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onal CEO Karl Iagnemma解析無人駕駛之路、市場需求及未來目標

2020-12-13 OFweek維科網

全球汽車快訊 據外媒報導,在新冠疫情及實行社交距離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人設法避免與陌生人在同一輛車內就坐。因此,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需求或將出現增長。

就在今年內,就有大量的初創企業和成熟的車企開始競相發布各自的測試版無人駕駛車輛。

波士頓諮詢集團最近指出,到2030年,自動駕駛出行與無人駕駛計程車行業的市值或將達到400億美元(約合2677.32億元)。

為在這輪競爭中搶佔先機,今年9月,現代汽車集團與安波福共斥資40億美元(約合267.73億元),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Motional。

Motional執行長Karl Iagnemma在與《韓國先驅報》(The Korea Herald)的電子郵件採訪中提到:「自動駕駛領域非常有吸引力,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我們未來將與部分全球特大型公司開展競爭,對此,我們淡然處之。」

他表示:「我們認為,主要的競爭並非來自於其他技術公司,而是在於消費者,他(她)們是否已準備好接納無人駕駛計程車。我們持續將更多的(測試)車輛投放到路面上運行,探索自動駕駛技術是如何積極、持續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品質的,使得我們的道路安全性得到提升,在出行時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並獲得良好的出行體驗。我們將上述現實與我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識進行比對,逐步彌合兩者間的差距。」

Iagnemma早前擔任自動駕駛初創企業——NuTonomy的執行長,該公司於2017年被德爾福收入旗下。此外,他還擔任安波福自動駕駛移動出行部門的總裁直至今年3月,隨後擔任Motional的執行長。

在NuTonomy工作期間,他的工程師團隊於2016年在新加坡開展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計程車試運營(載客)。而早在2015年,他的團隊還實現了從紐約到舊金山的自動駕駛之旅,橫穿了美國。

自2018年起,安波福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測試團隊在賭城完成了逾10萬次的出行服務,測試車輛配置了一名監控操作的備用安全駕駛員。在測試評分中,近98%的乘客給出了5分(總分為5分)。

Iagnemma表示:「想在這行中長期生存下去,需要實現三項關鍵性要素——交付可靠自動駕駛軟體的能力獲得業內認可、與一家全球車企建立深厚的戰略合作關係、雄厚的資本。想要同時滿足上述三要素的企業很少,恰好Motional就是具備三要素的幸運兒。」

為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韓國政府計劃在未來七年內投入近1.1萬億韓元(約合64.42億元),用於研發完全自動駕駛技術。

為跟上韓國政府的步伐,現代計劃到2024年為客戶們推出一支完全自動駕駛車隊,等到2027年,該車隊及其服務將面向公眾開放。

目前,Motional將注意力放在今年末對其首款完全無人駕駛系統的測試工作上。

Iagnemma表示:「該系統擁有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和功能完全的安全系統,該測試旨在確保該系統兼具極為出色的智能性及安全性。」

據Iagnemma透露,Motional擁有諸多獨到的優勢:無人駕駛計程車的實際測試體驗、國際形象(在美國各地、首爾及新加坡設有辦事處)、在安全性方面取得領先優勢。

他表示:「我們的足跡遍布多地,為公司提供了強大的測試能力。舉個例子,新加坡車輛在路面上行駛時是靠左行的,而波士頓擁有嚴寒的氣候、賭城則會遇上沙塵暴和大量的上客點。公司能夠測試多種不同的駕駛情境。」

Iagnemma補充道:「2018年,我們率先發布了nuScenes,這是一款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數據集,可教會無人駕駛車輛如何安全地在持續變化的道路環境下完成駕駛操作。nuScenes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如今業內已有十多個類似的自動駕駛數據集了,還有300多份科研論文採用了我們的數據。」

