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難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於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並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鍾,讓學生觀察後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後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
(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麼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係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此節課知識比較抽象,容量比較大,需教師充分備課,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利用電教手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學生才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