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看世界",沒有那麼無趣和功利

2020-12-17 人民日報

最近,網上熱傳重慶的萬州上海中學開學典禮上一位教師的演講。牟海榮老師向該校同學拋出一個問題:世界那麼大,你憑什麼去看看?

顯然,這句話是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引出來的。2015年4月,河南省實驗中學心理教師顧少強向學校遞交了一封辭職信,然後這個「金句」就流傳開來,被稱為「最有情懷的辭職信」。但是,在牟老師看來,僅憑情懷是不夠資格看世界的;雖然顧少強看世界已經三年多,但她憑什麼看世界還是一個問題。

那麼什麼樣的人有資格看世界?牟老師認為你要奮鬥過才有資格看世界,但是,要奮鬥到什麼程度呢?牟老師給學生樹立了一排標杆,他們是:郭晶晶與霍啟剛及他倆的兒子,澳門賭王兒子何猷君、劉強東妻子章澤天……意思是說,他們有這樣的家庭背景也這麼努力,一般人不是應該更努力?你想嫁入豪門來實現看世界的理想,你也要足夠優秀才能與對方匹配:「扎克伯格的妻子是他哈佛的同學;柯林頓是在耶魯愛上他的同學希拉蕊。」

的確,在這世上,寒門出身和豪門出身的人,在行事上確有很多不同,但因此簡單地將人們分為豪門與寒門兩大類,這是把社會高度格式化;先奮鬥,後享受,這是把人生高度格式化。我們知道,人的個性是豐富多樣的,人有各種氣質類型、審美偏好,有的善於抽象思辯,有的喜歡動手製作,有的想像豐富……教育的使命,就是「人」的發展,讓每一個個體找到自我發展的途徑——這個過程本身也是豐富多彩的。這是教育的難度,也是教育的魅力。但是,牟老師的勵志演講,把人格式化了,自然,也把教育格式化了,用易中天的話來說,教育變成了養雞場的技術活。

酈道元、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成就最大的「看世界」者,酈道元是官員,他在從政之外愛好旅行、旅遊,滿足自己對大自然的興趣,寫出了《水經注》。徐霞客只考了一次童子試,連生員即秀才都沒考上,就放棄了在科舉道路上的「奮鬥」,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當時被視為另類、怪人,不被時人所認可,但他對自然的考察成果讓外國專家學者都佩服。但是,用牟老師的眼光來衡量,酈道元、徐霞客的「看世界」屬於「奮鬥」呢還是「享受」呢?恐怕都不是吧?發自內心的行為很難貼標籤。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用牟老師的眼光來看,徐霞客是個落魄者,是沒有資格「看世界」的。

本來,看世界就是愛行走,愛風景,愛各種不同的體驗;愛看世界和不愛看世界僅僅是個性不同、愛好不同而已,沒有高下尊卑之分。雖然,牟老師演講的本意是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但是,在牟老師的演講裡,看世界不再是一種個人愛好,一種具體的行為,而是一個標籤,成功者乃至尊貴者的標記。你只有成為精英,成為尊貴者,才有資格談論看世界。豐富多樣的生活,到了勵志雞湯裡,就變味了,變得很功利,充滿了算計,十分無趣、乏味。

