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三件國寶的秘密等你揭開

2020-12-18 騰訊網

-歡迎關注CCTV國家寶藏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節目故事-

在本期節目中,來自山西博物院的三件國寶:侯馬盟書、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木板漆畫為我們翻開了三晉大地恢宏的歷史長卷。節目沒看過癮?快跟官微君一起來看看這些國寶背後更多的故事吧~

侯馬盟書

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的趙氏家族,為團結鞏固隊伍而舉行盟誓活動的文書檔案,多為「同宗之盟」。在晉國首都新田(今山西省侯馬市),趙氏族人盟誓儀式之後,殺牲以告祭神靈,將毛筆朱書的玉石片文書埋藏於地下,天地共鑑,至死不渝。

將如此鄭重其事的盟誓儀式作為宗盟團結的手段,說明當時趙氏宗族並不是很團結,反而是走向分裂的局面。在晉國的政治鬥爭中,其他卿族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樣的盟誓活動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表態和站隊。侯馬盟書真實地記錄了晉國末期的政治生態和混亂局面,並且為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中國文字用毛筆書寫的初始面貌。

get 3D版侯馬盟書~

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

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1959年出土於山西省侯馬市西郊董氏墓。戲俑共五件,平均高約20釐米,出土時位於墓室北壁上部的磚雕舞臺上。舞臺為單簷歇山頂,兩根八角形小矮柱上承臺面,簡潔精巧。戲俑並列一排,從左至右分別為副淨、末泥、裝孤、引戲(裝旦)、和副末五個角色。五個角色中末泥為主演,這與以副末和副淨作為主演,以滑稽搞笑為主要內容的早期雜劇不同,表明了中國戲曲藝術正逐漸走向成熟。

北宋滅亡之際,金人擄走了大量的宮廷伎藝人,其中有很多人在北上的過程中逃亡流落到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一帶。因此金院本與宋雜劇合二為一,在民間如火如荼地盛行起來,腳色行當也豐富起來。出現了五個相對固定的腳色——副淨(也就是唐代的參軍)、副末(也就是古代的蒼鶻)、引戲末泥裝孤。元代的戲評家夏庭芝、陶宗儀將這五種腳色稱為「五花爨(cuàn)弄」。關於5種腳色行當的形象、功能、特點,學界的探索仍在繼續。

