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男子來說,成家立業是人生大事之一。古人就曾說過,男單當婚,女大當嫁,步入婚姻意味著人生的新開始。無論男女結婚了就意味著身份的轉變,婚後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並不是每段婚姻都是完美的,在現代,離婚之後再婚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在古代,女子丈夫去世之後,並不可以再嫁,需要為丈夫守寡。守寡意味著忠貞。是傳統禮教所倡導的。但是男子妻子去世之後,可以續弦,由此可見,男女地位在古代極不平等。古代男子單身,主要原因是窮,而守寡的女子往往比較富有。甚至古人總結了這句話:窮單身,富寡婦。為什麼老祖宗會這麼說呢?
首先窮單身,主要指的是男子,男子之所以單身,大多原因是因為家境貧寒。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女子在考慮對象的時候,男子的家境也是重要因素,如果男子家裡很窮,但是男子很有上進心,女子也願意嫁。但是婚後過日子,柴米油鹽必不可少,如果家裡太窮的話,基本的物質條件都不能滿足,女子也不願意嫁給這樣的男人。
在古代,尤其是戰亂年代,男子的人數比較多,娶妻並不難,除非家庭過於貧困,不然都有機會成家。一般而言,成年的男子,只要不是太懶的話,家裡日子還過得去,因為懶而導致的窮會讓人看不起,這樣的男子單身也正常。在傳統觀念中,人們認為男子單身是沒有本事的表現,成年男子大多都能成家立業。
其次在古代,女子如果守寡的話,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富有。為什麼呢?首先女子嫁到丈夫家中,如果丈夫去世了,作為妻子就要守寡。但是丈夫的家業還在,這些家業都掌握在守寡的妻子手中,除了侍奉公婆以及照料孩子之外,其他方面沒有什麼開銷。而女子居家過日子比男子要勤儉,所以即使丈夫去世,守寡的妻子生活依舊過得很不錯。如果此前與丈夫沒有孩子,生活負擔就更小了。而且女子結婚的時候,娘家還會有一筆嫁妝,如果丈夫去世之後,這些財物都由女子支配。
其次女子守寡之後會覺得家中的頂梁柱塌了,做什麼事情都會考慮再三,對日後的生活也更有規劃。她們會合理地安排好生活開支,管理好家中的財產,所以日子過得還可以。合理規劃生活並不意味著日子過得緊,其實寡婦在公婆去世之後,家中的開支並不大,就算沒錢也可以變賣一些家中財產,比如地產以及房產。所以古人說寡婦比較富有也是有道理的。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寡婦有田無人耕,到底是為何呢?
寡婦在丈夫去世之後,家中也會留下一些田地,這些田地外人是不敢耕種的。寡婦需要守寡,如果寡婦在丈夫去世之後和其他男子有不清不楚的關係,會被人恥笑。在封建禮教中,寡婦就應該守婦道,違背婦道是對丈夫的不忠。而外人,尤其是其他男子為了避嫌,不願意去寡婦家中的田地裡耕種。古代男子一般都有家室,如果還跟寡婦扯上關係,在村子裡面會被人笑話。所以那時候男子會有意與寡婦保持一定的距離。而寡婦要是家中有田地,只能讓家中的男子耕種,這樣別人才不會說閒話。
其次寡婦有田,這裡的"田"並不是一般那意義上的田地,指的是寡婦自己。寡婦再美,男子也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女子嫁人之後,已經成為婆家的人了,就算丈夫去世,也不能回家。她們需要守寡,直到自己去世,然後和丈夫埋在一起。所以寡婦的一生是悲苦的,她們不能選擇屬於自己的幸福。經歷了婚姻的不幸之後,還需要繼續在不幸中度過後半生。在古代,寡婦不能嫁人,人們也不敢娶寡婦。還有人覺得寡婦的丈夫去世,可能這樣的女子克夫,因此無人敢娶。
總之,古人覺得寡婦的生活雖然相對富有,但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們自己知道。封建禮教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在封建社會中,有無數的寡婦度過了悽慘的一生,她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孤獨。丈夫去世,意味著生活中沒有了依靠,今後在生活上會遇到很多困難,而這些困難,大部分需要她們自己扛。封建禮教摧殘著這些弱女子,如今這些為丈夫守寡的女子在歷史的長河中漸行漸遠,讓人感慨不已,現代社會中,女子有了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