相關焦點

  • 不要去恨功利男,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很功利
    聽到她們分手的消息我很吃驚,曾經去哪兒都要粘一塊的恩愛小情侶,就這樣難產告掰。我問小雪當初兩人那麼恩愛,怎會因為收入的問題導致分手。她說,她心裡清楚當初男朋友追求她主要是看她有份高收入的工作,和她在一起感到有面子,每每在親朋好友面前都喜歡誇耀她。今年開始她所在的外貿公司接單量大減,她的業績一落千丈,連續半年多每個月都基本靠點保底工資過活。
  • 你錯看了世界的「功利」二字
    一說到「功利」二字,可能在人們的腦中是貪婪、爭權奪勢、追求權貴、為了金錢、富貴、可以不擇手段,得到一切。是,人們總是用不好的思想、壞的情緒去包裝「功利」,惡化「功利」在你心中的含義。以至致於我們一直覺得功利是不好的名詞,是壞的象徵。中招的人非常多。
  • 咪蒙: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
    這次同學會,他是抱著特別期待的心情去的,本以為可以和曾經關係很好的同學們好好緬懷一下熱血的傻×的青春,順便打聽一下有什麼好的工作機會——他所在的雜誌社快要倒閉了,想問問老同學有什麼門路,沒想到,大家聽說他現在只是一個屌絲雜誌社的屌絲編輯,象徵性地跟他喝了杯酒,就轉而去巴結當晚人氣最高的同學了。那個高中時代毫無存在感,成績平平、長相平平,連槽點都沒有的眼鏡男。
  • 如何在這個功利的世界裡保持快樂?
    ,依舊和我的父親他們一起遊泳,依舊春夏秋冬,風雨無阻,絲毫沒有把自己當成病人 。就這樣的樂觀的過好每一天,不是要定期去做檢查也許他真忘了自己得了癌症,每次去醫院檢查的時候病情不僅沒有惡化,反而逐漸向好,至今這位叔叔已經安全地度過了近四年的時間,聽我的父親他們說,這位叔叔的身體各項指標竟然一直往好的方向變,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和驕傲,癌症治療中通常認為指標正常的安全度過五年以上就認為被治癒。
  • 人民日報:讀書的「功利」是讀厚人生
    有人說,這是一種讀書的「功利」思想,但這種「功利」思想激勵著無數的學子懸梁刺股,也成就了國家無數的人才。   與之相對,近年來又泛濫起來另一種「功利」的說法,那就是讀書無用論。在一些人看來,今天的書中早已不再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有的農村父母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就算了,讀大學有什麼用?掙的錢還不如打工的。
  • 這個功利的世界又要如何去改變呢?
    我們如今處在功利世界,人心算是比較混亂的時候了,金錢至上的觀念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深入人心,結果就是,幾乎什麼都可以用錢去衡量,去購買。有一句笑話說的就是這樣,錢可以購買天下任何之物,如果還有沒有可以購買得到的,那就是你的錢不夠多,可見,金錢已經猖狂到了如此的地步。這個跟為學沒有一毛錢關係吧?或許你會這麼問,這當然是有關係的,別急。
  • 這個世界越功利,它就越承認你的努力
    時隔兩年,我今天重新翻開了咪蒙的《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咪蒙的故事我又看了一遍,她說,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你想要一個小小的機會,都沒有;當你足夠牛叉的時候,你的面前有一萬個機會,你擋都擋不住。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想用公積金貸款買房,我們公司社保和公積金的繳存單位不一致,公積金是別的公司代繳的,但當地怕弄虛作假,必須要求兩者繳存的單位一致才可以,如果不一致,就需要出具一個代繳證明。
  • 讀書筆記:《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這世界承認每一個人的努力》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功利的背後,就是告訴真正的遊戲規則,要麼超越這些,忠於自己,不在乎別人,如果在乎,想獲得尊重和讚美,很簡單,變得厲害就可以了啊!功利的背後,承認的是我的努力,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想要一個小小的機會都沒有,當你足夠牛X的時候,你的面前有一萬個機會,你擋都擋不住,你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你想要的一切都會主動來找你。功利的好處是什麼?你不需要有什麼雜念,花時間去抱怨。找到你喜歡並擅長的事,盡最大努力把它做好,機會自然就會砸過來。
  •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你夠段位了嗎?
    咪蒙的代表作《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寫給不斷努力變得優秀的人。我不斷往上爬,不是為了被世界看見,而是想看見真箇世界啊。這句話相信很多人看過,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喜歡上了。能獲得鮮花和掌聲,那也必定背受著比一樣的艱苦。努力生活,不一定非是要獲得稱讚,取悅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成功?我們努力賺錢,不是因為愛錢。而是這輩子,不想因為錢和誰在一起,也不想因為錢而離開誰。
  • 世界太功利 我只喜歡你
    前幾天去看高中班主任我們是好朋友好嗎,我說的懷念是,後來再也沒有遇到對我那麼好的人了,而且是無條件。 是啊。後來,對你好的人都是有所圖,也許是想和你在一起,也許是想和你有曖昧關係打發寂寞,也許就是想從你身上扒拉下來一點微薄的好處。
