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最早裸女雕像的內涵 |
豐乳肥臀折射遠古社會變遷 |
圖片來源:Bildersturm/Creative Commons |
本報訊 大約3.5萬年前,歐洲史前藝術家突然發現了女性的身體形式——藝術世界從此變得不同。這些用石灰石、象牙、黏土雕刻成的性感撩人的女性雕像直接給畢卡索和馬蒂斯帶來了靈感。研究人員數十年來一直在爭論這些雕像的含義。近日,在歐洲舊石器會議上,兩位科學家稱這些雕像起初的目的是對女性身體的頌揚,之後變成了一種符號,這個符號則與不斷發展的人類社會緊密相連。
該研究縱覽了有2萬年以上歷史的女性雕像,它們被發現於幾十個位於俄羅斯和法國的考古遺址。其中最早的雕像包括著名的維倫多爾夫的維納斯和一個最近於德國發現的小雕塑——它被一些人稱作是「最早的色情藝術」。所有這些雕像中最古老的具有3.5萬多年的歷史,它們被通稱為維倫多爾夫風格的史前藝術。
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公開表達性的樸實藝術風格:在這些精雕細刻的雕塑中有許多都具有共同的特徵,例如體積大、下垂的胸部、豐滿的臀部、圓胖的腿且沒有腳。德國MONREPOS考古研究中心的Sabine Gaudzinski-Windheuser說:「它們完整地展現了女性裸體的風採。」她和同事、考古學家Olaf J?觟ris共同對雕塑作品進行了研究。她還指出,每個雕塑在個體上是千差萬別的。它們在大小上的差別很顯著,有一些很苗條,有一些很胖,有一些沒有頭髮,一些則有精美的頭飾,這些雕塑可能反映了史前女性的實際穿著。此外,在維倫多爾夫時期,男性雕塑也頻繁出現,雕塑上有男性詳細的面部特徵和解剖學概念上的陰莖,偶爾也會出現男性和女性並排的雕像。
Gaudzinski-Windheuser提到,1.6萬年前,維倫多爾夫風格讓位於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被稱作格內爾斯多爾夫風格,命名的依據是德國的一個遺址。該地以更加圖解式的、有固定風格的女性雕像和雕刻著稱。格內爾斯多爾夫風格的女性形象,通常被發現於整個中歐和西歐地區,這些女性形象沒有塑造頭部並展現了偏小的乳房,然而這些雕刻具有體積大且豐滿突出的臀部。這些雕刻明顯是為了讓人看到她們的側面,因為只有從側面看時她們的特徵才會顯現出來。這些洞穴牆壁上的雕刻描繪了很多婦女聚在一起跳舞的場景。無論是雕像還是雕刻,都鮮見男性的形象。
Gaudzinski-Windheuser 和J?觟ris 假設維倫多爾夫風格和格內爾斯多爾夫風格表達了不同的意思。他們認為,維倫多爾夫風格的雕像,代表了總體思路上的女性特徵,但是重點在女性個體上,這體現在不同雕像有不同的特點上。這樣的象徵系統使得個體身份和集體身份同時得到了表達。
相反,格內爾斯多爾夫風格出現在上一個冰河時代快結束的時期,人類人口有所增加而且向外擴展到了包括北歐的地區。Gaudzinski-Windheuser在展覽上說,這些抽象化新風格的女性雕像更加標準化,每一個雕像的個體差異很小,這與維倫多爾夫小雕像展現的那種極高的藝術技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期出現的雕像,不太可能是代表個體的女性,而是在歐洲廣泛分布的社交網絡上,用來交流被普遍接受的有關「女性特徵」的理念,而且這些形象還是與生存相關的。她總結到,通過這樣的方式,這些形象有助於在廣泛分散的人群中鞏固「共有的認同」意識。
許多參與會議的研究者很謹慎地表示,這些解讀只是推測性的,但是這兩位科學家的論點是有價值的。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考古學家Clive Gamble說:「我認為他們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這些雕像有助於在逐步擴張的人口中鞏固社交網絡的發展,對於這些人群,「他們的保險政策就是在一個儘可能大的範圍內交朋友和建立社會關係」。Gamble補充道,從性感撩人的風格到圖解式風格的轉變說明了此類藝術的發展遠未停止。
英國杜倫大學的考古學家Paul Pettitt贊同Clive Gamble的觀點。他說,「Sabine和Olaf 提醒我們」,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史前藝術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功能。但是,美國紐約大學的考古學家Randall White並不支持以上這些假設,他表示,以上的假設過度簡化了用於解釋兩種女性雕像風格的兩分法,他認為,這個問題並不像MONREPOS的考古學家所聲稱的那樣清晰明朗。(段歆涔)
《中國科學報》 (2013-03-12 第10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