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創始人,著名教育家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農村的孩子是不需要素質教育的,他們不需要學習琴棋書畫,比起素質教育,他們更需要應試教育。
在現在國家大力提倡實施教育公平,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俞敏洪提出提出這樣的觀點,必定會引起不小的爭議。
有的人是贊同這種觀點的,認為現在不少農村教育的現狀都不太樂觀,農村學生當務之急是考上大學,想要實施素質教育根本不可能。當然,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幫助農村學生擺脫原生的成長環境,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之所以這個話題會產生這麼大的爭議,主要還是因為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夠全面,農村學生其實更需要重視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不僅是琴棋書畫,更不是城裡孩子的特權
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來說,讓孩子能夠有學上,考上一個好大學畢業以後找個好工作才是正事。畢竟,這些孩子是家庭擺脫貧困的希望,家庭的未來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所以說,俞敏洪老師不贊同農村孩子去學琴棋書畫這些東西。不過,素質教育難道只是這些琴棋書畫嗎?如果這樣定義素質教育,難免就太狹義了。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是指既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也同樣要重視孩子們的特長發展,在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而琴棋書畫最多算是一種特長,素質教育真正看重的是培養一個學生優秀的品格、創新以及實踐能力,這些綜合能力不僅能縮小與城市學生的思想觀念差距,也能發現並培養他們更多的能力,為他們的未來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而這些才是農村孩子擺脫原生狀態最有力的武器。
二、素質教育在農村困難重重,但這不是放棄的理由
確實,現如今城鄉的教育差距已經拉開,這也是城鄉間經濟發展差距不斷加大導致的。在農村想要推行素質教育十分困難,其中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
1.缺乏配套的教師隊伍。
現在不少農村有一顆素質教育的心,卻還是缺少相關的資源配置,有的村子受政府扶持,學校有了設備,卻會出現「鋼琴落灰」的現象,學校沒有能夠進行素質教育的教師隊伍,學生們也無法接受全面的素質教育。
2.缺乏父母的支持。
多數農村孩子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上學,學校給我孩子學習讀書就行了,搞其他的都沒用。正是有這種想法,父母不會去積極支持孩子們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對農村普及素質教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阻力。所以,給針對農村孩子的素質教育一定要是得到父母支持的,這就需要農村父母觀念的轉變。
3.缺乏符合農村實際的模式。
脫離實際是當前農村實行素質教育最大的詬病,可以說,每一處鄉村都具有當地的文化特色,在鄉村搞素質教育如果盲目地把城市的那套模式複製進來,那麼得到的教育成效一定是不盡如人意的。尊重當地的文化,結合當地的客觀情況進行素質教育才是明智之舉。
這些現實條件限制了農村的素質教育,但這並不代表農村就不需要素質教育。恰恰是因為農村的教育存在著這些問題,才應該更加重視素質教育,否則對於廣大的農村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將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素質教育才是育人之道
現如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倡導素質教育,這是因為現在的社會對人才的標準越來越高,以往應試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已經很難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那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1.身心更加健康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們參與課程之外的活動,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比起應試教育一味要求孩子坐在教室學習,素質教育不但重視學生的學習,同樣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們才更加身心健康。
2.避免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是應試教育普遍的一種情況。應試教育模式下,只注重學生的考試能力,對於其他能力往往都忽視了,這樣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後,很難做出成績,他們的能力出了考場就沒有用武之地。反觀,素質教育卻為當前社會培養出不少複合型人才,這類人才是目前所有企業需要的員工,他們往往可以適應靈活的職場需求,更容易在工作中做出成績。
3.道德素質更高
曾經「扶還是不扶」的問題一度在網絡上掀起了不小的爭議,這不得不說是現代教育的一種悲哀,在教育中如果不重視道德培養就會出現這種道德危機。尤其是在學生時代,這是培養三觀的重要時期,如果一個學生只是成績好,但是品行不端,這樣的劣質人才又有什麼用呢?
而素質教育,最重視的就是學生道德品格的培養,這些素質雖然無法用分數直觀的表達出來,但是對於學生日後的成長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總之,素質教育無論是對於城市學生還是農村學生都是很重要的,或許農村的素質教育推行起來困難重重,但這並不代表農村學生不該接受素質教育。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需求,轉變教育的觀念,給素質教育的推行,多一點理解。
以上就是關於素質教育的相關看法,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看法或者經驗,歡迎積極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