  • 功利的社會最單純
    功利主義的思維,是追求結果效益最大化的思維,功利的社會,是只用效益和產出來衡量事物的社會,效益和產出都轉化為一個代名詞——錢。功利社會下的人,都是可以用價格貼上標籤的。這個世界沒有那麼多剛正不阿、大公無私的人,在錢的面前還能巋然不動,只不過是你給出的價格沒有達到他心裡的價位而已。一個人見的世面不同,其心裡價位的高低也就不一樣,不能怪別人獅子大開口。
  • 有些事情不能那麼功利
    所以,我的觀點是,知識也好,學習也罷,消化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不同的人,有的人天生理解力就很強,學到一個東西就會對號入座去發散,去應用,有的人就會慢些,但是只要長期讓自己處於這個氛圍,讓自己持續不斷的學習閱讀,總歸是有很大好處的。
  • 篇篇10萬+的咪蒙說,這個世界是功利的,可事實當真如此嘛?
    《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由咪蒙所著,每一個觀點都很正能量,雖然有些文字粗俗,但是收穫頗豐。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努力面對工作,再如何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並保持自己的熱情,這本書裡面都有詳細的註解。.我們深知世界的複雜,黑暗和荒謬,依然選擇面對複雜,保持歡喜。我努力地往上爬,不是為了被世界看見,而是為了看見整個世界。
  • 覺得自己很無趣 怎麼辦?
    有位同學說:「我有一種感覺,總是覺得別人跟我在一起時,他們認為我很無趣。他們可以和任何一個人玩得很好、聊得很好,可一旦開始跟我說話,就變得淡淡的,沒有交談的欲望,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生而為人,切勿「功利」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在現今這個成功學當道的年代,社會上充滿著功利的氣息。最可笑的是,功利似乎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眼中的「聖經」,而遠離塵世喧囂的人則成了其他人眼中的「假清高」。這些傳說和美夢的背後深藏著當今中國人的焦慮與不安。長春長生生物疫苗案件牽動了每一位國人的心。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通告,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凍幹人用狂犬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行為。一時間人心惶惶,疫苗流入的省份立即成立相關措施,對不合格的疫苗進行嚴肅、認真、細緻、一環不漏的排查。
  • 北大教授:既不能當官,又賺不了大錢,如何在學問和功利之間求平衡?
    導語:如何看待現在大學生的日益功利化,在就業和學問中間,該如何平衡。財大易晟商學院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文:陳平原摘自北京大學出版社《大學何為》當今社會有人不斷鼓吹「學問無用論」的情況下,哪裡都很難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 人大教授寄語畢業生:可以嚴謹,但永遠不要無趣
    儘管不是我的風格,照慣例,作為曾經的老師在這個場合總還要裝作不放心的樣子談點囑託和希望。 一百多年前,無視周圍人的勸告,獨自去瓦爾登湖畔生活的梭羅寫道:「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差不多三十年,從我的長者那裡,我還沒有聽到過一點有價值的忠言,或者哪怕是誠摯的忠言。……這裡是生活,生活的大部分是我沒有嘗試過的實驗;他們嘗試過了,但對我來說卻毫無用處。
  • 專訪/黃小寶:在薄情功利的世界,做孩子的心靈守護者
    第二次見到黃小寶,是去年,朋友邀請我去參加一個畫室的開業活動,地點是在深圳羅湖的一處高端別墅區,朋友說:聽說這個老師很厲害,我們去會一會。我想:能在深圳用整棟別墅做少兒畫室的人必須會一會。這次開業活動可以說是我見過最佛系,最藝術,最有格調的少兒畫室開業活動,沒有課程銷售,沒有推廣,全部活動只為孩子體驗藝術而設計。
  • 還記得那個「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師嗎,她現狀如何?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幾年前火遍網絡的一句話。在當下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生活水平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去到更多的地方,看不一樣的風景。但這句話卻僅僅停留在了大多數人的口中,停留在了「想」的階段。但還記得那位因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而寫下辭職申請書的女老師嗎?
  • 「考生偽造錄取通知書」:你越功利,世界對你就越神秘
    「你越功利,世界對你就越神秘。」多麼功利的社會啊,我們妥協於這樣的社會,自己也終究變成了一個功利的人。於是,考試只為成績,報考只看專業前景,考研只為工資。這個社會上,有多少人遵循著這樣的道理:「文憑重於一切」 「高考是唯一出路」被這樣的觀念束縛著,這位考生欺騙父親也就不難理解了。他也有一顆功利心,並且功利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