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可能是黃帝時代都邑

2021-01-09 中華網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原標題: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實證了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河洛地區是當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明中心,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用9個陶罐模擬的北鬥九星天文遺蹟、與絲綢起源有重要關聯的最早家蠶牙雕、中國最早甕城的雛形……

●宏大的建築規模,前殿後寢的格局,包括北鬥九星與「天下第一」的關聯,呈現出古國時代的王都氣象——不排除雙槐樹遺址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

●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堪稱「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河洛古國的發現,可能將改變「中原的中心地位是從夏代才開始的」這一認知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位於黃河與洛河交匯流域的河洛地區,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說法,向來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腹心地帶。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使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證實,近年新發現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則把人們的目光帶向更遙遠的過去。

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等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發布並做點評。

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高臺地上、伊洛匯流入黃河處的河南鞏義河洛鎮,經過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連續多年考古發掘,確認其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初期階段,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其社會發展模式、承載的思想觀念以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被後世所承襲和發揚,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正是賴此主根脈延續不斷、瓜瓞綿綿。

華文明主根脈五千多年不斷

儘管已實地考察數次,83歲的李伯謙仍不捨得錯過任何一次近距離查看河洛古國細節的機會。春夏之交,炎熱感已十分明顯,老先生在地勢高低不平的遺址區來回奔走,看起來殊為不易。

「我來六七次了,今天看了還是挺激動,真是太重要了。」他興致很高,同行的其他學者亦是如此,頻頻相互交流意見。作為備受推崇的權威專家,他們走遍大江南北,看過的文明古蹟不計其數,卻對河洛古國青眼有加,原因在於河洛古國填補了一個重要空白。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這是2019年8月27日無人機拍攝的雙槐樹遺址。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李安攝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歷時15年,在遼河流域、長江中下遊等地都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級都邑遺址,顯示出文明化進程加速的傾向,但中原地區卻沒發現,我感覺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原是中華文明的中心,但它究竟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過硬的考古資料。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它如何起源發展備受關注。與此同時,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說法長期不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接受。2001年,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後,又一個由國家支持的研究中國歷史與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啟動了,這就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歷程。

2018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研究成果。紅山、凌家灘、石峁等古國文明璀璨奪目,地處中原的河南地區卻沒有此階段的重大發現,給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區社會發展「相對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現了「中原地區文明窪地現象」的說法。

「我們認為這種現象不是實際情況,黃帝的活動區域應該是以河南為中心,所以鼓勵一些機構開展相關研究。令人欣慰的是,雙槐樹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王巍說。

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南岸以南2公裡、伊洛河東4公裡,處於河洛文化中心區。站在遺址高處,黃河兩岸風光盡收眼底。遺址面積達117萬平方米,發現有仰韶文化中晚階段三重大型環壕、封閉式排狀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採用版築法夯築而成的大型連片塊狀夯土遺蹟、三處經過嚴格規劃的大型公共墓地、三處夯土祭祀臺遺蹟等,並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時期豐富的文化遺物。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相關焦點