相關焦點

  • 明晚,山西博物院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在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的帶領下,滿載山西歷史和文化的三件國寶浮出水面。無論是呈現著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或卿大夫之間「歃血為盟」的侯馬盟書,還是代表中國戲曲藝術走向成熟的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抑或是呈現北魏時期人民生活和中國繪畫成就的木板漆畫,即將亮相的它們都會為我們開拓一個貫穿古今的獨特空間,讓你徜徉其中,盡享國寶之魅力。
  • 山西博物院,十大國寶之一「侯馬盟書」!這是中國最早的毛筆字!
    山西博物院藏。1965-1966年侯馬市晉國遺址出土。在40多個祭祀坑內出土玉、石質盟書5000餘件片,絕大多數為圭形,最長者32釐米,另有圓形及不規則形。辭文多以硃筆書寫,少數為墨筆。文字可辨識者有656件,多則200餘字,少則10餘字。侯馬盟書,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博物院藏。書寫於玉石的這些文字不但是中國現今考古發現最早的毛筆字,也因運筆嫻熟流暢,字形活潑多變,有其藝術價值。
  • 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
    原標題: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12月23日,河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央視《國家寶藏》第二季,引發人們對如何用好館藏文物展現燕趙歷史文化魅力話題的關注—— 破解三大癥結,讓館藏文物走進百姓生活
  • 山西博物院加盟《國家寶藏》,將推出哪些文物,大家來猜一猜
    那麼,在今年的節目中,山西博物院會拿出哪些鎮館之寶、這些寶貝的國寶守護人又是誰呢?今天,在記者的採訪中,山西省博物院副院長張慧國坦言,現在還在準備階段,具體選哪件他也不能確定,不過,經過他的介紹,記者大概總結了山西博物館的5件最重要的文物寶藏,大家不妨從裡面來猜猜看。1.
  • 「點讚」《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山西博物院將讓國寶活起來
    山西日報客戶端綜合報導:《國家寶藏》第一季以前所未有的「紀錄式綜藝」節目模式,創造性地踐行了「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精神,獲得了社會各界及海內外的熱烈反響。10月9日,第二季節目啟動儀式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行,山西博物院將在本季亮相。
  • 國家寶藏之山西博物院
    《國寶檔案》的播出,使得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文物的相關歷史,製作過程,當然對這些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九大博物館推薦的珍品可以說是件件都是國家級文物。但是這次展出中對於我來說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沒有我們山西博物院的文物展品。
  • 《國家寶藏》來到四川博物院 王洛勇、鄭愷、蒲巴甲等化身國寶守護人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讓廣大四川文物迷翹首期盼的《國家寶藏》30日晚就將迎來四川博物院專場,三組文物的國寶守護人也在29日提前公布,他們分別是王洛勇、鄭愷和多布傑、蒲巴甲、索朗卓嘎。節目中,他們將通過精彩的演繹帶來後蜀殘石經、格薩爾唐卡、製鹽畫像磚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為我們展現中華文明滿天星鬥中的獨特光芒。
  •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
    整體造型為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鳳尾下彎成一象首,與雙腿形成三點支撐。器蓋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說明該器為晉侯宗廟祭祀的禮器。鳥尊器型罕見,是博物院的首席鎮院之寶。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
    還要推薦你重點去參觀幾件珍寶。在文明搖籃展廳,你千萬別錯過「陶寺龍盤」,這是陶寺遺址代表性陶器,因盤內繪有蟠龍而得名,上面的蟠龍圖形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龍的實物形象;在民族熔爐展廳,婁睿墓壁畫氣勢磅礴、技藝精妙,代表了北朝繪畫的最高水平,生動呈現了北齊時期的生活場景。
  • 北京故宮博物院必看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
    小編最近沉迷於一個文博探索類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第一期節目中北京故宮博物院推薦了三件國寶《千裡江山圖》卷、「瓷母」、石鼓小編強烈推薦大家看這檔節目節目給觀眾講解了國寶的前世今生故事>通過國寶帶我們走進那段歷史,了解那時的人和事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國寶當然不只這三樣其他必看的十大國寶,你知道幾個?
  • 《國家寶藏》第二季12月9日晚首播 四川博物院三件「國寶」齊亮相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浪濤):《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後,公眾對預測國寶的熱情持續高漲。12月3日,第二季9大博物館的27件國寶集體亮相。四川博物院的清代格薩爾唐卡(11幅);蜀石經6塊,包括五代周易蜀石經、五代蜀「禹貢」石經、五代後蜀石經、五代後蜀殘易經石經、五代後蜀殘石經、五代殘蜀石經;東漢製鹽畫像磚1塊,將齊亮相講述屬於它們的四川故事。  據悉,《國家寶藏》第二季將於12月9日起,每周日19: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山西博物院珍藏重器 龍形觥鳥尊都是國寶 許家窯石球像四喜丸子
    山西省博物院,一九一八年籌建,一九一九年開館,算下來有一百年了。原來是博物館,後來升級為博物院,就在太原濱河西路中段,這裡既有龍形觥,也有晉國鑄銅器,石樓銅器群,以及明代水陸畫等等。這個就是1959年在山西石樓縣桃花者村出土的龍形觥,是一件紋飾奇絕的青銅器,它就像一艘停泊在水波裡的龍舟,高十九釐米,長四十三釐米,青銅器上有揚子鱷的形象,非常罕見。這個是許家窯石球,看著就像山東魯菜的四喜丸子,福祿壽喜。許家窯在山西陽高縣古城公社許家窯村東南一公裡梨益溝西岸的斷崖上,1976年發現了這些石球,一共是1059件,最大的三斤,最小的二兩。
  • 文物最美瞬間|60件國寶,你被哪一件驚豔到?
    60件國寶,60段故事。《如果國寶會說話》,哪一件你曾被它驚豔到?一起來看看:01洛神賦圖(宋摹本)西周 山西博物院 藏三千年前的西周與時光一同在地下行走二百零四塊碎片由光線連接在身體上被佩戴成段落組成了一個新的世界這裡龍的鱗片和大雁的羽毛
  • 本周日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作為開年後的第一期《國家寶藏》,雲南省博物館精心選擇的3件文物將於1月6日登陸央視,讓觀眾領略國寶的前世今生,解讀流淌在華夏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密碼。宋代)時期文物聶耳小提琴曾奏響《義勇軍進行曲》三件文物堪稱無價之寶
  • 哪件國寶最能代表中國?上海博物館選了這三件出鏡……你猜對了嗎?
    001號講解員是張國立在故宮能偶遇國寶守護人王凱那英深夜在為這檔節目錄製新歌……12月3日起,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登陸CCTV-3,在周日19:30黃金檔首播。在節目中,央視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聯手,邀請每家博物館拿出三件鎮館之寶,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 【周刊】山西的博物館們 我為你驕傲!_周刊回顧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12月9日起,每周日晚19:30《國家寶藏》第二季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27件國寶謎底正式揭曉,山西博物院的3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咱山西的博物館們,看看你都知道嗎?   作為山西的文化擔當,這些博物館是最具說服力的山西命脈,它見證著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文明,每一個都給足你表裡山河的歸屬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博物館,看看有哪些奇妙之處。
  • 華夏博物之旅:盤點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編  者       如若你第一次來到華夏文明發祥地山西,那麼參觀山西博物院,很可能是感受這片熱土人文風貌最便捷也最深刻的方式。數千年來山西的「寶貝」,都集聚於此。   山西博物院始建於1919年,如今的現代化新館2005年在太原市汾河西岸建成開放。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由主館和四角輔樓組成。
  • 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山西博物院,西周國寶級玉器一覽!
    山西博物院藏。長9.2釐米。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出土。出於晉侯墓地31號墓。雙面紋飾相同,雙勾琢刻。玉人,西周。山西博物院藏。高9.1釐米,寬3.3釐米。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8號墓出土。整體以斜切刀法刻成的陰線勾勒輪廓。墓主人為晉獻侯。玉牌聯珠串飾,西周。山西博物院藏。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
  • 我和國寶有個約會!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空降河北博物院
    8月9日下午兩點,一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在河北博物院進行。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組來到河北博物院,「青少年走進國寶」地面活動第二場在這裡啟程。此次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一睹國寶的風採。講解員賈葉青一邊講解著一邊向圍在國寶身邊的小朋友們發問:「你們知道這個長長的袖管是用來做什麼的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是西漢的樣子就是袖口寬大的,有的說是為裝飾。