然而,從法律、(駕駛相關)道德及監管角度綜合考量,某些人說恐怕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行駛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Iagnemma宣稱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他援引了Motional最近的一份調研結果。在該調研中,有逾千名美國人參與,其中近62%的受訪者認為自動駕駛車輛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補充道:「相較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對自動駕駛技術感興趣的人數佔比上漲了兩成,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他(她)們會重新考慮其出行選擇,以便能與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新冠疫情迫使全球共同體重新思考適宜的交通出行方式,而我們正打造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也更貼近用戶的需求了。無人駕駛車輛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在所有機動車輛事故中,因人為錯誤所引發事故的佔比達到近94%。」

公司計劃在2022年擁有首個Motional品牌的無人駕駛系統並將支撐技術提供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服務提供方及車隊運營方。

現代汽車旗下的一家新加坡工廠也計劃在2022年完工,從而實現年產3萬輛電動車的目標。此外,現代汽車一家研發實驗室也將隨之完工。

新加坡逾半數在營運的計程車都是由現代汽車集團生產的,截止至今年,該車企計劃向新加坡最大的計程車公司——Comfort DelGro提供2000輛混動版計程車。

現代還計劃向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打車移動平臺Grab投入2.75億美元(約合18.49億元)的資金。

早在2009年,Motional的工程師就已參與了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聯盟的城市移動出行研發項目,為NuTonomy成為無人駕駛計程車領域先驅者奠定了基礎。

Iagnemma表示:「我們認為無人駕駛能顯著緩解交通擁堵。我們在新加坡開展了研究,發現智能化、系統化地部署無人駕駛車輛所能實現的出行數量與私人車隊的接單量相同,但路面上的車輛總數卻減少了近六成。除了無人駕駛技術,我們還需要政府出臺適宜的政策及經濟激勵措施,從而使得無人駕駛移動出行生態系統變得更順暢。隨著無人駕駛計程車及法規的就位,我們將在未來十年內看到積極的成果。」(本文為編譯作品,所用英文原文和圖片選自koreaherald.com)