  • 每天3分鐘 盡覽天下事(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鄭州市女...
    關注河南鄭州鞏義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發布重大考古發現,被譽為 「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河洛古國」發現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考古專家振奮
    今年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等專家,確認其是距今約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重大發現!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近日大陸的考古界在中華文化最早發源地之一的河南南陽又有重大考古發現,位於南陽的黃山遺址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器生產作坊,作坊運作時期貫穿新石器時代,也建立了中原地區與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的強大關聯。
  • 袁廣闊:中原仰韶文化絲織品的發現及其歷史價值
    2017年,在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一件仰韶文化晚期的牙雕蠶,蠶長6.4釐米、寬0.6~1釐米,厚0.1釐米,背部凸起,昂頭翹尾。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蠶雕藝術品。雙槐樹牙雕蠶的發現可能能為仰韶文化已存在繅絲技術提供一些旁證。
  • 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新華社鄭州11月25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玉鉞、玉琮、耳璫、玉錛……穿越5000多年前中國的專業玉石器製造場逛一逛,能見識到不少寶貝。日前,河南省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其中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址7座。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此次考古發現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遺存的空白。
  • 貴州湖南多地爭奪「夜郎」之名:夜郎古國都邑到底在哪?
    事實上,夜郎國的自大並非沒有緣由,如上文所說,夜郎古國曾經確實很大。曾轄如此大面積的夜郎古國的都邑定在哪裡?對此,學界一直未有定論。於是,從2003年起,貴州、湖南多地便打響了對夜郎古國都邑所屬地的爭奪戰。貴州畢節的赫章縣、遵義的桐梓縣、銅仁的石阡縣,還有湖南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縣,都是爭奪夜郎古國都邑所屬地與夜郎文化隊伍中的一員。
  • 河南這4個考古項目,哪個能最終入選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張弋在過去的2020年,河南考古界可謂是收穫頗豐。這一年的累累碩果,哪些能夠躋身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呢?1月11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正式啟動。
  • 追溯人文初祖:大型史詩紀錄片《黃帝》解說詞1-6集,值得收藏
    【第一集 出世】5000多年前,地球上的面貌,和現在大不相同。那時,全球範圍的人類都在北緯30度線附近活躍著。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古巴比倫人,在豐饒的河水邊,開啟著他們各自文明的傳奇。5000多年前的古中國,也正經歷著中華文明開創的傳奇時代。
  • 認為河南黃帝故裡是偽故裡的人應用法律武器打假不能只是漫罵攻擊
    黃帝是中華『』人文初祖『』,每年在全國多地如甘肅,河南,山東,陝西等,都有舉辦祭拜黃帝的活動。其中以河南黃帝故裡的拜祖活動和陝西黃陵的祭祖活動在規格,規模和影響方面最廣。河南每年農曆的三月三,都有當地政府組織的拜祖大典活動。國家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其他省市代表,海內外華人華僑等大量人員參加。國家政協,統戰部等部門領導也都會出席,中央電視臺同期向國內外直播。河南的拜祖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弘揚民族精神,團結海內外華人,共建美好家園,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國內一些地方也出現了一些不同認知。說河南的黃帝故裡是假的,偽造的。
  • 河南科技大學舉行麗正書院、河洛書院授牌儀式
    推進書院制改革是河南科技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的實際行動,是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益探索
  • 洛陽盆地與河洛地區
    秦滅周后置郡縣,東以洛陽城為中心建洛陽縣,西以河南城為中心建河南縣,由此,周之一都二城演變為洛陽、河南二縣。西漢承秦制,沿置洛陽、河南二縣。東漢之後,洛陽盆地內長期沿置洛陽、河南二縣。至金代,廢河南縣,併入洛陽縣,從此不再復置河南縣。 1955年11月,撤銷洛陽縣,部分轄地劃屬偃師、孟津、宜陽三縣。從此不再復置洛陽縣。
  • ...發現!全國高校5月開學時間表請收好;鄭州6名14歲少年考入西交大...
    河南要聞河南公布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是迄今為止黃河流域唯一大型城址群5月7日,河南鄭州鞏義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考古重大發現發布會在鄭州召開,經過多方機構和多位知名考古學家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性質為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古蜀國都邑金沙的宮殿遺址被發現
    據成都日報報導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考古隊獲悉,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國都邑金沙的政權中心宮殿區遺址已被找到,正在黃忠街秘密發掘。  考古隊工作人員劉駿介紹,此次發現的整個建築群佔地達1000平方米以上,「這是迄今為止,成都平原地區同時期發現的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建築群。
  • 河南科技大學成立2個書院:麗正書院、河洛書院!
    8月30日上午,麗正書院、河洛書院授牌儀式在博園第一會議室舉行。河南科技大學書院制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成員,麗正書院、河洛書院相關負責同志及學生代表參加了授牌儀式。儀式由校黨委副書記李漪主持。在熱烈的掌聲中,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崔世忠、校長孔留安分別為麗正書院和河洛書院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