理性的本質就是指事物自身發展的規律性。

我們的教育功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拔苗助長」式的自我「成就」追求

「拔苗助長」的教育功利心態,違背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客觀規律性,是家長主觀意志強行幹預的結果。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拔苗助長的教育功利,源自於家長對教育的無知。這些現象尤其在藝術學科中特別明顯,一則,藝術學科的內容結構方式不像知識性學科的邏輯嚴密,其標準也不像知識性學科有對錯正確可評價,因此出現了許多越級考核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跳級」考級現象。二則,藝術學科的考核標準及其考核科學性本身有待完善,加上藝術學科的考核成績不像知識性學科那麼「嚴肅」(知識性學科的考核是納入到國家法律層面),所以使人們有「投機」的機會。第三,我們的文化傳統本身從未將藝術教育納入到必須性學習內容之中,即便今天很多家長重視御數教育其實也只是停留在「興趣培養」的可有可無的教育選擇範疇內。這就使得許多家長在孩子藝術教育方面希望投入小,回報大,實現快。

「投機取巧」式的勝利法

許多家長之所以在藝術教育方面選擇「投機取巧」的動力一則源於功利需求,二則在於藝術教育並不是主要學科的認知。這也導致了我們經常看到的「考級低齡化」現象,「小學前過十級」的追求。而之所以會選擇「投機取巧」,本質就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教育導向,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及對正確結果的把握能力。讓孩子只在意眼前的「小成就」,而不具備長遠的成長規劃。

「刻舟求劍」式的自我安慰

其實很多家長和老師意識到自己讓孩子以功利的心態,以投機的方式去獲取「成績」是不符合自我價值取向的,也知道孩子取得的「成績」的其實是「表面」的,甚至是「作假」的結果。但是,囿於多種原因,總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給自己以安慰。

在前段時間的一次家長講座後,本文開頭列舉的那位家長跟我說,三年前問我的這個問題,今天終於有了答案。為此,我頗感欣慰。

我堅信,沒有一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選擇不負責的態度,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家長往往會按自己慣有的思維方式思考孩子的成長問題,隨之作出錯誤的選擇。因此,區分合理的教育回報與教育的功利,需要家長建立起對教育的理性態度。從為孩子未來負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家長就必須拋棄自身在教育問題上片面、錯誤的認知,以學習的態度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科學問題。

