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09-12 00:47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人們俗信吃了「旺來」就會心想事成,家業興旺
有一種水果叫鳳梨,廣受海峽兩岸的人們喜愛。2005年5月18日,16種臺灣水果首次登陸大陸許多城市銷售,其中鳳梨位居臺灣三大水果之首。
2006年4月20日上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夫人等一行特意到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參觀臺灣水果展銷攤位。他拿起一隻大鳳梨,客串起臺灣水果「形象代言人」:「臺灣水果品質好,鳳梨在閩南話裡叫"旺來",請大家多多來品嘗!」
色、香、味、形俱佳的臺灣鳳梨與祖國大陸有一種地緣親,早在1650年就由閩南傳入臺灣,200多年前臺灣的《諸羅縣誌》中就有關於鳳梨的記載。傳說,鳳梨是被尊奉為航海保護神的「媽祖」差遣玉山金鳳飛往海南島五指山向她的姐妹要來種苗種植的,所以鳳梨別稱「鳳來」。把「來」寫成「梨」,與臺灣閩南方言諧音有關。鳳梨通身布滿金黃色的鱗甲,果實頂部的冠芽猶如鳳尾。鳳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四靈」之一,「鳳來」寓意吉祥降臨之兆,人們樂於接受。多年來,鳳梨滲透於臺灣同胞的文化生活中,臺灣郵政局曾發行鳳梨紀念郵票。盛產鳳梨的臺灣嘉義縣年年舉辦鳳梨文化節,每屆文化節往往以《鳳梨姑娘要出嫁》的表演節目打頭陣,透過民間傳統迎娶方式為鳳梨文化節揭開序幕。
正在臺灣旅遊逛水果市場,觸目可見一堆堆碼成小山似的鳳梨。進入居家廳堂,主人家案几上擺飾著黃綠相間、葉片青翠奇異、散發著陣陣殊香的鳳梨。臺灣方言「鳳梨」與「旺來」諧音,人們由此喜歡這一聽起來很順耳的吉祥雅稱。逢年過節,幾乎家家喜歡把連有葉芽的鳳梨陳放於廳堂、會客室,滿室清香,怡人心神。臺胞對鳳梨情有獨鍾,把「旺來」當作吉祥物擺飾、觀賞、饋贈,這與筆者的故鄉、臺胞重點祖居地閩南同風同俗,一脈相承。人們俗信吃了「旺來」就會心想事成,家興業旺。
鳳梨果汁甚多、味道酸甜、果香濃鬱、營養豐富。果肉含有蔗糖、蛋白質、粗纖維、有機酸,以及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中醫認為,鳳梨所含糖、鹽類和酶有利尿作用,適當食用對腎炎、高血壓病患者有益。鳳梨含有「菠蘿朊酶」,有溶解阻塞於組織中的纖維蛋白質和血凝塊的作用,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炎症和水腫。由於鳳梨味道可口,常被作為烹調菜料,民間宴席常出現「鳳梨雞片」「鳳梨甜湯」「鳳梨冷盤」「鳳梨炒鴨肉」等佳餚。
筆者的家鄉閩南盛產鳳梨,閩南人大都知道鳳梨含有甙類有機物,對皮膚、口腔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有的人吃後口腔會覺得發癢。少數人對鳳梨中的蛋白質水解酶有過敏反應,吃後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蕁麻疹(俗稱風疹塊)等症狀,嚴重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預防過敏的保險吃法是將鳳梨去掉果皮果眼後,切成片塊放開水裡略煮一下再吃,或把果肉切塊放淡鹽水中浸幾分鐘,可破壞果肉的生物甙及菠蘿蛋白酶,避免發生過敏反應。在閩南和臺灣,人們吃鳳梨習慣把鳳梨切成肉片狀,再蘸上碟子裡的醬油吃,這種吃法能使鳳梨顯得更為可口,且不會產生過敏。於是,街市經營水果的攤店幾乎都有醬油備供,蔚成閩南臺灣食苑奇觀。
林長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