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2020-12-20 民生有看點

玉在中國數千年文化中有其特殊地位,在人身上象徵品德,在祭祀中代表虔敬,在禮儀中烘託莊嚴。近日大陸的考古界在中華文化最早發源地之一的河南南陽又有重大考古發現,位於南陽的黃山遺址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器生產作坊,作坊運作時期貫穿新石器時代,也建立了中原地區與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的強大關聯。

據報導,日前河南省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其中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址7座。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山遺址考古專案負責人馬俊才說,「此次考古發現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遺存的空白。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關鍵地區、距今5000多年的關鍵時間為研究中華文明形成提供了關鍵材料。」

其中3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屬於「前坊後居木骨泥牆式」建築。該建築遺址保存之好非常罕見,有兩座面積均在120平方米以上,規劃整齊、體量宏大、結構複雜。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出土的石質製玉工具───系列石刻刀。(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出土的石質製玉工具───系列石銼。(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出土的石質製玉工具───系列石鑽。(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馬俊才說,房間內密布工匠們生產和生活用的陶器、石質工具,以及部分玉石器製品,基本再現了5000多年前的玉石器製作工藝流程:開料─制坯─修整成形─磨製─鑽孔─刻花等。本次考古出土了數量豐富的鑽、刻刀、磨墩等石制工具,以及玉石料殘次品、陶器、骨器等遺物。從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該玉石器生產基地以耒、斧、錛、鑿、刀等玉石器為大宗,還有一定數量的禮器性質的玉鉞、玉琮和較多的璜、環、耳璫、珠等玉器。

此次考古還清理出屈家嶺文化以隨葬大量豬下頜骨為特色的玉工族群墓葬90多座,也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結構、社會經濟活動提供了重要依據。

黃山遺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東北部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2018年5月至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當地對黃山遺址持續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考古揭露面積1700平方米。