圖源:法國畫師Mayana Itoz的童趣插畫作品

請持續關注「穀米音樂」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教育功利思想濃厚,愛國教育不足,國內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是筆者認為這句話背後的深刻內涵是正確的,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沒有教育的強大,很難擁有綜合國力的提升,很難讓祖國立足於國際社會。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非常快速的提升,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目前國內教育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也可以說我國的教育事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挑戰和機遇。
  • 功利的教育必然導致教育的功利——功利教育必然導致許某馨之流
    網紅教授鄭強有一條經典語錄:「教育的本質不是謀生,而是喚起學生興趣,鼓舞精神。靠教育來謀生和發達也是可以的,確被我們過度重視了。」今天,各地、各校教育產業化如火如荼,教育不光是老師和家長的教育,還是投資學校的老闆們的教育,教育成了老闆們賺取暴利的手段!看看四川綿陽東城國際學校,為了所謂的「教學質量」,哪怕是讓13、14歲的學生跟禽獸為伍,也在所不惜啊!
  • 從應試教育談開的中國教育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寫過很多文章,小學開始老師要求寫日記,初中老師除了要求我們寫隨筆之外也會讓我們寫作文,寫議論文,到高中就更加功利了,直接就是應試作文,按套路按評卷老師的喜好。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寫作培訓有幾個人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錯。還有學校的英語教育,就算你過了大學四六級,大部分時候你學習的還是啞巴英語,面對老外你也不能張嘴就來。
  • 在教育功利化下滋生的畸形教育現象
    古希臘哲學家西塞羅說過:「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著名學者易中天也一針見血指出,如果把學校當工廠,班級當車間,學生當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齒輪和螺絲釘,那麼這就是功利的教育,是失去人之根本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是對民族發展乃至國家發展極不負責任的教育。
  • 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而如果你讀到他對當時教育流弊的痛斥,大聲疾呼:「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他們心目中的教育,可以三語括之:課功,任法,尚嚴。課功是指注重事功而言。如設備求其完善,學業成績求其優良,畢業生願升學與能升學(能考入大學專門)的,求其多,體育成績於求優良之外,更求其能勝人:都是所謂課功。事功昭著於社會,教育者之責便已盡了。 因為要課功,便須講效率,便不得不有種種法則以督促之。
  • 破除功利化 讓教育回歸育人本位
    若過度使用分數、升學等,使之成為外部評價教育的重要甚至唯一標準,以基於客觀數據的方式衡量教育價值,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則必然會喪失其合理的一面,最終背離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在這個意義上,「五唯」為教育功利化打開了方便之門,成為教育功利化的間接推手,制約教育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 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
    近來江蘇省著名中學南京一中因高考成績下滑遭到家長抗議,南京一中隨後向家長道歉,表示將加大對高考的教學力度。家長的不滿和訴求是合情合理,但是,我認為,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部分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教育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
  • 悅讀| 朱自清:不要把教育當作手段,教育應該不為功利!
    而如果你讀到他對當時教育流弊的痛斥,大聲疾呼:「「我斥責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你會覺得他像一個真正的民主戰士。他們心目中的教育,可以三語括之:課功,任法,尚嚴。」課功是指注重事功而言。如設備求其完善,學業成績求其優良,畢業生願升學與能升學(能考入大學專門)的,求其多,體育成績於求優良之外,更求其能勝人:都是所謂課功。事功昭著於社會,教育者之責便已盡了。
  • 真正的教育是什麼?
    真正不談輸贏的教育是一種大氣的教育,是一種沒有功利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教育如何不談輸贏、淡泊名利?我們首先就必須思考學校教育的本質,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不就是我們天天說的大道理:政府辦學校就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傳承文化,推進社會進步等等。但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違背這一教育宗旨的行為並未沒有得到應有的糾正。
  • 談應試教育
    ,談應試教育一、除了批判,我還能談什麼?批評中國應試教育的人和文章太多了,我知道我寫下的每一行字必定是陳腔濫調。逞口舌之快,痛斥時弊也好,談高遠之論,博引古今也好,鑄烏託之邦,勾畫理想也好.我完全可以寫得義憤填膺義正詞嚴,但是我不想這麼做。我想儘量冷靜、冷漠、甚至冷酷地做一些歸納總結,來給那些彷徨在「應試教育vs國際教育」的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些決策參考。很多人會說,應試教育,存在即合理:以當前國情論,中高考制度非但必要,甚至必須。