相關焦點

  • Motional的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正在內華達州的道路上進行測試
    運動,一個合資企業之間的現代和APTIV,計劃開始在內華達州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該州允許該公司試用自動駕駛汽車,而無需在方向盤上配備安全駕駛員。接下來的幾個月將完成一個嚴格的自我測試和評估期,在此期間,我們將與公私道路上數千英裡和各種場景下的車輛性能和安全性進行研究,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安全評估師之一。」
  • 現代汽車支持的Motional獲準在內華達測試全無人駕駛汽車
    周二,該公司總裁兼CEO卡爾·伊格尼瑪(Karl Iagnemma)在一篇博文中宣布,該州已經允許其在不配備人類安全員的情況,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公共道路測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將立即在道路上投放車輛。
  • 無人駕駛計程車落地新加坡,NuTonomy這家公司是幕後最大的功臣
    兩人均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超過 10 年的研究經驗。NuTonomy 是一家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軟體的公司,Iagnemma 和 Frazzoli 則從 2005 年開始就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這家公司的目標是開發無人駕駛計程車,提供更便捷的交通運輸服務,同時改善交通擁堵、降低碳排放汙染等問題。
  • 無人駕駛:7萬億市場格局
    無人駕駛汽車又稱自動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划行車路線並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從全球科技的發展趨勢來看,無人駕駛技術將對全球的半導體、電子、通信等產業未來二十年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 現代汽車與安波福自動駕駛合資公司定名Motional
    我們正在建構的產品生逢其時,我們熱切希望將安全、舒適的無人駕駛帶入日常生活。」Motional正在進行符合SAE L4級自動駕駛標準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及其商業化應用。公司將於2020年開始全面測試其無人駕駛系統,預計將於2022年向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運營商及車隊運營商推出無人駕駛系統及相關支持技術。
  • 主線科技CEO剖析智能駕駛產品之路
    此外,2018 年 1 月 16 日,雷鋒網·新智駕將在美國矽谷舉辦 GAIR 矽谷智能駕駛峰會,屆時也將有多位國內外自動駕駛大牛一起探討自動駕駛的發展與未來。詳情點擊: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sv2018,歡迎關注。講師簡介
  • 無人駕駛商業化?商業駕駛無人化?那些繞口令一般的未來趨勢 | 2016...
    也有人認為,這是無人駕駛技術走向另一個「安卓」的一步,在更多場景下「實戰」的駕駛系統,累積的數據將成為質變的基礎。分歧如此之大,無人駕駛似乎正在雲端,也似乎正在地獄。雷鋒網盤點2016年的這一現象時,發現了一個近乎繞口令的規律:無人駕駛商業化正飽受質疑,公眾對於買一輛無人車的需求沒有被激起。真實的環境複雜十分複雜,無人的私家車更具危險性,幾乎引起多數政府的警覺。
  • 無人駕駛商業化?商業駕駛無人化?那些繞口令一般的未來趨勢|2016...
    也有人認為,這是無人駕駛技術走向另一個「安卓」的一步,在更多場景下「實戰」的駕駛系統,累積的數據將成為質變的基礎。分歧如此之大,無人駕駛似乎正在雲端,也似乎正在地獄。雷鋒網盤點2016年的這一現象時,發現了一個近乎繞口令的規律:無人駕駛商業化正飽受質疑,公眾對於買一輛無人車的需求沒有被激起。真實的環境複雜十分複雜,無人的私家車更危險性,幾乎引起多數政府的警覺。
  • 現代汽車支持的Motional將在拉斯維加斯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
    由現代和Aptiv合資成立的自動駕駛汽車運營商Motional,已經獲得了在拉斯維加斯推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車隊的綠燈。內華達州已經批准該公司在沒有人類安全駕駛員駕駛的情況下運營其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只有少數運營商在公共道路上真正部署了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所謂的4級自動駕駛汽車。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已經在鳳凰城外的郊區運營其4級車輛好幾年了,最近它開始向付費客戶提供乘車服務。俄羅斯科技巨頭Yandex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消費電子展期間,在拉斯維加斯測試了其Level 4車輛。
  • 道德機器"考驗自動駕駛道德觀|自動駕駛汽車|無...
    研究人員的目標並不只是為了更好的算法和道德原則來指導自動駕駛汽車,還試圖了解社會接納和使用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代價。一些汽車製造商和政府機構一直提倡自動駕駛汽車將比人工駕駛更加安全,然而實驗中「民意的表現」卻與這個安全承諾正好相悖:人們選擇讓自動駕駛汽車撞向路障,犧牲乘客而拯救路人。
  • 「自動駕駛」的未來之路
