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江蘇省著名中學南京一中因高考成績下滑遭到家長抗議,南京一中隨後向家長道歉,表示將加大對高考的教學力度。家長的不滿和訴求是合情合理,但是,我認為,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部分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教育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
家長之所以抗議,一個重要誘因是跟南京二十九中學高考成績的對比。
今年南京一中高考一本達線率達95.34%,400分以上者為20人。南京二十九中學是第二梯隊的重點中學,今年,南京二十九中4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數為68人,超過南京一中2倍多。一本達線率也達到96.13%,超過南京一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高考生入學時,2017年南京二十九中錄取分數線僅為589分,遠低於當年南京一中錄取分數線631分。
南京一中向家長道歉後,於8月3日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相比之前,此次補課時長有所調整,「學五天、休二天」變為如今的「學六天、休一天」,並增加了晚自習。
家長的不滿和訴求在情理之中,但是,我認為,南京一中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教育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
當下的重點中學大致可以兩類:一是衡水模式,二是「搭上應試教育的船,做一點素質教育的事」。
南京一中無疑屬於後者。我們來看看被要求下臺的現南京一中尤小平老師的教育理念:
「現行的高考制度在培養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方面還顯得不夠,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所以我們請來了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師大等院士級的一流科學家主導制定培養計劃,一批優秀的大學教授專家參與教育教學,給我們的學生當『導師』,這實際上是試圖將大學教育教學的理念前移至高中,從而幫助學生跳出簡單應試的窠臼,在更加開闊的教育教學平臺上逐步形成其質疑的能力、批判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在這一過程中,也為教師在個人專業化發展方面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提供機會。我相信,經過努力,我們能培養出一批既會高考,又有志趣,富有人格魅力的一中學子!」 (來自百度百科)
既能應對高考,更要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志趣和人格魅力,這是尤小平校長的主要教育理念。很明顯,這和溫儒敏教授所說的「搭上應試教育的船,做一點素質教育的事」不謀而合。個人以為,當下理想的中學教育就應該是既對學生的高考負責,更要對學生的未來負責。尤小平校長的教育理念其實就是試圖打造理想的中學教育。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或許是近幾年,南京一中在他的領導下,在應試教育的船上,素質教育的事做得有點多,導致應試教育「翻船」。
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
但是,我仍然要說,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你戴著鐐銬跳舞,試圖做當下理想的中學教育,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從學生一生的前途和命運來看,他們需要這樣的教育,他們需要在高中階段就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志趣和人格魅力。高考失敗就等於人生失敗嗎?考不上北大清華就是失敗嗎?從學生一生的發展來看,如果僅僅是靠高強度的刷題、提前榨乾學習潛能而考上北大清華,那麼在北大清華的他們也不會有多大的出息——因為他們的學習潛能已經在高考前耗盡了,在北大清華,想學也有心無力了。相反,南京一中的教育會讓學生在大學擁有相對較大的學習潛能,也會讓學生的人格更健全,更健康。
部分家長看不到這一切,他們眼中只有分數,只有名校,這不能怪家長,畢竟不是個個家長都懂教育——他們的短視和功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以尤小平為首的南京一中應該堅持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把當下相對理想的教育繼續堅持下去。南京一中道歉,就是正確向錯誤道歉,就是教育被短視、功利的家長綁架。
其實,以天下之大,像南京一中這樣的「培養學生既能應對高考,更要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志趣和人格魅力」「搭上應試教育的船,做一點素質教育的事」的重點中學已經很少了。當然只是聲稱這樣做的學校還是很多的。如果南京一中真的因此次家長抗議風波,而轉型為「衡水模式」,那麼一所難能可貴的優秀中學就此消亡了。
衡水模式的「取勝」法門在於創造封閉、剛性的應試環境,通過高強度、高效率的學習來獲得高考佳績。衡水模式的中學如今越來越多。前不久據說,整個河北的高中教育已經基本衡水化了。其實在我看來,全國的多數高中要麼像衡水,要么正走在「像衡水」的道路之上。
衡水模式只對高考負責,只對學生的今天負責,至於學生的明天,學生的一生,不是他們所要考慮的。很明顯,這是短視的、功利的教育。這也是不合理的教育——教育原理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是要面向未來的。
南京一中的道歉,讓我感到悲哀:相對理想、相對合理的教育向不合理的、短視的、功利的教育低頭。不合理的功利的衡水模式將會慢慢吞噬所有的中學。這將是中學教育的悲哀和不幸!當然,這也是天下中學生的不幸。
從教十八年以來,每每發現我們的教育總是在某些家長面前噤若寒蟬。只要家長一投訴,很多學校不管是非曲直,總是向家長道歉。只要家長一鬧,一抗議,多數學校都會向家長低頭。教育是要尊重和諮詢家長的意見,但是不能被短視、功利的家長所綁架。教育既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