  • 取消職稱評審與績效工資制度,就能讓教育擺脫功利?我無比懷疑
    更不敢說是學術討論,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只是就自己對當前教育中的一些現象說說自己的思考,上升不到學術的高度。偶然看到教育學者熊丙奇先生5月4日寫的一篇文章《讓教育擺脫功利,必須取消職稱評審和績效工資制度》。而我認同熊老師指出的現象,卻不認同他的觀點。
  • 取消幼兒足球考級,是對功利教育的糾偏
    在家長、孩子和培訓機構之間的三角關係中,家長越焦慮就越功利,而培訓機構不斷加深這種教育焦慮感,以謀取利益,最後受傷害的是孩子。不管是踢足球還是其他體育運動,本質上是提升身體素質,從中磨鍊性格,培養氣質,只要孩子喜歡並且堅持就夠了。可現在一有考級制度,大家就都「玩命」了,不顧後果甚至不擇手段地去做,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育。
  • 被翻譯成20種語言的教育書:《功利教育批判》
    《功利教育批判》(Not for profit)這本書的第一版出版5年之後,人文教育的狀況如何?我首先要說的是:人文教育顯然在全球都陷入了麻煩。我當時根本不知道我的觀點似乎與這麼多不同的國家有關。不算太久以前,曾為人文教育作出有力辯護的保守派政治家們對人文教育看法出現了分歧,主要是人文學科是否應在婦女研究和種族研究中發揮部分作用。今天,越來越多的刺耳聲音都在要求大幅減少人文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有效論證。我認為《功利教育批判》這本書仍然是及時的,因為它提醒人們:若聽任這些狀況無限制地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面臨哪些重大的危險。
  •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
    教育評論: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係因此,校長應考慮家長的感受和學生的現時利益,正確處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係如果都以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就會變成一句空話。沒有素質教育,學生將來就沒有發展潛力。反之,若全以素質教育為主,學生在升學考試中考不出好成績,上不了好大學,也會影響其發展。有人會問:既然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學生的發展都如此重要,能否同時抓實、抓好這兩種教育呢?根據長期的教育實踐,答案是否定的。
  • 被翻譯成20種語言的人文教育書:《功利教育批判》
    作者序:放任人文學科萎縮,我們將付出沉重代價《功利教育批判》(Not for profit)這本書的第一版出版5年之後,人文教育的狀況如何?我首先要說的是:人文教育顯然在全球都陷入了麻煩。不算太久以前,曾為人文教育作出有力辯護的保守派政治家們對人文教育看法出現了分歧,主要是人文學科是否應在婦女研究和種族研究中發揮部分作用。今天,越來越多的刺耳聲音都在要求大幅減少人文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有效論證。我認為《功利教育批判》這本書仍然是及時的,因為它提醒人們:若聽任這些狀況無限制地繼續發展下去,我們將面臨哪些重大的危險。
  • 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家庭
    雖說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和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沒有經過學校集體活動的薰陶和老師的指導培養,學生要成長和成才不大可能,但與此同時,學校教育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離不開學生的正確完整的家庭教育、家長科學合理的引導、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以及溫暖和諧的家長氛圍。
  • 東湖評論:治理「功利足球」是教育本真的回歸
    在家長、孩子和培訓機構之間的三角關係中,家長越焦慮就越功利,而培訓機構不斷加深這種教育焦慮感,以謀取利益,最後受傷害的其實是孩子。不管是踢足球還是其他體育運動,本質上是提升身體素質,從中磨鍊性格,培養氣質,只要孩子喜歡並且堅持就夠了。可現在一有考級制度,大家就都「玩命」了,不顧後果、甚至不擇手段地去做,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育。
  • 深圳:老師,請拋棄功利    ——尋找一種有意義的教育
    當學校教育只剩下語數外所謂的主科有權力布置課外作業教育,請你不要那麼功利,不要那麼狹隘,不要那麼違背規律。在我的心目中,一個孩子的學習,不是各個科目的割裂,不是有尊卑,不是分等級,語數外重要,體音美也同等重要,人的素質是全面和綜合的,人的學習是跨學科的,是多種學科的綜合!人不是做題的機器,也無法讓學校統一固定安排每個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生活娛樂時間,如果是那樣統一和死板,那麼,我們所踐行的就是目中無人的教育,就是機械教條的教育!
  • 這種「功利」教育要不得,百害無益
    高考復讀出「成績」有獎勵,不是什麼秘密,但是獎勵百萬有點「嚇人」根據媒體報導,廣東湛江一中學為了吸引高分學生復讀,只要復讀考上清華和北大,開價「百萬」獎勵。我們江蘇蘇北的一個縣城,引進南通教育模式後,「高考事業」蒸蒸日上,每年考上清華和北上有十幾位。經過了解,他們是這樣運作的,高價吸收周邊市縣頂尖生源,再嚴格管理,當然高考高分段成績很漂亮,高考成績「很漂亮」,各位家長花更多的錢也願意!這個學校每年招收新生上千人,除了前幾十位頂尖考生不需要花錢,還要獎勵錢,其他考生按照分數段收錢,最高達十萬。這一年得收多少錢啊!
  • 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的對比區分
    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的對比區分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學部分是重要考查的章節,其中關於教學任務部分有兩種近似對立的觀點,經常會考查客觀類試題,下面就將此知識點對比分析。一、具體內容1.形式教育形式教育形成於17世紀,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