    車子開始啟動,他看見安全員的手就放在距離方向盤很近的位置,整個過程,剎車、避讓、減速、轉彎……無人駕駛果真樣樣行。    「我們自2019年9月拿到上海頒發的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載人示範應用牌照後,一直在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技術上和對用戶開放服務方面的。
  • 無人售貨機引領新零售變革之路,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新零售業態突出重圍淨果集團指出:無人售貨機很早就進入了中國,但是中國人不像日本人有隨身攜帶大量零錢的習慣,所以在行動支付普及之前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中國的無人售貨機才雨後春筍般的發展,據報導現在中國無人售貨機已經有幾百萬臺的保有量,但是和在日本每30人一臺售貨機的保有量還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早在2018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8萬億,其中線上零售額9萬億。無人零售,在未來5-10年會佔據10%左右的比例。由此可以見得。
  • 英特爾:打造無人駕駛較強戰隊
    無獨有偶,早在2016年7月,英特爾還宣布和寶馬、Mobileye合作,旨在全面實現無人駕駛,並計劃在2021年以前,讓高度自主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全面實現量產。再到今年5月,伴隨著系統集成商德爾福的加入,英特爾和寶馬、Mobileye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則可以實現集成到OEM廠商的汽車架構中,毫無疑問這會加快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的市場落地進程。
  • 未來,機場停機坪將實現無人駕駛
    未來10年,這些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數家公司希望說服航空公司和機場投資下一代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並承諾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他們正在開發無人駕駛的掃雪機、行李牽引車和接駁車,有的項目應該在三到十年內就可以準備就緒。  法國一家商用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Navya營運長Jérôme Riguad說:「今天人工駕駛花銷巨大。」
  • 無人駕駛汽車想要「普渡眾生」 還要經歷15個磨難
    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與電動平衡車的歷史有什麼關係嗎?電動平衡車也曾被預言將徹底改變交通。史蒂夫賈伯斯曾經說,城市將圍繞這一設備重新設計;約翰杜爾說,它將比網際網路更大。電動平衡車在技術上很成功,但從未達到其支持者所期望的對市場的巨大影響,相反其現在僅僅佔有一個很狹窄的市場。
  • 「未來機器人」獲億元B1輪融資,加速無人駕駛工業車輛剛需場景突破
    未來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學園聯合孵化企業,主要基於視覺工業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通過將視覺控制、感知與5G技術融入工業車輛,為倉儲物流領域中的裝卸貨、存取、揀選、分撥環節,提供智能、靈活、高性價比的無人搬運解決方案,是一家定位於視覺無人駕駛工業車輛的開發者和服務商。
  • 視覺工業無人駕駛企業「未來機器人 VisionNav Robotics」獲億元B1...
    未來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學園聯合孵化企業,聚集於視覺工業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通過將視覺控制、感知與5G技術融入工業車輛,致力為倉儲物流領域的裝卸、存取、室外分撥等環節,提供柔性、智能、高性價比的無人搬運解決方案,是全球為數不多的視覺無人駕駛工業車輛的開發者和服務商。
  • 主線科技CEO張天雷:「港口」自動駕駛集卡只是起點,我們有更大的目標
    36氪「自動駕駛36人」專題報導會以Q&A訪談形式,對話自動駕駛賽道的創變者,持續解讀這個行業的變化、爭議和未來。本文是該系列的第6篇,文末可查看其他5篇。在自動駕駛行業,想到主線科技,就會想到他們在國內諸多港口的標杆項目。其L4級港口水平運輸自動駕駛解決方案TrunkPort已經在天津港、寧波舟山港、招商局海星港等地常態化運營。
  • 無人駕駛場景下電信運營商的新機遇
    無人駕駛是5G、AI、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最值得期待且最具顛覆性的應用。無人駕駛在未來5年將大規模普及。當無人駕駛成為可能,在無人駕駛已經普遍應用情況下,電信運營商將會迎來何種的機遇?除了汽車本身在無人駕駛方面的通信需求,在乘客方面也有極大的通信需求。電信運營商除了把握無人駕駛企業的2B的拓展機遇,還可以針對乘客的2C機遇推出專屬的通信服務。例如與無人駕駛企業合作推無人駕駛專乘套餐,用戶享受專乘流量、專乘優惠、專乘權益等。2、傳統服務延伸拓展機遇電信運營商深耕家庭、企業市場。
  • 沃爾瑪與Gatik合作推無人駕駛交付,欲拿下1萬億美元的市場空白
    不難發現,人們對人力駕駛自動計程車的討論勢頭開始下降,無人駕駛這個新興領域未來可能風靡盛行且前景光明。它並不為客戶提供熱披薩餡餅、也不意味著安裝大量無頭機器人把貨物給你送到家門口,自動駕駛貨車沿固定路線從倉庫到倉庫或較小的取貨點,將包裹運到離用戶更近的地方而不是直接送到用戶手裡。 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是無人駕駛交付業務中最不具吸引力的部分,但「最後一公裡」市場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是盈利最快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