相關焦點

  • 河南南陽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
    新華社鄭州11月25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玉鉞、玉琮、耳璫、玉錛……穿越5000多年前中國的專業玉石器製造場逛一逛,能見識到不少寶貝。日前,河南省南陽市黃山遺址考古發現了10座距今5000多年的玉石器生產作坊,其中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3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玉石器生產作坊址7座。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大遺址。「此次考古發現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作坊遺存的空白。
  • 南陽黃山發現疑似中國最早玉石器製造聚落
    最近,一處保存完好的仰韶晚期大型玉石器製造聚落和屈家嶺文化時期的高級氏族墓葬,在歷經了約5000年的沉睡後,在這座小山的山頂重見天日。而這,可能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唯一一處仰韶時期,也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玉石器製造聚落。那麼,這處遺址究竟與獨山玉有何關係?帶著疑問,4月29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跟隨由全國各高校及考古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對黃山遺址進行了實地考察。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成果 河南佔四席
    偃師二里頭都城遺址中心區西南路口示意圖淮陽時莊遺址地上糧倉俯拍圖平頂山餘莊遺址標號M10的墓葬出土的隨葬陶器黃山遺址出土的石刻刀南陽黃山遺址出土的標號為F2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玉石器生產作坊內的灶圍 新華社發
  • 南陽黃山遺址又有新發現:這塊獨山玉料,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
    仰韶文化早期墓葬出土的獨山玉料,這一重要發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南陽黃山遺址屢屢不斷地給人無限驚喜!繼上個月在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平臺驚豔亮相後,該遺址又有了新發現!12月14日,在2020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黃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馬俊才「及時快報」了一個重要信息:在該遺址漢墓下發現了仰韶文化早期的玉石工匠墓,一同發現的還有獨山玉玉石原料。這一重要發現可將我國制玉年代追溯到近7000年前。
  •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可能是黃帝時代都邑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原標題:河南鞏義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不排除是黃帝時代都邑所在●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使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證實,近年新發現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則把人們的目光帶向更遙遠的過去。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鄭州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等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發布並做點評。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 河南佔4個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此外,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也同時發布。
  •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
    光明日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李韻)今天,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些發現還未形成最終定論,但目前已知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夏文化的內涵,讓它更可信。
  • 五項考古新發現讓夏文化更可信-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李韻)今天,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五個項目均是圍繞夏文化進行,從不同角度解讀與夏朝同期或接近時間段內、不同地區文化之間的關係。儘管有些發現還未形成最終定論,但目前已知的內容大大豐富了夏文化的內涵,讓它更可信。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考古中國」5項重大成果,河南獨佔4項,都是啥模樣?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在國家文物局11月25日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上,發布的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中,河南獨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最早的中國」或已出現家族式分區而居經過61年考古發掘,二里頭遺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位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300萬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嚴整有序的布局規劃,方正的宮城和大型夯土宮殿建築為代表的宮城、宮室制度,貴族墓葬顯示出的喪葬禮儀制度,祭壇為代表的國家祭祀制度,銅玉禮器群及綠松石龍等國之重器體現的器用制度等
  • 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五項重要發現 豐富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丁飛 李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家文物局25日上午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河南二里頭、安徽禹會村等五處遺址陸續發布了重要考古進展,進一步豐富了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內涵。
  • 夏文化研究有新進展,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網格型都城布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重要考古發現。這五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 二〇二〇,南陽考古新發現——探源先夏文化 追尋文明源起
    繼全國考古學、歷史學界的專家、學部委員實地考察並不吝將「中華瑰寶千年一遇」「文明在宛」「獨山古玉黃山天琢」等讚譽之詞贈之外,2020年4月,河南省文物局發布《關於切實做好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發掘研究傳播工作的通知》,明確9項河南省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南陽黃山遺址入選其中;2020年11月,「考古中國」把夏文化、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目光投向南陽黃山遺址,並將其列為「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五大考古發現
  • 五個重大項目考古成果為中國夏文化增強信度
    中新社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呈現出明顯的「九宮格」形制,體現了都城的布局結構;安徽禹會村遺址發現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或將為「禹會諸侯於塗山」的古史傳說提供重要線索;河南淮陽時莊遺址則發現中國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糧倉倉城,在了解夏王朝社會組織結構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價值
  • 古駱越精品玉石器齊聚南寧再現古稻文明
    2月25日,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在南寧市山豐原駱越文化研學旅遊基地舉辦駱越玉石器文化探源交流座談會。來自廣西各地的玉石器收藏者在交流會現場展示了數百件古駱越精品玉石器。此前,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在大明山和古駱越水流域(鬱江流域)發現了新舊石器時代中華玉製品的古老器型和古老的加工場所。當天,展出的駱越玉石器主要產出自大明山地區和古駱越水流域。據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介紹,駱越玉石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古老」,許多玉石器是舊石器時代製作的精品,距今都在1萬年以上。謝壽球介紹,許多駱越玉石器都有駱越文化的標誌性特徵。
  • 「考古中國」工作會公布了這5個重大項目的重要進展!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聚落遺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考古發現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前坊後居木骨泥牆式」建築3座、工棚式建築2座,屈家嶺文化中小型玉石器作坊址7座、大型夯基1座、墓葬82座、祭祀坑2座、甕棺葬73座,出土大量玉石器製作工具、玉石料殘次品、陶器、骨器等遺物,均與玉石器製作密切相關,推測黃山遺址應為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嶺文化時期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性質的聚落遺址,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區域社會文明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 徐夢梅——良渚「玉石文」 發現與提出第一人
    考古發現在100多個史前文化遺址中,出土過有刻畫符號的陶器,最早的是河南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惜僅有十幾個刻畫符號,尚無法深入研究。而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卻有驚人的發現,尤其是在莊橋墳出土的兩件石鉞,上面的刻符中有重複2個符號構成的6字短句,被學界認定為「良渚原始文字。」筆者有幸收藏了一些刻有文字的良渚玉器,雖無法解讀上面的文字,但經粗淺研究也有所收穫:這些文字全都由抽象的筆劃構成。
  • 五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有力推動夏文化和早期中國研究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二里頭遺址中心區「九宮格」式布局有哪些新探索,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如何解剖發掘,年代最早的糧倉是怎樣防潮的,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有哪些隨葬器物,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是怎樣布局的……11月25日,記者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